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型圆锥滚子轴承钢制筐形保持架拉伸工序改进
2019-07-25赵培振
赵培振
(山东金帝精密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山东 聊城 252035)
面对保持架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环境,产品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尤为重要。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从而提高保持架的市场竞争力,针对筐形保持架批量大和型号多的特点,提出了降本增效,提高产品质量的要求。对筐形保持架加工工艺进行优化设计,提出了拉伸工序采用复合模具的设计理念。由于外底径Dc1≥200 mm的保持架料厚度S较大,成形力大,模具强度要求高等特点,所以,主要针对外底径Dc1<200 mm的筐形保持架拉伸工序进行技术改进。
1 筐形保持架结构
筐形保持架结构(图1)简单,便于冲压加工。下料、拉伸、切底工序是影响轴承装配的关键技术,主要参数为:外底径Dc1、产品外侧角度β、内底径dc3、外径Dc及相关形位公差,如外径变动量VDc、底径对外径的位置变动量VHc1、底径变动量Vdc3。
图1 筐形保持架结构
2 中小型筐形保持架工艺路线
原工艺路线为:下料→拉伸、冲定位孔→车边→冲孔→切底→压坡→扩张。为保证产品后工序加工和产品质量,进行拉伸工序时需在保持架底部加工定位孔,切底后料芯无法利用,且工艺路线长,增加了人工和动力消耗,延长了加工周期。
改进后的工艺路线为:下料、拉伸、切底→车边→冲孔→压坡→扩张。采用新工艺后缩短了加工路线,减少了重复定位造成的产品加工累计误差,提高了产品质量,且切底后的无定位孔料芯可加工其他小型号的产品,提高了材料利用率。
3 模具结构
针对目前中小型筐形保持架加工工艺路线,对产品外底径Dc1<200 mm的拉伸工序采用复合模具结构(图2),采用改进后的新工艺路线,将原来的下料、拉伸、切底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
1—凸模接头;2—切底凸模;3—下料凹模;4—拉伸凹模;5—拉伸凸凹模;6—下卸料环;7—凸凹模接头
该模具结构设计简单,便于加工和安装,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为保证上、下模结构的稳定性和产品的外径变动量,采用四导柱结构。上模采用凸模接头连接切底凸模,为保证产品底径对外径的位置变动量VHc1,可采用销钉或凸模接头连接拉伸凹模,以确保切底凸模和拉伸凹模的同轴度不大于φ0.02 mm。
卸料环为薄壁结构,既要保证卸料环顺利在拉伸凹模里面滑动,又要保证切底凸模和卸料环配合好。拉伸凸凹模由于既是拉伸凸模,又是切底凹模,加工时要确保保持架内侧与外侧的同轴度,从而保证产品的外径变动量和切底间隙。切底间隙要严格控制,不宜过大,否者会造成保持架内底径dc3的偏移和切底毛刺,对后工序加工产生不利的影响。同时,注意切底凸模进入拉伸凸凹模的深度,即切底凸模的高度不宜突出拉伸凸凹模的高度太多,避免引起切底后保持架底径变形。
为提高原材料的利用率,切底后的料芯继续套用加工同料厚的其他型号或类别的保持架,减少原材料消耗。下料凹模内侧尺寸控制保持架毛料尺寸,对于影响产品关键尺寸的拉伸凸凹模、切底凸模等模具材料使用了具有淬透性好,硬度高,耐磨性好,热处理变形小等优点的钼钒材料,并采用模具变形小,操作安全的真空热处理工艺,防止模具表面氧化、脱碳。并对拉伸凹模采用表面强化处理,使模具表面具有很好的耐磨性和稳定性,同时降低原材料与拉伸凹模的摩擦因数,增加拉伸凹模的使用寿命,模具寿命可达到30万件。
4 新工艺模具优点
1)把原来的下料→拉伸→切底工序合并为一道工序,降低模具成本。一个型号原有三道工序的模具费用约10 500元,改为一道工序后模具费用约7 700元,模具费用降低2 800元。
2)通过切底料芯套用,材料利用率可达85%~90%,减少了原材料的消耗,降低了生产成本。
3)减少了保持架加工过程中的重复定位及其引起的累计误差,提高了产品质量,满足用户装配需求。内底径dc3=119.2 mm的保持架,采用新模具前后实测数据对比见表1。
表1 新旧工艺保持架实测数据对比
4)减少了人工成本、设备投入和动能消耗,从而增加了保持架的附加值。如加工某一型号保持架2万件,原工艺消耗动能约1 400元,人工成本约1 500元。采用新工艺后加工同样数量的产品,消耗动能及人工成本约800元,降低成本约2 100元,效益显著。
5)现场适应性高,便于安装和调整,减少了模具修理及更换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