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旱地糜子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

2019-07-22张晓娟程炳文王勇

江苏农业科学 2019年11期
关键词:单穗糜子旱地

张晓娟 程炳文 王勇

摘要:为了给宁南山区旱地糜子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提高宁夏丘陵旱薄地糜子产量,通过应用主成分分析、Shannon-Weaver多樣性指数和非加权配对算术平均聚类法(UPGMA)分析了46份旱地糜子种质资源在11个农艺性状水平上的遗传多样性,同时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糜子资源花序色主要是绿色,穗形主要是侧穗型,粒色主要是黄色;糜子产量的多样性指数最大为2.03;单株粒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为19.23;在所有主成分构成中,主要信息集中在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83.34%。供试材料在欧氏距离0.984 4处聚为3类,第1类包含41份材料,第2类包含2份资源,第3类包含3份资源。

关键词:旱地糜子;种质资源;多样性评价;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亲本选配;杂交组合;育种利用

中图分类号: S516.024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1-0133-04

糜子,即黍稷(Paninum miliaceum L.),是我国古老的粮食作物之一,具有早熟、耐瘠、耐热、耐旱的特点,自然条件较差的地区常作为备荒作物[1]。我国糜子的粳糯分布较有规律,自东向西糯型比重逐渐降低,粳型比重逐渐升高,这种趋势与降水有关[2]。糜子因其生育期短,抗逆性强,营养价值较高,在宁夏、山西、甘肃省等半干旱地区,尤其是宁夏南部黄土丘陵区,具有明显的地区优势和生产优势,是当地主要栽培的小杂粮作物之一,也是新开垦荒地上种植面积较大的先锋作物[3-4]。

种质资源是糜子品种遗传改良和选育的基础,糜子的品种改良工作远远落后于其他作物,新形势下要实现糜子品种创新工作的重大突破,除了要加强品种资源研究外,要在育种技术研究和育种材料创新方面取得突破,要研究糜子杂种优势利用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培育糜子杂交种,未来糜子育种目标是将产量提高、品质改善和抗性增强三者相结合[5-6]。而种质资源鉴定是以育种急需的特性为重点,排除环境因素造成的差异,反应真实的种质特性。糜子品种选育和改良都是在已有的种质资源基础上进行的,糜子品种的更新换代都离不开优质种质资源的利用[7-8]。因此,对糜子遗传多样性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9]。本研究为了筛选出适宜宁南山区种植的优质、高产、专用糜子品种,针对宁夏南部山区旱地糜子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较少的现状,从糜子生育期、心态特征及产量相关因子等方面着手,利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等方法对46份糜子抗旱种质资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旨在为有针对性地利用抗旱亲本选配杂交组合提供理论参考,进为宁夏糜子育种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表1列出了本试验46份旱地糜子种质资源名称及来源,其中前1~26号是粳性品种,27~46号是糯性品种。

1.2 试验区概况试验设计

2014—2016年连续3年在固原市宁夏农林科学院固原分院头营试验基地开展试验,基地位于36°44′N,106°44′E,海拔为1 586 m,属温带干旱区,春季干旱少雨多风,冬季寒冷,年均气温7.4 ℃,≥10 ℃以上积温2 500~2 800 ℃,无霜期130~150 d,年降水量稀少,全年降水量只有350 mm,主要分布在8—10月, 属完全依靠自然降雨的旱区农业。旱灾发生较频繁,昼夜温差大,供试土壤属于湘黄土,土壤肥力水平较低,供试土壤主要理化性状见表2。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以品种为处理,共46个处理,小区宽10 m,长13 m,小区面积130 m2,不设重复,行距 33 cm,留苗数120万/hm2,前茬马铃薯,氮、磷、钾肥根据当地试验研究统一用量为45、105、45 kg/hm2,且播种前一次性作基肥施入,其中氮肥用尿素(N含量为46%),磷肥用重过磷酸钙(P2O5含量为50%),钾肥用粉状硫酸钾(K2O含量为50%)。

