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行PCI术无复流患者的护理分析
2019-07-24张利娜
张利娜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是因冠状动脉突发急性完全闭塞造成血供停止,以致供血区域内心室壁心肌透壁性坏死。临床上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尽早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的血液灌注,挽救濒死心肌,缩小心肌缺血范围。目前,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开通闭塞冠状动脉管腔、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有效方法。临床实践发现,PCI术中容易出现无复流现象,造成微循环障碍,增加心源性休克、猝死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降低治疗效果[1~4]。有研究表明,加强PCI术过程中的护理干预能明显提升疗效[5]。因此,本研究探讨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行PCI术中无复流患者的护理干预,现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行PCI术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40例,其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9.82±6.03)岁;前壁心肌梗死26例,侧壁心肌梗死4例,下壁心肌梗死10例。纳入标准:患者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诊断标准[6];患者符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指征,且均在12小时内行PCI术;患者及家属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肝肾功能异常者;精神疾病者;合并严重并发症者;无法配合研究者。本次研究经院内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PCI术中无复流的判定依据 行介入术时血管造影显示靶血管前向血流T1M1<3级,且排除冠状动脉夹层、血栓、栓塞、冠状动脉及远端明显狭窄等,即判定为无复流现象。
1.3 方法
1.3.1 术前准备: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前应做好充分的术前准备工作,以保证手术顺利进行。护理人员应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包括既往史、临床症状、体征等,对于合并有高血脂史、心绞痛史、心功能分级较高的患者应重点观察,并做好急救准备,即抢救药物(阿托品、肾上腺素、多巴胺、利多卡因等)和设备(除颤仪、临时起搏器、简易呼吸器等),使其处于备用状态。
1.3.2 输液护理:护理人员应迅速建立2条以上有效的静脉通路,并使用小三通,便于抢救过程中及时给药;手术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随时检查静脉通路,保证输液通畅。
1.3.3 用药护理:①PCI手术中用药均为口头医嘱,故用药前护理人员应完整复述一遍经医生确认无误后方可执行,用药时需行双人查对制度,做到准确给药。②患者术中出现无复流时可直接经冠状动脉内缓慢注射硝酸甘油,如无改善可继续使用;如手术过程中血管内出现血栓影,应立即冠脉内注射盐酸替罗非班。③手术中所使用的硝酸甘油和盐酸替罗非班剂量较小,且硝酸甘油需避光使用。因此最好使用微量输液泵,精确控制给药量和速度,以减少不良反应发生。④用药期间严密观察输液情况及患者用药反应,如有异常变化应立即给予处理。
1.3.4 病情护理:①针对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患者在抢救过程中应加强病情观察和护理,以有效维持血流动力学稳定。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术中发生无复流现象时多有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表现为血压下降、心率减慢、室速等症状。故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及压力曲线变化,并及时报告医生。一旦出现室速或室颤时,应在最短时间内进行电复律。②对于右冠状动脉病变患者应备好临时起搏器;对于大面积前壁心肌梗死合并低血压患者需准备主动脉球囊反搏泵。
1.3.5 心功能观察和护理:对于心功能不全患者,手术过程中应加强心功能的观察和护理,具体措施:①左心功能不全:应观察患者有无出现憋喘、咳嗽、咳痰、胸闷等症状,注意痰的颜色,如为粉红泡沫型痰液,则可考虑为左心衰竭。护理人员需减慢静脉输液速度,控制输入量,并给予乙醇湿化吸氧。②右心功能不全: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如心率超过120次/分钟,收缩压<80mmHg,脉压差<20mmHg,患者出现烦躁不安、口渴、四肢湿冷等症状时,应立即加快输液速度,增加补液量,维持血压稳定,有效预防左心衰、全心衰的发生。
1.3.6 并发症护理:PCI术后患者常处于肝素化体质,且术中出现无复流现象时使用硝酸甘油、盐酸替罗非班等药物后,容易发生出血等并发症。因此,严密观察患者穿刺部位有无血肿、口腔牙龈有无出血,并注意有无恶心呕吐、腹痛、消化道出血等症状,观察患者冠状动脉及其细小分支有无破裂或渗出,及时给予针对性处理。同时术前做好交叉配血试验,术中防范危险因素的发生,有异常情况时应配合医生处理。
1.3.7 心理护理: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易出现负面情绪,如焦虑、抑郁等,造成血压上升、心率加快,加重心脏负荷。故手术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应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了解患者的需求和内心想法,及时给予安慰、鼓励和疏导,告知不良情绪对疾病治疗的影响,减轻患者恐惧、紧张等心理,使其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应对治疗,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
1.4 观察指标 护理前后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7]和抑郁自评量表(SDS)[8]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量表均各由20个条目组成,各条目均按照0~4级评分,分数越高,心理状态越差。观察所有患者的护理效果。
2.结果
2.1 心理状态 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护理效果 40例PCI术中无复流现象患者中1例死于反复恶性心律失常,1例死于心源性休克,病死率为5.00%。其余38例患者经护理干预后均康复出院。
表1 护理前后患者的SAS与SDS评分比(分)
3.讨论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属于心肌梗死的一种,具有较高的发病率。目前,PCI术是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治疗的首选方法。据相关临床研究指出,行PCI治疗的过程中受到患者心理状况、基础疾病以及错过手术时间窗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并发症,其中以无复流现象较常发生。一旦发生无复流现象后,可能影响缺血心肌组织的再灌注恢复,降低临床疗效,甚至威胁患者生命安全,导致病死率较高[9~11]。贾丽娜[12]研究表明,加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治疗护理配合,即科学系统的术前和术后护理能够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高PCI术成功率。基于此,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行PCI术过程中加强临床护理干预具有重要意义。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护理前相比,护理后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较低;同时40例PCI术中无复流患者中死亡2例,其余38例患者均康复出院。上述结果说明护理干预的应用优势,即减轻焦虑、抑郁情绪,降低病死率,这与李大严[13]研究结果相似。虽然目前介入治疗技术不断发展,但无复流现象仍经常发生,对患者的生存质量造成不良影响[14]。在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PCI术中,护理人员加强护理配合,对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能有效保证患者安全度过手术,并促进术后康复[15]。本研究实施前应组织护理人员学习PCI治疗的知识和护理技能,熟练掌握手术流程,提高护理人员专业水平,有效提高护理质量,确保患者安全。
综上所述,对行PCI术中无复流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护理干预,不仅能改善心理状态,还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死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