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翼学院,虫飞薨薨,各有千秋
2019-07-25
昆虫大多拥有两对翅膀,这些翅膀形态各异,质地不同,既与各自的演化环境高度相关,又是昆虫分类的重要依据。因此,我们薄翼学院就按常见昆虫翅膀的质地,分成不同的分院。
快来看看这些翅膀究竟有啥不同,各自又有啥妙用吧!
古人在《诗经》中吟道:“五月斯螽(斯螽,即蝈蝈)动股,六月莎鸡(纺织娘)振羽。”没错,蝈蝈不仅是我的同学,更是我的亲戚。在分类学上,我们都是螽斯科的
员。平时,我们的膜质后翅折叠收纳在革质前翅下,这让我们看起来就像叶子或者豆荚。
虽然我们的名字里有个“娘”字,但只有雄性才能摩擦翅膀发出轻柔悦耳的声音,并以此来交流、求偶。
曾几何时,“会飞的南方蟑螂”成了我国北方人的梦魇。其实咱们蟑螂大多数是有翅的,但只有在受到惊扰或确需长距离移动(如追求异性)时才会振翅飞行。也有少数种类的蟑螂,翅膀随着演化渐渐消失,如著名的宠物蟑螂——马达加斯加发声蟑螂,雌雄均无翅。
别怕,我们蠼螋(qu sou)并不会像传说中那样钻进人的大脑里产卵。我们对人类一点都不感兴趣,枯枝败叶下面的阴暗潮湿环境才是我们的心头好,所以有时候你也能在卫生间见到我们。我们的膜质后翅打开后如同两把小扇子,足以带动我们自由飞翔,但平时,它们折叠着藏在短小的革质前翅下,你们很少能看见。
飞行时同样能发出嗡嗡声的我们,为什么待遇和蜜蜂相差那么多?不仅待遇不一样,我们的翅膀也和它们不同。蜜蜂的前后翅都是膜质翅片,而我们的前翅是膜翅,后翅则变成了小小的棍棒构造,在飞行中起平衡作用,称为平衡棒。对了,苍蝇的两对翅膀也演化成了类似的模样。
我们的飞行肌直接与翅膀相连,能够独立、灵活地控制每片翅膀,从而让我们能在空中做出各种高难度动作;快速转向、垂直起落、悬停、倒退……如此强大的飞行能力让我们的捕猎成功率高达95%,是动物界实至名归的第一名。
对了,我们还有个“李鬼”亲戚——豆娘。它们看起来和我们大同小异,需要仔细分辨:我们的前翅大,后翅小,而豆娘前后翅大小近似;在停栖的时候,我们只能将翅膀平展在身体两侧,而豆娘可以将前后翅合起来立于背上,近乎完美地重叠在一起。
就像无花果并不是没有花,我们缺翅虫也并非都没有翅膀,要怪就怪人类一开始发现的,
都是我们的缺翅型一类,才给了我们这样名不副实的名字。在环境适宜的情况下,我们繁衍出的大多都是没有视力的缺翅型后代。而当环境压力变大后,我们会产生具有复眼和单眼的有翅型后代。等这些后代飞到适宜的地方,翅膀就会自行脱落,它们再继续生活,繁衍后代。
人类对我们翅膀的印象,可能仅仅停留在“薄如蝉翼”的阶段。可我们的翅膀不仅薄,还特别疏水。蝉翼表面的纳米柱状结构形成的空气膜,能够实现自动清洁的功能。一下雨,平时我们沾染的灰尘、花粉、微生物等,都会被冲刷掉。
在春夏之交闷热的多雨时节,常常能看到聚集在路灯下翻飞的“涨水蛾”军团。其实那不是蛾子,而是我们白蚁在开“相亲大会”。我们当中有生殖能力的个体(就是未来的蚁王或蚁后)会长出翅膀,离巢相亲。交配后,翅膀脱落,它们再在合适的地方筑新巢。和我们趋同演化的蚂蚁也有一样的行为。
关于我们的更多故事,请翻开本期的“动物来敲门”栏目吧!
一身坚固的铠甲和夸张的上颚虽然让我们威风八面,但也会让我们头重脚轻,在起飞时不得不多费上点功夫。我们会先摆出合适的起飞姿势,展开翅膀开始扇动,然后蹬地,助力升空。
我们的鞘翅比独角仙还厉害——鞘质前翅不仅融合在起,还和腹部无缝衔接,使整个身体如同刀枪不入的铁疙瘩。这样来,鞘翅下的后翅自然无法使用,只好退化。失去了飞行能力,我们就只能当“步”甲了。据说,我家亲戚铁幽甲的鞘翅极硬,不仅图钉扎不穿,连被汽车轧过,它们都可以幸免于难。
我们的鞘质前翅呈现出漂亮的金属光泽,所以我们的标本往往会成为人们喜爱的收藏品。
我的中文正式名称“蝽象”你也许不熟悉,但我的外号——臭大姐,你一定知道。今天我们说的不是“臭屁”的事情,而是翅膀,因为它,我差点丢了鞘质分院的学籍!半翅目的我们,只有一半前翅是坚硬的角质(鞘),剩下一半却是膜质,因此,我解释了老久才能留在学院里。
我们蝴蝶和蛾子样,都是鳞翅目的成员。我们的翅膀本身也是透明的膜质,但上面覆盖有鳞粉。这些鳞粉呈几何形状,赋予了我们翅膀五彩斑斓的颜色和千变万化的图案。不过,我们也不全都喜欢“粉饰”翅膀。比如蛱蝶科晶眼蝶族的亲戚们,它们的翅膀就大面积透明。
虽然名字里有一个“蛾”字,长得也像蛾子,但我们和鳞翅目的小伙伴们却并不是家,只是选择了相近的演化道路。我们的翅面、翅脉上覆盖有很多细毛,因此被称为“毛翅”。
我們细细的翅缘上满是流苏一样长长的细毛。这种如同梳子的翅膀,飞行时产生的气动力(物体在空气中运动时,作用在物体身上的力)远不如其他昆虫的翅膀,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展翅高飞。这其中的奥秘,还有待你们人类进一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