1.3 数据统计分析

采用Excel 2010统计处理基本数据,求性状的平均值、最大值、最小值、标准差、变异系数(CV);不同品种间性状的差异用变异系数表示,遗传多样性指数的计算采用Shannon-Weaver信息指数表示。为便于数量化和统计分析,将数量性状进行分级,质量性状予以赋值。计算多样性指数时的划级方法如下:先计算参试材料总体平均数(X)和标准差(d),然后划分为10级,从第1级[Xi<(X-2d)]到第10级[Xi>(X+2d)],i∈[1,10],每0.5 d为一级。每一级的相对频率用于计算多样性指数。多样性指数H′=-∑PilnPi,式中Pi为某性状第i级别内材料份数占总份数的百分比,ln为自然对数。利用DPS 7.50数据处理系统进行旱地糜子品种的株高、分蘖数、千粒质量等10个性状的相关分析及主成分分析;利用SAS 8.2软件对46份旱地糜子种质资源进行聚类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旱地糜子资源3个形态特征指标多样性分析

由表3可知,46个糜子品种在统一种植下,每个品种的形态特征及群体结构均有差异,糜子花序色主要有紫色和绿色2种,其中以绿色花序资源为主,有38个品种,占82.6%,紫色花序的只有8个品种,占17.4%;穗型有4种,其中侧密穗型和散穗型各有5个品种,分别占10.9%,密穗型的有2个,占4.3%,侧穗型资源最多,有34个,占73.9%;粒色有黑色、复色、白色、红色、黄色5种颜色,分别有3、2、6、17、18个品种,所占比例依次为6.5%、4.3%、13.0%、37.0%、39.1%,其中红色和黄色资源最多。

2.2 旱地糜子资源农艺性状指标多样性分析

表4表明,46份材料的8个农艺性状都存在较大的表型遗传变异,变异系数在5.38%~19.23%范围内,其中单株粒质量和单穗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19.23%、17.93%;株高和主穗长的变异系数相对较小,分别为7.73%、7.33%。平均多样性指数为1.94,亩产量和穗柄长的多样性指数较高,分别为2.03和2.02,生育期的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77。综合8个农艺性状的统计参数和多样性指数,比较而言,46份材料穗柄长和产量的变异程度较大,株高和主穗长的变异程度相对较小;参试材料在单株产量性状上的类型较为丰富,而在株高、生育期和单穗质量方面的类型相对较少。

2.3 旱地糜子种质主要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根据各向量的绝对值将不同性状指标划分到不同的主成分之中,同一指标在各因子中的最大绝对值所在位置即为其所属主成分。从表5可以看出,在所有主成分构成中,主要信息集中在前4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达 83.34%。第1主成分特征值为2.99,贡献率为37.34%。第2主成分特征值为1.53,贡献率为19.13%。第3主成分特征值为1.22,贡献率为15.19%。第4主成分特征值为0.93,贡献率为11.68%。

由表6可知,第1主成分贡献值最大的是穗柄长,特征向量值为0.419 1,表明第1主成分值高的种质资源穗柄比较长;第2主成分中产量对主成分值贡献值最大,而单穗质量的贡献值为负且绝对值较大,因此利用第2主成分值高的种质资源时,需选择单穗质量较大的资源;第3主成分贡献最大的主穗长,向量值为0.713 7,说明第3主成分值高的种质资源主穗较长;第4主成分贡献值最大的是单穗粒质量,特征向量值为0.628 8,说明第4主成分值高的种质资源单穗粒质量较大。

2.4 旱地糜子种质资源的聚类分析

由表7、图1可知,46份旱地糜子种质资源在欧氏距离0.984 4处聚为3类。第1类包含41份材料,生育期最长,株高最高,穗柄长最大,单穗质量最大,产量等其他各农艺性状基本居中。第2类包含2份资源,该类资源产量最高为 272.4 kg/667 m2,主穗长最大为26.9 cm,单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均最大,分别为5.17 g和8.25 g,其他各性状都在3类中居中。第3类包含3份资源,这3份资源除了穗柄长居中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指标均在3类中属最低。

3 结论与讨论

种质资源是作物育种的基础,培育优质高产高抗的作物新品种,就需要获得优质的资源作为亲本材料,本研究旨在明确各材料间的亲缘关系,为育种工作和糜子产业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10-11]。形态多样性指数反映的是某一性状不同表型等级的数量分布,即多样性的丰度和均匀度,而变异系数反映的是某一性状变异的范围,所以两者在同一性状上表现得并不一致[12]。

