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化程度、风险规避与农户安全生产行为
2019-07-22刘帅吴伟光刘强
刘帅 吴伟光 刘强
摘要: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背景下,提高农产品供给质量、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以浙江临安3 200个水稻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对比不同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条件下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差异,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组织化程度、风险规避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是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的农户和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相对较少,与未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和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相比,化肥用量分别减少190.75、157.58 kg/hm2,农药喷洒概率分别减少24.01%、20.87%;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之间存在显著的交互效应,交互项系数分别为-137.40、-0.255 2,二者会同时影响农户的化肥和农药施用行为。此外,户主受教育程度、农业技术培训、非农就业、农家肥施用也可以显著减少农户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最后,从建立健全农业组织体系、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加强农业技术培训与提高农民教育水平等层面提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组织化程度;风险规避;交互效应;农户;安全生产行为;计量模型;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 F32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19)11-0024-06
近年来,农产品质量安全越来越成为社会公众、政府与学界关注的焦点[1-3]。在我国,因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导致农业生态环境恶化,进而引发农产品质量安全隐患,是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突出问题[4-6]。如何引导农民进行安全生产、有效避免农业生产中化肥和农药的过量施用、降低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农产品质量与安全水平,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质量兴农,深入推进化肥和农药零增长行动,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加快健全从农田到餐桌的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围绕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特别是针对化肥和农药施用问题,目前已有不少研究积累。从农业生产组织管理角度来看,参与专业技术协会或产业组织的农户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更高,更倾向于使用绿色农药[7-8];紧密型垂直协作方式对减少农户化肥的投入有着正向促进作用[9];具有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成员身份的农户倾向于选择低于标准或按标准使用农药[10]。从农户生产决策行为角度来看,风险偏好是影响农户农业生产决策行为的关键因素,并对农户的经济福利产生直接影响[11-12];在缺乏正规的风险规避机制的条件之下,农户倾向于更多施用化肥和农药来规避生产风险[13-15];生计农户则倾向于更少施用化肥和农药[16]。此外,户主特征、家庭特征、种植特征等因素也对农户化肥和农药施用等生产行为决策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17-22]。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本研究奠定了很好的基础与经验借鉴,但也存在进一步提升的空间。首先,已有研究多是围绕组织化程度或风险规避的单一要素孤立展开的,忽略了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之间的内在关联;其次,已有研究对这一影响机理的理论分析较少,也缺少基于大样本农户的实证研究,研究结论的可靠性须要进一步检验。因此,本研究以临安3 200个水稻种植农户为样本,从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2个角度系统考察农户化肥和农药施用行为,分析其影响机理并基于计量经济学模型分析其影响大小,以期为农产品生产过程中化肥和农药减量化目标的实现提供决策参考。
1 理论分析框架
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为解释農户安全生产行为提供了理论基础。按照TPB,组织制度安排和风险因素影响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及行为控制认知强度,进而影响其安全生产行为意向和安全生产行为(图1)。
从农户角度来看,组织制度安排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形成了一种外在的制度激励和制度约束,这将对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产生影响。行为态度是指个体对某种行为的积极或消极的评价,有学者指出农资补贴将显著影响农户的安全农业决策[23],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组织后,组织为农户供应优质种苗、农药、化肥等农资,在基础设施建设上予以补贴,并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改善农户的农业生产环境,使得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态度趋于积极。主观规范的形成取决于某些人、某种制度对个体是否执行某项行为所施加的压力或约束程度,积极引导农户加入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并以组织为载体,对农户生产行为进行规范与监督[24],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户安全生产行为主观规范的形成。通过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组织制度安排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态度、主观规范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安全生产行为意向和安全生产行为。
