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良渚“入遗”成功“上下五千年”获国际承认

2019-07-22仇广宇

中国新闻周刊 2019年25期
关键词:良渚考古学家中华文明

仇广宇

2019年7月6日,在阿塞拜疆首都巴库召开的第43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杭州良渚古城遗址正式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达到了55处,居世界第一。

良渚古城遗址“入遗”,标志着“上下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正式为国际学术界所承认。正如复旦大学文物与博物馆学系教授高蒙河所言:“国际学术界曾长期认为中华文明只始于距今3500年前后的殷商时期,良渚古城被列入世界遗产,这意味着中国文明起源和国家形成于距今五千年(5300多年)前,终于得到了国际承认。”

良渚文明的活跃时间在公元前3300~2300年,是新石器时代晚期以水稻种植为基础的、统一信仰体系的“早期区域国家”。1936年至1937年,杭县(现划归杭州)人施昕更受到家乡“挖墓”风气的启发,在良渚进行了3次发掘,写下6万余字的《良渚报告》。1959年,考古学家夏鼐给“良渚文化”正式命名。

良渚文化遗址出土的玉琮、黑陶器、漆器、陶片、木屐和玉璧。图/新华

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期间,良渚古城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器。1986年以来,反山、瑶山、莫角山和汇观山遗址被陆续发现,“良渚遗址群”正式形成。其中反山12号墓同时出土了良渚玉器中最精美的琮王、钺王,象征军权与神权的最高等级。2007年,浙江省考古队发现了良渚古城遗址的外城墙。2009年至2016年期间,良渚古城外围水利系统得到确认。由此,能够证明良渚古城遗址价值的“核心特征”:城市群、玉器和复杂的外围水利系统,随着考古发掘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得到确认。

按照西方对物质文明的指征,国家组织的出现有三个标志:城市、金属、文字。良渚古城遗址缺少文字和青铜器,迄今为止也没出现在古文献中。见证了良渚各项重大发现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长刘斌表示:“中国的早期文明未必适用于这种标准,国外的考古学家们也开始反思,开始摒弃这些早年归纳出来的发现了。”

英国考古学家科林·伦福儒曾在2013年和2017年两次到良渚古城遗址考察,他公开表示,良渚文明已经进入到了“早期国家阶段”。他还认为,考古团队已经证明了,良渚文明处在和埃及文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相同的时间点上。

1994年,良渚古城遗址就被国家文物局列入申报《世界遗产名录》的预备清单。2018年,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国委员会秘書处正式推荐良渚古城遗址作为2019年世界文化遗产的申报项目。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对良渚古城遗址的评价是:既可作为中国长江流域史前社会稻作农业发展的高度成就的实证,又可填补《世界遗产名录》中东亚地区新石器时代城市考古遗址的空缺。良渚古城遗址不仅仅证明了中华文明的悠久历史,更对全世界、全人类的文明有着普遍的意义和贡献。

“入遗”并非文物保护的终点,而是意味着更大的保护责任。德国德累斯顿的“易北河谷”就因破坏文化景观被《世界遗产名录》除名,中国的丽江古城、故宫、颐和园也都吃过“黄牌警告”。正如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所言,此后,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的精力、物力和人力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猜你喜欢

良渚考古学家中华文明
汉字三千年
人类挑战自然的传说
80件实物、99幅图片首次揭秘——良渚古城申遗全程
五千年良渚,四代人80年的发现
良渚人有文字吗?
浙大社推出“良渚文明丛书”
说算筹
俄罗斯汉学研究400年:与中华文明对话
考古学家
考古需要的“神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