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Science”期刊封面生态视阈初探

2019-07-23蔡璧嶺崔之进

艺术科技 2019年5期
关键词:生态美学摄影期刊

蔡璧嶺 崔之进

摘 要:“Science”(《科学》期刊)作为世界顶级科技期刊,研究主题包罗万象。封面旨在揭示每一期核心论文的研究成果。因此,将具有代表性的期刊封面按一定的特点和规律分类汇总,再对相应图案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其中较多是对生态学相关主题的揭示和对形式主义美学原理的应用。本文重点阐释二者在封面图片设计中与科学信息结合的方式,并探究其对期刊和杂志封面设计具有的启发意义。

关键词:“Science”期刊;科学元素;生态美学;形式主义美学;摄影

0 引言

“Science”期刊自创刊3个世纪以来,封面从19世纪只有文字信息逐渐演变为20世纪初的部分黑白小图,到20世纪末成为占据整个封面的彩图。21世纪后,封面图片已经成为每一期核心论文中研究对象的直观展现。相比于图案较少、色彩单一的早期封面,无论从主题的彰显、研究成果的展现,还是从丰富多彩的图片表达形式等角度,封面图片的艺术性都更为明显。

因此,对具有典型意义的封面作分类汇总,研究当今科技期刊封面的特点,包括如何从生态美学的角度直观地体现生态学相关主题、如何将形式主义美学和格式塔心理学美学通过对色彩、线条的运用与科技主题结合,在传播科学思想的同时提升自身的审美价值。

1 科学元素自然化

1.1 原初生态元素

此类封面研究的原初生态元素是与生物繁衍、生存相关的肉眼不可见化学物质或是环境因素。“生态美学是对作为整体的生态的生命和谐的歌颂和审美鉴赏。”[1]将生态审美的思想运用于科学信息的传递,提升了封面的审美价值。

核心论文的主题是戈登会议(Gordon Research Conferences)研究某些成分进化的过程。图为一只漏斗网蜘蛛的正面,毒牙的两端沾有两滴毒液。在受到威胁的情况下,毒液会缓慢流向毒牙底端。

对研究主题相似的表现方式在图4中也有体现。这一期的核心论文研究主题为植物挥发物,同样是一种不可见化学物质。

封面是加州一年生山字草属植物Clarkia breweri,又称仙女扇(Fairy fans)。此种经由天蛾授粉的植物,强烈的花香味合成十多种有挥发性的混合物。多次被用于研究植物产生的用于交流或保护自我的挥发性物质。

以上两期研究原初生态科学元素的封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多数此类主题封面均用带有与研究相关的科学元素的生物整体作为封面,将自然元素自身具有的审美价值体现出来。

1.2 高等生态元素

除了通过本身带有与研究相关的科学元素的动植物来传递封面信息外,也不乏运用人类和动植物某些相通的特性作对比的封面,体现出人与自然平衡的密切关联。“自然平衡并不是一种静止不动的状态;它是一种活动的、永远变化的、不断调整的状态。人也是这个平衡中的一部分。”[1]

图5封面核心论文是对影响叶片大小因素的研究,包括空气温度、光照和土壤水分等。图为一个女人的手和一片巨大蓬莱蕉叶的大小对比,此地区的蓬莱蕉因受到多种环境因素影响而不断生长到较大的尺寸。以此揭示环境对植物生长的巨大影响。

与图5类似,图6封面核心论文的研究发现,斑马鱼色素的改变趋势和人类有相似之处。图中两只不同肤色的手分别从左右两边托住鱼缸,鱼缸设计成地球的图案,以此象征基因变迁的历史范围。

历经多年,人类的肤色有了深浅之分,研究发现斑马鱼色素也在以相似的方式发生变化。以人类不同肤色的两只手和鱼类之间不同颜色的对比揭示出了色素研究的相关主题。

1.3 环境与生物生态

封面图片大多是研究对象在进行某种生存活动时具有代表性的瞬间,通常以摄影的方式表达,并且照片都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这类封面的核心论文探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其致力于改善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的思想与生态美学的观点不谋而合。

图7期刊核心论文研究淡水渔业发展前景,封面是泰国一名渔民在傍晚将网抛洒向水面的一瞬间,在夕阳的照耀下只能看见渔民和船的剪影。由于流域内大量的水力发电发展迫在眉睫,当地淡水渔业的未来处于不确定的形势中。渔民撒网的身影中自然地应和了研究的主题——受环境开发影响的渔業给人们带来的食物来源问题。