风险是影响农户是否采取质量安全生产行为的一个关键因素,不仅会影响到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态度,而且会对农户的行为控制认知强度产生影响。Johnson 等研究发现,农户感知到的风险程度对其生产决策行为将产生显著的影响,感知风险度越高,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态度则越保守,自身对安全生产的控制认知强度也越弱,从而使得农户选择安全生产的可能性越小[25]。一般而言,减少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可能会导致作物减产、作物病虫害等风险,如若没有一种合理的风险规避途径,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态度将趋于保守,行为控制认知强度也将变弱。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在分散农业经营风险、保障农业生产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26-27],为农户提供一种合理的风险规避途径。故与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相比,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态度相对积极,行为控制认知强度也相对较强,越容易采取质量安全的生产行为。
此外,农业合作组织建立的重要起因也是满足农民规避风险的需求[28],面对巨大的生产和市场风险,加入专业合作组织有助于分散的农民实现与大市场的连接,从而提高大市场的适应和应变能力。因而,组织化程度与风险规避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二者将同时对农户的安全生产行为态度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其安全生产行为意向和安全生产行为。
综上分析,本研究提出以下研究假设:(1)组织制度安排对农户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外在的制度激励和制度约束,组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越倾向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在组织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风险规避的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更多。(2)风险是影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重要因素,在具有合理风险规避途径条件下,风险规避型农户更倾向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在风险态度相同的情况之下,组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更多。
2 数据来源与模型设定
2.1 数据来源与样本特征
临安地处浙西北,生态区位十分重要,是杭州的生态屏障和太湖水系源头,同时临安也是东部山区典型的农业县,农业生产中的化肥农药过度施用对下游居民用水质量和生态环境安全具有重大影响,因而研究临安水稻种植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显得尤为重要。本研究所使用的数据来自临安第3次农业普查数据中水稻种植规模户,数据截止时间点为2016年12月31日,涵盖临安13个乡镇5个街道,共计3 200个样本农户,主要统计量包括户主特征(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等)、家庭特征(家庭人口数量、农业技术培训、合作组织参与、农业保险购买等情况)、生产特征(种植规模、化肥和农药使用情况等)。表1为样本农户的户主特征、家庭特征与生产特征基本状况。
(1)户主特征。样本农户户主性别以男性居多,占70%左右;年龄结构趋向于中老年人,40岁及以上农户占比超过60%;农户文化程度普遍较低,初中及以下受教育水平比例达70%左右。
(2)家庭特征。户均人口数量集中在3人及以上,比例达80%左右;绝大部分农民未参加过农业技术培训,仅有不到20%的农户家庭存在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情况;农户参加农业合作组织、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均不高,参加农业合作组织、购买农业保险的比例分别为6.94%和15.69%。
(3)生产特征。样本农户的种植规模大都属于小规模种植,集中在0.1~0.3 hm2,比例超过85%;在作物的1个生长周期内,大多数农户的化肥用量集中在900 kg/hm2以上,比例超过65%;农药喷洒次数则集中在2~3次,比例达75%左右,此外有超过20%的农户农药喷洒次数达4次及以上;选择施用农家肥的农户相对较少,所占比例不到45%。
为了考察本研究重点关注的不同类别农户(参加合作组织与否、购买农业保险与否)在化肥和农药施用行为上是否存在差异,对此进行均值差异检验分析(表2)。
分析结果表明,在作物的种植生产过程中,与未参加农业合作组织、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相比,参加农业合作组织、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更倾向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且均在1%水平上通过了t检验。
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化肥和农药施用量与是否参与农户合作组织、是否购买农业保险存在一定相关关系,但是否存在因果关系,还须经过计量经济分析。因此,本研究将构建计量经济分析模型,实证分析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等因素对其化肥和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并对之前提出的研究假说进行实证检验。
2.2 模型设定与变量选择
本研究选择农户化肥施用量和农药喷洒次数作为测度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特征变量,并分别构建如下2个实证计量模型,用于分析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其中,化肥施用量模型采用普通OLS线性回归[公式(1)],农药喷洒次数模型采用泊松回归[公式(2)]。
泊松回归模型主要用于因变量是计数变量的情形,公式(2)为泊松回归模型理论模型,均值μ代表的是控制其他因素作用条件之下事件的平均发生次数,其作用被表达为乘法形式。为了将作用表达为加法形式,将公式(2)进行对数转换,得到公式(3)。μ为农户农药喷洒的平均发生次数,organize表示组织化程度,risk表示农户风险规避,organize·risk表示组织化程度与风险规避的交互项。其他变量定义与式(1)相同,具体的变量说明与预期作用方向见表3。
