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驱动下的产业蓝图
——番禺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规划及概念城市设计

2019-07-24梁智锋

城乡建设 2019年14期
关键词:番禺区智造产业园

■ 梁智锋 姚 圣

为对接工业4.0机遇,广州市部署实施《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要求将广州建设成为“国家智能制造和智能服务紧密结合的示范引领区”。包括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装备及机器人、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能源及环保装备、轨道交通等10大重点领域,番禺区涉及8大重点领域;战略规划布局了72个产业区块,其中番禺区占14个,为全市之最。番禺区谋划在亚运城板块规划建设智能制造产业园,为项目落地、产业发展储备更多空间。为有效发挥规划引领作用,高标准推动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与建设,特开展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发展规划及概念城市设计(见图 1)。

图1 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区位图

一、发展背景研判

广州自古便是中国通往世界的南大门,当前其不仅是泛珠三角区改革开放与创新发展的前沿阵地和国家自主创新典型示范区,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核心枢纽城市。2017年国家发改委重点提出建设“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广州作为科技走廊中重要的国际科技创新枢纽、国家创新中心城市,在中国制造“2025”战略背景下,应依托雄厚的传统制造业基础,承担起制造业创新转型的新使命,将“中国制造”的影响力输出到“一带一路”国家。

番禺作为广州的重点产业发展地区,其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诉求和计划值得研究和借鉴。

番禺区创新资源丰富,传统制造业基础深厚,《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在番禺区部署了14个(全市之最)重点产业区块,《广州市加快IAB产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IAB: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将在番禺区建设2个核心重点价值创新园区,园区经济蓬勃发展,园区成为承载经济发展的平台。智能制造产业园的建设将成为支撑番禺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创新产业蓬勃发展的又一新平台,是广州制造业创新转型发展、智造影响力输出的战略性节点。

产业园区规划原则首先是适合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还需要兼顾规划行程成熟适合人工作生活的城区,达到产城融合的目标。《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制定建设“美丽宜居花城”目标愿景,对广州城市高质量、品质化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需要在关注产业智能化转型升级的背景下,更加注重宜居城市内涵,建设成为广州市智慧生产、品质生活、绿色生态的“三生融合园区”样板范式。

二、发展问题与策略

(一)用地与产业布局:多元收储供地,智造引领发展

研究产业园的规划设计首先需要厘清场地现状用地与产业布局的问题,然后寻求适合智能产业发展的用地策略。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现状用地问题主要概括为“现状建设集中,传统生产为主”,现状建设集中于地块一和地块三,其中地块一现状建成多处以纺织、装饰、化妆品为主的传统制造业厂房,用地类型以一类、二类工业用地为主;地块三沿前锋涌两侧遍布前锋村居民住宅。策略是“多元收储供地,智造引领发展”,未建设用地实行连片收储;已建设用地中,纳入年度更新计划的旧村、旧厂按城市更新进行改造,未纳入的以征收方式进行储备;提供多元土地供应模式,支撑园区产业发展;引入智能制造龙头企业,带动片区产业联动发展。

(二)交通与结构体系:整合资源成网,联动多式分流

在确定用地现状的基础上,产业园规划需要研究现状交通与结构体系的问题和规划策略。现状问题主要概括为“交通资源汇集,衔接组织松散”,园区周边有广澳高速、亚运大道、市莲路等城市高等级道路,内部路网稀疏,衔接不畅,路网间距较大;现状地铁4号线和规划地铁3号线东延段在园区周边共设4个站,但仅有金光大道站位于园区内部,其余站点均距离园区核心区1km以上。策略是“整合资源成网,联动多式分流”,理顺园区交通骨架,加密道路网密度;增设智能交通设施,丰富交通出行方式;联动区域交通资源,构建园区多种交通方式无缝衔接的一体化换乘体系;使人、车、物合理分流,打造动与静、快与慢分离的交通系统。

