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溶栓后介入疗法和直接介入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07-25杨宪刚

系统医学 2019年10期
关键词:溶栓心肌梗死支架

杨宪刚

禹城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山东禹城 251200

作为临床最为多见的心血管病症,当前临床发病率呈现为显著升高状态,也已经成为造成心血管病症死亡的关键因素[1],因此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来说,在早期阶段进行治疗让受阻的血管开通,能够对即将死亡的心肌组织进行保护,降低梗死面积发生[2]。该文通过对该院于2016年4月—2018年4月期间接收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4例进行分析,评定溶栓后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经该院确诊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共64例。患者依据美国心脏病学会相关诊断标准确诊[3]。该次研究征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和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纳入原则:①出现胸部发闷和胸部疼痛情况>半小时,应用硝酸甘油后临床不良反应依然没有改善;②其ST段有抬高趋势,肢体导联>0.1 mV,胸部导联>0.2 mV;③发病后半日内入院;④正常意识,正常听力和视力;⑤没有溶栓和禁忌证。排除依据:①内分泌病症[4];②肝肾功能障碍以及心律失常;③癌症。依据处理形式的差异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2)。 观察组中,平均年龄(60.12±13.44)岁,男性 17例,女性 15例;对照组中,平均年龄(60.12±12.97)岁,男性18例,女性14例。两组基线资料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均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后口服阿司匹林(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44021139)300毫克以及氯吡格雷(批准文号:国药准字J20130083)300 mg治疗。对照组入院后1.5 h予以PCI治疗。观察组先予以溶栓治疗,而后根据梗死动脉再通情况予以PCI治疗,静脉注射瑞替普酶18 mg,连续进行两次,每次缓慢静脉注射120 s以上,两次间隔30 min,总量为36 mg。溶栓后根据TIMI血流分级情况对IRA的再通进行记录,如果梗死动脉出现堵塞的情况或者开通但是血流较为缓慢,或者患者梗死动脉开通,但仍存在高度狭窄或者破裂斑块不稳定,应予以早期(溶栓后3~24 h)PCI治疗[5]。

1.3 观察标准

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IRA再通率、并发症发生率、PCI成功率以及住院过程中的死亡率和PCI治疗30 d后患者的LVEF指标分析[6],IRA开通标准为:①患者胸部发闷,胸部疼痛症状十分明显,最高ST端抬高导联在溶栓后回落>50%;②患者进行冠状动脉造影后证实梗死动脉血管的TIMI血流分级判定为3级。LVEF水平应用超声心电仪器进行测定。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该次研究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依据正态分布检验,采用(±s)的形式表示,行 t检验,两组治疗效果对比用率(%)的形式表示,行 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通过表1可知,观察组溶栓后梗死动脉(IRA)到TIMI3级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进行PCI治疗后IRA达到TIMI3级的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5例患者因3支血管弥漫性狭窄无法进行支架植入手术治疗,因此最终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成功植入支架27例,成功率为84.38%;对照组2例患者因导丝无法穿进通过IRA以及2例因3支血管弥漫性狭窄无法进行支架植入手术,成功植入30例,成功率为93.7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表1 两组治疗效果分析(%)

2.2 两组患者左心室功能、住院死亡率和并发症对比

观察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LVEF指标分别为(63.24±8.8)%以及(51.32±7.4)%,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864 5,P=0.000 0)。两组在住院过程中均未出现死亡情况。

观察组出现6例并发症,其中3例为血尿,3例为穿刺位置血肿,总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出现4例并发症,2例为消化道出血,2例为穿刺位置血肿,总发生率为12.50%,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474 1,P=0.491 1)。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冠状动脉血供减少或者中断导致急性心肌缺血性坏死,因此临床发病率、致残率以及致死率较高,严重危害人类健康安全。当前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多采用纤溶蛋白酶原或尿激酶溶栓以及PCI,这些治疗方法被认为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形式,同时在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也发挥了关键效果[7]。急性心肌梗死的病理学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造成血栓发生,导致冠状动脉阻塞,所以尽可能尽早进行溶栓处理,能够对心肌供血恢复、降低心肌缺血发生有关键意义[8]。

当前研究数据证实,瑞替普酶溶栓的冠状动脉再通率最高可达到70%以上[9],溶栓治疗后仅有部分患者TIMI血流分级在3级,部分患者TIMI分级在2级。观察组5例患者因3支血管弥漫性狭窄无法进行支架植入手术治疗,因此最终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成功植入支架27例,成功率为84.38%;对照组2例患者因导丝无法穿进通过IRA以及2例因3支血管弥漫性狭窄无法进行支架植入手术,成功植入30例,成功率为93.75%,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研究还证实,静脉溶栓后部分再通血管会出现血栓再次堵塞的情况,甚至是部分血管出现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后闭塞,另外静脉溶栓部分患者还可能出现出血情况。在李彦明,程冠昌,洪岩[10]研究中证实,溶栓后PCI组患者溶栓后梗死相关动脉达到TIMI3级的例数高于直接PCI组,其中溶栓后PCI组PCI前达到TIMI3级的例数为26例(41.27%)、直接PCI组为7例(12.5%),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该文结果中,观察组溶栓后梗死动脉(IRA)到TIMI3级的情况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进行PCI治疗后IRA达到TIMI3级的例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PCI组6例患者因3支血管弥漫性狭窄不能进行支架植入,因此成功率为90.48%,直接PCI成功率为94.64%。

PCI作为冠状动脉再灌注的关键方式,当前在介入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介入支架工艺的不断改进,介入性治疗已经成为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有效手段,临床数据分析,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冠状动脉再通率要高于对照组,但是需要注意[11],因冠状动脉再通用时以及程度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预后产生影响,所以需要进一步研究分析。

综上所述,溶栓后介入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可以再最短的时间内对心肌供血情况和左心室功能进行改善,同时不会增加治疗并发症发生率。

猜你喜欢

溶栓心肌梗死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