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网络治理动机、约束与变迁
2019-07-24胥佳
胥佳
【摘 要】城市社区治理网络既是城市群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城市群发展的必然要求,目前已形成了基本的网络结构。通过政府职能转移、社会公众参与及社区信息化的建设的外在约束给予了城市社区治理转型所具备的强大驱动力量,使得依靠传统政府科层、命令控制、刻板僵化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向着开放、灵活的模式转变。为了进一步完善城市社区治理网络,应当以治理理论为基础,切实发挥好网络化社会服务管理在提高公共服务供给效率的作用,将网络化作为探索社会服务和管理一体化运行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城市社区;网络治理;治理动机
一、引言
社会治理问题由来已久。历史地看,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社会治理模式逐渐从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向网络化社会的网络化治理模式转变。网络化治理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治理模式,肩负着克服统治型社会治理模式与管理型社会治理模式治理失灵的历史任务。在此背景下,世界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治理,逐渐从科层治理视角下的自上而下的运作模式向网络化治理视角下运作模式转变。
由于城市社区网络治理这一概念出现的时间不长,相关的研究成果还比较有限。李颖、孙雪(2016)在研究中提到城市社区网络治理模式是在社区治理的实施过程中,把网络融入社区治理机制当中,设计一套科学合理的现代化社区治理流程,以满足社区多样化的需求,提高社区治理效能。王国华、骆毅(2015)认为城市社区网络治理需要线上线下相结合,应在开放性和合作创新两个方向实施治理的转型,以促进社会的“善治”。沈士光和魏苗苗(2016)以上海市金山区为研究对象,采用网络的创新思维模式,在网格治理、民主治理、工作作风等方面的社区治理模式创新进行了详细的考察,认为其在内在的有序治理、提高民主和切实改进工作作风等方面给我国广大基层提供了可供借鉴的经验。张琼、齐源(2016)则认为网络已经成為社会生活的常态,社会基础发生的变化势必要求治理方式做出调整,必须积极拥抱社区网络治理,将社区服务项目从跨界到共享,从协同到整合,构建城市社区网络治理新机制。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笔者发现国内学者对于城市社区治理都取得显著的成绩,但还存在以下不足。第一,从网络治理的角度研究城市社区的文献较少。第二,基于城市社区网络治理理论研究讨论城市社区的治理存在问题缺乏深入分析。因此,有研究城市社区网络治理的必要。
二、城市社区网络治理的动机
社区是社会管制的重要载体和前沿平台,是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场域,要想做好现代城市管理,需要从社区治理入手,借助基层组织的力量,实现政府与社会的互动。而城市网络治理是社区治理的一大创新。
第一,社区网络治理有利于提升社区治理的信息化水平。网络社区治理能够提高社区治理的信息化水平,提高社区凝聚力,促进社区发展。居民不仅可以得到社区各种信息和一对一结对服务,还可以通过网络论坛、等网络交流形式等进行无沟通。
第二,社区网络治理有利于满足社区居民的需求。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社区居民对社区治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而社区网络治理可以提高社区服务质量,为社区居民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环境。
第三、社区网络治理有利于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社区治理,通过社区网络居民可以直接有效的参与到社区治理来,从而激发社区居民的参与热情,形成社区的民主文化氛围,从而推动社区的发展。
三、城市社区网络治理之约束因素
(一)基层政府在社区网络治理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合理的规划与指导
当前基层政府针对城市社区网络治理层面的规划认识,还没有做到充分的支持与指导。上级政府虽然对城市社区网络治理方面的有了一定的顶层设计,但具体到某街道、某社区的社区网络治理建设,都只是大的方向上的规划,基层政府和社区缺少有针对性的理论引领、技术支撑和专业指导。
2、政府的认识水平不足
一些基层政府部门对社区网络治理的发展和应用还缺乏正确的认知,主要表现为:一是消极对待,仍然沉浸在既有的治理模式中,不愿打破现有的利益格局,没有动力或不愿尝试网络治理创新;二是简单盲目,认为只要将传统的社会公共服务和管理与网络结合就能带来创新。
3、传统思想的束缚
我国城市社区中实行的就是以单位中心,街居制为辅助的社会管理模式,虽然之后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社会管理模式已经逐步瓦解,时至今日只剩些许残余,但是这种传统的政府管制一切的思维,却称得上是根深蒂固。这种思维一方面表现在政府机关的很多政策中;另一方面,这种管制思维也同样影响着社区居民,许多人对此已经形成了某种路径依赖,对于在社区治理中的被动地位也麻木不仁,并不愿意主动的参与到社区治理中来。
(二)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参与意识较差。许多民众尚未将社区治理意识嵌入脑海中,在许多民众看来,社区治理与其发展并无关联,故未对社区治理投以足够的重视度。许多民众认为社区治理并非自己的分内之事,而是政府管理的范畴,因此不愿付诸行动。
第二,参与主体结构不平衡。由于受教育程度、工资收入、年龄大小等差异,在社区治理中呈现出参与主体不平衡的现象,参与人员的结构不够合理。男性少而女性多,年轻人少而中老年多,外来人口少而当地老住户多。
第三,参与能力不足。一方面,社区居民对于事关社区发展的一些社区事务,大多社区居民不愿关注,也不愿参与。这主要体现了社区居民的参与能力和思想觉悟方面的缺失。另一方面,社区居民一般只愿意关注和参与和自身有直接联系社区事务。
