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科基金视域下我国武术研究热点及趋势分析
2019-07-24崔北坤孟凡生
崔北坤,孟凡生
(淮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安徽 淮北 235000)
武术作为我国活态文化遗产,集儒释道家、孙子兵法以及阴阳学说等中国传统文化哲学思想.武术不仅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武术以其技击特点区别于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体育学中作为中华传统体育的代表充当着重要角色.因此武术的发展成为中华传统体育的典型代表,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象征着国内最高级别课题基金项目,也越来越受到体育界人士的重视.近年来学者们也注意到这一问题,如邵伟德、徐元君、丛密林、金霞等学者对体育学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区域分布、发展动态、研究热点等方面的研究,但关于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研究的论文目前尚未发现.为了促进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发展,通过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数据库中的立项数量进行数理统计分析,得出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70项.并以此为基础探究武术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立项课题的情况.力求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1 立项课题的数量
根据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年代分析,发现2010年前期与2010年后期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呈现相反的趋势,虽然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立项数量总体所占比例相对较小.如图1所示,2010年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前期,2000—2005年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呈现倒“梯”字型,并且2001—2005年连续4年处于无立项阶段.是由于前期国家大力发展西方竞技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立项.紧接着在2006—2009年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呈现“Z”字型,而且这一时期还出现了两个极差年份,2007年武术在国家级课题基金立项数量是2008年课题立项数量的4倍.其原因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影响,造成了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较多倾向于对赛事管理、体育产业以及运动员训练方法等研究主题.
2010—2014年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量呈现快速爬坡的趋势,所占比例增长约6.23%,并且2013年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成为这一时期最多的一年.主要是由于“新一轮国学热”、“十二五规划”,推动了武术在国家级课题基金的立项.其次,2015—2017年武术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呈现倒“v”字型,并且2016年武术在国家级课题立项数量,是立项至今数量最多的一年.与上一年立项总数相比,增长约17.14%,其原因是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为了贯彻十三五发展规划,制定了《中国武术发展五年规划(2016—2020年)》,促进了武术在体育学中的快速发展,推动了以武术作为研究主题的课题在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
从整体上看,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就立项数量而言,2000—2017年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70项,仅占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量的4.87%.由此可知,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数量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但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图1 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数量图**数据来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库
2 立项课题的研究热点主题
根据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主题进行分析,发现立项主题主要涉及到武术文化、武术发展与传承、武术史、学校武术教育、传统武术、太极类、武术功法训练等方面.其中热点研究主题主要集中在武术文化、武术发展与传承、武术史、学校武术教育等,并且热点研究主题的一部分研究内容是从人文史方面解析武术文化在不同阶段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作用,通过考证武术发展史的起源以及演变来展现武术悠久的底蕴,为后来者探究其相关研究内容提供文献史料.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些问题.如较为冷门的研究主题以及武术产业开发与利用等研究内容尚未得到很好的研究,使立项研究主题呈现多样化,但“冷”“热”不均.
2.1 武术文化
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党中央提出坚持走文化自信的道路,是为了加快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文化强国的建设是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彰显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因此,武术文化建设也受到体育界学者们的高度重视.影响力较大的有邱丕相的《对我国青少年传承武术文化的研究》,戴国斌的《消费文化语境中武术的文化产生》,龚茂福的《建设文化强国进程中武术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研究》,徐泉森的《少数民族武术文化影像志》,孟涛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武术文化传播的发展战略研究》等主题研究与时代发展需求同步,武术文化研究更契合现实,研究方向关注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少数民族武术文化,课题选题针对区域、类型方向的研究更加细化.但近几年以武术文化研究作为主题的课题立项数量呈现逐渐减少的趋势.主要是由于武术文化研究在更深层次的探究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阻碍了武术文化进一步发展.
