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工结合下的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2019-07-25周福宝杨永良李增华
周福宝,杨永良,李增华,王 亮
目前,全球安全形势逐渐好转,事故引发的伤亡人数逐年下降,相比之下,职业卫生不受重视仍然使人体健康未能得到保障,职业危害引发的职业病种类及人数逐年增加。据国际劳工组织统计,全球每年职业病导致的伤亡人数已超过生产事故,因职业病造成的损失相当于全球生产总值之和的4%。国际统计局数据显示,我国有超过2 亿的作业人员接触到粉尘、化学毒物、物理性危害因素等各种职业病危害因素,每年新增职业病2 万多例,每年因职业病和工伤引起的直接经济损失更是高达千亿[1]。
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企业必须配备职业卫生专业人才。但是,目前许多企业负责卫生管理的人才多出身于安全工程、公共卫生或预防医学专业,对职业卫生知识的掌握不够全面[2]。目前我国共有企业1 300 余万家,涉及职业危害风险的企业有100 余万家,按照每个企业配备1 名职业卫生工程专业人员来计算,全国需要100 万名职业卫生专业的毕业生。由此可见,我国职业病防控与监管力量十分薄弱,职业卫生工程专业技术人才缺口较大[3-4]。
目前,我国只有生物医学工程属于医工结合专业。20世纪80年代,中国通过将理工科大学与医科类院校合并以及设立生物医学工程专业推进医工结合工作[5]。近年来,医工结合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列入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战略规划中,很多高校将医工结合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如中国医科大学的尹建东等基于理、工、医结合思路重构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实现了专业建设目标[6]。中山大学新华学院的王静基于医工结合思路改革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电路实验教学方法[7]。
一、国内外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建设现状
国际劳工局《职业健康与安全百科全书》(第4版)总编在“序”中专门强调了安全学科的分支(见图1),安全学科分为工学、医学、管理学及社会科学四个方面。
图1 安全科学与工程分支数
以上图1的末端(人机工程、职业病、劳动关系、心理学)均为职业病危害的“事前”预防控制,表明企业安全理念需要转变,需要从以往的“事后”安全向今后的“事前”安全转变。
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下设了3 个二级专业,即安全工程(082901)、应急技术及管理(082902)、职业卫生工程(082903T),其中职业卫生工程专业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于2019年设置了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并于9月完成本科招生,但该专业培养模式及教学体系还处于摸索阶段。
我国有100 多所高校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虽然各院校培养方案所侧重的行业和领域有所不同,如有些院校以培养矿山安全、石油化工安全等特殊行业的人才为特色,但多数院校以培养通用安全人才为重点,培养的重点多集中在“安全”方面,即事故的预防与控制,却忽视“职业卫生”这个方面的内容[8]。结合国内职业卫生发展现状可知,现有的安全工程专业很少涉及到职业安全健康相关的知识与技术,而相关的企事业单位对这部分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因此,学科体系需要完善,为国家社会培养复合型“职业安全健康”高等专业技术人才迫在眉睫。
二、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建设探索
目前,我国职业病问题日益突出,国家和社会对职业卫生专门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而我国安全工程专业的本科教育以事故预防(安全问题)为主,虽涉及到一些职业卫生课程,但课程比重太小,知识和能力培养不够深入和系统,远不能满足国家和社会对职业卫生专门人才的要求。与此同时,医学院校虽开展职业卫生人才培养,但主要是在研究生层次,且培养重点放在职业病的致病机理、流行病学调查、职业病诊断与治疗等“事后”方面,对职业病危害的“事前”预防控制能力(检测评价及工程预防控制能力)的培养涉及甚少或干脆没有涉及[9-10]。
本专业拟将职业卫生(职业病危害控制)与安全(事故预防)并举,将职业病的医学致病机理、职业病危害检测评价及工程控制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在系统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卫生相关的医学基本理论的同时,重点培养学生在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评价、预防以及工程控制等方面的能力,以填补我国职业卫生专门人才培养的不足。
