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可行性分析及对策探讨
2019-07-23白晶张赟/文
白 晶 张 赟/文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1.背景
随着国际分工的深入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加工贸易的主战场——东部沿海地区的生产要素成本不断提高,区域内加工贸易产业利润率下降较大,继续将一些中低端产业放在东部沿海地区已然不合适。内蒙古自治区作为西部边疆省份,近几年凭借其区位与资源优势,外贸进出口额平稳增长,发展对外贸易、构建开放性经济已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党中央、国务院也针对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制定了很多优惠政策,对自治区发展加工贸易给予了较大的鼓励与支持;此外,国务院将包头市列入第二批承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的城市中,这些都为自治区大力承接发展加工贸易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内蒙古自治区应充分把握这一机遇,最大限度地发挥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与此同时,吸取东部沿海地区以及最先进行承接加工贸易的内陆省份在发展加工贸易过程中的经验教训。
2.意义
当前,国内关于加工贸易的研究大都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如何转型升级方面,关于中西部地区发展加工贸易的研究相对较少。内蒙古自治区并未在蓬勃发展的加工贸易中获取相应的利益,通过分析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为自治区发展加工贸易制定相关配套产业政策提供依据,促进其从发展加工贸易中获取相应利益。
二、文献综述
有关加工贸易转移升级的问题,国内学者主要有以下研究:
1.中国东部加工贸易转移的动因分析
(1)劳动力成本动因
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会对加工贸易产业转型升级带来负面影响,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阻碍。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有以下三个原因:一是劳动力供给减少,人口老龄化越来越严重,出生率持续偏低,导致我国劳动力供给不断减少。二是劳动力价格不断增加。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教育、医疗等生活成本与日俱增,培养一个合格的具有高素质的劳动者成本较高。三是我国劳动力生产率低下也会导致成本间接提高。
伴随着经济发展的不断优化,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必然要经历“阵痛期”。必须有序推进中西部地区稳步承接,确保全国范围内转型升级顺利进行(孟庆珍,2015)。熊青龙(2007)认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进行加工贸易的生产要素成本已大幅度提升,已出现大量“民工荒”“技工慌”,继续将一些中低端制造业留在东部沿海地区已然不合适,而中西部地区这些要素成本仍然较为低廉,无疑对东部沿海地区加工制造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2)利润动因
Gibbonsp(2001)认为全球价值链理论在全球产业分工的背景下,只承担加工环节的企业可以通过先进技术、设备、经验的引进来发展自己的优势。将利润率低下的加工环节向其他一些生产要素相对低廉的地区进行转移,提升自己的利润水平。于倩(2007)认为中国加工制造业大都属于产业链中低端,利润大量外流,并且随着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我国的整个工业企业部门利润较低,所以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已经到了迫切需要转型的时候,顺利转型的方法之一是将中低端制造业向生产要素价格低廉的中西部转移。闫国庆(2009)认为我国加工贸易企业缺乏品牌效应,缺乏自主研发能力,缺乏知识产权保护。单纯从事加工生产在整个价值链中不具有重要作用且很容易被替代,因而利润较低且竞争激烈。必须有效探索加工贸易产业如何进行转型升级增加利润。赵娜(2009)认为当前我国加工贸易产业迫切需要进行转移升级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加工贸易企业的利润被极限压缩,生产要素成本不断上升。土地资源在东部地区炙手可热,稀缺且珍贵,工业用地价格飞速上涨;与此同时,伴随着劳动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社会保障的不断健全,国际能源的稀缺,种种因素使得目前国内加工贸易企业几乎无利可图,面临破产倒闭风险。
(3)政策动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政策优先给予东部沿海地区,使得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中西部与东部的经济差距越来越大,不同地区所享有的基础设施差距也在不断拉大,教育、医疗水平相差甚远。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加工贸易向西部地区转移(黄晓玲,2007)。我国加工贸易能够迅速发展得益于政策的大力扶植。加工贸易优化布局在国内的呼声越来越高,中央针对中西部地区加工贸易发展给予了一些特殊政策,吸引东部沿海地区加工制造企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王增涛,2007)。
(4)转型升级动因
