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

2019-07-22潘馨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依从性

潘馨

【摘 要】目的:分析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评价其疗效,探讨其临床适用性。方法:选择从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变化。结果:随访治疗5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满意度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达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 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关键词】综合性的护理干预;慢性心力衰竭;依从性;心功能

【中图分类号】R541.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2

近年来我国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发病率仍呈上升趋势[1],而CHF多发于老年人,且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这个数值还会继续增长。针对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方法是临床上的重点研究,本院护理部研究采用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影响,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从2016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住院治疗的58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根据护理干预措施的不同,简单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30例,男14例,女16例,年龄50~85岁,平均(62±6.8)岁,参照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 ( NYHA) 心功能分级:Ⅰ级9 例,Ⅱ级19例,Ⅲ级2例。对照组28例,其中男15例,女13 例,年龄52~88岁,平均(61±6.9)岁,心功能分级:Ⅰ级8 例,Ⅱ级18 例,Ⅲ级2 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和心功能分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措施,实验组患者实施综合的护理干预,具体为:(1)健康指导,可以给心力衰竭患者宣教,向患者及其家属讲述心力衰竭发病的诱因、症状、治疗及预防和注意事项的相关知识,让患者及家属明确心衰长期合理用药及、保持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和有效性。(2)心理干预,用关爱和耐心仔细倾听患者诉说病情和症状,帮助患者克,服焦虑心理;站在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同时要鼓励患者,让他们提高其信心,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3)行为干预,适当的指出和却说患者纠正不良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合理膳食,避免受凉感冒,保持大便通畅,尽量控制和避免情绪激动及劳累,适当参加轻微的体育锻炼,坚持服药。(4)出院指导,嘱咐患者定期监测血压并作记录,定期与医生沟通,以便随时调整药物剂量和药物选择。

1.3 观察指标 随访5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依从性和心功能的变化。治疗依从性评价标准要求:完全依从,即治疗过程中严格遵照医嘱执行,坚持规范治疗者; 一般依从,即治疗过程中基本遵照医嘱执行,但偶有不规范者; 不能依从,即治疗过程中时常不遵照医嘱,不能坚持或中断治疗者。心功能的评价采用 6 min 步行试验来评价患者的心功能。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进行数据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 字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对治疗依从性及满意度的比较 随访治疗5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4,P<0.05),满意度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达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7,P<0.05)。见表1。

2.2 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变化的比较 两组于治疗前 6 min 步行试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5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 6 min 步行试验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反复发作、持续性心脏损害、病程较长且病死率高和预后差的一种疾病,患者不阶段的用药,一旦病情加重就会反复多次的住院,服药及住院不仅给家庭及社会造成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本身需要长期规律用药,这种反差也造成了慢性心力衰竭成为一种难治病和社会病。许多 CHF 患者不能以乐观、平和的态度对待疾病,不仅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反应,这样就会消极对待治疗,从而降低治疗的效果,引起心功能的进一步恶化,预后不良。

近些年来,关于慢性心力衰竭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引起了重视,也在临床上较为普遍应用,其效果较好[2-3]。本次研究按照本院情况实施了自己的综合护理干预,结果随访治疗5个月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8.4,P<0.05),两组患者于治疗前 6 min 步行試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5个月后,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 6 min 步行试验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且护理干预组患者的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满意度调查发现实验组患者的满意度达93.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9.7,P<0.05)。

综上所述,综合性的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CHF) 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和心功能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并且收到了较好的满意度,很好地减少了医患纠纷问题,适合临床长期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姜红, 葛均波. 心力衰竭流行病学特点[J].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0, 2(1): 1-5.

黄曙华. 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焦虑抑郁情绪及依从性的影响[J].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2, 20(11): 1899-1900.

莫伟文. 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34): 71-72.

猜你喜欢

慢性心力衰竭心功能依从性
品管圈在提高手卫生依从性改善中的作用
心功能如何分级?
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并改善感染控制指标的一项新技术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脑卒中患者康复治疗依从性研究进展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
四逆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联合西药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30例
什么是手卫生依从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