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微信文学的特征及其发展良策

2019-07-22吴泽婷肖泽鑫杨德美

名作欣赏·评论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不足对策

吴泽婷 肖泽鑫 杨德美

摘要:微信文学作为网络文学在微信平台上衍生出来的新文学样式,有着多元化的创作内容、新颖的表达方式、及时的更新模式和自由的阅读态度等特点,但在发展进程中,它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类似某些作品质量欠佳、信息虚假传播、评论肤浅随意等问题,政府部门加强立法监管、创作主体提高行业自律性、读者群体提升文化素养等则是保证微信文学良性发展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微信文学 日常化 即时性 不足 对策

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微信(WeChat)这一免费即时通讯的应用程序以来,继博客文学、微博文学等之后,微信文学作为又一种网络文学的新样式一出现就备受关注,其兴起速度快、传播范围广、影响受众多,个性色彩显著,让人意外且看好。经过近七年时间的发展,微信文学借助自媒体网络,运用朋友圈分享或公众号的订阅等手段,呈现出丰富的内容和叙述特征。它可以是个人用户通过微信创作并发布的原创文学作品,如微信用户个人相册内所编辑的文字;它也可以是个人在微信已添加联系人、朋友圈、公众微信号以及私人订阅号中阅览到的文学作品,如朋友圈中来自他人的创作话语或者是公众号以及订阅号中的文章推送等。

一、微信文学的特征

作为网络文学在微信平台上衍生出来的一种新兴文学样式,微信文学有其自身的特征和优势。因为庞大的手机网民规模,因为手机使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密切的关系,微信给人们的沟通渠道和阅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种移动互联网的背景下,广大网民不在迷信主流文化,不再单纯信任经营立场,他们希望更自由地追求生活新姿态,更自由地发表自己的各种心理诉求和价值取向,于是微信文学快速地成长与繁荣起来,以它多元化的创作内容、新颖的表达方式、及时的更新模式和自由的阅读态度等,赢得了更多人的接受并喜欢上微信文学,同时还促进了文学在民间的回归和传播。

(一)多元化的创作

与传统文学不同,微信文学生产者逐渐从体制内职业作家延伸至网络写手、社会大众。自媒体时代,文学创作权一度下放,给愈来愈多的文学爱好者创造了满足其写作欲望与展现文学才华的机会和条件,可以说微信文学的繁荣与全民写作时代的到来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新媒体、微媒体的写作展现了与传统文学创作不一样的方式,即从专业化创作走向了新民间写作。微信文学创作的准入门槛相较于传统文学的标准较低,几乎是所有开通了微信账户的个人主体均能在朋友圈进行即兴创作,记录账号个体在生活中对事件以及细节的把握,抒发随感随想。因此微信文学色彩纷呈。

1.创作内容的“日常化”

随着媒介技术的革新,微信文学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文学创作的内容属性,它乐于从微视角来切人人们的日常生活,以平民姿态、平常心态写庸常点滴,以凡俗化、大众化的叙事方式展现普通人的生活与感受,在微信平台上描写人们的生活状态与生活方式。这些日常生活本是衣食住行、柴米油盐酱醋茶,本是琐碎细杂、平淡无奇,但创作者通过文字、图片、音乐,甚至影像等手段,将自己在社会生活中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形象地表现出来,而慵懒的日常如果融入时代的主题,更是变得不平凡,读者利用碎片化的时间,通过阅读来了解社会了解生活,抑或弥补自己社会生活经验相对不足的缺陷,求得部分情感需求的满足。

由于创作主体的大众化驱使,同时在当下社会大众阅读及审美心理和习惯的催生之下,微信文学正逐渐推动文学作品向通俗化、娱乐化发展。其主要呈现的体裁有古典诗词、散文小说等有口皆碑的经典作品,也有各种“微小说”“微诗歌”“微散文”等“微小叙事体”,更不乏一些娱乐八卦、内幕秘闻、创业之道、养生经学等文学样式。很多微信公众号上的发刊文章,集结了业余写手制造的所谓心灵鸡汤和情感文字,也包括微信用戶个人发表的私语式感受和心情类故事。这些等待被催熟的作品从内容中表现出故事情节的平庸化和世俗化,又鼓舞着人们更加深入性地探讨与思考社会或者精神层面的价值内涵和意蕴。

