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9年男篮世界杯提升中国男篮控卫实力的研究

2019-07-24王艳芳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9期
关键词:分球中国男篮助攻

王艳芳

(1.福建师范大学 体育科学学院,福建 福州 350000;2.福建省安溪第一中学 福建 安溪 362400 )

中国国家男子篮球队自1984年首次参加洛杉矶奥运会以来,至2016年再获里约奥运会参赛资格,已连续9次代表亚洲球队参加奥运会最后阶段的篮球比赛,这是中国男篮的骄傲.然而,奥运征战史上中国队的最好成绩只是第8名,早期与中国男篮实力相当的欧美球队,成绩上都有新的突破,唯独近20年中国队不但在国际大赛上名次不见上升,而且在奥运会上对阵欧美球队的困难愈发增大.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男篮停滞不前与后卫线的弱势有很大的关系.对此,本文试图通过对历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主力控卫的能力和优缺点做个比较分析,以期能为新一届国家队控卫备战东京奥运会提供有益的借鉴,助力国家队控卫在2019年家门口举办的男篮世界杯更好地为国争光.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提升中国男篮控卫实力为研究对象.数据采集的时间跨度为1984-2016年9届奥运会,涉及运动员所在的参赛队有法国、澳大利亚、加拿大、西班牙、德国、英国、巴西、立陶宛、希腊、俄罗斯、波多黎各、美国、克罗地亚、意大利、南斯拉夫、安哥拉、新西兰和塞尔维亚等国家男子篮球队.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维普科技期刊数据库(HTTP)、清华期刊全文数据库 (HTTP),阅读体育报刊资料、浏览专家时评网页等方法,收集与本研究有关的各种信息,为研究问题的确定提供参考.

1.2.2 比较法

对历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控卫的核心指标(得分+助攻)数据进行横向与纵向两个维度的比较,横向比较在中国控卫与奥运参赛对手之间进行,纵向比较在中国男篮奥运史上5位首发控卫之间进行.

1.2.3 数理统计法

对采集的相关数据,使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处理,数据来源:http://cba.sports.sina.com.cn/team.php?team_id=45.

2 结果与分析

2.1 中国队控卫与参赛队控卫的能力比较

控卫是球队的灵魂,也是场上教练,首发控卫更是进攻组织上教练员最倚重的球员,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教练员的作战意图.后卫队员能力高低,对战术执行力和球队最终的比赛胜负有着很大的影响.从量化角度考虑,现代篮球对运动员的能力评价,主要有得分、助攻、篮板、抢断、失误和犯规6个指标.

表1 1996-2016年奥运会中国队控卫与赛队控卫常规统计指标数据对比(n=36)

注:因数据库信息不全,国外控卫1996年以前的比赛数据部分缺失.

由表1可见,中国队控卫与不同时期奥运参赛对手比较,无论是低优指标,还是高优指标我国控卫均处于劣势,其中得分与抢断能力与对手的均数差异具显著性意义(P<0.05).抢断是体现防守强度的重要指标,没有紧逼就难有抢断球机会;抢断也有赖于防守预判,需要看准时机、及时截击.世界大赛上,中国男篮抢断球能力总体上呈进步趋势[4],但在奥运篮球比赛中,控卫的抢断球能力逐届下降.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队主力控卫场均有1.6次抢断,2016年伦敦奥运会中国队主力控卫场均只有0.2次抢断.中国控卫抢断球能力不及对手的主要原因:一是防守强度跟不上,二是抢断意识和能力不如对手.中国队控卫的外线防守缺乏攻击性,一般只防对手的传球配合,很少直接指向抢断球,这种防守方式抢断机会较少.

中国队控卫与参赛队控卫得分能力的差距,与早期教练员给予控卫作用的定位有关.中国教练员对控卫的培养和使用主要是期望控卫通过传球组织进攻,对控卫的攻击能力不是很看重.近十来年则与内线出了姚明、王治郅、易建联等优秀球员有关,即战术上进攻重心内移后,控卫变成传球的工具,以致得分能力日渐走弱.有关研究表明,奥运会男篮前8名球队中,后卫线的得分贡献率最大,在中前后三位置中排在第一位[8,5].我国后卫线的得分在全队得分中的占比较低,这既是影响中国队竞赛成绩的重要原因,也是我国控卫最大的能力短板.中国男篮要想在奥运会上有更大的作为,内外线失衡的问题必须得到解决.

