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聚焦学生体质健康 献策共谋学校体育发展
2019-07-22
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 陈宝生
校园安全出现新的情况,面临着新的挑战。老的问题还没解决完,新的问题就出现了,所以我们要继续就这个问题配合起来发力,要做三件事:一是进一步夯实基础,在综合治理的力量基础、技术基础、制度基础三个方面下功夫。二是配合有关部门,特别是公安部门,一块儿开展护校安园活动,通过此活动的持续开展,把幼儿园、学校都建设成为安全的幼儿园、学校。三是加强督导检查和追责,把责任落实,安全责任大如山,落不实会砸死人的。
对于去年多位委员建议的“加强学校体育教育”,陈宝生着重指出,一年来,教育部认真落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要求,着力改变体育相对薄弱的情况,注意大中小幼衔接。开展学生身体健康素质监测,把体育工作纳入教育现代化评估指标体系、纳入考试制度改革、纳入督导评价内容。同时,也在持续深化高考、中考改革,形成更加全面的考试、更加综合的评价、更加公平的选拔。目前,全国各地已经全面实施中考体育,清华大学等高校也已经在高考、自主招生考试中纳入学生体质测试的内容。
全国人大代表、贵州财经大学西部现代化研究中心主任 黄东兵
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多方面原因,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对滞后,特别是边远农村贫困地区,教育基础差、保障能力弱、优秀教师少、优质资源少,教育质量总体不高,难以满足每个孩子享有有质量的教育需求。体育教育更加如此,基础设施难以满足学校普通教学,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也无法像其他省份、地区学校一样开放运动场,辐射带动周边人群参与体育锻炼。建议相关部门加大对西部学校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同时强化体育师资力量的培养,让学生健身“有地可去”“有人可学”。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第二中学校长 庹庆明
近些年来,学生体质不断下滑,学生也不愿意走进操场、走进大自然,参与体育锻炼和活动,学生肥胖率、近视率居高不下,各方普遍忧心。针对这些情况,建议利用好考学“指挥棒”的作用,“目前国内不少地方已经将体育项目纳入了中考,中考阶段学生体质明显比其他年龄段好一些,但到了高中,由于体育项目没有纳入统一的考核评价体系,学校、学生重视程度不够,身体素质再次下滑,因此在我提出的有关学生体质健康的十项建议中,提出将体育纳入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全国人大代表、花鼓戏传承人 杜美霜
“环境因素是导致近视的重要原因,电子屏幕、不良光线、姿势不正确、用眼時间太长,以及看的物品距离眼睛太近等,都是不良的用眼习惯。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人大代表,通过调研我了解到国内大部分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就被要求上晚自习,初中三年级的学生更是要上四节晚自习,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的时间被大幅压缩,户外活动时间严重不足。从减少近视发生率、强健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丰富业余文化生活的角度考虑,我认为适当增加体育、音乐、美术等课程是可行的,如果能够利用政策的指挥棒加大对体育等课程的升学权重,更是有可能从根本上改善‘重文化课学习、轻体育锻炼的状况。”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体育大学副校长 陈立人
“教育不平衡的问题主要源于对学生的培养不充分,原来的高考‘指挥棒单一性地指向智力培养,忽视了对青少年学生身体素质的关注,令人欣喜的是,国内某些院校已经在自主招生过程中引入了体质测试。建议高校把体育作为招生考试的参考标准,倡导全方位培养,促进学生全面均衡发展,尤其对提高青少年的体质健康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全国政协教科卫体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奥委会副主席、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 冯建中