微信上曾流行并大量转发的《医院四花》,是一首口水诗或者说打油诗:“排队挂号,头昏眼花;医生诊断,天女散花;药品收费,雾里看花;久治不愈,药费白花。”作品结构紧凑,节奏明快,语言诙谐,但语义浅显明了。短短的三十二个字,却将病人在医院里的遭遇和不满情绪渲染得淋漓尽致,读者读来感同身受的同时也引起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思考和声讨,最后引起关注,达到解决社会问题的目的。

在微信文学中,除了这类反映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作品外,心情语录类的作品即心灵鸡汤不仅数量繁多,而且不乏优秀。这类作品一方面可以观照出作者的心路历程,一方面犹如传统意义上的散文给予他人分享。

大家都比较喜欢的《老树画画》系列,作者把丰子恺式的漫画、浑然天成的书法和插科打诨式的文字相结合,轻松愉悦地传达了老树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看似简单的说说笑笑中,却道尽了人世间的生活相。“不必装作很幸福,不要以为许多路,其实就是瞎活着,不知自己去何处。”“把痛苦埋在心里,把幸福挂在脸上,死要面子活受罪,你说活得累不累?”顺口溜俗得自然,俗得有味道,写出了在现实生活面前的一种无奈和落寞。

微信公众号“华语心流池”的作品《享受孤独,是生命的另一种休闲与沉淀》:“我们一直在孤独中跋涉,在寂寞里坚守。只有你享受了孤独,你的生命才会丰富多彩;只要你学会了享受孤独,你人生的经纬会得以延展丰厚。孤独演绎着另一种岁月静好与生命积淀。”作者传达了一种独享的美好,这是喜好嘈杂的人所不懂的。

微信文学的用户对日常生活琐事有着各种各样的体验,他们要么欣喜要么悲伤,要么不满要么释怀,都会借助作品发出感慨和思考,而阅读的人在分享过程中,通过参与和交流,也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获得心灵上的慰藉或情感上的共勉。

2.创作手段的“微而精”

微信文学所拥有的读者均以手机阅读的方式予以接收,他们利用个人碎片化的时间,通过朋友的推介或者订阅公众号,在微信平台上进行在线阅读,读者阅读时间的缩短使得微信文学作品总体篇幅相对较小,微信文学公众号也不具备固定页码,编辑内容可长可短,讲求即时性在线阅读,便于读者能在较为零散的短暂时间内完成阅读体验,满足其阅读需求、保持其阅读兴趣。

从印刷时代过渡到新媒体时代,文字的寄托方式从纸质印刷文本,摇身一变成为电子编辑窗口。与通俗化、娱乐化特点相适应,微信文学作品往往采用时下人们较为青睐的方式进行编辑输出,将大段的文字独白浓缩、精简,取而代之的是图片说明,音频、视频注解,突出了图像、音频等复合媒介在微信文学中的作用和效果。鉴于传统文学模式阅读过程中,大量文字的堆砌会造成读者审美疲劳的产生以及对其阅读兴趣的冲刷,因而图像、音频、视频等媒介在微信文学中为文学作品表达思想情感提供了新的方式、注入了新的灵魂。许多微信公众号的排版都别出心裁,为了收获读者更多的点击量和点赞数,其在图文编排上可谓是费尽心思。有的微信公众号推文.首先将一个封面图呈现在大众视野里,来为账号打造一定的视觉形象,提高账号的识别度,那么这个封面就必须做到匠心独具有创意,用它率先抓住读者眼球,然后再用文字来叩击读者的内心。像公众号“李梵的世界——不负韶华,玩物励志”里的推送文章,不但文字优美、图片精致,文章虽然不多,却都是作者以悠然的时光、感人的文采向读者展示自己眼中的美丽的世界,读来神清气爽,回味绵延。

有了图像、音频、视频等复合媒介的加持,微信文学作品在文字上的篇幅就可以适当缩减了。正如“微信”二字的字面意思,微小的信息,在传播内容篇幅上的压缩使得微信文学整体上呈现出由“短”到“小”,再到“微”的变化态势,“微而精”是微信文学在发展过程中一直保留的良好特征。