(三)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提升信息技术运用,搭建全园智慧系统

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对于产业园区的发展具有基础性作用,规划需要分析其现状问题,然后根据智能制造产业和城区生活建设的要求布局新型的设施系统。现状问题主要概括为“依托村厂需求布设,智能制造支撑有限”,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依托各村公共服务中心设置,以满足村民生活需求;市政基础设施集中于地块一,服务于现状工业区生产,对未来智能制造生产与智能企业需求支撑有限。策略是提升信息技术运用,搭建全园智慧系统针对智能制造企业、科创人才的生产与生活需求,完善公共服务设施与市政基础设施配套,引入“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手段,搭建全园智能基础设施管理系统和公共服务平台,全面提升园区智能化水平。

(四)生态与景观风貌:围绕智造创新主题,推进生态廊道建设

在确保城市发展的系统建设基础上,对于生态空间和景观风貌的控制是城市空间的发展底线,需要在规划阶段解读现状问题并提出发展策略。现状问题概括为“生态景观资源丰富,建筑整体风貌原始”,规划范围内现存大量生态农田和大面积闲置绿地,范围南临沙湾水道,多条河涌水系纵横穿越,是现状农田重要灌溉体系和片区防洪排涝系统,生态农林景观和传统工业风貌特征显著。策略是“围绕智造创新主题,推进生态廊道建设”,依托现状自然河涌水系,重点提升河涌两岸绿化景观,着重构建与沙湾水道贯通的生态廊道,形成蓝绿交织的生态景观体系;运用屋顶绿化、生态建筑等智能建筑手段,营造与智能制造主题相符的园区整体风貌。

(五)工作目标与思路:产城融合、智慧高效、品质生态

通过以上发展问题和策略的解读,最终应总结形成工作目标与思路。以番禺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为例,其工作目标是高标准推动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和开发建设,拉动番禺传统制造业创新转型发展,将产业园打造成产城融合、智慧高效、品质生态的产业园典范,助力广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工作思路立足于以下四个方面:产业规划引导,发展规划统筹;刚性弹性结合,智造单元营造;整体空间重塑,分期分区实施;面向实施计划,政企合力共建。项目规划立足“发展战略-产业策划-土地储备-概念设计-建设实施-开发运营”的全流程、全周期统筹思考制定发展规划,并将发展规划落实到空间设计,有效指导园区建设发展。

三、产业发展策划

产业发展策划是产业空间规划的基础,两者需高度匹配。本文关注的智能制造产业,指的是广义智能制造产业,产业链可以划分为“基础、核心、应用和服务”四个方面。其中,智能应用领域的产业关联度较高,市场前景广阔,是引领智能产业发展的驱动力量,也是本次智能产业规划重点关注的产业。

(一)产业发展基础评估:产业政策导向、区域产业竞合和自身产业基础

针对特定地区的产业发展策划必须对其进行产业发展基础评估。以番禺区智能制造产业园为例,评估过程需要明确智能制造产业内涵的基础上,对番禺区智能产业发展基础进行产业政策导向、区域产业竞合与番禺区自身产业基础等方面的评估。

首先是研究产业政策导向下宏观经济与政策对番禺区产业发展的启示。番禺区可以重点考虑的产业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船舶与海工装备、汽车智能制造业、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等产业。

其次是分析区域产业竞合下广州市智能制造产业在大湾区智能制造产业中的竞合关系。番禺区在引入智能产业时,应该立足于广州市在湾区城市群中的城市定位与优势产业,与其他城市错位发展。番禺区要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电子设备、机器人、通讯设备与新材料等产业上取得突破存在一定难度。番禺区在产业选择上,应立足于本身的产业基础与广州市对“南翼产业集聚带”的定位,与其他区产业错位发展,智能制造产业重点考虑如汽车制造业、铁路与船舶运输、通用设备制造业及其关联产业。

最后是研究自身产业基础上的番禺区智能制造产业发展空间整合潜力。利用建设智能产业园的契机,整合、集聚发展零散布局产业,立足于汽车、家具、灯光音响、电梯等优势产业,发展汽车电子、汽车内饰等关联产业,延长优势产业的产业链。

(二)产业类型选择:轨道、信息、海洋和汽车产业

在产业发展评估结果的基础上,需要针对地区发展趋势进行产业门类筛选,以《“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等上位规划推荐的新兴产业为指导进行产业筛选,从区域竞合关系、现状基础、产业前景与政策支持、产业发展影响等方面进行打分比选,选择园区重点考虑导入的产业,选定智能轨道交通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智慧海洋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汽车智能制造产业等产业门类,是番禺区及智能制造产业园潜在考虑的产业(潜导产业)。

