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之管见

2019-07-22张庆新

中国学校体育 2019年4期
关键词:逻辑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体育教学,有学才有教,虽然“以学生为本”是体育课程实施的教育理念,但体育教学的发起者与组织者都是体育教师。体育教师,有新也有老,虽然“教学能力”是体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看家本领,但体育教师教学能力的区分度与级差点则是教学逻辑。教学逻辑是指教师基于对学科教学与学生发展关系认知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序列安排的构想。[1]教学逻辑是体育教师主体建构的过程,与个人长久教学所展现出来的特性有关,也可以说是一名体育教师的教学风格。不同的体育教师,甚至是相同体育教师,在不同价值取向、不同目标指向、不同学情状况、不同专业发展阶段,其教学逻辑都是不同的。

当前,在体育学科核心素养成为中小学体育教师开展课堂教学的着眼点和落脚点的背景下,运动能力作为形成健康行为和塑造体育品德的基础,围绕运动能力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开展面向全体学生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课堂有效教学成为新时代学校体育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因此,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教学逻辑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成为当前体育课堂有效教学研究的关键点和突破点。

一、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的基本内涵与二维结构

1.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的基本内涵

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是指体育教师在对体育教学与学生发展关系认知的基础上,以“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为逻辑起点,形成的关于体育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動序列安排的构建,是促进学生运动能力从原有状态通过体育课堂教学达到一个新状态的中介。这种教学逻辑要求每名体育教师对运动能力的正确理解就很重要。这里的运动能力可不仅仅是运动的能力,而是体能、技战术能力和心理能力等在身体活动中的综合表现,具体表现为体能状况、运动认知与技战术运用、体育展示与比赛。[2]突出学生在参加某个身体活动或是运动项目中所具备的高阶思维能力,如,实战比赛运用、体育问题解决、未来生活迁移等,但其在以往体育教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重视。[3]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在创设与实施更有意义的学习情境、更高质量的教学实践方面下更大功夫,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呈现出结构化、情境化、活动化的特性。

2.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的二维结构

依据结构主义人类学创始人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Gustave Levi-Strauss)对复杂系统结构的认知论,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分为表层结构(浅蓝色)与深层结构(深蓝色)[4],前者是可观测、可分析的外显性表面秩序,包括体育教学内容逻辑与教学活动逻辑;后者是系统构成、潜在的内隐性逻辑,是解释前者的基础,包括体育教学目标、学科逻辑、学生运动认知逻辑(图1)。

按照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体育教师需要在思考体育教学5大规律(即运动技能形成规律、运动负荷变化规律、运动认知规律、集体性学习规律、运动乐趣体验规律[5])的前提下,在分析不同教学内容(更多的指向运动项目)在体能、技术、战术、心理、起源、文化、生活等方面特性的基础上,在具体和动态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把握各具体要素及其之间的纵横联结关系,形成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的各种体育教学设想,最后方才付诸实践。这种教学逻辑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的实现、学生运动认知结构的形成、学生运动能力的发展,同时也能促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以及体育教师教学思维的优化。

二、在单元中研析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

相比学段、水平、学年、学期、学时等概念,单元是体育教学过程的实体,是某个教学内容在一个连续性时间段内实施的完整教学过程,既能反映运动技能的学理,也能反映体育教师的教学逻辑。体育教师一般是以各项运动技术或项目划分和命名单元,如,背越式跳高、篮球、啦啦操等,并按照运动技术的教授顺序设计单元内不同课次的顺序,习惯以体育学科逻辑的体系组织教学内容,采用教师传授与学习接受的教学方式,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以教师活动为主线的特征。

按照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设计单元,体育教师更倾向于“以学生为中心”,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不仅关注学生运动技能的发展,同时还关注学生体育思维培养、健康行为养成、体育品德塑造等综合发展。在安排教学内容序列时,会综合考虑学科逻辑和学生运动认知逻辑;在实施教学过程中,更关注促进学生主动、有意义学习的教学方式,整个体育课堂教学呈现出以师生互动为主线的特征。

1.凸显能力指向的教学目标

单元体育教学目标是依据运动项目特性和运动项目学习而制订的,其大小、多少、高低影响着单元教学逻辑的建构。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逻辑的单元教学目标必然是凸显某项或某类运动能力发展,而非简单指向某个运动技术教学目标,如,促进学生排球专项运动能力发展(表1)、促进学生跳跃能力发展、促进学生韵律操创编能力发展等。

认知目标 知道排球基本技术与简单战术的练习方法与赛场运用时机,能与同伴一起参与排球运动;了解排球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在比赛中进行执裁技能目标 掌握至少一种传垫扣发球基本技术、“中一二”进攻和“心跟进”防守战术,并在比赛中运用体能目标 重点提高灵敏、力量、速度、弹跳等排球专项体能情感目标 激发对排球运动的兴趣爱好,体验隔网对抗的乐趣;培养遵守规则、互相配合、团结合作、顽强拼搏等体育品德单元体育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需要逐一拆分到每节课的目标中,不同课次的教学目标一定是沿着促进学生运动能力、提升教学逻辑的程序分割和排列的。要想制订具有指导性的课时体育教学目标,还需要清晰地呈现其内部要素,即课题、条件、标准。如,高一年级促进学生排球专项运动能力发展单元(18个学时)中的正面双手上手传球3次课的技能目标(表2)。