2.2 历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控卫实力比较

2.2.1 得分能力的比较

不同时期中国男篮6位主力控卫中,场均得分能力最强的是郭艾伦,2016年里约奥运会时郭艾伦场均得到10.2分,为历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主力控卫场均得分最高的球员;受上场时间的影响,得分最低的控卫是阿的江,场均得到1.6分;5位主力控卫在平均26.5 min的上场时间内场均得分约为6分.从构成得分的来源上看,我国后卫运动员的得分主要是2分球得分和罚球得分,3分球得分在1984-1992三届奥运会21场比赛中不仅投篮次数少,而且总共只投进1个3分球,说明早期我国篮球运动训练,对控卫3分球能力的训练并不重视,孙凤武两届奥运会2分球命中率都接近55%,但基本上不投3分球,这种状况直到1996年奥运会时才得到改观,当届奥运会主力控卫李晓勇3分球出手次数大大增加,且场均可以投进1个3分球[3].

表2 历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主力控卫常规统计指标数据比较表

数据来源:http://cba.sports.sina.com.cn/team.php?team_id=45.

2008年奥运会时,刘炜的3分球出手次数首次出现比2分球更多,说明篮球运动的发展,同一位置的球员不同时期,运动员的得分手段不尽相同.3分投篮技术已经由高难技术向普通技术转化[1],世界上许多优秀后卫的3分球得分比2分球多,3分球命中率比2分球命中率高.我国后卫有顺应这一发展趋势的迹象,但在奥运会这种高强度、高对抗的比赛中远投不具稳定性,整体上命中率极低(低于15%).得分能力不足,使中国男篮后卫线呈现整体弱势,关键时候控卫没有抢投得分和终结比赛的能力,是中国队在一些势均力敌的比赛中无法取胜的重要原因.

2.2.2 助攻能力的比较

助攻是队员技术、意识、视野、创造机会与把握机会能力的综合体现,助攻次数多少与个人攻击能力、传接球技巧和同伴之间的默契配合有关.高水平篮球比赛中,助攻主要来自三种情况:1)后卫队员有效突破后,对手补防引起漏人而出现的空位机会;2)无球队员跑动、掩护、移动要位后,控球队员及时传球到位;3)明星球员吸引包夹、协防后的回传球形成的机会.助攻作为现代篮球常规统计指标之一,对于控卫的能力评判最具代表性.

图1 1984-2016年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主力控卫助攻数据比较图

由图1可见,顶峰时期的孙凤武是5个控卫中助攻能力最出色的球员.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孙凤武场均送出7.7次助攻,这是中国男篮奥运史上场均最高的助攻数.孙凤武之后,助攻能力属于第二档次的球员当属李晓勇、郭士强和郭艾伦,三人的助攻数大致相当,这一水准虽与中国控卫顶级球员有差距,但也拉开了与下一等级球员之间的距离.从近几届奥运会篮球比赛的实战情况来看,欧美球队主力控卫平均出场时间约在23 min左右,在这一上场时间内,主力控卫场均助攻数约在5次上下.以此为衡量依据,奥运历史上中国男篮半数以上主力控卫的助攻能力是合格的.在忽略上场时间差异的前提下,中国男篮主力控卫的助攻能力比同样忽略上场时间差异后的得分能力要强,尤其是前5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主力控卫的助攻数可圈可点.而从时间分水岭上看,中国男篮主力控卫2000年之前的助攻能力比2000年之后的助攻能力要强,这一下滑趋势应引起重视.

2.2.3 控卫效率的比较

由于运动员上场时间不同,就单一指标数据进行比较,难以对后卫队员的综合能力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现代篮球采用效率值,综合各个指标数据后对运动员的场上作用和贡献做出评价.效率公式:((PTS + REB + AST + STL + BLK) - ((FGA - FGM) + (FTA - FTM) + TO)) / G

图2 历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控卫效率比较图

PTS为得分,REB为篮板,AST为助攻,STL为抢断,BLK为盖帽;FGA为投篮次数,FGM为投篮命中数,FTA为罚球数,FTM为罚球命中数,TO为失误,最后的分母G代表出场次数.此公式分子前半部分(PTS + REB + AST + STL + BLK)是对一个球员出场良性表现的计算,分子后半部分((FGA - FGM) + (FTA - FTM) + TO))是对球员出场不良表现的计算,然后根据球员出场次数得到场均出场效率.依此方法,我国奥运史上5位控卫的场上效率高低如图2.