图8封面核心论文传达的科学思想是印第安人亚瓦部落与外界产生联系后面临的生存压力。类似于此的独立部落与外界也产生越来越多的联系,部落中的人群因和外界接触而受到西方常见疾病和外来寻找资源的入侵者所带来的生存威胁。如果没有相应的保护措施,这些部落未来也面临危险。封面主体少年目光单纯而充满好奇,对外面的世界有着第一次接触的新鲜感。而左下的孩子却在好奇的同时,目光中有一丝不安,是对未知事物的探求与恐惧。以摄影作品的形式作为封面,自然直观地向观者展现研究对象。

以上的封面从各个方面体现了人类、动物与自然环境之间的联系,封面意在传达科学信息,也从另一角度阐发人与自然的关系。当今的生态环境对于人类的发展和生存来说并不乐观,更要“在科技理论指导下对自然适度‘敬畏与部分‘复魅”。[2]即意味着恢复对自然神圣性的认知,承认其依然具有审美价值和尚待发掘的神秘之处。

2 可视化的科学图像

2.1 互补色视觉冲击

通过色彩互补使封面图案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在每一期核心论文研究的主题中,常需要通过封面来展现研究对象的显微视图或需要强调研究对象的某一部分。因此,赋予研究对象每一部分相应的颜色,以此提高观者对封面表达内容的理解程度。应用了形式主义美学的原理,将互补的色彩、具有流动感的线条组合在一起,极大地提高了封面的艺术性,是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典范。

图9和图10封面所示均为针对细胞活动的研究。前者是鼠细胞移植和交汇的过程,红色和绿色代表不同的细胞,线条的运动趋势表现交汇的过程。后者是海藻细胞的存活过程,红色部分是产生供细胞生长的能量的叶绿体,绿色部分是葡萄糖运输机制。通过二者的协同合作,使得细胞在无光环境下也能够正常生长。

显而易见,图10封面图片的表现方式和图9异曲同工。同时,弯曲的线条按一定规律排布将色块连接,在视觉效果上富有动感。值得注意的是,图9与图10两期封面在时间上相隔了6年,可见在揭示微观主题时运用互补色始终能够更为清晰地展现研究对象的状态。

与前两张封面类似,图11核心论文研究肠道内部环境。封面中也存在红绿对比;但比较后可以发现,绿色的透明度明显降低了。这是一段肠道的x光图片,红色的部分通过形状可以辨别为肠道,即研究的重点;绿色的部分则显示为骨骼。可以发现,透明度降低的绿色此时恰好起到了衬托的作用,因此红色主体部分在视觉上有更强的吸引力,起到提示的作用。

通过图9、图10、图11这3张封面的相似性对比得出结论:从形式主义的角度出发,将颜色、线条等抽象元素以科学的方式结合在一起,能够起到更好地表达内容的作用。而色彩的搭配与变化,如互补色的运用、透明度的调整均会产生不同的视觉效果。无论是理性至上的科学还是感性偏重的艺术,二者的发展方向开始有相似的部分出现,正如罗杰·弗莱所言:“科学已将它的手段交还给人性,开始调查人性的基本要求;而艺术也将其目光返回到自身,开始为人的审美需求而工作。”[3]

2.2 线条排布与“倾向性张力”

在研究众多封面的过程中,发现有这样一类封面,图案通常是由具有某种形状和颜色的色块通过特定的排列方式构成的。形式让观者感受到明显的运动感。这其中就有对格式塔心理学美学的应用,具体表现为“倾向性张力”(tendentious tension)。与人大脑皮层产生的相关效应有关,艺术品在观者眼中朝着某一方向产生了运动的趋势。“实际上是个体的审美心理结构与审美对象相互作用而产生的一种知觉现象,是作品的形式结构所唤起的大脑皮层知觉活动的场效应。”[4]

图12与图13封面的画面构成均是圆环与放射性色块或线条。

图12中不断外扩的圆环描绘了某种真菌传播物质的方式。橙色部分从圆环中心往外不断扩大,整体呈放射状,将观者的视觉中心从圆心引向外围,形成同心圆环不断外扩的视觉效果。