2.2.1 组织化程度的衡量 相关研究表明,各种形式的合作组织对提升农户的组织化程度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29-30]。本研究以农户是否参加“公司+农户”、合作社、专业协会等农业合作组织来衡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通常情况下,农户加入农业合作组织后,在组织制度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下,其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的行为将得到有效改善。
2.2.2 风险规避的衡量 农业保险在分散农户经营风险、稳定农业生产上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31]。本研究以农户是否购买农业保险来衡量农户的风险规避行为。农业保险为农户提供了一种合理的风险规避途径,农户购买农业保险后,其农业生产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相对于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其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的行为也将得到一定改善。
2.2.3 户主个人特征 主要选择户主性别、年龄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来测度户主个人特征。一般来讲,农户户主年龄越大,其接受先进农业生产技术、生产方式和先进理念的可能性越小,不合理施用化肥和农药的可能性则越大;农户的文化程度越高,其思想越进步,认知能力也越强,减少化肥和农药施用量的可能性将越大。
2.2.4 家庭基本特征 主要选择家庭人口数量、农业技术培训、非农就业、互联网使用等因素来测度家庭基本特征。家庭人口数越多,农户面临的粮食数量安全压力则越大,为了达到增产的目的,农户往往会增加化肥和农药的投入;农业现代化技术不仅仅有助于提高农户的生产技术水平,更重要的是可以将合理的生产方式与生产理念传达给农户,故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户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和农药等生产因素的投入;非農就业人数越多,说明农户越不在乎农业生产所带来的收益,但为了节约成本,农户越会选择减少化肥和农药等生产要素的投入;农户可通过互联网获得大量的涉农信息,越有可能接触到合理的生产方式与生产理念,从而倾向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施用量。
2.2.5 生产行为特征参考 主要选择劳动力参与、耕地转入、播种面积、农家肥施用等因素来测度生产行为特征。劳动力参与率、种植规模越大,说明农户越在乎农业生产给自己所带来的收益,在多施化肥和农药能够减少病虫害、增加产量的动机下,农户便会增施化肥和农药;对于转入耕地的种植户来说,耕地的商品价值高于生产价值,农户往往会增加化肥和农药投入,以获取短期收益;农家肥作为化肥的一种替代品,故选择施用农家肥的农户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化肥的投入。
此外,模型中还控制了乡镇虚拟变量,用以控制地区差异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潜在影响。
3 实证结果与分析
本研究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泊松回归方法,运用stata 12.0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回归结果见表4、表5。表4为组织化程度、风险规避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表5为组织化程度、风险规避对农户农药喷洒次数的影响。
表4显示,模型Ⅰ单独考察了组织化程度对农户化肥施用量的影响;模型Ⅱ单独考察了风险规避对农户化肥用量的影响;模型Ⅲ将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变量同时纳入分析框架,各自分析了其对农户化肥用量的影响;模型Ⅳ则在模型Ⅲ的基础之上,将组织化程度与风险规避变量的交互项也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对组织化程度与风险规避变量对农户化肥用量的共同作用程度与方向进行了探讨。
表5显示,模型Ⅴ单独考察了组织化程度对农户农药喷洒次数的影响;模型Ⅵ单独考察了风险规避对农户农药喷洒次数的影响;模型Ⅶ将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变量同时纳入分析框架,各自分析了其对农户农药喷洒次数的影响;模型Ⅷ则在模型Ⅲ的基础之上,将组织化程度与风险规避变量的交互项也纳入到分析框架中,对组织化程度与风险规避变量对农户农药喷洒次数的共同作用程度与方向进行了探讨。
由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各模型的估计结果在系数符号、系数大小、显著性水平上均无较大差异,说明估计结果较稳健。现就模型Ⅳ和模型Ⅷ的估计结果分析组织化程度、风险规避等因素对农户化肥和农药施用行为的影响:(1)组织化程度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组织化程度变量对水稻种植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影响显著为负,模型Ⅳ和模型Ⅷ的估计系数分别为-190.75和 -0.274 6,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与前面3个模型相比系数值大小和方向均较为稳定,表明与未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相比,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化肥用量将减少190.75 kg/hm2,农药喷洒概率将降低24.01%(e-0.274 6-1),可见组织化程度的提高促进了农户安全生产行为,显著减少了农户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保障了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此外,组织化程度与风险规避的交互项也显著为负,表明在组织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下,风险规避的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降低幅度更大,即同时参加合作组织和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更少,从模型Ⅳ和模型Ⅷ交互项系数可以计算得到组织化程度对水稻种植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总的影响系数分别为-328.15和-0.529 8,表明与未参加农业合作组织的农户相比,参加农业合作组织并且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化肥用量减少了328.15 kg/hm2,农药喷洒概率降低了41.13%(e-0.529 8-1)。