“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教育部门对于青少年体育的责任重大。”党中央国务院对青少年体质问题高度重视,出台了很多政策,各部门也做了大量的工作。一方面要梳理相关理论、理念和政策,以及设计的项目是否科学、实施效果的评价如何、政策和激励机制怎样等方面。同时建议教育部门在政策的制定和激励方面,增加落地性。在体育教师的配备上总结缺口问题所在。希望各相关部门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如果各部门把这一理念执行好,学校体育一定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如果在学校体育方面只说具体问题,很难彻底解决全局的问题。因此,建议对于教育部门:第一是系统梳理在贯彻健康第一教育理念方面的经验;第二是总结这一理念在体育教育的政策导向、科目设置等方面是否有偏差;第三是教育部门的机构设置与人员编制安排是否符合青少年健康第一的需要;第四是教育经费在青少年体育方面的分配、投入比例是否适当;第五是总结教育部门在学校体育相关政策的落地和可行性;第六是思考体育教师配备为何多年来缺口很大,体育课为何经常被占用;第七是总结学校体育教材的优点和不足;第八是总结学校体育场地建设和器材配置有哪些不足;第九是建立具体的学校体育考核指标;第十是建议教育部门设立科研课题,研究如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
全国政协委员、民建福建省委主任委员 吴志明
“中小学生的身体健康素质往小了说,关系着一个家庭,往大了说,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啊。”“学生身体素质下降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课业负担过重,中小学生减负20年却越减负担越重,归根到底还是中、高考指挥棒的导向出了偏差,普遍存在重智育、轻体育,重学习、轻锻炼的倾向。”“许多学校怕出意外事故,不惜降低要求标准。为让位于中考、高考,放松对学生课余时间运动习惯的养成。照此发展下去,学生的体质能不下降吗?”建议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体育学科评价机制,用好中、高考指挥棒,把体育学科按100分纳入中考分数构成,让学校、家长和学生引起重视,能够同重视语文、数学、外语学科一样重视体育课和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同时,高考科目中也要增加体育为必考科目,并用实际分数体现在高考总分值里,而不仅仅是作为录取的依据。中考、高考把考生体检报告指标纳入录取参考,让体质好、拥有良好运动习惯的考生有机会脱颖而出。
全国政协委员、香港体育学院董事会主席 林大辉
“不仅要在学校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体育的重要性在全社会,尤其是学生家长中,一定要树立起来。”“如果家长和学校既重视文化课成绩又重视学生身体素质,这对于青少年的全面成长会有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全国人大代表、黑龙江省鹤岗市第一中学校长 伍辉
“体育课要上好,督导工作要加强,否则‘小胖墩‘小眼镜会越来越多。要将青少年体育课程提上重要位置。”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篮球协会主席姚明
“在去年的提案里提出了‘小篮球计划,希望推动‘小篮球发展,我今年没有什么提案,更多地关注去年提案的落实和追踪。因为我相信一件事情需要严格的日复一日、月复一月、年复一年的落实、做牢,才能使它产生长远的影响。我也相信‘小篮球不仅是游戏,而且更重要的是让青少年体会团队的合作、个人的努力、成长的挫折等。”
全国人大代表、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兼CEO 丁世忠
“有条件的地区可以将冰雪运动技能学习纳入体育课,构建学校体育课程与校外俱乐部的合作发展模式,还可依托移动互联网、电竞等高科技平台,丰富青少年了解及参与冰雪运动。”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体育总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李颖川
“青少年体育不是新话题,又是新话题。新时代学校教育和青少年业余训练怎么发展,关键在于融合。”“要实事求是根据中国国情研究,探索新型青训和学校体育的路径。体育一定要回归教育。学校体育和青少年训练的衔接出了问题才会导致青训的问题。我们过去曾经建立的三级训练网,经过这么多年的变革和社会发展,正在萎缩甚至未来会消失,因为体制在变革,家长和学生的认识也在改变。因此新时代青少年体育不是都要做大型的体育赛事活动,主要是推广区间、社区、校级体育联盟。幾个学校轮着坐庄的小比赛,成本不是很高,周边学校变成小联盟,可以让更多的青少年都有活动和比赛的机会。”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2022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运动委员会主席 杨扬
“身体是智慧和精神的载体,对青少年来说,体育不仅对于体质健康有着打基础的作用,对于校园的凝聚力和文化也都有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对整个社会而言,健康的青少年更是全社会的财富。”
“近些年,体育的教育价值逐渐受到了社会和很多家长的认可,通过社会培训机构或学校体育社团,参与各类运动项目的孩子数量也大幅度增长,各类体育项目校园联赛不断涌现、规模迅猛扩大。”“如今我国大部分体育项目的中小学校园联赛,参与的学校和学生以小学为主,到了初中和高中,无论赛事数量、参赛队伍、参赛人数都呈现断崖式下降。建议规划并贯通从小学到初中、高中、高校四级联赛一条龙竞赛体制,打造完整的青少年体育训练体系;将体育社团、校队和联赛体系建设纳入教育部门相关考核指标,并投入经费予以保障。”“教育部门需要和体育部门通力合作,联手举办更多校园体育赛事,促进资源共享,体教结合,为具有天赋的优秀学生运动员打通上升通道,使得未来有更多选择。”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体育休闲与旅游学院院长 张健
