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创作中的形式语言艺术
2019-07-23李露
李露
摘 要:本文的绘本创作中从女性的角度思考,表达在做准妈妈的这个过程中对未知生命的期盼和彷徨等一系列的心理活动,通过充满想象力的画面和色彩斑斓的色彩语言探究绘本的形式语言艺术。
关键词:绘本;形式语言;女性
生命的孕育是无比神圣的,因为孕育人类社会才得到了生生不息的延续,人们的一切努力也才有了更深远的意义。笔者在怀孕期间怀着对孕育生命的美好憧憬和丝丝忧虑创作了《280天》系列。从思想表现角度来看,该系列作品体现了笔者对生命孕育这一主题的重新思悟;从绘本创作角度来看,该系列作品则体现了笔者对绘画形式语言的深入探索。
1 形式语言是《280天》系列作品的生命
如果将情感与精神比喻为绘画作品的灵魂,那么形式语言就是绘画作品灵魂赖以存在的生命。如果离开了形式语言,绘画作品就无法成立,其情感无处依附,其精神无处寄托,也就谈不上作品的灵魂体现了。
《280天》系列作品是笔者讴歌孕育生命过程的绘画作品,名字即取自怀孕的周期——280天。该系列作品由4幅水彩纸本小作品构成,每幅均为70cm×35cm。因为创作时处在怀孕期间,笔者对孕育生命有着切身的感触,小生命的每一点变化都时时刻刻牵绊着笔者内心最柔软也是最敏感的部分。在这样的状态下,笔者的创作情感无疑是非常充盈的,但是想要将充盈的情感转化到作品中去就离不开形式语言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了。
《280天》系列采取浪漫幻想主义风格,以魔幻现实主义的绘画语言勾勒出怀孕期间女性的细腻心情。《280天》系列采取了以暖色为主调的策略,却又不排斥冷色调。这种安排一方面表现出准妈妈在迎接小生命时喜悦的心情,另一方面又表现出准妈妈对未知生命的彷徨和担忧。例如,在《280天》系列之一中,准妈妈的头发、胳臂及象征着小生命的鳞状果实都是暖色调的,而准妈妈的身体和跟随在准妈妈身边的小动物们却大都是中间色和冷色调的。冷暖色调的搭配不但丰富了画面的层次,增进了画面的趣味性,同时也使画面更富有可读性。在《280天》系列之三中,冷暖色的对比更加明显,红发的准妈妈身穿带着尖刺的罩衣来抵御来自身体周边的各种冷色的“危害分子”,鲜明的冷色和暖色对照强调了这些“危害分子”的可怖和准妈妈的惊恐、无助与忧虑。然而,无论颜色对比如何强烈,《280天》系列都体现出色彩搭配的高度和谐感。《280天》系列之一的暖色与冷色之间采用了渐渐过渡的策略,中间色的选用也颇费心机;系列之二、之三和之四采用了色彩混杂的方式,冷色与暖色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给观者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整体来看,《280天》系列的色彩是明丽的。这既反映了笔者的个人绘画风格,也非常适合表现青年女子对小生命的未来憧憬。
《280天》系列中的点、线、面都颇具个人特色。图案轮廓分明,多用夸张的曲线构图,即使不得不用直线的地方也注重线条的变化起伏。例如,《280天》系列之三中有无数白色的针状物射向准妈妈,笔者在处理这些针状物时采取了“直中带弯”的策略,使相同的针状物因弯曲的不同而产生变化,因此不会给观者枯燥的画面感。此外,笔者通过大小、疏密、长短、方向、粗细和浓淡的变化丰富了观者对针状物的视觉感受,使白色的针状物与准妈妈被外界污染了的罩衣形成对比,突出了外界对准妈妈身体的威胁,使观者对准妈妈惊恐的神情理解更深。《280天》系列中的画面尽量避免采用纯色,以增添画面的变化。在准妈妈形象的塑造中,《280天》系列之一的孕妇形象眼睛浮肿,眼睛虽大却神采不足。浮肿发亮的眼泡和硕大的下眼袋叙述着准妈妈的辛苦。虽然只是局部,眼睛及眼袋的颜色变化却极为丰富,同时与略显病态的黄色鼻子和微微苍白的脸颊形成对比。在《280天》系列之三中,硕大的眼袋已经变为殷红的下眼睑,数道触目惊心的血丝诉说着准妈妈的辛苦和对外界污染物的担忧。《280天》系列中的点往往起到特殊的装饰作用。在系列之二中,五彩缤纷的点呈泡泡状飘散在画面左侧及右后侧,好似婴儿呼出的气泡。这些气泡逐渐变大变长,向上飄散并逐渐稀薄,好像是准妈妈肚子里宝宝呼出的气体。笔者将这些气体与其中最“壮硕”的胎儿宝宝条状的头发幻化在一起,使点与线得到充分的结合。