(2)风险规避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风险规避变量对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影响显著为负,模型Ⅳ和模型Ⅷ的估计系数分别为-157.58和 -0.234 1,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且与前面3个模型相比系数值大小和方向均较为稳定,表明与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相比,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水稻种植化肥用量将减少 157.58 kg/hm2,农药喷洒概率将降低20.87%(e-0.234 1-1),在具有合理的风险规避途径的条件下,风险规避型农户更倾向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保障了农产品生产的质量安全。此外,从二者的交互效应来看,组织化程度与风险规避的交互项也显著为负,表明在风险故规避行为相同的情况下,组织化程度越高的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越多,即同时参加合作组织和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的化肥和农药使用量越低,从模型模型Ⅳ和模型VIII交互项系数可以计算得到风险规避对水稻种植农户化肥和农药施用量总的影响系数分别为-294.98和-0.489 3,表明与未购买农业保险的农户相比,购买农业保险并参加合作组织的农户的化肥用量减少了294.98 kg/hm2,农药喷洒概率降低了38.69%(e-0.489 3-1)。模型估计结果验证了本研究提出的假设2。
(3)户主特征对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的影响。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影响显著为负,模型Ⅳ和模型Ⅷ的估计系数分别为-14.21和-0.029 9,均在1%的水平上显著,表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每上升1个级别,其化肥用量将减少14.21 kg/hm2,农药喷洒概率將降低2.95%。
(4)家庭特征对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的影响。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农业技术培训、非农就业对减少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均可产生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模型Ⅳ和模型Ⅷ的估计系数分别为-49.66和-0.062 2、-8.99和0.021 8,均通过了显著性水平检验,表明家中接受农业技术培训的人数每增加1个,农户化肥用量将减少49.66 kg/hm2,农药喷洒概率将降低6.03%;非农就业人数每增加1个,农户化肥用量将减少8.99 kg/hm2,农药喷洒概率将降低2.16%。
(5)生产特征对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的影响。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农家肥施用对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影响显著为负,模型Ⅳ和模型Ⅷ的估计系数分别为-42.93和 -0.065 9,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表明与未施用农家肥的农户相比,施用农家肥的农户化肥用量将减少 42.93 kg/hm2,农药喷洒概率将降低6.38%。播种面积对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影响则显著为正,模型Ⅳ和模型Ⅷ的估计系数分别为15.09和0.023 9,分别在1%和10%的水平上显著,表明农户的播种面积每扩大0.667 hm2,其化肥使用量增加15.09 kg/hm2,农药喷洒概率将升高2.36%。
4 结论与政策含义
本研究以临安3 200个水稻种植农户为研究对象,对比了不同组织化程度和风险规避条件下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差异,并基于计划行为理论构建计量模型实证分析了组织化程度、风险规避等因素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影响,结果发现:(1)组织化程度是促进农户较少施用化肥和农药的重要因素,农户的组织化程度越高,其越倾向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且在组织化程度相同的情况之下,风险规避的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越多;(2)风险是影响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的又一个关键因素,在具有合理风险规避途径的条件下,风险规避的农户更倾向于减少化肥和农药的投入,且在风险规避行为相同的情况下,组织化程度更高的农户化肥和农药使用量减少更多;(3)受教育程度和农业技术培训状况对农户化肥和农药的使用行为影响显著,提高农户受教育程度、加强农户农业技术培训有利于促进农户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
针对上述研究结论,为能实现农业合作组织、农业保险等因素对农户安全生产行为的促进作用,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建立健全农业组织体系。组织制度安排对农户的生产行为形成了一种外在的制度约束和制度激励,通过组织为载体,对农户的生产行为进行监督和管理,以及组织为农业生产活动所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的生产资料购买、农产品销售、信息咨询和技术指导等方面的服务,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农户的农业生产环境,进而促进其采取质量安全的生产方式,政府应加快建立健全农业组织体系、积极创造条件鼓励和引导农户参加各种形式的农业合作组织,发挥组织对农户的激励和约束作用,促进和规范农户的化肥和农药施用行为。(2)完善农业保险体系。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重要的农业风险管理工具,在转移农业生产风险、补偿灾害事故损失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为农户提供一种合理的风险规避途径。政府应加快构建和完善农业保险体系,除了采取降低保费、加大保额等优惠政策以外,还应根据农户需求,推行不同类型的农业保险,积极调动农户购买农业保险的积极性,把农业保险作为支持农业的重要手段。(3)提升生产经营主体素质。人力资本质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安全化生产的发展水平,当前生产经营主体的文化水平总体不高,参加农业技术培训的积极性也普遍偏低,这严重阻碍了现代化农业的发展。政府应加强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培训与文化教育,将合理的生产方式与生产理念传达给农户,还可采取新闻媒体、有影响的社会活动、社会普及公益宣传活动等措施加强对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宣传教育。
参考文献:
[1]冯忠泽,李庆江. 消费者农产品质量安全认知及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全国7省9市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8(1):23-29.