经效率公式计算后,将6位控卫的效率值制成折线图,中国男篮9届奥运会篮球比赛效率值排在前3位的分别是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的孙凤武,2016年里约奥运会的郭艾伦和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的郭士强.图示表明,中国男篮主力控卫的效率变化由高而下,第25届奥运会为最低点,然后触底反弹至第27届奥运会升至阶段性新高,之后又经历连续三届奥运会无法超越前期高点的低位波动,截止2016年里约奥运会升至近9届奥运会第二高,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男篮进入姚明时代和易建联时代,成绩仍然无法突破奥运会第8名的重要原因之一.即内线实力提高了,外线特别是主力控卫的综合能力始终处于一个不稳定的波动期,从而形成此消彼长的现象,以致中国队的实力难以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前中国男篮主教练邓华德曾对《纽约时报》抱怨:“中国13亿人,找不出一个像样的控卫”.这些事实也部分印证了业内人士认为中国男篮停滞不前,国家队成绩滑坡与后卫线的弱势有很大关系的定论.

3 中国男篮控卫弱势的原因分析

3.1 训练理念落后

中国篮球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的原因很多,但根本的问题还是运动训练理念上的差异.我国高水平教练员多为不同时期国家队退役队员转型而来,训练理念主要是师徒相传,求新求变、创新突破比较少.尤其是近十来年,内线有了姚明、易建联等优秀队员之后,更忽视后卫培养理念上与国际接轨.中国队内线有多名球员在美国NBA联赛打过球,但组织后卫的培养还是停留在传球,甚至比以往更强调为内线传球的定位上,后卫的作用几乎工具化.而近二十多年,世界控卫培养已经走出单纯组织进攻的传统定位,后卫能力全面升级,尤其是得分能力的提高受到普遍的重视,弱得分能力的控卫成为有明显能力缺陷的球员.在控卫培养的新时代,没有培养理念上的与时俱进,就不会有球员能力上的飞跃.篮球场上“后卫活,全队活;后卫平庸,全队受困”.中国男篮在奥运会上受制于后卫线的“有限作为”,是导致中国队难以走向世界篮球强国之列的重要原因.

3.2 技术能力不足

技术是战术的基础,也是推动篮球运动发展的原动力[2].中国控卫弱势的直观体现是技术能力不足,对抗中没有拿得出手的过硬本领.控卫技术能力是各个位置中含金量最高的,现代篮球由于融入了街球的元素,优秀控卫进攻方法多种多样,新的控球技术、组合技术不断涌现.从某种意义上说,控卫能够组织出什么样的战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技术和能力,世界优秀控卫拥有的控球技巧、得分能力和突破过人能力大大丰富了个人和全队的进攻选择.如果控卫不具备一定的控球技巧和能力,其场上作用就大大下降.我国多数基层教练由于训练水平跟不上,在自身示范、指导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没有借助网络视频学习新技术,没有外教参与基础阶段训练,导致运动员掌握的技术简单、粗糙,基本功不扎实,在国际性比赛中一经欧美球员紧逼就得收球找人.同时,我国多数控卫运动员左右手控球技术有一定差异,多数人只善于右手控球,尽管一些球员在训练时也可以做出胯下、背后组合控球的动作,但因实战对抗少,护球不过硬,比赛时容易失误,以致许多球员面对紧逼防守时组合技术不敢用.现代控卫由于身体形态的差异,防守对位时弱势的一方会有吃亏的一面,但在进攻上无论哪种类型的优秀控卫都可以做到完全掌控进攻主动权,其重要作用就是个人出众的技术能力.控卫技术能力不足,在我国高水平运动员和职业球员中普遍存在,CBA赛场上能够凭借控球技术从容应对外援紧逼防守,同时能够有效组织球队进攻的球员屈指可数,这是我国控卫在奥运会上难有大作为的技术性原因.

