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文学作品需要网络传播
——以中国台州网《东海文学》论坛板块和数字杂志为例

2019-07-23

中国地市报人 2019年5期
关键词:版主台州东海

在互联网的冲击下,“泛+N”已经不是新鲜词,线上碎片化的阅读方式快速发展,带来了文学传播方式的重大变革,传统文学传播互联网化是大势所趋。在网络传播时代,如何保证传统文学的活力,利用新媒体矩阵最大限度提高传播力、影响力、感染力和互动性,聚合更多线上线下的粉丝,做到融合、借力和创新,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本土化的网上文学家园,是中国台州网《东海文学》论坛板块和数字杂志所探索的,也是媒体融合理念下的产物。

2014年5月,中国台州网论坛《东海文学》板块开辟。同年12月,台州首份文学数字杂志《东海文学》上线,“台州网络文学创作基地”挂牌。5年来,《东海文学》数字杂志、《东海文学》论坛板块和文化频道、各媒体的文学栏目互动互惠,齐头并进,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本土作家和广大文学爱好者,成为台州作家交流的新园地,培育广大文学新人的摇篮,走出了一条成功的路。

传统本土文学 网络空间更大

随着互联网新技术、新应用的不断推出,文学作品传播形态日益丰富,大众阅读渠道和方式产生了极大的变化,纸质图书读者及发行量在持续减少。这些现象对传统文学造成了极大的冲击,网络文学蓬勃发展。

自由开放的互联网创作传播环境,给更多网民提供了文学创作的机会和平台,有利于促进文学发展的多样性。从目前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发展态势来看,传统文学面临许多问题,要想更好地传播和发展,必须借助互联网来开辟新的传播渠道,运用互联网技术手段进行自我改造,打破传统文学规则中的一些束缚,将网络文学的创造性融入传统文学的发展中,让传统文学焕发出新的生机。

现在的社会是一个网络化的社会,互联网已经不仅仅是一种媒介或者技术,而已经成为一种被普及的文化生活方式,这不是传统文学发展的危机,相反,是机遇和挑战,是变革和重构。

网络文学发展势头强劲,传统文学的改变在悄然进行。很多高质量的网络文学作品在网上发表后,被传统媒体取用;同样,传统文学作品也大量地在网上发布,两者之间的分界正在模糊化。

中国台州网打造的《东海文学》论坛板块和数字杂志,就是在纸媒文学副刊读者急剧流失的背景下,加速实现传统文学传播互联网化这一媒体融合理念下产生的。

《东海文学》数字杂志里编发的一些散文、诗歌、随笔、杂谈等,很多都描写了本地的民俗风情、本地的人物故事、本地的社会发展变化,更易亲近本地的受众,在本地具有很大的影响力和传播力。《东海文学》论坛板块参与发动了网站的诸多征文活动,如“我和我的祖国”征文、“喜看家乡新变化 新春走基层”征文、“改革开放40周年 台州影像往事漫忆”征文等,都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坚守内容为王 造就网上名牌

媒体融合,内容为王。在互联网时代,生产的内容在变,生产的方式在变,传播的路径也在变,但生产优质内容的要求和目标始终不变。

在文学载体和文学形式之外,从本质属性上来说,不管是“传统文学”还是“网络文学”,只有一个标准——文学的标准。[1]

用学者邵燕君的话来说,传统文学积攒了大量的文学经验,传统文学体制培养了大量的人才,传统文学训练的人才,传统文学一百年的积淀,是网络文学欠缺的。[2]

传统文学传播互联网化后,载体和交互产生了变化,但“内容为王”这一核心问题没有变,以内容优势赢得发展优势。回归文学的本质,提升内容质量,才是作者和平台的竞争力。

文学作为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标志,它不仅要代表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还要与世界其他文明进行沟通联系,没有什么东西是能够存在于文学表达之上的。正如在“北京·国际文学期刊高峰论坛”上诸位总编们达成的一致观点:“无论什么时代,也许载体会发生变化,文学永远不会缺席。”[3]

