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45例老年人慢性心衰急性加重的原因分析

2019-07-24柯美娟

中国老年保健医学 2019年3期
关键词:心脏病心功能病情

柯美娟

慢性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血流动力学负荷比较重、心肌病、炎症、心肌梗死等引起的心肌损伤,从而造成心肌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从而导致心室泵血或者是充盈功能比较低下,主要临床表现有呼吸困难、乏力等[1,2]。近年来随着老年人慢性疾病的发生率与死亡率不断上升,因此找到并控制该疾病加重的原因,并积极预防心力衰竭的发生就显得尤为重要。治疗心衰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还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延缓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与死亡率[3]。为此,笔者结合近一年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分析,总结了该疾病加重的原因,具体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本院收治的4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8~89岁,平均年龄(75.42±2.36)岁。所有患者均按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中有关标准来进行,且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心功能不全病史,其中冠心病15例,扩张型心肌病10例、高血压心脏病9例、心肌炎4例、甲状腺疾病3例、限制性心脏病4例。最短时间为1年,最长的为10年,平均住院时间(3.45±2.13)年。

1.2 方法 分析患者的临床特征,明确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加重的原因,如心律失常、感染、液体潴留、操劳过度、情绪等方面的影响。同时,还对患者治疗的转归情况进行分析。

1.3 疗效判定标准[4]心功能Ⅰ级:患者有心脏病,但日常活动未受到限制,可以做一般的体力活动,不会引起心悸、疲劳、气喘、心绞痛等;心功能Ⅱ级:患者的体力活动稍微受到限制。休息时无自觉症状,一般的体力活动就会导致患者出现心悸、疲劳、心绞痛等症状;心功能Ⅲ级:患者有心脏病,体力活动明显受到限制。休息时无症状,但小于一般体力活动就会引起心悸、气喘、过度劳累、心绞痛等;心功能Ⅳ级:患者有心脏病,且不能从事任何的体力活动,在休息状态下也出现明显的心衰症状,在体力活动后加重病情恶化。

2.结果

2.1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原因 分析4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一般资料可以发现,其中由感染加重心力衰竭的有16例,占35.56%;由不合理使用药物加重心力衰竭的有11例,占24.44%;由心律失常加重心力衰竭的有7例,占15.56%;由原发性心脏病加重心力衰竭的有3例,占6.67%;由情绪激动与劳累加重心力衰竭的有2例,占4.44%;由其他原因引起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加重的有6例,占13.33%。具体见表1。

表1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原因分析

2.2 去除诱因后(治疗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 治疗前心功能Ⅰ级的有12例,治疗后有2例;治疗前心功能Ⅱ级的有9例,治疗后有4例;治疗前心功能Ⅲ级的有8例,治疗后有3例;治疗前心功能Ⅳ级的有16例,治疗后有5例。整体来说治疗效果明显改善,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分析45例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改善的情况(%)

3.讨论

心力衰竭主要是由于炎症、心肌梗死、心肌病等原因造成患者心肌功能与结构上的变化,引起心肌损伤,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的一种病症。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就是指患者长期在一种持续性心力衰竭的情况下,恶化成为急性心力衰竭[5,6]。从相关统计来看,目前我国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呈逐渐递增的形势,患病人群以老年人居多,一旦护理或预防不当就会造成慢性心力衰竭的急性加重,且死亡率比较高,因此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原因,并且针对性地预防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发生,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意义[7]。

本次研究通过分析近1年来我院收治的45例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发现致使该疾病加重的主要原因有感染、不合理使用药物、心律失常、原发性心脏病、情绪激动与劳累以及其他一些因素,其中感染(35.56%)、不合理使用药物(24.44%)、心律失常(15.56%)居于前三位,对加重疾病具有重要影响。

3.1 感染 从观察的结果来看,45例患者中由感染加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的有16例,占35.56%,可见感染是影响老年人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呼吸道感染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呼吸道感染可以分为肺部感染以及上呼吸道感染。感染会使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产生发热症状,交感神经也会变得兴奋,从而引起外周血管压缩,增大心脏负荷。同时,感染也会增加心肌耗氧量,缩短心脏舒张缩盈时间,从而使心率持续加快,心肌血液供给量不断减少,加重心脏负担,使患者出现呼吸困难等情况[8]。再加上老年人呼吸道也会存在一些病原微生物,这些微生物释放出的毒素也会对心肌收缩力产生损害,从而影响呼吸道的正常收缩,最终出现痉挛等不良症状,导致血管内部的气体交换更加困难,心肌无法正常供氧时就会加重了心衰。

