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户外微空间设计实践与思考
——以北京环天坛地区为例

2019-07-24谢晓英

城乡建设 2019年14期
关键词:天坛花园层面

■ 谢晓英 王 欣 张 元

随着我国城市发展从“增量扩张”向“存量优化”转型,城市建设转向 “针灸式”规划与精细化管理。在用地紧张、人口密集的老城区,无论是拆违遗留的场地设计、街头绿地的提升改造,还是城市消极空间的再利用,户外微空间建设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在微观层面,它承载了居民的日常生活、满足居民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是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 在宏观层面,它贡献于城市街道空间,丰富了步行空间的形态,是链接文化资源、聚集中心人气、促进文化交流、整合区域功能、提升环境品质的有效途径。

东四块玉花园面向城市道路界面

东四块玉微花园邻里剧场上通过不同颜色烧结砖将具有历史特征的牌坊立面拼于地面,提供一种可触摸的历史肌理

2017年,北京市政府开展“疏解整治促提升”专项行动,以疏解核心区非首都功能、加快对背街小巷的整治、对闲置土地和腾退土地的绿化美化等。首都功能核心区功能重组的目标是全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的核心承载区,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重点地区,也是展示国家首都形象的重要窗口。在上述城市发展背景下,2017年底,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无界景观工作室设计师团队承接了天坛周边地区拆违遗留和闲置空间的绿化工作。4处户外微空间处于北京南城文化的核心区,同时还毗邻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公园。

构建户外微空间体系,进行城市资源的再发掘与当下可行的织补与链接

历史上的天坛及周边区域文化特征鲜明,即以天桥为代表的市井平民文化和以天坛为代表的皇家祭祀文化。天坛是人神交互场所,天桥是人人交互场所,它们构成了北京气质的“精神辐射源”。随着城市的发展变迁,天坛及周边区域文化特征逐渐模糊,街区活力不足,市民日常休闲娱乐主要集中在附近几座大型公园和体育设施中。

基于首都核心区发展思路和现状资源条件,设计师从城市更新织补的角度出发,希望以4处户外微空间项目为试点,增加环天坛以及南中轴区域的历史文化节点和步行网络节点,形成环天坛户外微空间体系,深入梳理南中轴城市文化中枢及南城历史人文脉络,助力北京中轴线申遗工作,辐射天坛文化节点的影响力,获得区域文化的精彩体验,提升城市公共空间设施,增强区域的旅游度假吸引力,进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改善在北京老城大拆大建过程中文化资源断点以及老城区域经济发展不均衡的现状。

金鱼池微花园建成前后对比

金鱼池微花园的休闲空间

金鱼池微花园的休闲空间

通过户外微空间建设,形成城市多维度多感官的记忆节点

在户外微空间设计中,设计师将着力点放在建立公共空间的多重属性上,包含历史遗存、城市记忆、日常生活、数据采集、公共艺术五个层面的内容。在历史遗存层面,成为保护和展示重要史迹和历史信息的空间载体;在城市记忆层面,是传达区域由来、传说典故和历史事件的媒介;在日常生活层面,是交往交流、运动健身和科普教育的场所;在数据采集层面,利用数字化平台建立城市信息库和信息共享空间,与使用者进行交流互动;在公共艺术层面,是城市公共艺术展示与交互平台。每个户外微空间是其中多个层面的叠加,形成城市多维度多感官的记忆节点,满足居民的多元化需求,让居民获得归属感,促使居民主动自发维护其中的公共设施。

通过深入调研,设计师挖掘了4处户外微空间所处位置的独特性和与地区深层次的文化关联,提出城市户外微空间的更新思路。在东四块玉花园设计中,设计师了解到四块玉地名的由来,将四块玉的历史典故和民间传说融入到场地设计中,通过不同颜色烧结砖将具有历史特征的牌坊立面拼于地面,提供一种可触摸的历史肌理,唤醒人们对于北京生活连贯性的触感与情感记忆。此外,设计师考虑到该地块的使用人群,将北京南城居民生活结合到场地设计中。在沿市政路一侧设置与绿化结合的休息空间,内部留有散步、休闲的林下空间,可以展开富有特色的小型活动,促进居民交往,培育城市文化,并将共建共享理念融入其中。

西园子健身公园

正阳桥碑微花园效果图

金鱼池微花园是老舍创作的话剧《龙须沟》故事的发生地。建设前是拆违留下的废弃空间,残垣断壁、杂草丛生,一度是流浪狗的栖息地。设计师利用一条斜向道路串联曾经的院落格局,将窄长闭塞的空间打开,安置健身器械,成为居民日常使用的健身与生活的舞台。设计师保留了现状旧墙肌理,地面老砖与新砖拼接,排水设施暗示了龙须沟的存在,提示这里曾经发生的故事,契合南城市民的心理锚固点。

西园子健身休闲公园将原有健身场地进行修整,种植竹子美化场地环境,增加休息设施与无器械健身内容,延伸周边市民生活。

正阳桥碑微花园内的《正阳桥疏渠记》已有200余年历史,隐藏在杂院内近90年,见证了天桥地区的历史变迁,通过设计,设计师解锁隐藏的石碑,增加一处引人探索的北京历史文化空间。

老城微空间的更新不再是简单的环境绿化美化,它是在对老城区整体结构变化、历史发展和人文变迁这一连贯的历史全景过程研究基础上,从使用者的日常生活和行为出发,创造户外微空间的多种使用方式,将边缘化的空间转化为快乐而丰富的空间场所,使城市向健康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在老城区户外微空间建设中,景观设计师既要拥有城市尺度的统筹意识,又要有深入城市角落的细节意识,比以往其他时期需要承担更加重要和综合的角色。

猜你喜欢

天坛花园层面
《天坛之美》
可爱花园
夜晚的花园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七)
从语言和体系两个层面理解庄子的“吾丧我”
北京天坛的建筑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