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工栽培桑黄的病虫鼠害及其综合防控措施*

2019-07-23林蔚红陈伟国李有贵孙海燕戴建忠杨一平钱秋杰

蚕桑通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蛞蝓桑黄菌袋

林蔚红,钟 石,陈伟国,李有贵,孙海燕,戴建忠,杨一平,钱秋杰

(1.海宁市蚕桑技术服务站,浙江 海宁 314400; 2.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蚕桑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21)

桑黄,俗称桑耳、桑寄生,是寄生于桑树等阔叶树的一种药用真菌,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古代医药典籍中就有桑黄入药的记载。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桑黄具有独特的抗癌等功效,引起了国内外医药界与保健品行业的关注。桑黄因寄生于桑树、杨树、松树、白桦树等不同树种,其形状、颜色以及含有的成分和药用价值亦不同。一般认为寄生于桑树的桑黄才是正品,野生桑黄极为稀少,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因此近年来各地纷纷探索桑黄规模化人工栽培。由于桑黄菌袋和子实体营养丰富,在高温高湿环境中栽培,容易遭受多种病虫的侵害,直接造成减产和桑黄品质的下降。随着栽培时间的延长,病虫害发生日趋严重。因此,开展桑黄规模化人工栽培条件下病虫鼠害的发生与防控技术研究,对于这一新兴产业的健康发展十分重要。

1 桑黄主要病虫害种类

1.1 菌蚊

别名菇蚊、菇蛆、菇蝇等,属双翅目菌蚊科,是危害桑黄最主要的害虫,其成虫在桑黄子实体上产卵,幼虫食害子实体形成窟窿,影响桑黄品质,也可钻蛀进入菌袋取食菌丝体,造成菌丝萎缩,桑黄子实体无法形成而导致严重减产。

1.1.1 危害特性

在桑黄子实体生长期间,菌蚊在子实体上产卵,孵化的蛆虫食害子实体,使其生长发育受阻,严重的造成萎缩及腐烂。幼虫食性复杂,因此虫源来源较广。成虫虽不直接造成危害,但可繁殖扩散,并且传播病菌导致发病霉变。菌蚊生长周期短,发生代数多,繁殖快,极易造成大面积危害。

1.1.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2.8~4.2 mm,体黑褐色。幼虫蛆状,无足,初孵幼虫体白色,老熟幼虫体长4~5 mm。

1.1.3 生活习性

一年发生多代,完成一个世代需20 d左右,春夏秋三季均有发生,6~8月份是发生高峰期。菌蚊食性复杂,喜在腐烂水果、垃圾、菌袋废料等场所繁殖生存。成虫有明显的趋光性和趋色性,对发酵气味的趋性强,并在发酵物质上产卵繁殖。

1.2 造桥虫

属鳞翅目尺蛾科昆虫,其幼虫称为尺蠖。

1.2.1 危害特性

成虫在子实体上产卵,以幼虫食害桑黄子实体,产生缺刻状伤口,随着虫龄增大,可直接蛀入子实体和菌袋内部,同时排出大量粪便,污染子实体表面,并诱发霉菌侵入繁衍,危害桑黄子实体生长,影响产量及品质。

1.2.2 形态特征

成虫体长12 mm,翅展25~28 mm。幼虫体长22~25 mm,头部黑色,虫体圆筒形,灰黄色,体表有黑褐色的疣状突起,胸足三对,腹足两对,行走时呈拱桥状。

1.2.3 生活习性

成虫昼伏夜出,雌虫产卵于子实体表面。每年6~8月为虫口发生的高峰期。

1.3 蛞蝓

蛞蝓是一种软体动物,俗称鼻涕虫,昼伏夜出,身体圆而长,体表多粘液,爬行经过处留下白色粘液痕迹。

1.3.1 危害特性

蛞蝓取食桑黄子实体,影响产量和商品价值,是一种食性复杂和食量较大的有害动物。

1.3.2 形态特征

像没有壳的蜗牛。幼虫(幼体)初孵体长2~2.5 mm,淡褐色,体形同成体。成虫(成体)伸直时体长30~60 mm,体宽4~6 mm,长梭型,柔软、光滑而无外壳,体表暗黑色、暗灰色、黄白色或灰红色,有2对暗黑色触角。

1.3.3 生活习性

蛞蝓喜欢阴暗潮湿环境,怕光,喜夜间活动,从傍晚开始出动,晚上10~11时达高峰,清晨之前又陆续潜入隐蔽处。蛞蝓一般一年发生一代,卵产于培养料和土石的缝隙中,以成体或幼体在潮湿阴暗处越冬。春秋季节是蛞蝓危害高峰,入夏气温升高后活动减弱。