1.培养目标及规格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对应的职业岗位明确。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应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与职业卫生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厚基础、强能力、高素质,富有创新精神,具备认知职业危害、职业医学的基础能力,进而了解防控职业危害及预防职业病的基本知识,掌握作业场所职业危害因素检测与评价的基本方法,运用工程技术手段消除或控制职业危害的技能以及职业病筛查和预防的基本能力,即能在能源、化工、冶金、建筑等行业从事职业危害因素检测、职业卫生咨询评价、职业卫生管理、职业病预防、职业危害控制等领域的工程技术和管理人员,具备职业健康研究能力和国际视野的职业卫生工程一流人才。
2.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本科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学生素质与专业能力的培养以及未来就业方向[11]。立足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考虑学校办学特色及基础条件,整合了本校安全学科已开设与职业卫生工程相关课程及配套资源,在借鉴国内外相关高校经验的基础上,中国矿业大学建立了具有“双一流”学科特色的职业卫生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课程能够涵盖粉尘、职业病、热害、高压气体、辐射、噪音、有毒有害气体等方面的检测及其防治技术,同时结合培养计划制定课程教学计划、组织教学内容,形成了一套完整、高效、独特的课程体系(见图2)。
图2 职业卫生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设置
该专业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实验(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测定、噪声测量与频谱分析、工业场所气候参数测定、粉尘分散度测定、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测定等实验)、分析化学实验、人体解剖生理学实验、病理学实验、职业卫生工程控制技术课程设计、通风工程学课程设计、个体防护装备技术课程设计、职业卫生管理与法规课程设计、粉尘防治课程设计、作业环境检测课程设计、学科前沿讲座等。从图2可以看出,职业卫生工程专业主干核心课程包括:生理学概论、流行病学、暴露与风险评估、作业环境检测、职业卫生工程控制技术、通风工程学、个体防护装备技术、职业卫生管理与法规、人机工程学、生理学概论、病理学基础、仪器分析、有机化学、职业卫生工程导论、辐射防护、噪声控制、生物检测等。专业最低毕业总学分为172.5 学分:理论教学129学分(2 056 学时),实践43.5 学分。理论教学包括四个方面:通识基础课程53.5 学分(948 学时)、学科基础课程34 学分(544 学时)、专业知识课程28学分(448 学时)、综合素质课程4 学分(64 学时)。
在本科生培养过程中,本校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围绕医工结合的专业定位,结合社会经济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学校定位,构建并实施了贯穿培养方案、课堂教学、实验教学、实习实践教学等所有教学环节的“工程精英”人才培养新体系,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确定人才定位并优化培养方案。紧紧围绕专业定位,提出工程精英人才培养目标。将培养目标与要求细化落实到各教学环节,加大研究性、创新性的研讨课、前沿课程的比重(设置比例达50%),扩大选修课程数量,增强学生选择学习内容、进程和方式的自主性。同时,加强通识教育,实现工程精英人才的“通专融合”,并设置高阶选修课程组、本硕一体化课程组及科研训练挑战性课程组,为学生的连续培养创造条件。
(2)深化“科研促教”的内涵。依托重点、特色优势学科,将科研新成果及时融入教学,形成了一批特色课程及教材;通过开设专业导论与前沿讲座课程,使学生了解学科前沿;学生提前进入科研团队,实行导师制培养;开展大班授课、小班研讨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充分利用教学信息化平台和国家级视频公开课网络资源,开展辅导、讨论、答疑、考核等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活动,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条件;从而构建了特色鲜明的研讨式课堂教学新体系[12]。
(3)打造虚实结合实验平台。依托省级实验中心,整合国家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实验资源,拓展专业实验平台,将实验独立设课;同时将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验项目和实验仪器,构建包含“基础实验、选修实验、研究型实验、科研拓展型实验”的多层次创新型开放式实验教学新体系。
(4)提升创新实践教学地位。针对专业培养目标,不断提升创新实践教学在工程精英教育中的地位,扩展实践内容和教学活动模块,将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一体化,贯穿于工程精英培养全过程。此外,依托2 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从“认知、体验、探索”三个层次开展模块化的实战化训练和现场研讨,并开拓国外实习实践基地,形成模式多元化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
