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新闻漫画为媒体增色添彩

2019-07-23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新闻奖报纸漫画

现在都在讲创新,树品牌。就一张报纸而言,每一个环节都有这方面的文章可做,也都可以树立起自己的品牌,从而为整张报纸增光添彩。

漫画是带有评论性的造型艺术,政治性、思想性都比较强,对社会上的每一个问题都表示一种态度。它有受众广泛、老少皆宜的明显优势,有着文字、摄影和其他绘画艺术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新闻漫画在整张报纸中毕竟属于小众,其地位不可能超越文字新闻。但如果运作得好,甚至能超常发挥,同样可以脱颖而出。

地市报是最接地气的报纸,在这里,漫画是可以大有作为的。虽然不能说报纸需要靠漫画才能生存下去,但好的漫画确实可以为报纸增色,加深读者对它的印象。现结合本人近些年的漫画创作经历谈一些体会。

树立精品意识,打造不一样的新闻漫画

漫画是介于文学、哲学和绘画之间的一门艺术,它既有绘画的特征又具有哲学和文学理念,是思想火花与绘画技法相碰撞的艺术。漫画较其他绘画艺术而言,更具开放性和适应性,更注重创作构思的独创性和智慧性。漫画讲究突出和省略,它通过简练夸张、幽默的绘画形象和构图,采用比拟、象征、寓意等表现手法,以含蓄、暗示、模拟的方式突出事物的特点,暴露事物主要矛盾,获得真实地揭示事物本质的效果。

一幅好的新闻漫画应该是投枪、是匕首,最起码是一把能治病救人的手术刀。它针砭时弊、激浊扬清,且具有幽默之特性,因而为读者所喜闻乐见。如何创作出有深度、有内涵、有影响的新闻漫画,需要作者有精品意识,从而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虽然不能说自己创作的每一幅作品都是精品,但至少要保证刊登在报纸上的作品不是应付之作。

本人每年发表在《绍兴晚报》上的漫画有五十多幅。数量虽不是很多,这反而给了我更多的思考和对作品精心打磨的时间,避免因穷于应付而粗制滥造。最近三年,我连续有三件作品与中国新闻奖结缘,其中《团聚过了》在获得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后,过五关斩六将,终于获得了第二十七届(2016年度)中国新闻奖三等奖;漫画《沉重的爱心》在获得浙江新闻奖三等奖后,获第二十八届(2017年度)中国新闻奖终评提名(候补);最近,《又一轮考核结束了》在获得浙江新闻奖二等奖后,初评入围第二十九届(2018年度)中国新闻奖,再次进入终评阶段。

一幅好的新闻漫画作品,细节是打动人的关键。《团聚过了》聚焦的是老龄化问题。构思并发表这幅作品时刚好是正月出头。随着春节团圆大戏曲终人散,曾经热热闹闹围在身边的儿女们,又纷纷踏上了外出务工的征程。留守在家的老人们,内心一下子空荡荡的……漫画巧借墙上团聚时的合影照片忽又只剩下独守老人的情景,反映了空巢老人空巢又空心的社会现实,由此呼吁人们赚钱固然重要,但也不能让年迈的父母家里空荡荡,心里也空荡荡。

事实上,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深,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空巢老人都越来越多。虽有儿有女,有孙辈,但长年在外工作、学习,一年到头难得回家一趟。家的温暖,对空巢老人来说是一种奢侈。

《沉重的爱心》和《又一轮考核结束了》则都直击党政机关的工作作风问题,有着很强的讽刺性。前者通过献爱心活动中一个令人反感的细节,直指某些机关单位做好事的动机不纯,“作秀”的意识太强,做了好事动不动就要在媒体上报道,甚至把贫困对象当“道具”,不顾及贫困户的感受。它像一面镜子,真实地反映了社会的现实。漫画发表时正是岁末年初各种慰问活动兴起时,时间节点抓得比较好,对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是一种触动。后者则剑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漫画通过夸张的手法突出表现了一轮又一轮考核“走形式、不走心”的劳民伤财现象,深刻揭示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顽固性与反复性,作品发表后引起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这些作品看似平常,但却倾注了作者大量的心血,有些甚至是几年心血的积累。如《团聚过了》是我通过几年的观察思考,最终引成了自己的思想,并把最能引起读者共鸣的一面融入作品中,终于获得了成功。又如《又一轮考核结束了》发表在《绍兴晚报》2018年12月31日的评论版上,赶上了当年的最后一期报纸,此举无疑是为了冲刺新闻奖。