1.4 霉菌

危害桑黄的主要有毛霉、绿霉、链孢霉等霉菌。桑黄发菌期被浸染后,菌丝生长受到抑制,严重时不能产生子实体。桑黄子实体被侵染后,严重时会腐死。

1.4.1 发病规律

霉菌分生孢子通过气流、水、昆虫等途径传播。受污染的菇棚、带菌的工具等是主要的初次侵染源。桑黄发病后产生的分生孢子,可以多次重复进行再侵染。

霉菌广泛分布在土壤、空气和各种有机物等中,菌袋灭菌不彻底或接种过程不清洁、料袋破损等均会被感染,高温、高湿环境有利于分生孢子萌发和菌丝生长。

1.4.2 危害症状

自然界中广泛存在的多种霉菌常以分生孢子的形式漂浮在空气中,其适应性强,一旦侵染桑黄培养基质后迅速生长并分泌毒素,抑制桑黄菌丝的生长,同时与桑黄菌丝竞争养分,使桑黄菌丝很快死亡。

1.5 鼠害

由于桑黄生产基地面积大,多以薄膜大棚构建,老鼠容易侵入。接种初期的菌袋被老鼠咬破,则杂菌污染菌袋,导致桑黄发菌培育失败,这是造成桑黄栽培菌袋接种后损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2 桑黄设施化栽培环境监测与病虫害发生调查

2.1 桑黄生长环境要素

光照、温度、湿度、空气、营养条件等都会影响到桑黄的生长发育,同时也会影响到桑黄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弱光照适宜桑黄菌丝体的生长,子实体生长阶段以散射光为宜,避免强光直射。桑黄菌丝生长温度范围是13~38℃,以24~28℃为佳;子实体发育温度范围为18~30℃,以25~30℃为适。桑黄菌丝生长所需水分来自基质,适宜含水量为60%~65%;桑黄子实体形成需要高湿条件,空气湿度要求达到90%以上;但在高湿环境中真菌等病害极易发生。桑黄属好氧腐生菌,尤其是子实体发育阶段需要充足的氧气,应特别注意加强通风换气;二氧化碳浓度过高时,将抑制子实体生长。

2.2 桑黄设施栽培环境温湿度及二氧化碳含量检测

采用鑫思特HT2000二氧化碳检测仪,定时记录桑黄栽培棚内24 h温、湿度及二氧化碳含量变化,调查时间为2018年6月11~12日。从图1可见,18时棚内气温28.2℃;随后逐渐下降,凌晨5时23.1℃为最低;在15时达到最高31.4℃,日夜温差8.3℃。棚内湿度采用高压喷雾增湿,一般白天工作,夜间关闭,18时相对湿度83.1%,为最低;上午7时,湿度最高为96.4%。对比温、湿度曲线可见,两者呈负相关,即通过空气喷雾增湿具有良好的降温效果。

图2为桑黄栽培棚内24 h二氧化碳含量变化,18时开始,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逐渐下降,凌晨3时最低,为821 ppm;随后又逐渐增高,到11时和13时分别达到2121 ppm和2176 ppm,其中12时开启排风扇强制通风后引入棚外新鲜空气,二氧化碳含量下降到1672 ppm。对比图1和图2可见,桑黄栽培棚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低与温度高低呈正相关,即温度越高,桑黄菌袋生长加速,产生的二氧化碳越多。强制通风可在短时间内明显降低二氧化碳浓度,但同时也会使空气湿度下降。

图1 桑黄栽培棚内24 h温湿度变化

图2 桑黄栽培棚内24 h二氧化碳含量变化

2.3 桑黄设施栽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情况

从表1可见,桑黄子实体生长期间,霉菌发生最为严重,其发生率随着桑黄生长时间延长而增长,表明霉菌在栽培棚内的再次感染十分猖獗,7月2日比6月6日霉菌发生率增长92.64%,8月2日比7月2日霉菌发生率增长59.55%;菌蚊幼虫的发生率则有高低起伏,这与菌蚊的发生代次有关;蛞蝓和造桥虫表现为区域性发生。

采用防虫网、诱虫灯、粘虫黄板和换气风扇强制通风等综合防控措施区域,即使到8月28日霉菌发生率也仅10.13%,9月4日为14.62%,9月10日为16.25%。尽管霉菌发生率同样呈现出与生长期相关的趋势,但发病污染率远远低于非防控措施区域。说明桑黄设施栽培的病虫害可防可控,只要措施到位,能够大幅度挽回经济损失。

表1 桑黄设施栽培主要病虫害发生情况

3 桑黄病虫鼠害的防控措施

3.1 环境卫生

合理规划生产基地布局,建立桑黄废弃料袋周转存储库,与桑黄栽培区域形成一定间隔距离,防止霉变和病虫危害菌袋成为污染源。同时生产区域内外加强清洁卫生工作,清理燃料场地、周围水沟以及杂草,保持大环境清洁,消灭菌蚊、蛞蝓、马陆等害虫的滋生环境,减少环境中的病虫基数。

