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观察分析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原因及护理干预效果

2019-07-22杜安平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关键词:精神障碍

杜安平

【摘 要】为有效提高对精神障碍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有效控制不良事件的发生,从本院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中随机抽取68例,分析其发生冲动行为的诱因,有针对性的制定并实施相关护理措施,并观察分析护理干预的效果。

【关键词】精神障碍;冲动行为原因分析;护理干预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1

所谓精神障碍是指大脑机能活动发生紊乱,导致认知、行为、意志、情感等精神活动不同程度障碍的总称。精神障碍患者具有极强的破坏性和攻击性[1]。常见的精神病有:脑器质性精神障碍、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抑郁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及各种器质性病变伴发的精神障碍等[2]。因此,分析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诱因,有针对的性制定并实施护理干预措施,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抽取患者的基本资料 随机我院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收治的精神障碍患者68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组均为34例。其中,研究组患者均伴有冲动行为,男性患者19例,女性15例,年龄15-66岁,平均年龄(32.8±4.5)岁;病程3个月-30年,平均病程(10.8±0.7)年;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13例,初中10例,高中11例;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1例,双向情感障碍10例,癫痫情感障碍8例,燥狂症5例。对照组有少数患者伴有冲动行为,男性患者18例,女性16例;年龄16-67岁,平均年龄(33.5±5.7)岁;病程4个月-31年,平均病程(11.2±0.6)年;文化程度:文盲及小学15例,初中11例,高中8例;疾病类型:精神分裂症12例,双向情感障碍11例,癫痫情感障碍7例,燥狂症4例。

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P >0.05不存在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评估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风险程度 采用精神症状评定量表(NOISE)对所有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风险程度进行评估,即为激惹因子包括:容易生气、容易发怒、容易不耐烦、不如意便心情烦躁、拒绝做日常事务、容易激动发牢骚等内容[3]。按发生频率采用0-4分法进行分级:无=0分;有时有=1分;较常见=2分;经常发生=3分;总是如此=4分。

1.2.2 分析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原因 分析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冲动行为原因,主要包括:①因智力受损,致使患者自知能力缺失、性格偏执、敏感多疑,对自身疾病缺乏认识,幻想遭到囚禁而拒绝约束和治疗。②受到精神症状支配,容易激惹、情绪亢奋,产生被迫害妄想,幻想受到威胁,从而攻击他人。③精神病药物长期的服用,造成锥体外系不良反应,极易紧张不安、焦躁抑郁,从而出现冲动行为。④医护人员爱护、尊重患者不够,致使患者以仇视、逆反、敌对的抗拒行为,来回击医护人员的斥责、厌恶、强制的工作态度。⑤患者在治疗期间由于接受封闭式治疗看护,行动和活动空间受到制约,患者之间也极易激发矛盾和冲突。

1.2.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精神科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增加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主要是:(一)常规护理:密切观注患者病情变化情况,按照医嘱给药,防范护理措施到位。(二)心理护理和行为指导:①医护人员要提高对患者的安全防范能力和责任意识,充分尊重和理解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严格规范给予患者药物治疗。②医护人员要给予患者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增强其对诱发因素的抗干扰能力;减轻精神病症状对患者思维能力的影响,降低其发生冲动行为的风险。③护理人员要提高应对突然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能力。能够及時稳定患者激动情绪,必要时可进行适当的约束,防止事态恶化,造成人员伤害;患者情绪稳定后,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并迅速解除约束,帮助他们通过合理的方式宣泄情绪。④确保患者病房安全。营造和谐舒适的治疗环境,定期检查消除病房内的安全隐患;及时发现患者内心的负面情绪,防止暴力事件的发生。

1.3 指标 观察指标是:一是激惹因子评分情况;二是护理干预前后冲动行为的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对两组数据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研究统计分析,P <0.05时,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数据对比结果

2.1 两组患者激惹因子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激惹因子拒绝做日常事务评分略低于对照组患者,其他方面均高于对照组(P <0.05),详细数据见表1。

2.2 两组患者护理干预前后冲动行为的发生率比较 护理干预前,研究组患者冲动行为发生率为100%;护理干预后,两组均明显降低(P <0.05)。

3 结论

从以上研究可见,深入分析精神障碍患者发生冲动行为的原因,是制定有效合理护理措施的基础;制定并实施人性化的护理干预措施,是抚慰患者孤独抑郁心理,消除医患及护患之间对立情绪的前提关键,更是提高治疗效果,有效避免不良事件发生,促进精神科管理和治疗水平的关键。

参考文献

殷学涛 许静翔 周玉来 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原因分析及护理干预[J].武警医学,2015,(04),pp.411-414。

李冬梅 精神障碍患者服药不依从行为相关因素分析及护理干预[J].中国当代医药,2013,(25),pp.180-181CNKI。

吕军 精神障碍患者冲动行为原因分析及治疗干预[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3),pp.6549+655。

猜你喜欢

精神障碍
自拟醒脑汤联合体外反搏治疗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的效果
奥氮平治疗老年2型糖尿病伴发精神障碍临床观察
社会工作介入精神障碍患者康复的策略分析
急性脑梗死伴发精神障碍经奥氮平与利培酮治疗的疗效观察
重型颅脑外伤所致精神障碍的临床护理体会
喹硫平与利培酮对癫痫所致精神障碍疗效比较
联合用药治疗偏执性精神障碍的临床经验研究
癫痫所致精神障碍21例的临床特点及护理体会
高压氧对体外循环心脏术后精神障碍的辅助治疗作用
老年骨折患者反应性精神障碍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