图13旨在表达哺乳动物基因信息的迁移历史。将动物形象放置在圆心,象征研究主体,周围向四处伸展的线条象征基因变迁转移的过程。这两幅封面图案都让观者从静止画面的审美知觉中产生了对象在运动的幻觉,是审美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即完形的结果。

另一具有代表性的封面是图14,核心论文研究的是地球表面覆盖物的晶体结构。白色圆点代表氧原子,黄色圆点代表镁离子。二者与蓝色色块以相同的方式,从画面右上至左下,由密到疏,规律性地叠加排列开来,在视觉效果上不仅产生了放射感,也形成了一定的立体效果。

这一组具有代表性的封面图案运用格式塔心理学的原理,与审美客体的视知觉展开了一场互动,在完形的作用下,将科学思想巧妙地传播出来。

3 启示

将美学与科学结合的方式对于期刊封面的设计具有启发意义。“跨学科的设计不仅是学科和学科的结合,而且是艺术与商业、形式与内容、美学与功能的结合。”[5]从表达内容、表现形式两方面观之,都值得更深入地研究。

3.1 内容指向明确

首先,明确的指向性主要表现为封面内容与核心论文传达的科学信息的直接联系。在此再次将20世纪的期刊封面與21世纪的期刊封面作对比。在封面还没有色彩与图案的阶段,主要内容都以文字形式表述,偶有科学器械的黑白图案出现。想要获知封面传达的科学信息,最直接的方式是理解文字表达的含义。无形中对期刊受众的专业和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也成为其发行的局限性之一。

文化发展至今,人们对视觉审美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语言和图像之间思维方式的转变就成为文化传播的需要。“可视性和图像阐释已经成为文化生产、传播、流通和接受活动的主要维度。”[6]2018年的期刊封面显然已经能够将大部分文字内容转换为图片表达。此种直观的展现方式将科学思想以大众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达出去,提高自身审美价值的同时也进一步扩大了阅读群体。

3.2 表现形式多样

其次,封面图片的艺术性体现在表现形式的多种多样,以及对美学原理的合理应用上。通过微观与宏观、抽象与具象、静止和运动之间的相互转化,将封面本身作为一个具有审美价值的存在,审美主体在观看时能够与之互动,给观者视觉上的愉悦感。

正因为主题的明确和表达方式的恰当运用,科学思想与艺术才能更加和谐地融合。封面图片既能够达到有效传递科学信息的目的,也能将艺术这一媒介的作用发挥出来。因此,优秀的科技期刊封面也是科学和艺术融合的典型体现。

4 结语

至此便可以阐释关于封面如何恰当地将生态美学、形式主义美学、改写理论同科学结合并起到有效传递科学思想的问题。

当封面所传达的科学思想无法通过直观的照片展现,甚至运用专业术语解释依然较为晦涩时,后期人为处理就显得更加重要。例如,在揭示微观科学元素时运用相关美学原理,将表达内容可视化,达到既直观又具有艺术性的效果。而当研究主题直接与自然界的生物活动或其所带有的生态元素相关时,摄影作品往往能够更清晰地揭示主题。

本文探究世界顶级科技期刊封面图片的特点并作出分析,得到对于科技期刊封面设计的启示。美学和科学两个领域的恰当结合给封面设计指出了新的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在经济迅速发展的当今,艺术与科技的联系越发紧密,二者的融合是相辅相成的,而对于如何更好地表达各自思想的问题,仍需更多发现与探究。

参考文献:

[1] 曾繁仁.生态美学导论[M].商务印书馆,2010:136,28.

[2] 曾繁仁.生态存在论美学论稿[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9:443.

[3] 夏圆圆.浅析罗杰弗莱的形式主义观[J].大众文艺,2013(11).

[4] 林崇德.心理学大辞典(上卷)[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5] 白晨洁.视觉设计与跨学科结合的探讨[J].美术教育研究,2019(1).

[6] 朱宝杰.视觉传播时代的图像意识生产与实践——米歇尔的“文本——图像”观及其反思[J].传媒观察,2014(9).

猜你喜欢

生态美学摄影期刊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期刊问答
怀特海有机哲学审美经验观的生态学审视
和谐之美
浅谈绿色设计中自然材料的运用
摄影42℃展版
期待您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