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区AED培训效果与其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

2019-07-23陈少芬廖彦昭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3期
关键词:学历者培训者老年人

陈少芬,廖彦昭

(中山大学附属第八医院,广东深圳 518033)

研究[1]表明,发生心脏骤停的最佳抢救时间为前5 min,若能在该时段成功使用AED进行电除颤,患者的生存率可达60%。心脏呼吸骤停发生6 min之后脑细胞就会出现不可逆死亡,若10 min后接受电除颤,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几乎为0。在这黄金救护时间内,急救车往往无法赶到。这时,在现场的第一目击者(第一反应人)是否具备获取及使用AED的能力十分关键。本研究旨在为对社区医护人员和居民进行AED的普及培训,分析评价培训效果,探讨影响培训效果的相关因素。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6月-2019年4月深圳市福田区10个社区的186名参与AED培训的医护人员和居民,按照培训方式的不同,随机将其分为观摩演示、现场模拟组(A组)和启发性录像、派发宣传小册组(B组)。A、B两组在性别、年龄和职业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1.2 材料 以美国心脏学会(AHA)2017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ECC)的标准指南为执行标准。心肺复苏模拟人(Prestan Adult w A),AED专用模拟训练机(迈瑞AED D1),由训练器主机、专用电极片贴片、电池组成。配套AED操作启发性录像光盘1张,急救手册1本,彩色宣传小册250份。

1.3 方法 对A组人员进行AED操作步骤的观摩演示讲解与现场模拟培训,对B两组进行观看启发性录像、阅读派发宣传小册的AED的宣教培训,并同时对A、B两组介绍并演示深圳市急救中心联合腾讯发布的覆盖全市、一键可查的微信小程序“AED导航”,培训后采取问卷调查了解培训效果。问卷内容为:(1)一般情况:性别、年龄、学历、职业;(2)经过培训后是否了解AED的用途;(3)能否快速获取就近的AED;(4)危急情况下正确使用AED的自信心。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率表示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培训效果比较 两组在AED的宣教培训后通过问卷调查反馈的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 自信心比较 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与本科以下学历者在培训后正确使用AED的自信心比较,差异明显(P<0.05),见表3。

2.3 获得AED的能力比较 60岁以上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培训后快速获得AED的能力比较,差异明显(P<0.01),见表4。

3 讨论

我国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发生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但院外救治成功率低于2%[2]。SCD多发生于院外公共场所,常无任何先兆,可见于各个年龄段,约90%为致命性心律失常,其中80%由快速性心律失常[室性心动过速(VT)、心室颤动(VF) ]引起[3]。因此,在早期阶段对心脏骤停者使用AED进行电除颤可以有效提高院外SCD的抢救成功率。AED 作为一种便携式的急救设备,其操作简单,目前已配置在深圳大多数公共场所,政府还将在未来几年加大设备的投入并优化配置。AED并非只有专业医护人员才能使用,只要加以学习和宣教培训,大部分人都能掌握使用。有研究[4]表明,相对于公共场所,社区发生SCD的患者预后更差。因此,在社区及周边配置AED的同时,需普及公众急救知识,并熟知AED的使用方法,使公众在关键的时候能做到敢施救、会施救,争取有效提高猝死的抢救成功率。本研究表明,现场观摩演示、情景模拟的培训方式与观看录像、阅读派发宣传小册的培训方式相比,能更好地让受培训者掌握AED的使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现场观摩演示、情景模拟的培训方式生动、形象,操作要点清晰、直观,可以让受培训者融入到特定的情景中去,设身处地地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社区居民可以亲自体验面对突发心跳骤停的患者时应该如何处理,纠正了以往等待专业医疗救护人员救助的错误观念,相对于传统的观看启发性录像、阅读派发宣传小册的培训方式,能够更快更好地掌握AED的使用。

本科及以上学历者与本科以下学历者在培训后在危急状态下正确使用AED的自信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学历水平的高低对知识的掌握有很重要的作用。文化水平越高,社会责任心越强,对传播的新知识更易于理解和接受,更愿意主动获取与培训相关的知识,在了解AED社会急救的法律免责情形后,更有信心在危急情况下正确使用AED对患者进行救治。因此,在后续社区居民的AED培训中,除了通过加强实践操作训练来提高低文化水平居民的急救能力,还需加强法律保障方面的宣教,这对于提高社区居民整体AED相关知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60岁以上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培训后对如何快速获取就近AED的能力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16年12月,深圳市急救中心联合腾讯发布覆盖全市的“互联网+急救”项目上线后,市民可通过微信、手机QQ的“城市服务”以及一键可查的微信小程序“AED导航”,快速查找附近的AED设备。相对于老年人,年轻者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操作较快。虽然现在老年人基本都会简单操作智能手机,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记忆力下降,学习能力减弱,仅凭单次的讲解培训并不能很好的掌握如何运用智能手机寻找就近的AED设备。因此,在后续培训中,针对老年人需增加培训次数和学时,同时应该开发更简便的AED查找方式,如手机拨打电话即可定位并能查询就近的AED设备等。另外,需进行AED普及的电视、报纸、网络等多渠道的媒体宣传,通过多次反复的强化记忆,让更多的群众掌握相关的急救知识与技能。综上所述,现场观摩演示、情景模拟的培训方式能更好的让受培训者掌握AED的使用,值得在后续的社区扩大培训中推广。参与培训者的学历和年龄可能是影响社区AED培训效果的因素。

表1 两组受培训者的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受培训者的培训效果比较[n(%)]

表3 本科及以上与本科以下学历者在培训后正确使用AED的自信心比较[n(%)]

表4 60岁以上老年人与年轻人在培训后通过手机微信小程序快速获取AED的能力比较[n(%)]

猜你喜欢

学历者培训者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又见“读书无用论”
云端 落地 花开——山东省乡村教师培训者培训学习后记
教师培训者:从专业性到实践性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者专业能力相关问题简论
富有者更长寿?
德国:低学历者就业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