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讲述奋斗故事 展示伟大成就
——以信阳日报社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系列宣传为例

2019-07-23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摄影展信阳时代

祖国巨变,信阳蝶变。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信阳解放70周年。70年来,大别山革命老区信阳人民在党的领导下,谱写出了一部部新的壮丽篇章。今年4月份以来,河南信阳日报社一方面在《信阳日报》《信阳晚报》和信阳新闻网、报晓风新闻客户端等媒体上推出《爱国情 奋斗者》《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出彩河南 精彩信阳》等多个专栏,讲述70年来信阳发展的光辉历程与伟大成就;另一方面策划组织“高歌大别山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信阳解放70周年摄影展”巡展活动,用摄影展的形式展现新中国成立以来信阳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和走进新时代的伟大进程,展示大别山区信阳发生的历史性蜕变和锦绣华章。

讲故事:见人见事 有情有义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必须大力宣传。有了新站位,才有新气象。4月2日至4日,《信阳日报》连续3天在一版头条和显著位置刊发《与祖国同龄 与发展同频》《畅谈人生梦 畅享新生活》和《感怀大别山 感恩新时代》3篇各界人士话说信阳解放70周年巨变的重磅系列报道,自此拉开了信阳日报社全媒体报道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栏深度报道的序幕。

今年4月1日,是革命老区信阳解放70周年纪念日。70年的奋发奋进奋斗,让信阳从解放初期一座市区人口7万多的民生凋敝的小城,发展成为如今拥有880万人口的鄂豫皖区域性中心城市。报社及时策划推出了各界人士话说信阳解放70周年巨变的3篇系列报道。在《与祖国同龄 与发展同频》报道中,记者通过穿梭在信阳城乡采访,深感今日信阳的巨变,让众多见证者、参与者、建设者感慨万千。正如报道中所言:“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满的生活,才是对为解放信阳牺牲的烈士们最好的告慰!”河南羚锐集团董事长熊维政说,羚锐能从20世纪90年代初期一家濒临倒闭的小制药厂,发展成为以药品生产经营为主业的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成为鄂豫皖革命老区首家上市公司,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离不开改革开放,离不开勤劳智慧的老区儿女。生态优势是信阳发展最大的优势。70年来,一代又一代信阳人对家乡山水的守护从未间断,特别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信阳着力打造生态经济先行区,从生态佳迈向“生态+”。“黄柏山的森林见证了大别山28年‘红旗不倒’,我们林场第三代护林工见证了‘两山理论’的伟大实践。”商城县黄柏山林场场长纪道宝说,从1956年11月商城县国营黄柏山林场成立至今,林场的发展凝聚着老一辈革命家和建设者的心血,我们一定要不忘来路,传承好发扬好黄柏山精神,为新时代添彩为生态信阳再立新功。

各界人士话说信阳解放70周年巨变3篇系列报道中涉及不同典型人物20多人,这些报道将人、事、情相结合,通过企业和单位的发展变化和人物的奋斗经历,展现其爱国情怀,读来感人至深,发人深省,是这组系列深度报道成功的最大特点。

“这70年,我见证了信阳每一天的发展变化,今天的信阳是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特别是浉河两边,简直跟画儿一样美……”家住浉河区报晓新村社区的毛桂枝老人今年77岁,是社区老年协会会长,喜爱读书看报和户外活动的她,常与邻里分享家乡的变化,“我在这儿生活了一辈子,信阳的每一步变化都让我高兴。”

2001年起,柳学友先后流转了1.7万余亩土地种小麦,农业合作社发展得愈来愈大,占息县全县耕地的百分之一,“大家都说我是‘河南粮王’,我可自豪哩,是国家的惠农好政策和信阳农村改革的好经验让我在土地上实现了梦想。时任国务院温总理还亲自接见了我!”

