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记者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2019-07-23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闻线索潮州

工作中,常常听到一些记者特别是刚入行的新记者这样“吐槽”:潮州地方这么小,去哪里找那么多新闻?” “新闻线索太难找,不知道写什么。”……乍一听,这话似乎有道理:潮州城市区域确实不大,只有一县三区200多万人口,经济也不发达,每天发生的新闻不多。但其实不然,生活中处处有新闻,关键是我们有无新闻敏感性,能不能做新闻的“有心人”。

这里,笔者结合自己近30年从事采编的经历,就记者如何发现、挖掘新闻线索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从日常聊天中发现新闻线索

2016年 “三八”妇女节前夕,《潮州日报》民生部记者在一起讨论节日的新闻题材,大家都说这几年已从不同角度报道了有关妇女的新闻,如她们的先进事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等等,感觉今年很难找到新的题材;而如果重复往年的题材,则有炒冷饭的嫌疑,缺乏新意。

正当大家苦于找不到好的新闻线索时,一位年轻的女记者无意中谈到,她的一位闺蜜结婚生子后,既要忙于紧张的工作,又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和体弱多病的老人,而丈夫经常出差,所有的家庭重担都压在她一人身上。这位女子因此感到苦恼,整天闷闷不乐,后来甚至患上了轻度抑郁症。女记者由此感叹职业女性不易,压力大。

听到这里,我就让记者围绕这条线索,对现代职业女性的工作、生活状况展开调查。记者通过采访机关公务员、学校老师、银行职员、工厂会计等不同职业的女性发现,类似上面记者提到那位女子的情况并非个例。现实中她们面临的,无论是工作压力还是生活压力,都比较大。于是,记者选取了几位较有代表性的职业女性,同时采访了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士,写成了有一定深度的调查报告《工作家庭难兼顾、工作竞争大、被父母催婚——六成受访女性心理压力大》。

几年前,《潮州日报》开辟了《网事》《视点》专版,到现在已经出版了好几百期,每一期都需要找新的题材,不能重复。

这么多的题材到哪里找?有很多是在日常的聊天中挖掘出来的。有一次,一位朋友跟我聊天时,说他参加过一些私人聚会,过后不久就在微信群或朋友圈看到自己的照片,而他在照片发出之前,一点也不知情;是谁拍的和发的,他也不知道,更不用说拍照发照者事先征求过他的意见。他认为这种做法不好,容易泄露他的隐私。

朋友的担心,不无道理。万一他被公开发布的照片是形象欠佳或精神状况不好的画面时,那岂不是有点尴尬?而现在这种不分场合、不分对象,“随便拍随便晒”的现象非常普遍,它是否缺乏对人的起码尊重,甚至侵犯他人隐私,值得探讨。因此,我让记者围绕这条线索进行调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写成通讯《随手拍随便晒,让我不知不觉在微信上“露脸”,妥吗?》,在社会上引起较大反响,不少读者来电来信畅谈他们的看法。

二、从身边人身边事中发现新闻线索

每天,出现在我们身边的人,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我们常常熟视无睹,容易忽略。殊不知,这里往往蕴藏着很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我在报社当夜班编辑,有时忙到凌晨一两点下班,还看到报社印刷工人在紧张忙碌地工作着。回家途中,又看到加油站员工在忙着为车主加油……他们为维护城市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而辛勤工作的身影,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于是,我萌发了报道夜班劳动者的想法。在与同事交流后,我们选取了加油员、环卫工人、急诊科医生、停车场保安员、电力护线队员、报社印刷厂工人等作为报道对象,派出记者进行亲身体验采访,在2018年春节期间推出了《凤城守夜人》组合报道,取得了良好的宣传效应。该报道获 2018年度广东省新闻战线“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优秀作品三等奖。

过去一段时间,每逢春节、元宵,在我家附近的城中村,总有部分村民乱放烟花爆竹。一串串的小鞭炮,他们觉得尚不过瘾,非放炸雷式的大炮仗不可。震耳欲聋的鞭炮声日夜不停,直震得人胆战心惊、无法安宁,严重地干扰了附近居民的正常生活,特别是那些老弱病残者更是苦不堪言。而每年春节前,地方政府都发了通告,禁止在市区燃放烟花爆竹。为何这些人仍无视政府禁令,违规燃放烟花爆竹?面对深受困扰的居民提出的疑问,他们竟还振振有词:“炮声越响,福气越多”“这才有年味”,还认为“大过年的,政府不会真管真查”。