3.2 物理防控

出菇棚内外用水泥硬化,建立清洁干燥隔离带,减少喜湿性害虫入侵,棚室外侧撒石灰粉或食盐,防止蛞蝓、马陆进入棚室。

出菇棚主通道进出口安装60目防虫网,形成物理屏障,阻隔菌蚊、造桥虫等成虫进入棚内产卵。在菇棚主通道安装杀虫灯,利用菌蚊、造桥虫等成虫的趋光性进行诱杀。在菇棚棚室门口用黄色粘虫板诱杀菌蚊成虫。

3.3 人工捕捉

在棚室外侧的下水道、排水井盖等处,蛞蝓危害往往较为严重,可以利用其昼伏夜出的生活习性,在清晨进行人工捕捉。

造桥虫体形大,食害程度较重,可将桑黄子实体全部吃掉,有的甚至食害菌袋内的培养基料,造成整个菌袋报废。由于造桥虫以幼虫食害桑黄子实体,因此诱捕灭杀的方法无效,也不适宜喷洒农药。每天巡视桑黄出菇时,注意观察造桥虫、蛞蝓等大型害虫发生情况,发现后随即捕捉灭杀。

3.4 化学防治

为了杜绝农药残留,桑黄子实体生长期间,棚室内、菌袋和子实体均不宜直接喷洒化学农药。在秋冬季桑黄采收结束后,全面清洁棚室并消毒,杀灭残留在棚室内的病虫害,降低来年的病虫基数。在桑黄生长期间,仅可在棚室外围用阿维菌维等生物农药喷杀马陆等害虫,用四聚乙醛颗粒剂(密达)诱杀蛞蝓。

割包后大棚内开始喷雾加湿,适合蛞蝓生存。经初步调查观察,蛞蝓主要集中在靠近排水沟、废料场等大棚周边。在用防虫网覆盖下水道口以阻止蛞蝓侵入桑黄大棚的第一道防线基础上,在大棚四周设置“密达”诱杀饵料以形成阻止蛞蝓侵入的第二道防线。

3.5 鼠害防控

鼠害是桑黄菌袋发菌阶段的重要隐患,一只老鼠可以咬破几十只菌袋,使有害杂菌进入菌袋导致桑黄发菌失败。

为确保桑黄产品安全,排除了药物灭鼠的方法,采用粘鼠板、诱鼠笼捕捉的方法。经对比试验,诱鼠笼设置比较麻烦,必须每天巡查并清理捕捉的老鼠;采用粘鼠板更加方便,隔几天巡查清查即可,而且效果良好,有时一块粘鼠板可捕捉2只以上老鼠;粘鼠板放置位置以沿棚边通道和棚门两侧为主。

3.6 环境调控

桑黄生长主要受温度、湿度、光照、空气等环境要素的影响,其中温度根据季节气候来安排生产,以降低温度调控成本。桑黄在光伏发电棚下栽培,无强烈直射阳光,但有一定的散射光线,较为适合桑黄子实体生长的光照条件。桑黄栽培大棚采用高压喷雾系统,棚内湿度可保持在95%左右,满足桑黄生长需要,并在夏秋高温季节具有降温效果。棚内空气流通既关系到病虫防控,又与高湿度要求存在矛盾,空气质量还影响桑黄子实体生长。

桑黄菌丝生长对二氧化碳含量较敏感,浓度过高则菌丝生长就会被抑制,菌丝生长速度慢、细弱,严重时菌丝停止生长,子实体畸形。所以,在发菌和子实体生长期间必须加强通风,补充氧气以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这是非常重要的。

桑黄菌袋切口出菇后,呼吸作用增强,排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气体,出菇棚空气质量显著下降。据测定,桑黄出菇棚二氧化碳浓度与气温呈正相关,中午棚室温度升高,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峰值;下半夜气温最低,二氧化碳浓度回落到低谷。

采用大功率排风扇向主通道外排风,同时打开另一侧棚门,引入室外新鲜空气,有效降低了棚室内二氧化碳浓度。

猜你喜欢

蛞蝓桑黄菌袋
《桑黄》一书简介
海蛞蝓的多彩世界
河南省食用菌产业科技特派员服务团到宜阳县开展科技服务
海蛞蝓
桑黄黄酮的研究进展
蛞蝓化学成分的研究
东北林业大学成功研发“袋顶出耳技术”
桑黄纤孔菌发酵液化学成分的研究
固定菌袋插杆
桑黄液体发酵茶饮料工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