加工贸易很容易引进先进的生产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也可以借鉴大型企业的销售渠道将产品引入发达国家市场。在资本和技术同步增加的过程中,企业会逐渐有资金与技术去提高自身能力,开拓企业自身销售渠道,从而推动产业向更高层次发展(Cukrowski,2003)。Porter提出价值链理论,认为产品从设计到售后服务的整个流程的每一个环节共同构成了企业的价值链。产业的上、中、下游集中到一起会使企业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更加容易推动企业转型升级。并据此提出产业集群理论。他认为政府应该设立一些工业园区、高新区、开发区来发展集群产业(Porter,1985)。
因此,发展加工贸易以及有序推进加工贸易转移升级对加工贸易企业和国家都有利,是一种双赢模式。所以内蒙古自治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如果承接妥当,会对自治区经济产生很强的正外部性。
三、内蒙古自治区加工贸易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加工贸易总体进程缓慢,现阶段规模较小
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加工贸易额达到顶峰,为9.51亿美元,之后便开始下降,2012年为4.66亿美元,同比下降51.00%;2013年为2.78亿美元,同比下降40.50%;2014年为2.60亿美元,同比下降6.50%;2015年为2.44亿美元,同比下降6.20%;2016年为4.89亿美元,同比上涨100.40%。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印发《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促进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若干建议》,并做了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规划,刺激了加工贸易的发展(见图 1)。
图1 2011-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加工贸易额
2.加工贸易在对外贸易中占比较小
内蒙古自治区加工贸易的规模在对外贸易中占比过小。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额达到119.30亿美元,而加工贸易额仅为9.51亿美元,加工贸易额约占对外贸易额的7.97%;2012年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额达到112.57亿美元,而加工贸易额为4.66亿美元,加工贸易额约占对外贸易额的4.14%;2013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对外贸易额达到119.93亿美元,而加工贸易额为2.78亿美元,加工贸易额约占对外贸易额的2.31%;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的对外贸易额为145.53亿美元,而加工贸易额为2.60亿美元,加工贸易额约占对外贸易额的1.79%;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额为127.49亿美元,而加工贸易额为2.44亿美元,加工贸易额约占对外贸易额的1.91%;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对外贸易额为117.01亿美元,而这一年自治区的加工贸易额有了较大增长,为4.89亿美元,加工贸易额约占对外贸易额的4.18%(见图2)。
图2 2011-2016年内蒙古自治区加工贸易额在对外贸易额中占比
3.加工贸易分布不集中,无法形成集群效应
迈克尔波特(M.E.Porter)在竞争力优势理论中提出,集群是在一个特定区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制造机构在空间上聚集,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各地区的不同产业集群发展起来之后,形成了物流、信息流、技术流的加速流动,最后还包括人员、管理、公共机构的提高。
图3 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各盟市加工贸易所占比例
从图3可以看出,内蒙古的加工贸易大多集中于包头、呼和浩特、满洲里、二连浩特这几个城市之中,这其中,呼和浩特拥有全区加工贸易80%以上的份额,原因是呼和浩特市拥有全区唯一的国家级出口加工区,并且作为自治区首府,是自治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
四、内蒙古自治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产业的必要性
1.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加工贸易的比较优势
(1)劳动力资源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地广人稀,除几个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盟市(如呼和浩特,包头)人口密度较大之外,其他地区人口规模较小。但在就业方面,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失业率为3.7%,相应就业率大概为96%左右,相对加工贸易发达的沿海地区如广东省较低,但相差并不大,对自治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影响不大(中国统计年鉴,2016年);受教育程度方面,全区具有大学(指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521938人;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736929人。劳动者素质相对西部其他省、区较高,是发展加工贸易的一个优势。
