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酮ⅡA应用于老年充血性心衰的疗效观察
2019-07-24李毓娟朱洪斌赵小瑞
李毓娟 朱洪斌 赵小瑞 周 秀
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是一种复杂综合征,它是各种心脏病发展的最严重阶段,其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乏力以及左室心功能障碍等[1]。有文献报道,我国居民的心力衰竭患病率约1%,它是一种进行性疾病,早期临床症状并不明显,因此准确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有十分重要的作用[2,3]。近年来,许多国内外医学者对心力衰竭的防治取得了较大的疗效,但是取得的临床效果仍然没有达到预期,因此需要进一步的进行研究,寻找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4,5]。有研究报道,丹参是临床常用的治疗心血管疾病的一种药材,临床疗效显著,如丹参酮ⅡA,临床常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疾病[6]。本次我院研究就旨在观察,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使用丹参酮ⅡA进行治疗,观察分析治疗后对心功能保护及BNP、NO水平影响,现将研究的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7月至2016年8月接诊的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一组(n=40)和观察二组(n=40),观察一组使用常规治疗+丹参酮ⅡA进行治疗,观察组二组进行常规治疗,另外在相同期间选取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心衰患者按照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7]。纳入标准:①患者符合心力衰竭诊断标准(美国Framingham制定),并经影像学确诊为充血性心力衰竭;②患者心脏超声显示左室射血分数(LVEF)小于50%;③患者年龄在43~66岁之间;④患者NYHA分级在Ⅱ~Ⅳ级;⑤患者无糖尿病、高血压、结缔组织疾病;⑥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研究过程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同意。排除标准:①有严重心房颤动、心律失常;②有陈旧性、急性心肌梗死;③患者有中重度咳嗽尚未控制;④肝肾功能不全;⑤患有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部疾病。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可以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
表1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1.2 方法 观察组二组实行常规抗心衰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如强心剂、洋地黄、β受体阻滞剂、症状限制性运动训练、利尿剂等。观察一组使用常规治疗+丹参酮ⅡA(上海上药第一生化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31022558,规格:2ml:10mg*6支/盒)进行治疗,在观察组二组的常规治疗基础上,增加使用60mg的丹参酮ⅡA,将其加入5%葡萄糖溶液250ml中静脉滴注,每天1次。心衰患者均在治疗2周后进行相关指标的检测、分析。
相关指标检测方法:心衰患者在入院当天和治疗2周后,清晨空腹抽取5ml静脉血检测相关指标。采用放射免疫法和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6-酮-前列腺素F1a(6-keto-PGF1a)水平,试剂盒来自北京东亚技术研究所。采用ELISA法检测BNP水平,试剂盒来自美国ADL公司。采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NO水平,试剂盒来自晶美生物公司。使用改良SIMPSON法检测LVEF,试剂盒使用按说明书操作。
1.3 观察指标 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心衰患者治疗前后vWF和6-keto-PGF1a水平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和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比较;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和对照组vWF和6-keto-PGF1a水平比较;心衰患者治疗疗效比较。显效率+有效率=总有效率。
1.4 评定标准 充血性心力衰竭治疗效率评定标准,采用原卫生部药政局颁布的原则进行评定[8]:①显效:患者心功能分级恢复到Ⅰ级,或改善2级;②有效:患者心功能分级未达到Ⅰ级,但改善1级;③无效:患者心功能分级无变化,或病情恶化、死亡。
2.结果
2.1 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后NO、BNP水平明显降低,LVEF水平明显上升,并且观察一组NO、BNP水平更低,LVEF水平更高(P<0.05),见表2。
表2 心衰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注:t、P表示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2.2 心衰患者治疗前后vWF和6-keto-PGF1a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后vWF水平明显降低,6-keto-PGF1a水平明显上升,并且观察一组vWF水平更低,6-keto-PGF1a水平更高(P<0.05),见表3。
