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联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脾虚痰浊型单纯性肥胖的临床研究

2019-07-23梁炳君沈维增廖圣榕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9年13期
关键词:单纯性腰围脾虚

梁炳君 沈维增 廖圣榕

肥胖既是一个独立的疾病, 又是高血压、糖尿病、心脑血管意外以及肿瘤等疾病的诱因之一, 严重危害人们的健康。全球肥胖人群已经达21亿[1], 我国是肥胖发生率上升最快的国家[2], 其治疗显得尤为重要。通常所说的肥胖是以BMI>26 体重 (kg)/[身高 (m)]2为诊断切点的单纯性肥胖[3],无内分泌疾病或找不到可能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肥胖无特效治疗方法, 中药口服、穴位埋线等中医药治疗具有简便廉价、副作用小等优点, 具有临床应用价值。作者对本院收治80例脾虚痰浊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资料进行整理, 探究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联合加味苓桂术甘汤的临床疗效,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6月~2018年10月在本院治疗的80例脾虚痰阻单纯性肥胖患者, 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 各40例。治疗组男24例, 女16例;年龄19~63岁, 平均年龄(41.23±7.41)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病程(6.52±2.01)年。对照组男25例, 女15例;年龄20~64岁, 平均年龄(41.25±7.59)岁;病程 5个月~13年,平均病程(6.55±2.15)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本研究已经本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诊断标准 参照《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以BMI>26 kg/m2作为单纯性肥胖诊断标准, 脾虚痰浊证诊断标准[3]:体型肥胖 , 浮肿 , 疲乏无力 , 肢体困重 , 纳差 ,腹满 , 脉沉细 , 舌苔薄腻 , 舌质淡红。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年龄18~65岁, 符合上述单纯性肥胖及脾虚痰浊诊断标准;②既往1个月内未进行减重治疗;③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继发性肥胖;②有明显器质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 近期手术者;③孕妇、急性病患者。

1.4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加味苓桂术甘汤治疗, 药方组成:黄芪 30 g, 薏苡仁 20 g, 茯苓、炒白术、党参、山药各 15 g,桂枝、陈皮、法半夏、淫羊藿、巴戟天各10 g, 炙甘草5 g。诸药以清水煎煮成药液 300 ml, 1 剂 /d, 分早晚 2 次口服 , 持续治疗1个月。

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治疗,以俞募配穴法为取穴原则, 穴位选择石门、胃俞、大肠俞、三焦俞、天枢、中脘、关元、小肠俞等。操作:按照穴位需求选择体位, 将4-0号可吸收外科缝合线裁剪成若干段(每段约10 mm)并置入一次性9号注射针头内, 常规消毒后将针头刺入穴位, 使线体埋入所需深度后出针。干棉球常规按压针孔片刻止血。埋线后6 h内不能洗澡。每次操作均取全部穴位, 操作过程中进针角度和深度根据部位不同而不同。埋线每10天1次, 持续治疗1个月。

两组均进行饮食、运动干预:以低脂、素食为主, 每餐以7分饱为度, 限制总热量摄入, 避免加餐。适当增加轻~中强度运动量, 避免高强度运动。

1.5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①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腰围、体重, 其中BMI=kg/m2。②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单纯性肥胖症的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 痊愈: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体重下降>80%, BMI降至26 kg/m2;显效:临床症状大部分或基本消失, 体重下降30%~80%,BMI下降>4 kg/m2;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 体重下降≥25%而<30%, BMI下降2~4 kg/m2;无效:临床症状无明显改善 , 体重下降 <25%, BMI下降 <2 kg/m2。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腰围、体重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BMI、体重及腰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BMI、体重及腰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腰围、体重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BMI、腰围、体重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 aP>0.05, bP<0.05

组别 例数 BMI(kg/m2) 腰围(cm) 体重(k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40 27.56±1.64a 25.04±0.73b 91.36±3.79a 87.05±2.15b 70.15±5.91a 62.46±4.31b对照组 40 27.52±1.61 26.67±1.36 91.41±3.82 90.13±3.46 70.18±5.88 68.48±5.24 t 0.110 6.679 0.059 4.782 0.023 5.612 P 0.913 0.000 0.953 0.000 0.982 0.000

2.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 92.50%(37/40), 高于对照组的 75.00%(30/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n(%), %]

3 讨论

祖国医学对肥胖早有记载, 并认识到肥胖主要与嗜食膏梁厚味、贪于摄取有关, 如《素问·奇病论》:“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也, 肥者令人内热, 甘者令人中满……”。肥胖的病机是“脾运失常、多痰”和“脾虚气少”。《格致余论》提出 “肥白人多湿, 肥白人多痰饮”, 认为肥人多为痰湿之体,肥胖的病机以脾虚痰浊最为多见, 证型包括胃热湿阻型、肝瘀气滞型、脾肾两虚型和阴虚内热型等[3]。治疗当以温阳健脾、化痰降浊为准则。苓桂术甘汤出自《伤寒杂病论》,主要构成为茯苓四两、桂枝三两、白术二两、炙甘草二两,是为脾阳不足、脾失健运、痰湿内生而设, 作为临床温化痰饮常用方, 适合治疗脾虚痰浊型单纯性肥胖。穴位埋线作为针刺的延伸, 能减轻针刺的痛感, 又能长时间刺激穴位产生温和而持久的治疗作用, 副作用小, 近年来较多用于肥胖的治疗[4,5]。但因其疗程长 , 需多次操作 , 短期应用疗效不理想 ,限制了其推广, 以俞募配穴法进行穴位埋线结合健脾化痰中药口服, 是临床治疗脾虚痰阻单纯性肥胖的新思路[6,7]。本研究中, 治疗前, 两组患者的BMI、体重及腰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BMI、体重及腰围均低于对照组,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 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2.50%(37/40), 高于对照组的 75.00%(30/4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综上所述, 俞募配穴法穴位埋线与加味苓桂术甘汤联合治疗脾虚痰阻型单纯性肥胖患者的疗效显著, 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单纯性腰围脾虚
补中益气汤体内外对脾虚证两种特征菌数量的影响
90锶-90钇敷贴器治疗单纯性毛细血管瘤的护理体会
微创小切口术在单纯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当归芍药散合桂枝茯苓丸加减治疗单纯性卵巢囊肿的临床研究
腰围增加1厘米相当于老了1岁
选腰围 试戴半小时
为什么那么多人“脾虚”
腰围佩戴有讲究
脾虚表现的五大症状不可不知
脾虚多吃这5种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