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行一期后位切开挂线左右侧切开引流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2019-07-22吴君磊

健康大视野 2019年13期

吴君磊

【摘 要】目的:观察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行一期后位切开挂线左右侧切开引流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观察对象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我科室治疗的54例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组,对照组患者行一期切开挂线术治疗,研究组患者行一期后位切开挂线左右侧切开引流手术治疗,对比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研究组患者肛缘水肿、肛门前移、肛门内陷等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30.56±3.22)d,比对照组短,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一期后位切开挂线左右侧切开引流手术治疗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的效果较优,值得借鉴。

【关键词】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一期后位切开挂线;左右侧切开引流

【中图分类号】R65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19)13-0-02

马蹄型肛周脓肿在临床并不多见,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多见于20-40岁的青壮年,特点为从单侧臀部红肿起病,很快蔓延至整个臀部,常见发病原因为过食辛辣肥甘、醇酒,损伤脾胃,临床症状表现为肛周持续性剧痛、全身乏力、发热等感染表现[1]。手术治疗是临床常用方法,本文旨在观察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行一期后位切开挂线左右侧切开引流手术治疗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观察对象为2017年9月~2018年9月于我科室治疗的54例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男15例,女12例,最小年龄24岁,最大年龄70岁,平均年龄(46.9±1.5)歲,病程7-20d,平均病程为(13.2±1.3)d;对照组男16例,女11例,最小年龄23岁,最大年龄68岁,平均年龄(46.6±1.3)岁,病程6-21d,平均病程为(13.4±1.2)d。两组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基本资料对比无统计意义,P>0.05。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一期切开挂线术治疗,将脓腔全部切开,用刮匙刮坏死组织,以探针探脓腔,自内口穿出,打结挂线,探查无内口,无需挂线,冲洗脓腔,创面以碘伏纱条引流,棉垫包扎,胶布固定[2]。研究组患者行一期后位切开挂线左右侧切开引流手术治疗,硬膜外麻醉,患者取左侧卧位,于肛周后位切开皮下组织至脓腔,分开所有纤维隔,充分敞开脓腔,用刮匙挠刮坏死组织,以探针探脓腔,自内口穿出,打结挂线,若探查无内口,切开一小口引流,于左右侧脓腔处切一小口引流,保留后位创面与侧位创面之间的皮瓣,冲洗脓腔,置入肛管引流,创面以碘伏纱条引流,棉垫包扎,胶布固定[3]。

1.3 观察指标 ①治疗优良率,优:临床症状消失,创口完全愈合,术后未出现肛门失禁、变形等并发症,良:临床症状消失,创口基本愈合,术后出现并发症,差:临床症状无改善,创口未愈合,或暂时愈合,数日后复发;②并发症发生概率,肛缘水肿、肛门前移、肛门内陷;③创面愈合时间[4]。

1.4 数据统计分析 对数据行统计检验,软件为spss22.0,治疗优良率、并发症发生概率为计数资料,行检验,创面愈合时间为计量资料,行t检验,P<0.05,对比有统计意义。

2 实验结果

2.1 治疗优良率对比 研究组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1所示。

2.2 并发症发生概率对比 研究组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肛缘水肿、肛门前移、肛门内陷等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如表2所示。

2.3 创面愈合时间对比 研究组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30.56±3.22)d,对照组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患者创面愈合时间为(35.79±3.54)d,差异明显,有统计意义,P<0.05。

3 讨论

肛周脓肿指的是直肠肛管周围软组织内或其周围间隙发生的急性化脓感染,并形成脓肿,大部分由肛腺感染引起。传统临床治疗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的方法是进行分期手术治疗,先行一期脓肿切开引流术,3个月后行二次切开挂线术,该种治疗方法可取得一定疗效,但分期手术治疗周期较长,给患者造成较大痛苦,医疗费用较高。近年来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进步,在单纯切开引流基础上,结合中医挂线疗法,对脓肿进行有效引流,对肛周脓肿和后期可能出现的肛瘘进行一次性治疗,可有效阻止原发感染灶的产生[5]。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治疗优良率为96.30%,高于对照组的77.78%,研究组患者肛缘水肿、肛门前移、肛门内陷等并发症发生概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比对照组短。综上所述,一期后位切开挂线左右侧切开引流手术治疗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的效果良好,可有效提升治疗优良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崔刚.中西医结合治疗高位马蹄形肛周脓肿53例疗效观察[J].河北中医,2013,35(6):872-873.

张仁豹.切开挂线术与切开引流术治疗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的临床分析[J].山西医药杂志,2017,46(8):918-920.

杨友志.隧道式拖线术与多切口挂线引流术治疗高位后马蹄型肛周脓肿的效果比较[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8,11(3):279-281.

张云峰.一次性切开的挂线疗法治愈肛门后位马蹄形脓肿86例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4,33(13):16-16.

周峰,李阿莉.一期后位切开挂线左右侧切开引流手术治疗高位马蹄型肛周脓肿的疗效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3,20(06):655-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