表3 心衰患者治疗前后vWF和6-keto-PGF1a水平比较
注:t、P表示两组治疗后比较,P<0.05。
2.3 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和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心衰患者NO、BN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LVE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越高,指标水平变化越明显(P<0.05),见表4。
表4 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和对照组心功能指标比较
2.4 不同心功能分级心衰患者和对照组vWF和6-keto-PGF1a水平比较 心衰患者vW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6-keto-PGF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的心功能分级越高,指标水平变化越明显(P<0.05),见表5。
表5 心衰患者治疗前后vWF和6-keto-PGF1a水平比较
2.5 心衰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观察一组和观察组二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2.5%、70%,观察一组效率明显更高(P<0.05),见表6。
表6 心衰患者治疗疗效比较[例(%)]
3.讨论
近年来,社会老龄化不断加剧,临床资料统计显示,60以上的老年人患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人数越来越多,较高的临床发病率和死亡率都给老年患者生活质量带来了极大影响[9,10]。有文献报道,老年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因为机体功能不断衰退,药物治疗的预后表现不佳,其死亡率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疾病,因此早期预测、诊断出充血性心力衰竭能够有效降低老年人的患病概率,在临床上有着发挥着重要作用[11]。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特征表现为神经内分泌调节和心室功能发生异常现象,同时机体伴有心排血量相对、绝对不足,导致一系列的功能发生改变,如交感神经系统、血管内皮结构等[12,13]。有文献报道,如果一旦患上充血性心力衰竭,机体的舒血管活性物质会减少,并且血管物质会有所增加[14],会导致机体内皮细胞受到损害,NO和内皮素等释放失衡,造成内皮依赖性血管舒缩异常,最终导致心脏泵功能受到损害[15]。
BNP是临床检查心室重构复原的重要指标,它是一种肽类激素[16],是临床用于诊断充血性心力衰竭疾病的重要指标,心力衰竭越严重,BNP的水平含量越高,因此临床可以用于判断患者的心力衰竭严重程度以及预后[17]。有文献报道,BNP水平含量的变化能用于反映药物治疗后的疗效情况,美国和欧洲都将该指标列为诊断心力衰竭疾病的标准之一[18]。除此以外,患者一旦出现心力衰竭,内皮细胞功能会发生紊乱,且NO水平水平含量会明显上升,心力衰竭越严重,其水平上升越明显[19]。vWF是由巨核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合成,属于高分子糖蛋白,一旦机体的血管内皮细胞受到损害,vWF水平含量就会升高,因此临床常使用该指标反映机体血管内皮功能状态[20]。6-keto-PGF是血管壁内皮细胞分泌的稳定代谢产物,当内皮受到损害,其6-keto-PGF水平含量也会随之降低,该指标能反映出血管内皮细胞的功能状态[21]。本次研究中,与正常人相比,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vWF、NO和BNP水平含量明显更高,并且6-keto-PGF、LVEF水平含量明显低于正常人,这表明患者各项指标水平含量的变化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同时患者会发生内皮功能障碍的情况。
丹参制品中最丰富、最有代表性的一种药物是丹参酮ⅡA,它能改善机体微循环、抗缺氧和缺血、抗血栓形成以及抑制血小板黏附聚集功能的作用[22]。另外,丹参酮ⅡA还能抑制人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保护心肌,能够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完整,保护心功能[23,24]。有文献报道,采用丹参酮ⅡA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能够抵抗机体心室重塑,抑制心肌细胞肥大,能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25]。本次研究中,使用丹参酮ⅡA治疗的患者vWF、NO和BNP水平有明显降低,并且6-keto-PGF和LVEF水平有明显升高,并且水平变化显著大于常规治疗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的患者,由此可以看出使用丹参酮ⅡA能够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降低患者NO和BNP水平含量,改善机体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综上所述,vWF、6-keto-PGF1a以及血管内皮细胞功能与患者心衰严重程度相关,临床治疗老年充血性心衰患者使用丹参酮ⅡA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和血管内皮细胞功能,治疗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