3.3 身体素质弱势

篮球运动除了对运动员的身体形态有较高的要求外,身体素质也是影响竞技能力的重要因素.人体身体素质不同程度受到遗传的影响[7],我国控卫群体中同时具备会跑、会跳、会力量对抗的球员较少.而欧美人种,特别是黑人中这些运动基因具有一定的先天性,其运动天赋是我国篮球运动员难以企及的.如NBA新生代控卫中,维斯布鲁克、罗斯都以身体劲爆闻名,这是需要正确面对的客观事实.但中国球员的身体素质弱势不是一成不变的,通过姚明、易建联在NBA的进步可以看到,只要训练方法得当,中国球员的素质、体能和对抗能力也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目前的事实是多数球员在国内的俱乐部中很少能够得到系统的身体训练,球员也缺少这方面的意识,很少有人像NBA球员一样在赛后、平时的训练中加练力量.没有好的身体素质作保障,技战术的运用和发挥就要大打折扣.这也是为什么赛场上中国控卫突破时,一旦与欧美队员发生身体接触,吃亏的总是中国球员.原因就是先天素质不好,后天努力不够;对手是先天优势加后天努力后产生更好的训练效应,如此一上一下差距就越来越大.一个好控卫,“技术不行素质补,素质不行技术补”,控卫既没有技术,也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对抗能力,得分、助攻和效率就必定是低下的.

4 2019年男篮世界杯提升中国男篮控卫实力的对策

4.1 正确定位现代控卫的作用

组织进攻与攻击能力兼备是现代控卫的生存法则,以前没有进攻能力,可以成为组织型的控卫是因为早前篮球技战术打法相对落后,联防在比赛中大量使用,防守时对位不对人,后卫之间身体接触相对较少,控卫在外线导球不受强烈的制约.20世纪90年代,奥运大门开始向职业球员敞开,1992年由职业球员组成的美国梦一队参加了奥运会,各国国家队与梦一队交手后均大比分告负,梦一队场均净胜对手35分以上.此后,美国篮球引领的速度、强度型打法开始风靡世界,联防基本上被紧逼防守取代,国际大赛上不仅美国队采用紧逼防守,欧美篮球强国也纷纷仿效,防守强度几乎将弱队的进攻置于窒息状态.高强度对抗下,控卫没有得分、突破能力,进攻组织变得非常困难,如果控卫的控球能力与对抗能力再差一些,护球都会成为问题,更不用说组织进攻.正是现代篮球技战术打法的进步,贴身紧逼防守的大量运用,逼使控卫必须转型,只有能力升级才能找到生存空间.因此,纯粹的控卫已经不合潮流,传球只是控卫的职责之一,成为优秀控卫必须由功能单一的组织型向组织与攻击兼备的方向转变.NBA赛场上优秀控卫“得分+助攻”的标志性数据是“20+10”,国际赛场上欧美球队因球员之间实力差距较小,运动员的出场时间相对均衡,优秀控卫的数据约为“15+5”.总体上看,现代控卫正以娴熟的控球技术,不惧紧逼的单挑、突破与外线投射能力颠覆传统的角色定位.时代在改变,教练员不能要求现代运动员按传统方式打球,如今的控卫和上世纪90年代之前的控卫已截然不同,现代控卫能做和需要做的事情更多,中国男篮对控卫的培养和使用也要走出传统的窠臼,与时俱进地给予控卫新的角色定位.

4.2 用好后卫线上的特色球员

NBA球员认为:“对那些能力超强的控卫,防住他就能防住那支球队.”由此说明,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控卫的作用,尤其是发挥有个人技术特点的控卫,许多时候可以成为球队取胜的关键.一支球队,个人实力终归是球队实力的基础.系统科学指出:运动队整体涌现性取决于队员之间的配合及个人的竞技能力[9].集体项目的每次战术配合都需要队员之间的通力合作,表现为集体的凝聚力;但如果由合作走向依赖,也会抑制队员的能动性,诱发惰性引起熵增的可能[6].因此,位置分工过于清晰,控卫作用工具化,得分过多集中在某一位置某个球员身上的球队不易赢得比赛的胜利.纵观中国男篮不同时期的控卫,受成长环境和篮球文化的影响,后卫线上有技术特色的球员还是相当缺乏.新一届国家男篮队员中,郭艾伦是最有个人技术特色的球员,辽宁体能教练迈克尔-温泽尔认为郭艾伦比NCAA系列赛95%的控卫都要出色.以往中国队遭遇对手的严密防守时,突破分球的能力较弱,不能通过犀利的突破打乱对手防守布局,将球传给空位队友[11,这一问题在里约奥运会上出现了转机.原因是新生代控卫郭艾伦的个人能力与中国队以往的控卫相比,恰恰在技术特色上有优势.但如何在一人技术出众与多数能力平平的球队中,用好特色球员是一个难题.因为CBA联赛环境是以大牌外援为核心的,年轻球员养成的不良比赛习惯——不敢作为,推卸责任,把球传出去了事.郭艾伦一度被批太毒、太单干,实际上青少年运动员早期一些看似不合理的打法,恰恰是日后成长为特色球员的征兆,其实打球的不合理是成长的代价.事实证明,经过国家队集训和近几个赛季的历练,现在的郭艾伦在得分和助攻两种模式之间的切换已经越来越自如.虽然有时他的个性化打法教练员不一定很喜欢,但我国男篮后卫线史上像他一样技术能力超强、有强烈取胜欲,每场比赛都全力以赴的球员还不多.中国男篮要更好地参与奥运竞争,针对现在男篮主力控卫郭艾伦的使用上应给予更大的战术空间.