营造宽松环境,给漫画敢于亮剑的机会

报纸一直是党和政府最重视的媒体之一,也是党的喉舌,党的旗帜。用创新的形式巩固和提升报纸的良好形象及口碑,是每个报人应尽的职责。漫画作为评论版中的一员,也理应有所作为。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的进步,媒介技术的变革,民主进程的加快,中国漫画曾进入过前所未有的繁荣时期,以超乎想象的速度迅速渗透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各类漫画作品不仅刊登在新闻报刊上,还时常出现在电视、网络等各种媒体上,为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推动和促进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然而,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近些年新闻漫画呈现下滑颓势,不仅报纸的漫画版在减少,漫画的创作力量也越来越弱。据了解,现在很多报社的美术编辑其实只是版式设计,有的虽也能画,但却只有插图的功能,离真正的漫画差一大段距离。有的报社虽也有漫画作者,但往往只有一两个人,且大多还不是专职的。有的报社则基本没有漫画创作人员,完全靠自然来稿凑数撑版面,而自然来稿的作者基本上都是冲着稿费而来,对版面定位、编辑意图知之甚少,因此就谈不上有什么品牌意识。这些都影响了漫画的总体质量。

当前漫画遭冷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漫画的属性决定了它的主要功能是对官僚主义、腐败分子的批判,对愚昧落后的旧思想和社会上的丑陋现象毫不留情地予以揭露和嘲讽,身上带“刺”,所以不被有些人待见。这些年,漫画发表的园地在大量萎缩,许多纸质媒体以节省成本的名义对它下了“逐客令”,无情地对它关上了大门。有些媒体虽还在用漫画,但纯粹是为了点缀版面,所选用的漫画大多四平八稳,没了锋芒,有些甚至只是歌功颂德的“宣传画”。一个矛盾现象是,有些报社的领导平时对漫画的刊用过于敏感,总嫌锋芒太露,能压则压,而到了推荐评奖时又嫌作品太平淡、太肤浅,反过来怪罪作者没有思想,缺少胆量。

从绍兴市新闻传媒中心(传媒集团)旗下的《绍兴晚报》的实践来看,漫画并非洪水猛兽,只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吃透、领会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注意避免出现“负能量”,不给外界一种“庸俗”“低俗”的感觉,就不会“惹事”。这些年,《绍兴晚报》评论版始终给漫画保留着一席之地,而且专门刊登讽刺漫画。从总编辑到相关编辑,都对漫画倾注了心血,精心培育。对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不为所动,给漫画作者营造了一个宽松的环境。还在十年前,评论版编辑周飞就专门在该版开辟了《画里有话》栏目,使发表在该栏目的漫画更加凌厉,更加有内涵,《画里有话》栏目由此成了《绍兴晚报》的一个品牌,而支撑这个品牌的是高质量的新闻漫画作品。为了保证这个栏目的漫画长盛不衰,总编辑与相关编辑经常与作者一起探讨,一起出谋划策,要求所刊漫画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能沦落为文章的配图。明确漫画不是评论版的配角,而是一员虎将。要把目光对准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事情上来,直指社会丑恶现象,敢于亮剑。

这些年,本人不负领导和编辑所望,漫画作品年年获浙江新闻奖,其中一等奖一次,二三等奖各三次,还经常获得报社内部的好稿奖,使之成了《绍兴晚报》奖项的一个增长点。

猜你喜欢

新闻奖报纸漫画
报纸
卖报纸
可以吃的报纸
卖报纸
河南10件作品获第27届中国人大新闻奖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中国新闻奖的设奖数额是多少?
中国新闻奖长江韬奋奖评选增设审核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