本研究结果显示,糜子11个农艺性状在不同材料中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多样性。46份参试材料形态特征中,花序色主要以绿色为主,占82.6%,穗型主要以侧穗型为主,占 73.9%,粒色主要以黄色和红色为主,分别占39.1%和37.0%;数量性状中,单株粒重和单穗质量的变异系数较大,分别为 19.23%、17.93%,表明参试材料在产量性状上有较高的变异潜力,有较大的选择范围,为提高产量提供了较大的可能性。主成分结果显示,46份参试材料的农艺性状可归纳为4个主成分,即穗柄长、单穗质量、主穗长和单穗粒质量,累計贡献率达83.34%,每个主成分都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所控制的各性状之间的相互关系。因此,在糜子育种工作中,选配亲本材料应依据主成分的排序,具体分析与全面评价每个亲本材料综合指标的优劣,根据糜子的育种目标合理选配组合,以便尽快培育出理想的糜子新品种[9]。聚类分析结果显示,46份参试材料在欧氏距离0.984 4处聚为3类, 多数资源都

集中在第1类和第3类,第1类生育期最长,株高最高,穗柄长最大,而单穗质量最大,产量等其他各农艺性状基本居中,而株高和穗柄长是提高产草量的重要因子,因此,该类品种如能和抗旱、高产的亲本组合,具有培养高产且糜草饲用价值较高的品种潜力,第2类仅占2份资源,该类资源亩产量最高,主穗长最大,单穗粒质量和千粒质量均最大,其他各性状都在3类中居中,而主穗长、单穗质量和千粒质量等都是提高产量的重要因子,因此,该类品种具有培养高产品种的潜力,适宜作为亲本材料选配组合,或单株作为优良品系继续研究。第3类包含3份资源,这3份资源除了穗柄长居中外,其余7个农艺性状指标均在3类中属最低。因此,日后工作中还需继续引进优质种质资源,这一研究结果将对育种工作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遗传多样性反映的是生物种类遗传信息的变化,可以表现在分子、细胞和个体等多个方面[13-15]。本研究仅从11个农艺性状方面入手研究旱地糜子多样性,其结果显示旱地糜子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丰富,但这一结果只是说明旱地糜子在农艺性状层面存在丰富的多样性,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为更准确地揭示旱地糜子遗传多样性,日后还需从细胞学水平、生理生化水平及分子水平,多角度地深入研究,才能充分鉴定旱地糜子的遗传多样性。

参考文献:

[1]王星玉. 中国黍稷[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6:1-10.

[2]胡兴雨,陆 平,贺建波,等. 黍稷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与聚类分析[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08,9(4):492-496.

[3]郭 琦. 中国糜子(Panicum miliaceum L.)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D]. 晋中:山西农业大学,2013.

[4]Ojeniyi S O. Effect of zero-tillage and disc ploughing on soil water,soil temperature and growth and yield of maize[J]. Soil & Tillage Research,1986(7):173-182.

[5]Derpsh R,Sidiras N,Roth C H. Results of studies made from 1977 to 1984 to control ersion by cover crops and no-tillage techniques in Barana,Brazil[J]. Soil & Tillage Research,1986(8):253-263.

[6]唐启义,冯明光. 实用统计分析及其计算机处理平台[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7.

[7]田 稼,郑殿升. 中国作物遗传资源[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1994:312-315.

[8]胡志昂,王洪新. 研究遗传多样性的基本原理和方法[M]. 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117-122.

[9]乔治军. 糜子产业发展现状与思路[J]. 作物杂志,2013(5):25-27.

[10]王星玉. 黍稷种质资源描述规范和黍稷标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7-24.

[11]刘 峰. 糜子农艺性状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黑龙江农业科学,2010(3):15-17.

[12]董孔军,杨天育,何继红. 甘肃省糜子地方资源农艺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 河北农业科学,2012,16(2):1-3,14.

[13]芮文婧,张倩男,王晓敏,等. 47份大果番茄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2):92-95.

[14]管 菊,李琬婷,黄晓霞,等. 雌黄连木遗传多样性[J]. 江苏农业科学,2017,45(18):116-119.

[15]傅晓艺. 优质冬小麦品种(系)的SSR遗传多样性研究[D]. 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6.

猜你喜欢

单穗糜子旱地
玉米出籽率相关性状的QTL初定位分析
旱地麦田夏闲期复种绿肥 保持土壤的可持续生产力
糜子品种理化特性与体外抗氧化性研究
山西构建糜子DNA分子身份证
微胚乳玉米主要品质性状和产量性状的相关及通径分析
旱地冰球运动开展价值的研究
玉米自交系京92改良后代单穗粒重的杂种优势研究
旱地冰球运动推广及发展策略
基于网络调研的我国糜子消费现状分析
籼粳杂交稻稻曲病病情分级标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