点、线、面构成的造型及颜色配置是绘本形式语言的基础,《280天》系列努力通过具有个人特点的形式语言表述孕妇的所思、所想和所感。绘画是视觉艺术,在进行构图、施加笔墨、勾画色彩的同时就注入了作者的情感。选择形式语言的过程不仅是笔者在绘画艺术方面的探索,也是一个对自己情感重新认识和深入思索的过程,还是一个更加清楚自身绘画形式语言风格并形成风格、明晰艺术道路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看,《280天》系列的形式语言不仅赋予了一个作品的生命和审美价值,对绘画者本身的艺术生命的成长也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2 《280天》系列作品形式语言的开放性与多义性
人们对意蕴和趣味的追求贯穿古今艺术史,如果一件艺术品的表述方式过于直白,那么即使它蕴含的思想再深刻也会被观者一眼看穿,再无余味值得品鉴,那么它的艺术价值就非常有限。笔者认为,绘画作品缺乏余味的很重要的原因是其形式语言过于直白,不能以有趣、值得玩味的绘画语言来表达创作者的思想。现代绘画作品通常采用“留白”的形式语言技巧特意给观者留下思考的空间,令观者感到惊奇,产生幻想,体验趣味,引发思索。好的现代绘画作品往往能够通过多种形式语言留给观者一个“思维通道”,观者每拨开绘画作品的一个隐藏的暗线,哪怕是盲人摸象般的兀自猜想,只要能够与绘画作品产生情感上的碰撞,就会获得美妙的艺术体验。因此,笔者认为绘画作品不应用直白、精确的论述性语言来表达绘画者的情感,而应该适度留白,在构筑绘画者与观者共情的基础上给观者以足够的想象空间,而引发主动思考后观者才能记住画作并得到情感与思想上的升华。
《280天》系列属于现代绘本,从内容上看该作品是包容了多种因素的复合物。笔者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努力将作品分为可知和可感两个层面。在可知层面上,笔者通过形式语言表现出自身对孕育新生命的主观感受;在可感层面上,笔者注重具有不同生活经验的个体对孕育新生命这件事的不同理解并有意识地引导不同个体的观者对该作品的形式语言产生自我理解。例如,在《280天》系列之二和之四中都出现了一只长着黄色毛发的“四眼怪物”,如何解读这一形象就是笔者特意为观者留下的开放性“课题”。如果将“四眼怪物”的多眼特征与长着复眼的蜻蜓相比较则更容易理解笔者的这种特意的安排。在古诗中,蜻蜓既可以是宫怨诗中频繁出现的春闺秋怨的象征,也可以如立于荷尖般清新和充满希望。在《280天》系列作品中,“四眼怪物”既可能代表婴儿的畸形、视力障碍,也可以代表婴儿具有超常的观察力或格外灵动。
《280天》系列属于多绘本作品,单幅作品之间彼此联系、互为补充,通过多角度叙事的方式向观者表述作者的思想。从观者的角度来看,《280天》系列的每个单幅作品所表达的内容虽有不同,却仍有相同的规律可循,这种规律就存在于形式语言之中。如同我们平时讲话一样,虽然在不同的场合中讲话内容不同,但是听者都能辨别出讲话的人是否发生了改变,绘画的形式语言也能起到相似的作用。《280天》系列作品的形式语言采用了丰富多彩的表现途径,因此能够从不同角度展现出作品全面的风貌,渗透创造者多维度的思考。《280天》系列作品的形式语言造就了该作品特有的创作风格,因此即使4幅绘本的内容不同、角度不同甚至是情感也不尽相同,但是它们在风格层面上仍然形成了高度的统一。《280天》系列作品的形式语言遵循着交流语言的智慧,“说七分,留三分”,给对方以思索的余地,不将话说满或说绝对,尊重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这不仅是绘画形式语言的艺术表达规律,更是对艺术、对情感认真负责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郝广才.好绘本如何好[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2] 张坚.视觉形式的生命[M].杭州: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2004.
[3] 曹晖.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基于西方视觉艺术的视觉形式考察[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