2.结构化习得的学科逻辑

体育学科逻辑指的是体育学科固有思维的规律和客观的规律,有别于其他学科的内在逻辑,如前所述的体育教学五大规律。学科逻辑使得体育课堂教学的具体要素及其内在纵横交错关系更为复杂,但这也是教学逻辑设计与实施的蓝本。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的单元更关注学生结构化知识与技能的习得,即学生学习和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是单一的,不仅有广度,还应有深度,如,篮球的运球+投篮组合技术的学练与运用、篮球的单手与双手运球的左右脑协调发展、啦啦操的套路学练赛。也就是说,无论是工具性与非工具性运动技能、精细与粗大运动技能、连续性与非连续性运动技能、封闭性与开放性运动技能,都要从陈述性知识(是什么)、程序性知识(怎么办)、策略性知识(如何学习)3个方面入手,让学生在体育课堂教学上真正实现“知其然知其所以然”。

3.先在性前提的学生运动认知逻辑

学生的运动认知结构与方式,与学科逻辑、体育教师的运动认知逻辑不是完全一一对应的。如,运动技术在学科逻辑中是一个运动项目在规则许可下特有的运动序列,在不同教材中描述差别不大;在体育教师运动认知逻辑中是体育教师经过后天习得与思维转化的,各有差异;在学生运动认知逻辑中明显带有后天习得而成的个性化标签,即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每名学生头脑中都有在先前学习和生活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它们是学生进行新知识学习的积累性认知结构[6](表3)。因此,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的单元中,必须承认先在性的学生运动认知逻辑,不能采用“一刀切”的教学,不能以体育教师主观意愿为主,这是体育教师实施分层教学的客观依据、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

4.大项目观的教学内容逻辑

体育教学内容逻辑是指体育教学任务及其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性。教学内容以体育教学任务序列的形式展开,每个体育教学任务又可以细分为多个知识点,直到不能再细化为下位知识点为止。以排球为例,一种是有球技术,包括垫球、传球、扣球、发球和拦网;另一种是无球技術,包括准备姿势、移动、起跳及各种掩护动作等。下位知识点包括正面双手垫球、正面低姿垫球、跨步垫球、体侧垫球、侧倒垫球、背向垫球、滚翻垫球、前扑垫球、鱼跃垫球、单手垫球、单手和双手挡球等。按运用分类时可分为接发球、接扣球、接拦回球、接其他球等[7]。体育教师需要在其中选择教的适切性与学的可接受性相统一的,围绕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任务及其知识点之间的序列共同构成一个单元的教学内容逻辑。

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的单元,无论大小,都应遵循大项目观或整体观,因此,短跑、跳远、投掷实心球这类有固定动作模式,且不参照个体外部条件变化所进行的封闭性运动技能更适合小单元,而足球、篮球、排球这类随外部情境变化可作相应变化的、需要学生处理外界信息与对事件发生的预测能力的开放性运动技能更适合15学时以上的大单元,才能初步完成大项目观的教学内容。此外,针对开放性运动技能的教学顺序也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难易度、在赛场上的运用率与乐趣点,如,篮球教学顺序建议从投篮+尝试性比赛先教,然后是投篮+运球、投篮+传球、投篮+运传球,中间逐渐渗透篮球规则与裁判、篮球文化与礼仪、专项体能练习等,最后是正式比赛与考核。

5.会能度+情境的教学活动逻辑

体育教学活动逻辑是指体育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所架构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之间的联系性。当面对同一教学任务时,不同教师对同一教学活动各环节序列的安排是存在差异的。如,以蹲踞式跳远为例,可以有正叙、倒叙以及两者交互性3种教学活动。正叙即按照先分解,再逐步过渡到蹲踞式跳远的完整教学,优点是从易到难、循序渐进;倒叙是把完整蹲踞式跳远教学放在课次最前面,然后进行有理有据的分层教学,优点是基于学生能力出发、较早建立完整技术动作概念;二者交互性教学活动,即在每次课上由体验完整的蹲踞式跳远开始与结束,中间环节是对学生此项技能进行诊断后再进行分层与分解教学,每次课围绕一个重难点进行突破性练习。

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的单元教学活动判断的依据是运动技能的会能度与情境,一般情况下,会能度区分度高的先分解、低的先完整教学;会与不会区别不大的比赛时间要高于教授与学练;会与不会有明显区分的则是教授与学练时间要更多一些。而不同教学活动都要关注学生在一定情境中的组合与运用练习,田径、体操这类封闭性运动技能的情境创设更多来自于生活情境,球类这类开放性运动技能的情境创设更多来自于实战比赛情境。

在单元中研析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更多的是关注一个单元的纵向与横向逻辑,前者是指一个单元中不同课次之间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各个教学任务的联结,还有导入、教授、学练、比赛、体能、结束各个教学活动的联结。横向逻辑指的是一节课中上述各要素的联结。可以说,凸显能力指向的教学目标、结构化习得的学科逻辑、先在性前提的学生运动认知逻辑的深层结构是“神经”,大项目观的教学内容逻辑、会能度+情境的教学活动逻辑的表层结构是“骨骼”,种种具体的情境、素材、方式和问题设计及节奏控制则是“肌肉”,体育教师只有明晰这些,才能进一步推动促进学生运动能力发展教学逻辑的实践进程,提高体育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董静,于海波.教学逻辑的价值追求与二维结构的运演[J].中国教育学刊,2015(8):24-2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7年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张庆新.基于项目特性创设真实情境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7(11):30-32.

[4]占小红.化学课堂结构系统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3.

[5]毛振明.体育教学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6]鞠鑫.认知结构理论研究述评[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8(6):60-64.

[7]黄汉生.球类运动——排球(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猜你喜欢

逻辑体育教师教学内容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逻辑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我们还能有逻辑地聊天吗
女生买买买时的神逻辑
女人买买买的神逻辑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