我想,每一个公民,无论心怀怎样美好的愿望,以何种方式祈福,都不能漠视公共安全;以祈福为名,在人员密集的城区乱放烟花爆竹,极易引发火灾事故,造成人员伤亡。通过调查,我发现城中村乱放烟花爆竹的现象比较普遍。于是,我结合近年外地因燃放烟花爆竹而致死致伤的事故案例,写成新闻述评《节日祈福不能漠视公共安全》。文章发表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有关部门迅速行动,及时查处了一批违法违规者,使乱放烟花爆竹的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市民无不拍手称快。

三、从网络中发现新闻线索

互联网信息时代,网络是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重要渠道。因此,记者要时刻关注微信、微博、论坛、贴吧等网络平台上的信息,及时从中发现有价值的新闻线索。

2018年初,我在本地一些论坛及微信朋友圈上看到网友发信息称:潮州部分小区物业(多是开发商属下企业)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都相当差,物业费却说涨就涨,高得离谱,业主多次向有关方面投诉反映,却没有任何效果。

我意识到,这是一条涉及危害群众利益的新闻线索。因此,我立即将线索转交给记者。记者通过认真细致的调查采访,连续写出《小区物业方停办“月租卡” 部分住户摩托车难进家门》《小区物业费涨价引业主不满》《业主不是“唐僧肉”》三篇文章,引起政府及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潮州市发改局联合潮州市住建局召集全市物业服务经营单位,召开物业服务价格行为提醒告诫会,及时纠正了乱收费的行为,并切实规范小区物业管理工作。许多市民称赞报社真正发挥了舆论监督的作用,维护了群众的合法权益。

许多突发性事件往往也是最先通过网络传播的。2017年1月18日,潮州一辆运钞车在行驶途中,突然掉落一个装满现金的箱子,大量百元钞票撒落一地。我在一个微信群中看到网友发的视频后,马上派出记者赶赴现场采访,在同城媒体中率先推出《银行运钞车掉落两百万现金》《市民面对巨款不起贪念 第一时间报警守护现场》两条新闻,受到了报社内外一致好评。两篇文章均获2017年度潮州新闻奖一等奖。事件中第一时间报警守护现场的热心市民梁心荣,被广东省文明办评为2017年第一季度“广东好人”。

需要注意的是,网络信息虽然丰富,但也存在着泥沙俱下、真假难辨的弊病。因此,记者须仔细甄别,认真核实,防止写出假新闻。

新闻漫画《暗流》 赵雪峰/作(萧山日报社)

四、从材料中发现新闻线索

这里说的材料,包括会议材料、工作总结、工作简报等。一般情况下,这些材料都较公式化,读起来枯燥乏味,所以,需要记者认真阅读、善于分析,才能练就一双识新闻的慧眼,才能发现其中的“亮点”。这些新闻的“亮点”,往往“藏”在材料中的一段话或几句话,有时甚至只是一句话。

2011年11月,我到一家小额贷款公司采访,看到该公司的工作简报中,有这样一句话:成立几个月,公司共为潮州市100多户(家)农户和小微企业累计发放贷款1.4亿多元。我感觉这是一条有价值的新闻线索——响应国家号召,支持“三农”和小微企业发展。可是,简报里面对此没有详细的介绍。于是,我围绕这条线索,采访企业负责人,请他重点谈如何帮助农户和小微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融资难”问题,写成通讯《农户和小微企业的“及时雨”》发表。

文章见报后,中国广播网、央视网等中央新闻网站和网易、新浪、凤凰等多家商业网站全文予以转载,企业不用花钱却做了一场宣传效果很好的“广告”,提高了知名度和影响力。该公司因此受到广东省政府的表彰奖励。

猜你喜欢

新闻线索潮州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探索电视记者获取新闻线索的有效途径应用探讨
浅谈基层媒体记者如何发现新闻线索
寻找潮州
蔡焕松作品选
潮州手拉壶“潮韵”的文化意义
潮州手拉壶“飞鸿”的象征意义
新闻线索
要善于发现新闻线索
新闻线索的筛选与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