成就报道是主流媒体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惠及民生的重要表现形式,对于弘扬主旋律、凝聚民心、发挥舆论导向,具有重要意义。成就报道必须选准重大节日、重大事件纪念日等时间节点。信阳日报社此后的报道更是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成就展览 图片由本文作者提供

在第27届信阳茶文化节开幕前夕的4月25日至27日,《信阳日报》又在一版头条和显著位置连续3天推出看信阳如何高质量书写茶文章《梦幻茶旅游》《多彩茶产业》和《高效茶经济》等上、中、下3篇长篇深度报道,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豫南的春天,茶是信阳当仁不让的最红主角。每年3月下旬,茶山吐绿,桃花相映,身背竹篓的采茶人散落在茶山之间,宛如一个个跳跃在五线谱中的音符。这音符上不仅跳动着老区人民的致富梦,更蕴含着信阳乡村振兴的新希望!”报道中先用描述的手法写现象,接着笔锋一转:“一片叶子,成就了一个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评价茶产业。尔后又写效果:“草木已蔓发,春山正可望。今年清明节小长假,全市共接待游客145.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12.5亿元,较去年同期分别增长16.7%和26.8%。其中,鸡公山、南湾湖、灵山、黄柏山等重点景区,日均接待游客2万人次。这样两位数的增长速度,既是信阳茶旅融合发展的飞跃,也是信阳全域旅游的特色。”

这组刊发在《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出彩河南 精彩信阳》专栏下的看信阳如何高质量书写茶文章系列报道,主题鲜明、气势磅礴,不仅给受众以强烈的心灵震撼、荡气回肠,而且给受众以极大的精神鼓舞、思想启迪。

成就报道不是应景之作,需要精心策划才能出精品。成就报道特别是重大成就报道,往往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方面,点多面广,内容庞杂。因此,报道在选取角度和切入点时一定要注意抓“小”,从“小”字上叙事,在“大”字上做文章,缩短报道和受众之间的距离,通过细微点上的变化达到见微知著的效果。从《信阳日报》推出的《壮丽70年 奋斗新时代》专栏报道可以看出,策划到位、采访到位、编辑到位、点题到位,所以报道才出“精品”,报道才有吸引力和感染力。

“江世学在家是长子,1978年参军时,家里兄弟姊妹6人,一双布鞋穿一年的日子,没得闲,在部队服役7年,不能闲,从1985年复员到村里工作,到1998年换届全票当选村党支部书记,闲不住。”《江世学:富民强村追梦人》是《信阳日报》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推出的专栏《爱国情 奋斗者——最美退役军人》中的系列报道之一。报道写道:江世学是“全国文明村(镇)”光山县孙铁铺镇江湾村党总支书记。虽说是一位农民书记,却保持着当年的军人作风——闲不住。江世学充分运用群众智慧,在全市率先成立“土地信用社”“农业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资金互助合作社”,一时风生水起。土地信用社将330亩土地分别转包10个种植大户,农民流转土地有了稳定收入,仅此一项村集体年收益10多万元。通过“滚雪球”,该村发展两个食品厂、一个“巧媳妇工程”加工厂和一个建筑装饰品公司等集体企业,年收入80多万元。2009年,江世学荣获“全国优秀复退军人先进个人”称号,受到时任总书记的亲切接见。

《信阳日报》开辟的《爱国情奋斗者》专栏下还有“扶贫脱贫之星”“信阳好人”等多个子栏目,这些专栏通过讲述各行各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典型人物,展现了大别山儿女为建设家乡矢志奋斗、追求美好生活的精神面貌。专栏开设以来,已刊发《刘淮:乡村都市追梦人》《焦海生:致富思源不忘本》《宋成奎:情系桑梓报党恩》《黄本凤:留守老人温暖的家》 等20多篇人物报道。

展成就:诗情画意 有声有色

摄影是幸福的余香,照片是凝固的历史。以“高歌大别山 奋斗新时代”为主题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信阳解放70周年摄影展于4月26日在信阳百花会展中心正式拉开帷幕。河南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信阳市委书记乔新江宣布摄影展开幕,信阳市市长尚朝阳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河南省文联副主席、河南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刘鲁豫分别致辞。

由信阳日报社主办的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信阳解放70周年摄影展是一场光影的盛宴。展厅内,173幅照片按照“历史记忆”“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走进新时代”4个章节次第排开。这些摄影作品立足时代转换,从革命战争年代到走进新时代,时间跨百年,内容涉及五大文明建设的方方面面,用生动的画面语言,真实再现了老区革命战争年代的峥嵘岁月,深情描绘了信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和改革开放、进入新时代的明媚春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信阳解放70年来经济发展、城市建设、对外开放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和巨大变化。

