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教育

2019-07-24阿米热·吾加布都拉

智富时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能力

阿米热·吾加布都拉

【摘 要】语言是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载体,英语也不例外,只有将语言学习与相关文化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真正掌握一门语言。因此,在我国的高校英语课堂中,我们应该把语言与文化知识结合起来,进而转变老师把英语作为一门单纯的工具进行教,而学生把英语当作一门单纯的工具进行学的观念,从而增强学生的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和自身人文素养。

【关键词】跨文化能力;英语人文教育论;语言能力;思辨能力

如今,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存在着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在英语专业课程教学中,英语语言学习跟相关背景文化相脱离,没有将语言知识的学习跟文化背景相融合,进而形成人文主义英语教学理念,然后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思维辩证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和人文素养。而本文笔者正是想要对英语专业语言知识与语言内在的人文素养结合起来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一改传统的英语工具论,以期能够促进英语教学方法改革。教学方法是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具体手段,而教学方法的实施是建立在教学原则的基础上。本文将对英语人文教育的三个基本原则进行探讨:(1)英语专业的语言能力要紧密联系人文素养;(2)英语专业的语言能力应该包含思维能力和跨文化能力;(3)英语专业的课堂教学离不开社会文化。

一、英语专业的语言能力要紧密联系人文素养

(一)英语专业教育的人文教育和跨文化教育

很长时间以来,我国的英语教学一直都有很大压力,备受“耗时低效”的指责(张兢田 吕培明 2016:14)。20世纪90年代,也有人把大学英语比作“一壶烧不开的温吞水”,也不乏对英语教育的尖锐批评,显而易见,这些观点的提出都是建立在英语工具论的基础上的,并没有把人文素养纳入到英语教学当中来。英语专业的跨文化属性特别明显,我们应该致力于培养具有国际视野、能够融汇中西文化的英语专业人才。鉴于此,英语教学培养的是英语语言文化和中国语言文化之间的桥梁性人才,他们应该可以客观的看待本国文化和外国文化的利与弊,然后才能进行有效的跨文化交流。所以,加入我们可以把英语学习从单一的语言知识学习转变成人文教育与跨文化教育紧密结合起来,通过语言知识的学习,对语言相关的文化习惯、国家历史、风俗人情进行了解和建构,我们才能培养出桥梁型的跨文化交际人才。

(二)语言课程要渗透人文素养

我国高校英语教学中所存在问题的改进已经不再只是教学问题了,也涉及到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只有将语言教学和人文教育相结合,才能將该门语言的学习变得对国家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有积极意义。然而长时间以来,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使得社会上形成了以分数高低来定江山而忽略学生德育培养的现状,大学培养的应该是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人才,也即“德才兼备”的栋梁之才,故而,结合人文素养渗透,对英语教育进行有针对性的改革显得更加可行和有必要。

二、英语学习和人文素养相互促进

(一)英语不应该只是一种工具性的课程

英语学科作为一门语言,应该和汉语一样,是一种独立的人文学科而不只是工具性的学科。因此,大学教师在教授英语课程时,应该在词汇、语法、文本的讲解之上,加入人文渗透,引导学生对背后的文化进行宏观把握和了解,培养学生通过一门语言了解相关文化的能力,汲取相关文化的力量,与自身学习融会贯通。这些靠单纯的语言学习是无法做到的,必须相关教师做好备课工作,并且准备充分的课外阅读读物推荐,让学生充分地体会文本相关社会背景、思想观点、经济发展和人文视角。例如,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的学生开始从课本当中了解到呼啸山庄,知道了艾米莉简勃朗特,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明白了呼啸山庄就不只是一场斗争,也是一场和平与反叛的斗争,也了解到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本作品对于学生的影响。有了这个途径,学生才可以知道文化的多样性视角,还有世界各国人民为了自己的国家和民族的自由、平等、和平所做出的不懈努力,进而会因此而引发对自身在国家发展中的思考。我们认为,大学英语课程不可忽视的一个作用就是让学生不但学习到英语语言知识,也应该学习到英语语言文化及相关背景文化,进而养成辩证对待中西文化差异的思维方式,最后实现自身人文素养的提升。

(二)英语学习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我们如今的英语教学,应该践行“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把课堂还给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让学生能够养成自觉体会语言文化背景的习惯。当然,我们最需要培养的是符合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创新型人才,那就需要我们充分利用社会发展资源,比如说互联网,充分培养学生的动手意识、创新能力,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丰富自身的实践创新能力。适合社会发展的高素质人才应该是具备人文素养和专业素养的复合人才。大学英语教学中渗透人文素养,是教育革新的方向,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

三、英语学习和汉语学习相辅相成

英语和汉语是有某种程度的共通之处的,英语和汉语水平的高低也直接互相影响着两门语言的学习效果。例如英语和汉语中的动词都是在主语之后出现,但是不同的是,汉语的动词形式单一,没有人称和时态的变化,而英语则有,并且在不同的句式当中也有变化。如此类比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语序和深层语义的认知。

另外,在英语学习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学生才能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把兴趣集中到文本知识和相关文化背景上,进而提高语言能力、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教学的目的不能只是让学生掌握一种语言,也应该着力于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学会用辩证思维来看待文化差异,进而解决相关问题,只有我们在语言学习中渗透人文素养,让二者融为一体,才能培养出语言能力和文化素养兼备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国华.重新认识英语和英语教育的地位[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0,(4).

[2]张兢田,吕培明.新时期大学英语教学方向探索[J].中国大学教学,2016,(2).

猜你喜欢

跨文化能力思辨能力语言能力
如何培养小学高年级学生语文学习中的思辨能力
落实“两个关注”,促使课堂评价走向有效
“英语教学法”课程改革与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