图4 2016年西部11省、区制造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
综上所述,自治区在劳动力规模方面较小,工资水平居中,但受教育程度较高。总体来说,虽然不具备较大的比较优势,但并不影响自治区发展加工贸易。
(2)投资环境优势
内蒙古自治区与蒙古国、俄罗斯接壤,是国家实行“向北开放”战略的前沿阵地。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与俄罗斯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各个领域都展开了更深层次的合作。现如今在内蒙古自治区边境线上,分布着18个对外开放口岸,极大便利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同时,内蒙古自治区享受国家少数民族优惠政策以及相应的民族政策;作为西部欠发达地区,拥有国家为协调区域发展而给予的西部大开发政策支持;在当前“一带一路”倡议下,自治区作为“一带一路”覆盖下的重要地区,也可以利用自治区特殊区位优势,积极主动承接加工贸易产业,发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对外贸易。
综上所述,内蒙古自治区在政策方面具有许多其他省、区不可比拟的优势,因而,要大力发挥政府作用,做好政策引导,加强宏观调控,创新经济增长方式,有序促进加工贸易梯度承接。
2.内蒙古自治区就业情况得到改善,符合经济发展的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全国经济的快速增长,自治区经济也得到了长足发展。然而仍需认识到内蒙古自治区是欠发达的边疆民族地区,综合经济实力还不够强。由于自治区独特的民族经济特征,存在大量隐性失业人员。就业关乎国计民生,社会稳定。加工贸易能够吸纳大量中低端就业人员,因而对自治区缓解就业压力有很大的作用。同时就业的增加意味着居民收入的增加,有效刺激内需。因此,发展加工贸易还可以通过增加本国国民的工资收入产生乘数效应,进而使国民经济倍增于居民工资收入,促进自治区经济的发展。
五、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加工贸易的对策与措施
1.保持并创新原有资源密集型、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的优势
自治区在资源密集型产业方面有很强的优势,应依托有力地理位置,发挥劳动力素质较高比较优势,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产业加工贸易。同时,与自治区接壤的蒙古国、俄罗斯也是资源出口大国,更有利于自治区发展进料加工。
2.坚持绿色发展,坚持生态文明建设
自治区在发展资源密集型加工贸易时,要格外注重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在当前环境下,自治区发展加工贸易,一定要吸取改革开放以来部分地区为了发展经济而造成大面积环境污染,生态环境破坏等的教训,大力发展高附加值、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加工贸易产业,切不可发展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的“三高”产业。
3.大力发展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加工贸易产业
当前,制约加工贸易与制造业发展的关键是没有掌握核心技术,核心设备大量依赖进口,造成大量利润外流,使中国企业在对外贸易中没有话语权,不掌握商务谈判主动权,“任人宰割”。为此,要坚持创新发展,设立企业研发设计专项补贴,提高科研人员待遇水平,设立一些共有型实验室,发展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充分利用好外汇资源,利用跨国并购升级企业技术等一切手段提高技术能力。
4.提升加工贸易发展的投资环境
我国针对加工贸易和一般贸易制定了完全不同的出口退税政策,极大促进了加工贸易的发展,因此,自治区应该制定针对加工贸易的灵活的出口退税政策,使政策措施更加合理得当,平衡区域内加工贸易与一般贸易政策。此外,我国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最大困难之一是融资难问题。国有商业银行、大型银行很少向民营、小微企业放贷,因此,导致一些企业资金链断裂最终造成企业破产。要鼓励金融机构发展专门针对加工贸易的信贷优惠方式,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信贷条件的所有加工贸易企业,根据具体情况有针对性增加信贷投入,降低贷款抵押门槛;对一些有市场、有效益、增值高、有信用、符合国家环保政策以及产业政策的加工贸易转移企业,有针对性地给予适当利率优惠;给予一些符合地区要求的企业融资的政策支持,满足符合条件的加工贸易企业用汇需求。
六、结语
本文对内蒙古自治区加工贸易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对相关数据进行采集的基础上做出初步判断;采用文献分析法在分析了大量相关文献以及参考大量相关书籍,报纸之后写下这篇文章。总结出内蒙古自治区现行加工贸易规模小、产业分散、技术水平较低、产业辐射能力较弱等问题。并发现伴随着加工贸易全国范围内的转型升级,以及国家将包头市作为第二批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加工贸易城市,自治区发展加工贸易迎来了春天。因此,本文通过论证自治区大力发展加工贸易在现今大环境下的可行性,以及参考政府在关于促进自治区加工贸易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后,认为在当前背景下大力实施加工贸易对自治区整体发展大为有利。由于我们能力不足,文章或存在很多问题。关于自治区大力实施加工贸易还需要有更多进一步的论证分析,有待学者、领导干部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