早在今年初,信阳日报社决定举办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信阳解放70周年摄影展。为了使摄影展的作品更加丰富多彩,报社发布征稿启事,面向全市及国内公开征集摄影作品,同时重奖征集摄影作品,评特级佳作1幅,稿酬8000元;一级佳作1幅,稿酬5000元;二级佳作3幅,稿酬2000元/幅;三级佳作6幅,稿酬1000元/幅;入选作品140幅,稿酬100元/幅。短短两个月时间,就收到广大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历史照片收藏者投稿6000多幅(组)。经过编辑精心筛选,制作了高200厘米、宽90厘米的100块现代时尚展板,共展出了173幅摄影照片。

62岁的退休铁路工人李金国被摄影展深深吸引。作为一名信阳市老居民,他经历见证了信阳的沧桑巨变。“值得一看!应该让更多的人来看看咱信阳的过去,更多地了解信阳,共建信阳。”

记录事实亦即承载历史。很多在当时或许平常的照片,已如同历史本身一样在尘土中若隐若现,但却如同陈年佳酿,经过岁月的积淀,散发出时间的芬芳,弥足珍贵。

“这张1948年的信阳市城区航拍图尤其珍贵,是我迄今为止见过的河南最早的航拍图!”河南图片网技术总监曲鹏指着一张老照片,激动地告诉记者,他之前见过的最早的航拍照片摄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是把摄影师绑在飞机上拍摄的,非常不易,而信阳居然有1948年的航拍图,着实让人惊喜。他用“三个很”总结了自己观展后的感受:内容很丰富,图片很珍贵,看后很震撼。

图片无言,何以震撼?让人们惊叹和感动的不仅仅是一幅幅摄影佳作,更是作品所承载的不同的历史意义和特定的社会价值。

与1948年航拍历史老照片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同一个展板上的2018年信阳市城区航拍图。图片的作者信阳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秘书长柴豫海对这种新旧对比的展出方式十分赞同:“这些照片太宝贵了!很多老照片从未见过。与新时代强烈的对比能让人更深切地感受到信阳天翻地覆的变化,很振奋人心,也更具价值和意义。”

“很兴奋!从来没有想过会以这种形式出现在大家面前,记忆的闸门一下子打开了!”站在1992年举办的首届信阳茶叶节开幕式的照片前,看着熟悉的鼓号队表演的场景,羊山新区南京路小学教师胡娜娜确信自己就身在其中。那时,9岁的娜娜作为信阳市(现浉河区)前进乡前进小学鼓号队成员,参加了开幕式表演。她难抑激动的心情,第一时间发布了朋友圈,请朋友们见证并分享她的喜悦。

时间的区隔、风格的差异、新旧的对比……无声胜有声,诉说着摄影作品跨越时空的力量。每个画面虽只是短短一瞬,但许多个瞬间的光影叠加,却足以延绵记忆中的整整一个时代,引人入胜,让人回味,仿佛在品读一段历史,又似乎在欣赏一部大片。

一张摄于1996年5月的作品《带着洋打工回家乡》,尤为引人注意。照片里,固始县柳编企业家万正和带着几位美国人回到家乡,这群洋伙计骑着20世纪80年代的大梁自行车,身后带着几十个柳编筐,满面春风。“没想到那个年代,竟然有老外来咱信阳,他们一定被俺们老家精湛的柳编工艺所折服。”在信阳工作的固始小伙儿赵阳一脸自豪地说。

从水利工程到田间收获,从破旧村庄到美丽乡村,从落后的交通方式到四通八达的公路、高铁……内容丰富、题材多样的摄影作品铺展开来,让人仿佛穿过了历史长廊,徜徉在充满时代感的影像图志里,感受信阳天翻地覆的变化,感受信阳人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

“高歌大别山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信阳解放70周年摄影展本来原计划展出一周时间,加之‘五一’假期返乡市民和外地游客增多,展览现场每天人流络绎不绝,报社又决定展览延长3天时间,以满足更多的市民和游客前来观展。同时在首展结束后,还将组织到各县区进行巡展。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奋斗本身就是一种幸福”。从“高歌大别山 奋斗新时代”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暨信阳解放70周年摄影展中,无论是历史瞬间摄影、流光纪实摄影,还是脱贫攻坚影像、青山绿水影像,无不向观众展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70年来的艰苦奋斗、改革开放,大别山区发生的历史性蜕变,更抒发了信阳人民在新时代建设出彩信阳进程中的雄心壮志。

猜你喜欢

摄影展信阳时代
战“疫”大考中的信阳答卷
张超摄影展
最初的面孔 肖全摄影展
绣绣信阳八大景
绣绣信阳八大景
公益摄影展《走进走近》福州开展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信阳茶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