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与磁共振技术在股骨头坏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比较探讨
2019-07-24华志红
华志红
(徐州市矿务集团总医院 江苏 徐州 221006)
引言
股骨头坏死是一种常见的髋关节疾病,引起疾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它主要是由烧伤,风湿病以及血液病饮水病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虽然在疾病前期病患没有出现明显的症状,但是随着病情的发展和恶化,体内的各个关节会出现不同程度的炎症反应,严重者有可能引起病患的器官出现功能性障碍,甚至会威胁到生命健康。所以前期的疾病医治对于股骨头坏死疾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医院必须要提高对股骨头疾病的前期诊断效果,这样才能为医疗工作者提供更多的疾病诊断参考依据,进而提高病患的疾病医治效果。本文主要针对CT与磁共振技术对股骨头坏死诊治的成效,以及对病患临床成效和生活质量的影响进行探讨,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在本院2017年10月份到2018年6月份进行医治病患一共有120例,而且这些病患在住院进行医治的过程当中,大部分都出现了股骨头坏死的现象。我们主要针对这些病患的临床诊治资料进行研究,为了满足研究过程当中需要完成的信息对比过程,我们需要将病患进行随机分为磁共振技术组和CT组。在进行数据分析之前,需要判断病患的基本资料是否有与最终研究结果产生影响,调研人员需要针对病患的基本资料进行简单的阐述。无论是从他们的年龄性别,学历,还是从居住环境等内容进行探讨,都可以发现病患的基本资料与研究结果之间并没有密切的联系。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如果病患在出现股骨头坏死疾病之前患有肺部感染病痛,血液系统病痛等情况都不能参与到本次课题的研究过程当中。除此之外,患有神经病痛以及进行抗病毒诊治的病患,因为病痛的特殊性也不符合本次课题研究的要求,并且病患必须能够进行正常的语言交流或者文字交流。经过诊断之后可以确认,参与本次研究的病患全部符合股骨头坏死诊治的临床症状,而且病患对于研究的内容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3 方法
属于不同组别的病患使用的检验方法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首先CT组使用的是常规的CT诊治方式,他们按照医院制定的常规检验流程来进行临床检验工作,根据具体情况,对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CT检查仪的扫描参数进行调整,主要是将它的厚度和层距进行设定,一般情况下,其设定的距离是三毫米,病患在检查的过程当中,始终采取仰卧位的姿势,检测人员使用仪器对病患的病灶部位进行扫描诊断。而磁共振技术组的病患则是按照本次实验研究制定的磁共振技术流程来进行操作,首先病患采取仰卧位的姿势进行病灶部位的观众为扫描和横断面扫描,在进行实际检测人员需要对仪器的参数进行设定,一般情况下,高度为3~5毫米,层距为两毫米。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收集到的所有信息均真实有效,而且为了能够让信息分析的结果更具有明确性,研究人员使用了医院专用的统计学软件SPSS进行具体的信息分析操作。
2 结果
在使用不同的诊治方式来进行具体的诊治操作之后,患有股骨头坏死的病患最终的股骨头坏死分期检出率,总结出率,前期股骨头坏死典型征象显示率,这三项指标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异。从总检出率进行分析,磁共振技术组病患的总检出率为93.3%,普通诊治组病患的最终检出率为70.37%。从股骨头坏死的分期检出率进行分析,无论是在第1期,第2期,第3期还是在第4期,使用磁共振检查技术的病患最终的分期检出率明显高于使用CT检查技术进行检测的病患。从前期股骨头坏死典型增生显示率进行分析,磁共振检查技术的各种症状显示率也明显高于CT检测组的病患,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3 讨论
目前临床上诊断股骨头坏死的方式主要有CT检查技术和磁共振检查技术,首先集体检查技术能够对病患的骨皮质,骨质疏松等各种症状进行准确的检测,而磁共振技术则是能够对病患骨质发生变化的部位进行清晰的反应,并对病变的情况进行剖析。两组病患在进行诊治后,最终的疾病检出率以及生活质量之间都存在较大的差距,且磁共振技术组中病患的疾病检出率、临床成效以及生活质量的改进程度显著高于普通诊治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进行股骨头坏死率诊治的过程当中,有效地实施CT与磁共振技术操作,能够帮助医疗工作者对感染人群的具体感染情况进行有效的分析,最终达到有效诊治股骨头坏死情况发生的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使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