(三)产业发展策略:产业引进和产业运营

产业策划中具体的产业发展策略包含两部分,分别是产业引进和产业运营。

产业引进策略为“创新驱动,引进智能产业”“完善链条,补充上下游产业”和“固本强基,提升传统产业”,吸引大型智能制造企业集聚发展,鼓励龙头企业或各类机构成立产业园区建设和运营主体,减少与其他园区的产业重构与竞争,重点培育潜在型机遇产业,如智能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智慧海洋与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等。同时依托番禺区产业基础,与原有产业错位发展,完善上下游产业链,如发展汽车电子装备制造,提供智能化配套产品。最后依托现状产业基础进行转型升级,巩固和优化传统产业,促进灯光音响、珠宝首饰、红木家具、金属制品、输配电池等传统优势产业智能化提档升级。

产业运营策略为“构建智能产业闭环”和“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以智能制造企业生产作为产能投入,捆绑与智造产品相关的基建项目保证产能输出,鼓励智造企业参与政府合作参与物业开发以促使部分资本良性循环,将资本再次注入智造生产的闭环。同时,构建龙头企业、市/区政府、中下游企业三者互促联动的多循环产业链条。

四、概念城市设计

(一)发展目标与定位:湾区制造新高地,广州创智强引擎

在发展问题研判和产业规划的研究结论下,空间规划设计需要在空间上将其完整落实,同时在发展目标与定位上需要理性判断得出结果。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城市设计的定位与目标是“湾区制造新高地,广州创智强引擎”,一是要形成国家智能制造的示范承载地,湾区智能制造的产业新高地;二是形成广州创智发展的价值新园区,番禺创新经济的重要增长点。

通过本次规划,力争让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成为广州制造2025战略规划部署的发展红利区,跻身广州第二批价值创新园区,力争引进1个世界级标杆企业;同时成为广州创新型智能制造企业的技术集聚区,引入国内外知名企业创新研发基地,引导广州智能制造技术型总部集聚,搭建广州市智慧管理与服务的示范平台。

(二)规划结构:双轴串芯、水脉提质、轨网连片

在城市设计的内容框架中,首先需要确定城市空间的规划结构,以引领所有形态系统的建构。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项目规划结构为“双轴串芯、水脉提质、轨网连片”。其中,“双轴串芯”指的是“双轴引领、核心驱动”,通过连通轨道站点引擎,串联沿线共享空间,形成东西向智造价值驱动轴;借景沙湾水道,形成产业创新发展轴;联动各类型、各层级共享空间,形成园区共享空间网络,激发园区创新研发活力;双轴交汇,布局产业研发与服务功能,形成产业园创新驱动核心;围绕其他共享中心,结合不同类型产业发展需要,形成园区各功能组团。“水脉提质”指的是“以水为脉、品质提升”,保留并对现状河涌水系两岸进行精细化滨水景观设计,构建环形生态廊道,将沙湾水道景观引入园区,提升园区环境品质;“轨网连片”指的是“有轨网络、分区联动”,通过增设智慧有轨电车,连通周边四大地铁站,完善园区轨道交通网络,联动园区各功能组团;结合轨道站点,突出”TOD+产业“模式,形成片区发展引擎。

(三)空间布局引导:功能板块特征引导下的针对性开发建设指引

产业园的城市设计需要在规划结构的基础上,进一步具体细分空间布局引导方案。番禺区智能制造产业园区划分为智造组团、共享核心、智慧生活、重大基础设施及绿地景观水系五大功能板块,依据不同功能板块特征,提出针对性开发建设指引。划定主次干道路网体系,根据智造企业需求预留弹性路网和明确各产业地块大小。