3.2 不合理使用药物 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后,患者需要服用利尿剂、螺内酯、血管紧张素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等药物治疗,但是大部分老年人因为担心药物不良反应或经济问题、忘记按时服药等原因停止用药,或者是减少用药剂量,还有部分患者因为担心疾病不能痊愈加大用药剂量。患者擅自停用降压药,会使体内大量的钠水残留,加重病情;同时,过量使用利尿药物会使机体电解质紊乱而诱发心律失常[9]。为此,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患者在用药过程中出现不当问题应该及时就医,避免由于用药不当威胁生命安全,及时控制并稳定病情。对于一些患者因用药不当产生病情加重的情况,医生要指导患者检查生化指标,便于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同时,患者也应该养成良好的用药习惯,严格遵医嘱用药,发现任何不适情况应及时就诊。

3.3 心律失常 本次研究统计由于心律失常导致病情加重的有7例,占15.56%,这也是加重老年慢性心率衰竭疾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在几种心律失常的类型中,房颤是最常见的一种。一旦老年患者出现不规则的心律或者是心率加快时,就会迅速缩短心室充盈时间,从而出现心肌缺血、缺氧等情况,影响甚至加重心力衰竭。再加上其他如显著性的心动过缓、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每搏心搏出量虽然可达最大,但也无法维持或者是增加心排出量。除此之外,室内传导方面的异常也会使正常心室的同步性丧失,一定程度上也会损害心功能,从而诱发心衰[10]。

3.4 原发性心脏病 原发性心脏病有冠心病、心肌梗死两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当属冠心病。冠心病会引起冠脉管腔的病变,比如说出现管腔狭窄、管腔闭塞的情况,使患者存在局部心肌缺血或者是心肌坏死,从而进一步恶化成为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甚至还会引发心室重构、高血压、风湿性瓣膜病等。同时,高血压也会使冠脉管腔出现狭窄或者是闭塞等情况,加重患者心力衰竭的情况,从而形成恶性循环,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

3.5 情绪激动与劳累 由于该疾病反复发作,患者担心疾病不能痊愈产生激动情绪,影响患者休息,使患者过度劳累,这些也是影响患者病情加重的又一因素。

3.6 其他原因 除了上面提到的原因之外,还有一些饮食不合理、生活习惯、电解质紊乱等也是导致老年慢性心力衰竭病情加重的原因。为此,医生在给患者诊治时,还应该详细询问患者既往病史,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加强宣教。

通过分析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的原因,为了能够有效避免患者病情加重,还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在临床观察期间应指导护理人员采集患者既往病史等相关资料,综合患者的生活方式等分析危险因素,加强宣教,并采用图文结合的方法给患者讲解慢性心力衰竭的疾病知识,并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消除不良影响,只有预防与防治相结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治疗目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第二,对老年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还应该有针对患者迁延期的不可逆性进行动态监测治疗,全面分析病因,了解并且掌握患者病情加重的规律,切实做好防治工作。

第三,患者出院前一两天应进行出院指导工作,告知危险因素与预防疾病的方法,并以随访、家访、电话等形式对患者进行监督,督促患者遵医嘱用药,促进病情恢复。

综上,很多原因都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慢性心力衰竭急性加重,因此作为一名医生应积极帮助患者找到疾病发生的原因,在去除诱因后针对性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心功能状态。这也应该引起患者的高度重视,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尽量避开诱发疾病的各种危险因素,从而改善生活质量,促进疾病痊愈。

猜你喜欢

心脏病心功能病情
冠心病支架后病情稳定,何时能停药
“心慌”一定是心脏病吗?
中医新解心脏病
不戒烟糖友病情更难控制
低GI饮食模式或能显著改善糖尿病病情
心功能如何分级?
我做了七八次产检都正常 孩子怎么有心脏病?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Smog in Los Ange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