“在学校建立高水平俱乐部很有必要,不仅可以解决竞技体育的后备人才储备问题,同时能提高运动队的文化教育水平。利用人工智能进行远程教育,运动队在外训练期间可以加强他们的文化理论水平,提高运动员的文化素养。”“‘教体融合有助于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同时又能发挥完全人格的教育功能。一方面利用学校人才优势在学校建立高水平运动队,培养大批具有高智商、高运动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另一方面利用高水平运动俱乐部带动学校其他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和人格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陕西省游泳运动管理中心跳水队总教练 张挺
“竞技体育的‘苗子都是从很小开始接受选拔,进入序列后,就要开始一边训练一边读书的生活。无论孩子还是家长,最大的顾虑都是担心训练辛苦,更担心一旦被淘汰,课业也耽误了。”鉴于此,张挺建议:应在体育和教育部门之间搭建通畅的渠道,加强合作,让体育部门在学校里选到“好苗子”,“好苗子”也可以是学习不错的学生。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 池建
“现在正在着力打造的青训体制,就是要培养有知识、有文化的运动员,而不是只知道争金夺银、只知道胜负的运动员。体育和教育部门,单靠一个部门是无法完成这一改革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金台律师事务所主任 皮剑龙
当前对于校园安全事故的内涵和外延,一直没有明确界定,这导致校园里发生任何事故,都会被认为属于校园安全事故。“应通过法律厘清校园责任事故的概念、内涵与外延,科学界定学校责任、家长责任及其他责任主体的责任范围、轻重、大小,为学校‘减负,进而杜绝各种‘校闹行为。”“保障校园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建议加快制定校园安全法。”“制定校园安全法的目的不仅是要保护在校学生的权益,对于校方权益、校园的正常教学秩序保护,也应在法律草案中进行明确规定。”
全国政协委员、华东交通大学副校长 张玉清
“学生上体育课发生了意外伤害,责任怎么划分?暑假期间在校外发生安全事故,学校该不该担责?由于责任划分不清,一些家长往往不分青红皂白,揪住学校讨说法,索要高额赔偿。一些学校取消或减少体育课程设置,还有的学校甚至限制学生的课间活动,把学生‘圈养起来,这种做法完全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在有些安全事故的处理上,个别地方政府部门为了息事宁人,过度强调学校、教师在校园安全中的责任和义务,处理结果引发了很大争议。”通过制定国家校园安全法及其配套法律法规,建立校园安全相关标准,厘清关乎校园安全的学校、教师、学生、家长及社会各个主体责任,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校园伤害事故的发生,同时使校园伤害事故处置有法可依。此外,还要建立第三方纠纷解决机制。“各级党委、政府还要为学校办学安全托底,解决学校办学的后顾之忧,共同致力于校园安全的维护和事故处理,维护学校和教师应有的尊严。”“校园安全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立体防护网,加强对校园安全事故防范和处理的引导与支持,形成校内校外共同治理的格局。”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北海幼儿园园长 柳茹
花样翻新的“校闹”让学校谈虎色变。一些学校为了免责,纷纷采取取消体育课等“下下策”,甚至连课间休息时间也把学生“囚禁”在教室里。
全国政协委员、重庆第二师范学院院长 杜惠平
校园安全重在预防,要将安全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安全教育理论知识,并依据实际情况定期举行专门的安全教育实践公开课,使中小学生掌握必备的安全教育理论知识,学到不可或缺的安全实践技能。
全国政协委员、民进江西省委会主任委员 汤建人
很有感触地说,发展振兴足球事业,关键是把路子走对。青少年普遍热爱足球运动,但规则意识不够。如果想在足球比赛中取胜,必须尊重规则,运用规则。建议通过校园足球运动着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规则意识,提升国民的综合素质,成就中国辉煌的未来。校园足球教育首要功能是育人,通过竞赛、规则等培养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顽强拼搏的精神,以及遵守社会规则,当下坚持足球运动的育人作用,以比赛的方式推进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是十分必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