共享核心规划中布局园区产业服务核心,为园区企业提供共享展示、研发、会议与公寓等共享设施。示范智造组团规划中引入龙头智造企业,打造示范产业片区。智造升级组团以城市更新盘活存量用地,一厂一案更新改造,智能提升,制造业转型升级。市莲路沿线产业发展,可结合特色红木家具产业打造红木小镇,促进产业转型发展。特色智造组团规划中,营造特色制造单元,为中小型智能制造企业提供生产与研创平台。智慧生活组团规划中,结合园区内地铁金光大道站和西临广州新城西站的交通便利优势,打造东西两大智慧生活组团。重大基础设施规划中,集约土地利用,统筹园区现状及规划基础设施,集中布置园区重大基础设施,并预留发展空间。绿地景观水系规划中,依托园区内现状河涌水系和基地周边农田风光,形成园区绿环,连通沙湾水道,融入区域生态体系;园区内各功能板块庭院绿地接入园区绿环,构建园区绿地景观系统。路网建设控制中,为企业招商与控规调整预留弹性,明确园区主次干路网,根据地块开发主体建设需要,系统性增密弹性路网,使用地大小适应不同智造企业需求。

(四)弹性控制:组团分类、路网和兼容性用地控制

由于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新型企业对城市空间需求的不确定性,不同的产业类型、工业流程或是管理系统对用地空间都有特殊的供应要求,因此产业园规划需要预留出空间弹性,目的是较好地适应产业的发展要求。番禺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针对弹性控制做出了尝试。

首先,针对不同类型企业对生产空间规模的需求匹配用地及规划控制要求,将企业分为三种类型,分别为示范制造组团、特色制造和智造升级组团和共享核心,针对不同的特点和要求实施弹性控制。

其次,路网弹性控制采用“刚性与弹性路网结合”的规划方法,刚性路网需要按规划线位、宽度、道路断面形式等要求落实;弹性路网依据市场和入驻企业的需求,在不影响园区通行能力的前提下,可适当增减支路路网,并且仅提出线位、宽度、道路断面形式的指导性建议。

最后,兼容性用地采用“用地性质兼容及指标控制”的规划方法,用地性质兼容在共享板块和智慧生活板块中,结合服务需求和交通条件,部分用地可增加兼容用途。兼容性用地指标控制由于兼容性用地的特殊用地属性和建设需求,在进行充分合理论证前提下,在保证容积率不变的情况下,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绿地率等指标可保留部分弹性;

(五)总体空间形态设计:十字成轴、轨网连片、蓝绿交织

最终在各项城市系统和空间控制的基础上,产业园规划形成总体的空间形态设计,同时在兼顾产业发展和城市生活的要求下,形成产城融合的活力城区。番禺区智能制造产业园的总体空间形态设计可以概括为“十字成轴、轨网连片、蓝绿交织”。沿亚运大道形成东西向智造价值驱动轴,串联园区智慧生产、创新展示、品质生活三大核心功能;南北向产业创新发展轴串联各智能制造产业组团,形成产业创新发展轴。同时,通过有轨电车网络的连通,结合轨道站点联动发展,形成创展中心、金光大道站场站综合体以及有轨电车站点等园区各功能片区节点(见图2)。

图2 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总体空间形态设计图

产业园规划的核心规划原则是促进产业升级发展,因此在产业发展的研判基础上,空间规划设计需要针对新型产业发展的要求落实空间布局,为其规划搭建具有弹性的城市空间框架和城市公服系统,达到产城融合的目标。本文以番禺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为例,详述规划的逻辑和内容,规划区域有较好的制造业基础,是提升广州创新驱动力的发展机会,助推番禺区创新产业集聚发展的重要产业基地。在目前世界产业竞争的格局下,番禺智能制造产业园需要在粤港澳湾区的区域产业发展目标下寻找自身的产业发展优势和方向,构建高端引领、龙头带动、全链集成、多维融合、开放共享的价值创新园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规划作为空间规划的手段,目的是辅助实现产业发展目标,通过空间手段为产业发展提供物质空间基础,因此规划注重产业与空间的互动耦合关系,同时注重产城融合,在实现智能制造产业园生产空间的同时,规划适合于人生活居住的城区空间,最终形成融产业与生活一体的活力城区和地区产业发展极。

猜你喜欢

番禺区智造产业园
蓝月谷“智造”幸福生活
新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
“山东智造”闪耀冬奥会
山西打造首个电商快递产业园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钟村第二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南雅学校作品集
山西首个快递+农产品产业园将于10月建成
江苏宿迁建成扶贫产业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