“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东海文学》论坛板块和数字杂志融合了传统和网络,在坚持内容为王,坚持“文以载道”的教化功能外,也一直坚持其本土性和个性化的发展。做强做大本地原创作品,避免趋向肤浅化、模式化、娱乐化,担起宣传本土特色的国学文化,向世界传播台州的人文价值精神,成为台州本地网上文学的中坚力量。

中国台州网《东海文学》论坛版块举办文学沙龙。图为论坛网友在黄岩富山南金顶的采风活动。

2014年12月20日,“台州网络文学创作基地”挂牌,论坛网友和论坛版主齐聚一堂。本文图片由作者提供

包括《东海文学》的中国台州网文化频道,作为国信办网络文化协会大数据筛选的全国唯一的地市级新闻网站/频道,连续两届入围“文传榜网络十大国学网站/频道”候选,并荣登榜单受到表彰,打造出了本土网上文学的一张响亮名牌。

全媒传播交互 倍增生机活力

媒体融合不只是将不同的媒介形态“融合”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媒介形式,比如数字杂志,也需要融合组织结构、生产流程、编读互动、传播手段等其他要素,是一种信息传输通道的多元化新作业模式,实现内容和通道的良好结合。

台州首份文学数字杂志《东海文学》2014年12月上线,至今已出刊十三期。

中国台州网《东海文学》论坛自2014年5月开辟以来,深受作家们的关注和呵护,吸引了越来越多爱好文学的网友。

中国台州网文化频道《东海文学》栏目,是“东海文学”品牌的一个展示窗口。

《东海文学》杂志作为传统文学互联网化的融合产品之一。究其发展过程,脱胎于《东海文学》论坛板块。自2014年5月,《东海文学》论坛板块开辟以来,深受作家们的关注和呵护,吸引了更多的文学爱好者一起参与互动,满足了广大网友的创作需求。截至2019年4月,《东海文学》论坛板块发表积极健康的文学作品近5000篇,网友帖子1163万,已成为网站论坛最活跃的板块。从精华帖中选取的稿件编入报纸副刊和杂志,《东海文学》数字杂志已经出版十三期共150万字。

大V带领,增强黏性。论坛《东海文学》板块创建之初,网站邀请了台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作为版主,带动一大批本地作家积极驻站。这些中坚作家本身具有较大的影响力,具有较多的阅读量和关注度基础。作家集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互动社区的品牌效应,最快速度地实现了内容体量的集结。优质的内容资源,更是互动平台坚固的铺路砖。

论坛板块外聘热心积极的网友做版主,每月对版主进行在线时间、发帖数和管理能力的考核。这些版主都是具有较高文学修养的大V,能准确把握社区文学作品的政治要求和质量,以及对新作家的培养,几年来,形成了一个贯穿线上和线下的生态模式。线上主抓文学创作,定时审核网友作品,并进行互动交流;线下成立创作基地,不时组织作家和文学爱好者聚会,将其建成一个社群化的社区。

培育新苗,形成氛围。社区的互动功能有效达成这样的沟通平台,大量的文字每天在产生,不管是不是有价值,是不是被认可,都是网友兴之所至,率性而为。论坛是文学爱好者的习作园地,方便大家一起讨论交流。网站论坛《东海文学》版主会挑选其中的优质作品圈起来标注“精华”,从中将精华力作编入每期的《东海文学》杂志,编成报纸副刊,推荐到网站的文化频道、文学栏目,并通过手机报、微博、微信等媒介进行阅读推广。深度融合下的媒体运作,能更有效地拓展文学的传播渠道。

猜你喜欢

版主台州东海
东海西湖凹陷Y构造成藏问题探讨
东海采风作品选
样板:不成熟的台州
台州远洲墅
十二星座版主照镜子
十二星座版主照镜子
是“呼”还是“应”
李东海的诗
“斑竹”,凭什么删我的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