2.2 武术史
探讨事物的演变需要立足于事物的发展源头,剖析事物的发展历程,寻求本源.刘祖辉的《新中国武术思想发展史略》、赵圣光的《武术家口述史研究》、张忠杰的《中国苗族武术史料搜集、整理与研究》、刘靖的《民国武术史研究》等主题研究,根植于武术史不同维度的事实形态,剖析武术史料进行佐证,探索不同时段的武术发展根源.以辩证的思维梳理武术发展思潮,伴随时间的推移,研究层面不断扩散,深挖不同民族的武术史.与此同时,区域武术发展史是武术史研究的重点内容,而且研究内容更加精细化,彰显武术吐旧纳新的特点,研究方向更多倾向于多元化、人文性发展,
2.3 武术传承与发展
在伴随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在很大程度受到西方竞技体育的冲击,如何弘扬民族传统武术在体育领域更是学者们较为关心的话题.栗胜夫的《我国武术发展战略研究》,王岗《中国:应对体育全球化发展研究》,郭玉成的《中国武术标准化发展研究》,李臣的《中国武术深度国际化传播研究》,洪浩的《“一带一路”战略下武术国际推广模式研究》等主题研究与时代需要紧密结合.研究内容以理论指导为基础,重点强调探究武术发展的路径,突破传统武术发展的模式,开辟武术发展的新路径.选题立足大视角下,统筹武术发展的整体格局,突显武术发展带来的社会效益.以武术在国内国际的不同发展模式为立足点,研究方向将更多地焦点国内武术转向全球.
2.4 学校武术教育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不仅是综合国力的重要体现,同时作为创新型国家建设的有力支撑.在随着国家对教育事业建设的不断加大,科研学者对教育的焦点也开始向学校武术教育发生转变.李金龙的《中国武术文化的学校传承研究》,杨建营的《文化强国建设目标下我国学校武术传承体系研究》,张峰的《深化中小学武术教学改革的实践路径研究》等主题研究与学校体育教育紧密结合,探讨学校武术教育的利弊.以管中窥豹之姿,分层剖析,梳理武术在学校教育的发展脉络.选题层次鲜明,紧扣时代主流,具有较为敏锐的洞察能力.主题研究方向倾向学校武术传承、武术教学发展.
2.5 其他
武术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技击特点区别于其他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武术通过其技击特点彰显其博且大以及其精且深的寓意,其中有一部分学者针对武术的技击特点进行了研究.如张长思的《中国武术功法训练理论研究》、刘文武的《武术技术的文化蕴含研究》等主题与自身多年习武经历相结合,分析各拳种、器械的技击特点.除此以外,还有一部分学者对武术中的拳种展开研究,如田学健的《〈太极拳谱〉人学思想研究》、岳春林的《太极拳延缓认知老年化的实证研究》等主题,解读不同拳种对人所带来的影响,展现武术中不同拳种的风格.
3 立项课题的项目负责人
参与课题立项的主持人大多数是来自体育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以70后高学历以及科研经验丰富的青年学者为主,充分体现了体育类院校和综合类院校科研队伍的强大.并且有一部分学者也开始将武术与其他学科结合起来进行解读,以交叉学科或者跨学科的方式进行武术的立项研究.如苏州大学教授王国志主要从事比较历史学、民俗学与武术研究,2012年在国家级课题基金立项的课题《中国武术思想史研究》、苏州大学艺术学博士后王国志主要从事艺术学角度剖析武术,在国家级课题基金立项的课题《中国武术的艺术化之路研究》、成都体育学院文学学士李在辉主要从事语言学,在国家级课题基金立项的课题《“一带一路”视域下中华武术文库外译研究》、苏州大学哲学博士后李龙立足哲学的思辩角度与武术相结合,在国家级课题基金立项的课题《地域文化视域中传统武术文化多元化及发展对策研究》.
4 结语及建议
4.1 结 语
(1)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代表着国内最高等级的课题基金.从武术在国家级课题基金的立项总体上看,课题立项数量虽然总体呈现上升趋势,使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越来越得到重视,但是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的立项数量所占比例相对较小.
(2)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的立项,其研究标志着我国武术事业发展的研究方向和水平.根据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研究主题进行分析,发现武术文化、武术史、武术传承与发展、学校武术教育等研究主题,成为武术在国家级课题基金立项的热点研究主题,但是有关武术的其他研究主题相对较少.造成了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立项的研究主题多样化,但是“冷”“热”不均衡的现象.
(3)根据武术在国家社科基金体育学立项的项目负责人进行分析,发现一些学者开始尝试打破体育论的模式,利用自身专业论与交叉学科对武术进行研究.
4.2 建 议
(1)国家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应该适度增加武术在国家级课题基金立项的名额,加大武术在体育学所占的比重.
(2)科研学者在加大热点研究主题的时候,应该提高对其他研究主题的重视,促进武术在国家级课题基金立项的研究主题均衡化发展.
(3)学术研究应打破传统武术论的模式,开辟发展武术理论的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