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磷酸肌酸钠治疗儿童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2019-07-25姚惠辉

新乡医学院学报 2019年7期
关键词:磷酸肌酸心肌炎心肌细胞

曹 甦,姚惠辉,牛 锋

(1.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儿科,河南 焦作 454003;2.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门诊部,河南 焦作 454003;3.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心内科,河南 焦作 454003)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是儿科常见的心血管系统疾病之一,其发生、发展与腺病毒、柯萨奇病毒及埃可病毒等密切相关[1]。该病的基本特征为心肌坏死、间质性炎性细胞浸润,心肌呈弥漫性或局灶性病变,若不及时治疗可进展为重症病毒性心肌炎,引发心力衰竭、恶性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等,严重影响患儿的生长发育乃至生命安全[2-4]。磷酸肌酸钠属于高能磷酸化合物,在心血管疾病的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观察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VMC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7年5月至2018年8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988医院收治的VMC患儿200例,病例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心肌炎诊断标准[2];(2)首次发病;(3)入院前未使用过任何其他相关药物。排除标准:(1)先天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等器质性心脏病;(2)伴有严重恶性心律失常患儿;(3)肝肾功能障碍、造血功能障碍及对治疗相关药物有过敏史者。根据治疗方法将患儿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观察组:男56例,女44例;年龄2.0~11.0(6.52±1.38)岁,病程4~12(7.57±1.51)d。对照组:男55例,女45例;年龄2.5~10.0(6.67±1.54)岁,病程3~14(7.64±1.84)d。2组患儿的性别、年龄、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患儿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2组患儿均给予吸氧、抗氧自由基、抗病毒、抗心律失常及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等综合治疗措施。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1,6-二磷酸果糖(意大利Biomedical Foscama Industria Chimico Farmaceutica S.P.A.公司,进口药品注册证号H2000111)100~250 mg·kg-1,静脉滴注,每日1次;辅酶Q10[卫材(中国)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30021] 0.4 g,口服,每日2 次;疗程2周。观察组患儿给予磷酸肌酸钠(吉林英联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20054352)0.5~1.0 g·d-1,30~45 min内静脉滴注完毕,每日1次,疗程2周。

1.3 观察指标(1)生物化学指标:于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晨起抽取患儿静脉血2 mL,静置分层后 3 000 r·min-1离心 15 min分离血清,采用酶速率法检测磷酸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CK-MB)、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水平,采用免疫增强比浊法检测心肌肌钙蛋白 T(cardiac troponin T,cTnT)水平。(2)临床疗效:治疗结束后参照《临床疾病诊断依据治愈好转标准》[5]进行疗效评估。显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或者基本消失,心肌酶谱恢复正常水平,心电图恢复正常范围;有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有显著好转,心肌酶谱及心电图有明显改善;无效: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改善,甚至出现恶化。(3)不良反应:治疗过程中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观察药物不良反应。

2 结果

2.1 2组患儿血清生物化学指标比较结果见表1。治疗前2组患儿血清CK、CK-MB、LDH及cTnT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儿治疗后血清CK、CK-MB、LDH及cTnT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CK、CK-MB、LDH及cTn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儿血清生物化学指标比较

组别nCK/(U·L-1)CK-MB/(U·L-1)LDH/(U·L-1)cTnT/(U·L-1)对照组100 治疗前618.17±24.3774.54±4.84127.37±3.489.57±1.67 治疗后172.14±27.42a23.58±3.22a74.58±4.63a2.56±1.27a观察组100 治疗前617.87±25.8475.61±3.51125.54±4.569.24±1.54 治疗后132.68±26.57ab15.74±3.25ab54.98±3.82ab1.27±1.41ab

注:与治疗前比较aP<0.05;与对照组比较bP<0.05。

2.2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结果见表2。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43,P<0.05)。

表2 2组患儿临床疗效比较

Tab.2 Comparison of clinical efficacy of patie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组别n显效/例有效/例无效/例总有效率/%对照组10049411090.00观察组1006137298.00χ24.343P0.037

2.3 不良反应2组患儿均未发生肝、肾功能损害及新发的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过敏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1952年,荷兰学者Huebner首次在南非1例初生婴儿的心脏中检测到柯萨奇病毒[6],之后关于VMC的报道越来越多。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国内外VMC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均呈明显上升趋势。VMC的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阐明,有研究显示,病毒感染后可诱发心肌自身免疫性损伤,或者病毒通过血行播散进入心肌细胞并大量复制、繁殖,其释放的毒素对心肌细胞产生直接损害,导致心肌细胞水肿及坏死[2];另外,病毒进入心肌细胞后增加氧自由基的活性,导致细胞核核酸断裂。由于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自身免疫力较差,一旦被嗜心肌病毒感染,在一系列的细胞免疫、自身免疫及体液免疫反应的介导作用下可进一步发展为VMC,其中部分患者病情得不到及时控制而进一步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或终末期充血性心力衰竭,预后极差,病死率极高。以往,临床上常采用抗病毒同时联合1,6-二磷酸果糖以及辅酶Q10等药物进行支持治疗,但疗效仍不太理想。本研究采用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VMC并与传统治疗方法进行比较,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患儿血清CK、CK-MB、LDH及cTnT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提示磷酸肌酸钠辅助治疗小儿VMC具有显著临床效果,且未发现肝、肾功能等损伤,未出现新发的心律失常、血压大幅度波动及过敏等不良反应,提示药物应用安全性高。本组200例患儿由于随访时间短,尚未发现有患儿发展为扩张型心肌病。病毒感染心肌后可通过多种途径影响心肌细胞的能量代谢,首先可通过无氧酵解代谢途径导致酸性代谢物质产生过多,细胞呈现酸中毒,影响心肌细胞的正常能量代谢,三磷腺苷合成减少;同时,心肌炎患儿体内过多的氧自由基可影响多种代谢酶的生物活性,线粒体受损也会影响心肌细胞三磷腺苷的生成和利用。磷酸肌酸属于内源性的高能化合物,在心肌的能量供应和保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7-8]。外源性磷酸肌酸钠是一种安全、疗效确切的心肌细胞保护剂,其主要成分为磷酸肌酸二钠盐四水合物,可稳定心肌细胞膜,缓解心肌细胞损伤,稳定心肌纤维膜,抑制损伤心肌的磷脂降解,维持心肌细胞的高磷酸状态,抑制核苷酸分解酶活性,维持腺嘌呤核苷酸浓度[9-12]。作为一种新型的心肌细胞保护剂,磷酸肌酸钠能够穿透受损的细胞膜,直接为心肌细胞提供能量,抑制心肌细胞的水肿、坏死,快速恢复心肌酶谱水平,进而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提高临床治愈率,改善预后。

总之,磷酸肌酸钠治疗小儿VMC能有效抑制心肌细胞的炎性反应及坏死程度,提高临床效果,是一种值得应用的、安全的新型心肌细胞保护剂。

猜你喜欢

磷酸肌酸心肌炎心肌细胞
一个小感染,怎么就变成心肌炎了?这些症状一定要重视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静脉滴注磷酸肌酸钠引起1岁女童过敏性紫绀一例Δ
益心解毒汤联合磷酸肌酸钠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疗效及对血清IL-6、IL-8、IL-35影响研究
清热利湿法联合中医辨证施护治疗病毒性心肌炎
心肌细胞慢性缺氧适应性反应的研究进展
磷酸肌酸钠用于老年冠心病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治疗56例分析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槲皮素通过抑制蛋白酶体活性减轻心肌细胞肥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