APP下载

听风看雨没有屋顶可不行

2019-07-25钱强文

课堂内外(小学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茅草屋茅草瓦片

钱强文

咱们现在多住在砖石或混凝土结构的房屋里,别说下点毛毛雨,就是夏季的狂风暴雨,也未必能打湿屋内分毫。可是古人呢?他们的茅草屋和瓦房,能经受得住风雨的侵袭吗?像诗人这样“夜阑卧听风吹雨”,靠的是怎样的屋顶遮风挡雨呢?

因地制宜,就地取材

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不同,降雨量差别也很大。在雨少的地区,民房采用泥土囤顶,屋顶略微拱起呈弧形,前后稍低、中间稍高。这种形状的屋顶不但排水效果好,冬天还可以避免因过多的积雪而导致“泰山压顶”。

在草原地区,牧民逐水草而居,居住在用牛毡或羊毡做成的活动房屋——毡包或毡帐中。牛毡或羊毡本就具有防水的能力,再加上当地降水量也不大,因此也能“风吹雨打全不怕”。

多雨的地区就要伤脑筋得多。为了对付夏秋季节说来就来的狂风暴雨,古人可是没少想办法,其中有的点子让我们不服都不行。

生于野地,流行千年

在神话传说中,告别地上的巢穴之后,最早,古人将房屋建在树上。相传,远古时代,一个名叫“有巢氏”的人发明了用树枝和树叶在树上建造简易树屋的办法。从此,人们终于能远离地面上的凶猛野兽,睡个安稳觉了。

根据考古发现,大约7000年前,远古人类告别穴居生涯后,居住的其实是在地面上用木头搭建的房子,上面覆盖着用茅草做成的屋顶。

茅草,禾本科植物,和稻子、麦子是一家,野地里随处可见。它们直立生长,不分枝丫,能长到一人多高,用来覆盖屋顶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别以为茅草屋是原始人的专属,它可是从远古绵延至今。如今,我们还能偶尔见到茅草屋的身影,有些景区甚至专门以茅草屋为卖点。

看来,茅草在遮风挡雨方面,必然有它的独到之处。

茅草为顶,便宜至上

用茅草做屋顶,优点显而易见。

一是方便。茅草到處都是,晒干就能铺上屋顶。

二是便宜。一堆茅草,无论在哪个时代都值不了几个钱。

不过,真要用来遮风挡雨,仅仅只靠茅草可不够,还需要给它添加几个帮手。

采集、晒干茅草并编织成束后,人们会在上面抹上一层稀泥,一来可以让茅草黏合在一起,二来还能增加重量。晾干稀泥,将茅草铺上屋顶后,人们又会在上面加盖宽大的树皮,以挡住茅草之间的缝隙。如此铺盖多层之后,茅草屋顶自然就不畏风雨啦。

不过,茅草屋顶难以抵抗虫蚁的咬噬和雨水的腐蚀。水滴尚能石穿,更何况小小茅草?因此,大概每三四年,人们就需要更换一次屋顶的茅草,否则,就等着“屋漏偏逢连夜雨”吧。

炼泥造瓦,大有方法

既然茅草不够完美,那么就用瓦来替代它吧。用陶土烧制的瓦片,既防水又够重,还不怕虫子。于是,到了西周初年,瓦便登场了。

炼泥造瓦,先要将不含沙质的黏土踩成黏度更高的熟泥,然后制成形状进行烧制。瓦片的规格大小不一,但凹面向上的瓦必须要选用面积大一些的,因为它们主要用来排水,必须够大才能承受连续大雨的冲刷而不溢漏,这种瓦片又叫“沟瓦”。

还有一类特殊的瓦片在古代属于“特供”,那就是琉璃瓦。琉璃瓦用更加优质的陶土和更加复杂的工艺烧制而成,表面烧有漂亮的釉层,更耐用,防水性能也更好。用这种瓦片铺成的漂亮屋顶,往往只有在皇家宫殿、大户人家或是道观寺庙中才能见到。

瓦做屋顶南北有别

前面说过,咱们中国地域辽阔,各地气候差异大,于是,在铺瓦这件事儿上,也就体现出了南北方的差异。

用木材在屋顶塔出用来铺瓦的椽(chuan)子后,北方一般会先在上面铺一层芦席或木板,再铺上数厘米厚混有麦秆、谷壳和石灰的泥层,一来防水,二来冬季还能保温。

南方没有冬天御寒的烦恼,所以一般就直

接在椽子上铺瓦了。小小瓦片,靠着拱形的结构上下左右彼此搭接,紧密地排列在屋顶上,就能起到不错的防水效果。当然,瓦虽然不怕潮湿不怕虫,但用来搭椽子的木材可不行。古人还得多照顾一下它们,比如刷个漆什么的,防腐防潮又防虫。

巧设坡度,顺流而下

要想房顶不漏水,只有瓦片遮挡可不行。要是雨水全部积累在屋顶上,任凭多少瓦片都抵挡不住。因此,还得让屋顶能尽快将水排掉才行。古人的办法是利用屋顶的坡面排水。

在降雨丰富的南方地区,屋顶不但有坡度,而且屋檐位置的坡度还会减缓。这样一来,顺流而下的雨水就能在惯性的作用下冲出屋檐,而不会顺檐而下滴到墙面。

后来,人们进一步设计出专门用来让雨水外泄的部件——滴水。滴水呈三角形,和瓦的材质一样。它们被安放在屋檐上,并微微上翘。有它们帮忙之后,屋顶流下的雨水就能落得离屋子和墙壁更远了。

人们还特意给滴水做上各种花纹。当它们和保护椽子外沿的瓦当一起出现时,往往会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堪称雕刻艺术和建筑工艺的完美结合。

选材施工,苛求质量

如今,大江南北仍保留着不少古代建筑,它们的房顶历经数百年甚至上千年,依然滴水不漏。这都得归功于古人对施工质量的严格要求。

就拿制作泥层来说,石灰膏与细黏土要调和到肉眼看不出白灰点的程度,铺平之后还要经过若干次拍打,这样才可能密实到百年不渗水。

对于瓦的检测也很严格。古人会先敲击听声音,来检测瓦是否牢实,再观察它的吸水情况。铺瓦的时候,工匠们不仅要放线测量,而且会严格控制瓦的距离和数量。

正是有了这样的工匠精神,这些古老的建筑才能保存至今。

猜你喜欢

茅草屋茅草瓦片
故乡的茅草屋
茅草和芦苇
一种基于主题时空价值的服务器端瓦片缓存算法
割茅草
茅草
茅草屋,从贫穷标志到国宝
奶奶的茅草屋
奶奶的茅草屋
基于NoSQL数据库的瓦片地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