[2]钟 真,穆娜娜,齐介礼. 内部信任对农民合作社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效果的影响——基于三家奶农合作社的案例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6(1):40-52.
[3]周洁红,刘 青,王 煜. 气候变化对水稻质量安全的影响——基于水稻主产区1063个农户的调查[J].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7,47(2):148-160.
[4]吴林海,侯 博,高申荣.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分散农户农药残留认知与主要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11(3):35-48.
[5]陈丽华,张卫国,田逸飘. 农户参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的行为决策研究——基于重庆市214个蔬菜种植农户的调查数据[J]. 农村经济,2016(10):106-113.
[6]王建华,邓远远,吴林海. 意向选择、行为表达与农产品质量安全——基于Fishbein模型和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户施药行为研究[J]. 软科学,2016,30(10):136-140.
[7]张云华,马九杰,孔祥智,等. 农户采用无公害和绿色农药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对山西、陕西和山东15县(市)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4(1):41-49.
[8]周洁红. 农户蔬菜质量安全控制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浙江省396户菜农的实证分析[J]. 中国农村经济,2006(11):25-34.
[9]张利国. 垂直协作方式对水稻种植农户化肥施用行为影响分析——基于江西省189户农户的调查数据[J]. 农业经济问题,2008,29(3):50-54.
[10]田 云,张俊飚,何 可,等. 农户农业低碳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化肥施用和农药使用为例[J]. 中国农村观察,2015(4):61-70.
[11]Paudel K P,Lohr L,Martin N R.Effect of risk perspective on fertilizer choice by sharecroppers [J]. Agricultural Systems,2000,66(2):115-128.
[12]Cardenas J C,Carpenter J.Risk attitudes and economic well-being in Latin America[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2013,103(1):52-61.
[13]黃季焜,齐 亮,陈瑞剑. 技术信息知识、风险偏好与农民施用农药[J]. 管理世界,2008(5):71-76.
[14]仇焕广,栾 昊,李 瑾,等. 风险规避对农户化肥过量施用行为的影响[J]. 中国农村经济,2014(3):85-96.
[15]赵佳佳,刘天军,魏 娟. 风险态度影响苹果安全生产行为吗——基于苹果主产区的农户实验数据[J]. 农业技术经济,2017(4):95-105.
[16]Gong Y Z,Baylis K, Xu J T. Risk aversion and farm input choice:evidence from field experiments in China[J]. Agricultural & Consumer Economics U of Illinois,2010,9(4):75-82.
[17]Doss C R,Morris M L.How does gender affect the adoption of agricultural innovations?The case of improved maize technology in Ghana[J].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1,25(1):27-39.
[18]Hruska A J,Corriols M.The impact of training in integrated pest management among Nicaraguan maize farmers:increased net returns and reduced health risk[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ccupational and Environmental Health,2002,8(3):191-200.
[19]Atreya K.Pesticide use knowledge and practices:agender differences in Nepal[J]. Environmental Research,2007,104(2):305-311.
[20]Isin S,Yildirim I. Fruit-growers perceptions on the harmful effects of pesticides and their reflection on practices: the case of kemalpasa,turkey [J]. Crop Protection,2007,26(7):917-922.
[21]蔡 榮,韩洪云. 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农药施用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分析——基于山东省苹果种植户的调查数据[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2,17(5):196-202.
[22]邹银娇. 农地流转背景下农户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两种农业生产模式的比较研究[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6.
[23]赵玉凤. 基于制度视角的我国低碳农业发展影响因素研究[D]. 成都:四川农业大学,2012.
[24]华红娟,常向阳. 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对农户食品安全生产行为影响研究——基于江苏省葡萄种植户的实证分析[J]. 江苏社会科学,2012(6):90-96.
[25]Johnson E,Pemberton C,Seeperad J.Adoption behabiour of private cocoa farmers in Trinidad and Tobago[J]. Tropical Agriculture,1999(2):46-51.
[26]钟甫宁. 从供给侧推动农业保险创新[J]. 农村工作通讯,2016(15):35.
[27]宗国富,周文杰. 农业保险对农户生产行为影响研究[J]. 保险研究,2014(4):23-30.
[28]Kimball M S. Farmers cooperatives as behavior toward risk[J].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8(1):224-229.
[29]陈 萍.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的政策建议[J]. 经济研究参考,2013(6):25-26.
[30]李 敏,王礼力,郭海丽. 农民组织化程度衡量及其评价[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5(3):88-93,113.
[31]惠献波. 农户农业保险需求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河南省1 025户农户的调研数据[J]. 调研世界,2016(1):2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