4.3 针对性提高控卫的薄弱能力

以史为鉴,中国控卫的最大显性能力不足是得分偏低、命中率偏低、出手次数偏少.因此,提升中国男篮的整体实力,需要设法提高中国控卫的薄弱能力.具体到不同的队员,赵继伟需要针对性提高的能力除了投篮稳定性,还需要提高突破后面对防守的投篮技巧,技术上要加强“快、灵”与控球能力的结合,这是现代控卫必须要过的技术关.郭艾伦的作用和目标应该定的高一些,场均“10~15分+3~5助攻”比较切合其能力实际,力争突破奥运史上中国后卫(不单是控卫)场均得分不上双的尴尬.郭艾伦目前的短板是投篮稳定性不够,从动作上看,他的投篮技术没有大的问题,需要小改进的地方是出手时,小臂应该顺着篮球飞行的轨迹充分伸展,使投篮动作整体上更舒展;其次,出手时力量应通过中指指根,其3分投篮不进的球,多数情况下力量偏小,球的后旋速度不够.有关研究表明:在允许的情况下,更低的出手速度会导致更高的投篮命中率[13,14].郭艾伦的远投多数情况下是空位机会,出手速度并不快,按理说有更多的时间通过视觉和本体感觉反馈来调整动作[10],但因采用最小的出手速度后往往产生的力量不够,投篮短了只能碰到篮圈前沿.因此,提高命中率,更远距离的投篮应有更大的水平速度,同时要通过快速压腕拨指增加球的后旋.水平高的投手球出手后的后旋速度更快,更快的后旋速度有利于保持球在空中飞行的稳定性,也使球更容易投中[12,15].距离2019年男篮世界杯还有接近一年的时间,就个人能力的提高上,郭艾伦最需要强化投篮动作的“动力定型”.如果中国男篮能够通过集训解决或较大程度上解决郭艾伦的投篮稳定性,中国队的整体战术将更加灵活.一旦其投篮稳定性提高了,结合他的控球和突破能力,其威胁将进一步提高.如果后卫线上对手既需要防他突破又需要防他投篮,其时,他对中国队能做的贡献就可想而知了.其次,在与队友的配合上,“第一时间”传球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有些时候他的传球会慢一点.由于中国队多数球员惧怕身体接触,不善于对抗投篮,配合中第一时间传球到位显得特别重要,赶在防守到位前接球就投,这是中国队锋线最擅长的投篮节奏.进攻中如果控卫处于运球状态,多运一次球与少运一次球,对接球队员的节奏和命中率就有很大的影响,这方面郭艾伦要谙熟队友的特点和习惯,与队友之间形成更默契的配合.新一届中国男篮进攻上虽然易建联仍是中国队的最强点,但他的能力已相对稳定,不会有大的改变,比赛中正常发挥就好.中国男篮最大的变数在周琦和郭艾伦的身上,尤其是郭艾伦,他是一个能力、特点有别于中国男篮史上任何控卫的球员,补强其短板,奥运会上郭艾伦的作用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分球中国男篮助攻
纺织科技助攻“神十二”
助攻美味的筷子
NBA比赛3分球技术运用发展趋势
色雷斯vs希腊:山羊才是神助攻
该你了
第28届亚锦赛中国男篮与对手整体实力分析
周琦,中国男篮的“大魔王”
从第27届亚锦赛中国男篮的失利反思中国竞技篮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