(三)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局限性
1、信息共享问题
由于我国在网络建设中每个部门和区域的不统一,造成各部门、各区域间的信息不流通,大多数社区网络都以当地政府自己的信息系统与网络技术为基础,在信息交流时与其他地区、其他部门之间有很多阻碍,信息资源难以进行共享。信息孤岛使社区的信息资源被束缚成条条块块,无法进行整合,在使用时只能发挥其一方面,不能进行深度的挖掘。
2、信息的安全保护不充分
社区网络治理需要信息资源的共享与开放,需要关于社区治理的信息在政府、社区、居民等各主体间进行流动和公开,在流通过程中出现了信息资源的泄露,尤其是关于社区居民个人信息的资源。由于个人信息的泄露,很多社区居民开始提高保护意识,不再愿意向其他人透露填写个人相关信息,对社区的调研也选择不信任,害怕造成再次的信息泄露和滥用。
3、功能设计的不合理性
目前在城市社区网络治理中,网络工具功能较少,建设较差。且目前社区网络工具功能不能满足需要,且设计不够合理,不太好用,影响了社区居民参与到社区网络治理中。
(四)资源保障上的挑战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网络治理尚未意识到构建社区网络平台在财政预算和资源保障上的建设需求,社区经费投人不足,人员培训薄弱,投人资金来源过于单一。同时,我国的大部分城市社区的资金来源都非常有限,基本上只能依靠政府拨款。由于缺乏物质条件,资源保障上的问题使社区网络治理的推行将举步维艰。
四、创新城市社区网络治理的对策建议
(一)摆脱传统思维,转变基层政府职能
作为政府主体,要革新观念,摈弃“全能政府”的传统思想,建立于居民、自治组织等主体的多元合作的治理结构。提高社区居委会的自治性在社区治理中,政府必须处理好自身与社区的关系,在社区治理中由“掌舵人”的角色转变为现在社区治理的指引人、援助人、提倡人以及各种规定的拟定人。政府把对基层组织管理的权力交还给城市社区,帮助社区居委会独立工作,把服务落实到居民。基层政府要各司其职,自主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与社区居委會的工作划分严明具体的界限,才能使社区居委会能对其本职工作予以全权负责,与此同时,基层政府也应对其工作予以强有力的扶持和指导。
(二)增进社区认同,提高参与能力
首先,要增强社区居民尤其是年轻人对社区的归属感和认同感。提高社区居民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需要从“社区是我家”的观念出发,通过增强社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形成爱社区,建社区、治社区的良好氛围,积极参与到社区治理之中,增进社区认同。
其次,提升社区居民运用网络参与的能力。对社区居民应该开设一些专门的教育课程,让中老年人了解网络,能够使用网络进行社区治理的参与,提高社区居民参与城市社区网络治理的能力。
最后,社区居民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让自身拥有足够的能力参与到社区治理的大事小情之中,维护社区的利益与自己的利益。
(三)推动服务信息共享,提高信息安全建设
首先,加强服务信息整合,全面共享信息资源政府和各社区应深入贯彻落实服务信息互联互通的需求,全面梳理整合政府各部门和各社区的服务资源。进行社区资源的互认共享,推动社区服务事项能够网上快捷办理。要尽快进行全市社区服务信息中心的建立和整合,通过对社区信息和居民需求的汇总,为社区居民提供智能化、个性化的服务。对整合的服务资源和数据,要构建统一的信息服务平台,社区、政府、居民、各方做好对接。
其次,推进信息安全建设,加大监管力度。第一,要落实信息安全保护制度,加强各社区服务平台信息安全建设,健全城市社区网络治理的安全保障体系。第二,加大对社区网络互动平台内容发布、应用管理、电子邮件、安全防护的检查力度。第三,加大投入,提高社区各平台、各系统的安全防护能力,查补安全漏洞,建立全市统一的安全防护中心,集中提供规范、专业的防护服务。
最后,立足用户需求,进行技术工具开发。针对每个社区的不同需求,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第二,功能要全面,服务要到位。
(四)做好硬件支撑,加强物质保障
作为城市社区网络建设的推动者,政府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快网络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增加网络服务的覆盖范围和受益人群,敦促各运营商切实做到“增速降费”,降低网络的使用成本,提升互联网网络的使用体验,为城市社区网络治理介入社区提供坚实的硬件基础。同时,还应该充分发挥现阶段社区治理模式创新中的“发动机”作用,增加对于社区建设的资金投入,确保城市社区治理有足够的物质基础。
五、结论
随着经济社会环境的不断发展,以及技术条件的持续进步,我国传统的城市社区治理体系面临着诸多困境,如何创新社区治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近几年党和政府着重发展的战略任务和工作目标。城市社区网络治理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治理的模式,为创新社会治理机制、构建新型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现实思路。
【参考文献】
[1]王有强,叶岚,吴国庆.协同治理-杭州“上城经验”[M].淸华大学出版社,2015,01:90-95.
[2]陈振明.公共管理学[M]冲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87-89.
[3]秦瑞英.城市社区演变与治理[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2,12:77-81.
[4]杨海涛.城市社区网格化管理的研宄与展望[M].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12:15-17.
[5]陈剩勇,于兰兰网络化治理:一种新的公共治理模式[J]政治学研究,2012,02:101-119.
[6]徐瑰.社会组织嵌入社区治理的协商联动机制研究-以杭州市上城区社区“金点子”行动为契机的观察,工作文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