三、医工结合开设职业卫生工程专业的SWOT 分析
1.专业的优势(S)
(1)学科优势。“医”为徐州市第一人民医院(中国矿业大学附属医院、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工”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中国矿业大学安全科学与工程学科),2012年学科评估全国第一,2017年学科评估为A+,并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医与工两个单位/学科达成了长期合作协议,成立了职业卫生工程新专业教学及科研队伍,实现了医工结合的办学特色。在办学过程中,将继续完善医工结合办学各个环节,始终秉承医工结合办学宗旨。
(2)专业办学基础雄厚。该专业拥有职业卫生工程教学与科研教师共27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 人(医学背景6 人)、副高级职称5 人,博士学位20 人,是一支年龄、学历、职称、学缘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大批专业人员具备高校教师资格证,且师资队伍涉及的专业面比较广,涵盖了安全工程、职业安全健康、环境卫生学、劳动卫生、呼吸病学、医学检验诊断学等专业方向,具备从事职业卫生工程专业的教学条件。学校整合搭建了职业卫生实验教学平台,具备了从事气象检测、粉尘检测、辐射检测、有害气体检测、通风机性能、职业病筛查及职业病防治等方面的教学研究工作条件。安全工程学院于2018年9月开设了安全工程专业职业卫生方向国际班,为职业卫生工程本科专业建设提供相应基础。同时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已开设“职业安全与健康”“矿井粉尘防治”“防尘工程学”“机械与压力容器安全”“职业危害与防护”等相关课程多年,保障了职业卫生工程专业顺利开设。
2.专业的不足(W)
(1)培养模式需要完善。本专业涵盖了安全科学与工程和预防医学两大学科课程,各相关学科专业教师需共同合作、集体备课,共同制定教学大纲、教案等教学文件,尤其针对不同学科领域间交叉知识点的教学,各专业教师要协同合作完成课堂教学设计。若其中一个环节连接不够紧密,培养效果将打折扣。课堂教学分工及讲授方式、实验课程教学方式及场地、实践课程实施细节等均需进一步落实。涉及临床方面的课程采用课堂讲授、PPT 临床演示还是临床实验仍需试验。
(2)办学条件需要整合。两个学科总的设备较为完备,但是实际上较为分散,而医学方面的设备不便于搬迁,不能创造良好的实践教学条件。此外,设备的分散也不便于安全管理。
3.专业发展的机遇(O)
职业卫生工程专业课堂教学及实践教学环节涵盖了部分医学课程,需要临床医学、呼吸病学、医学检验诊断学等专业方向的教学队伍,而当前非医工科院校缺乏医学背景教师资源,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医工结合办学成为一大特色,必将会提升教学质量。
(1)职业卫生人才需求。国家安监总局设立了职业健康司,县级以上安监部门也设立了相应的部门与岗位,但这些部门仍缺乏职业卫生工程专业人员。全国甲级资质职业卫生评价服务机构近百家,甲级以下评价机构几百家,这些机构的主要人才来自预防医学专业、安全工程专业以及冶金、化工等其他相关专业,急需对口专业职业卫生工程毕业人才。2011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将职业病防治范围扩大到所有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应当设置或者指定职业卫生管理机构或者组织,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负责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
(2)政府对职业卫生人才的重视。《国家职业病防治规划(2016—2020年)》中提到,目前我国职业卫生监管和职业病防治服务能力不足,基层地区监管力量和防治工作基础薄弱[13]。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专业人才,特别是具备职业病工程防护专业知识的一级预防专业人才。我国职业卫生监督管理经历了劳动部门、发改委、卫生部门及安监部门牵头主管的不同阶段。2010年国家安监总局全面接手职业卫生管理问题,其工作重点是全面落实“源头治理”与“一级预防”,开展以职业病危害因素为中心的职业病危害辨识、检测、控制等监督和检查。
4.面临的挑战(T)
(1)同类高校竞争。虽然当前开设该专业的高校仅有3 所院校,但是还有几十所高校开设了相关课程,对本校的职业卫生工程专业招生构成了一定的威胁。
(2)生源挑战。本校以往秉承矿业背景办学特色,矿业类招生在很长一段时期内,由于受到社会发展和转型期的挑战,本科生教育发生较大转变,造成生源严重不足。职业卫生工程将纳入本校安全工程学院,该学院是以矿业为主体的研究型学院,如何保证生源数量及质量是一大挑战。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完善职业卫生工程专业或学科对控制职业危害、保障作业人员健康,填补国内高等教育不足并与国际接轨,促进学科体系系统、科学发展,满足职业卫生工程高级人才市场需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应不断探索改进职业卫生工程专业培养方案,明确人才培养目标与模式,实现传统安全工程专业升级改造和多学科多专业的融合,培养当前急需的检测及监管和职业病防治服务等方面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