(二)作品传播与接收的即时性

纸质文本类文学作品的传播介质是以纸张的形式存在的,它虽然能保证作为印刷品所具有物质保存形态的优点,但运输和传播条件极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一般来说,传统文学期刊通过订阅、零售、邮购等方式来实现其对内容的传播,即使是在公共图书馆,也只限定于有限的借阅读者个人及群体;而微信文学的传播媒介则具有免费、自由、开放、交互等特征,利用无线传输,极大地压缩了信息传播的物理空间,遵循了即时传播的时效性。人们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利用微信平台来接收文学信息或打发“碎片化”时间已经成为常态。在乘坐公共交通等车等零散的时间里,人们总会打开微信的朋友圈或公众号作品来进行阅读,这也使微信文学更为便捷和精准地找到其适合的读者,可以说实现了“瞬时化”的传播效果。

微信公众号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网络平台,任何一家单位、一个部门或个人都能申请,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就可以推送自己的网络文学作品,推送作品也不受时间的制约,只要读者乐意打开公众号,就达到了推送的目的,实现了全天候信息传输或转播,没有了传统文学期刊出版的时间限制。而且,公众号能够根据读者阅读的频率和点赞数,对自己的作品进行分类,有针对性地向不同的读者推送不同的文学作品,大大地提高了文学作品推送的针对性。如南派三叔,在微信开通才四个月的2013年5月就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paibook,当天就有40万的关注,单日就创造了32万的互动记录,他的《盗墓笔记》在网络公众号的大热,一时成为媒体关注的焦点,可见微信文学的传播之快、影响之大和效果之好。受此影响,后来又很多微信文学作者或写手纷纷开通了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来传播自己的创作。

而对于微信文学的读者来说,因为接受公众号文学作品的推送,需要身份认证或扫描二维码,成为好友后才能收到,这使得读者对微信文学作品的选择更具倾向性,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订阅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成为好友进行关注后,作者一旦有作品更新,读者就能在第一时间接收到,而且这个读者还可以继续成为传播者,可以把自己接收到的认为是精彩的作品及时分享到微信朋友圈,实现二级或多级的传播。

相较于传统的文学期刊,微信文学所呈现出的编读之间的双向互动方式显得更为便捷,且交流频度明显比文学期刊更为频繁。传统文学期刊的编读互动频率是由文学期刊的出版周期决定的,而文学期刊的出版周期一般都比较长,往往为月刊、双月刊;反之,凭借微信文学“微而精”的特点,以较少的内容、灵活的形式、丰富的资源,并结合多媒体为主要传播手段,将图片、音频、视频等与文字趋于融合,使微信文学在作者与读者之间沟通传递作用的“双向互动化”模式上卓有成效。

微信文学让读者不再翻看厚厚的书本,就可以轻松地阅读到大量的小说、诗歌和散文,于是在微信朋友圈,点赞成为一种最普遍的礼节性互动行为,也是一种重要的反馈机制。获得点赞的数量代表了微信朋友圈文学的“发行量”,不仅维系着朋友圈文学的繁荣,而且牵动着写手的敏感神经。微信公众号后台设置读者留言互动区,读者的意见和建议能及时地反馈至微信后台编辑区,编辑作者亦可对留言进行评论和回复,大大提高了读者对作品的参与程度,微信文学的作者也更重视与读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广泛汲取读者的意见,努力提高创作的水平和质量。

二、微信文学发展中的不足

自媒体时代下,由于微信文学创作的多元化与开放性,一大批网络写手、社会作家如同雨后春笋一般快速发展,他们打破了编审、印刷、发行等环节制造的壁垒,打破了传统文学的知识垄断和权力制约,不用得到主流文学圈内的大家认可就可以发表作品,可以毫无保留地释放其创作思维。正因为如此,在“鱼龙混杂的微信创作群体中也流出了诸多良莠不齐的文学作品”。

的确,微信文学在发展过程中暴露了类似“作品质量欠佳”“信息虚假传播”“评论肤浅随意”等的不足和弊端,有待于创作主体、读者群体以及网络监管部门、政府相关单位的群策群力,方能使微信文学朝着有序化、合理化、规范化、制度化迈进。

现在微信公众号遍地开花,推送的文章有时“堆积如山”,朋友圈转发的文章有时“浩如烟海”,这些海量的作品,会让真正的文学爱好者陷入迷茫中,更不用说普通读者了,于是片段式的阅读、跳跃式的浏览成为一种现象——浅阅读的泛滥,“标题党”成为大部分人微信文学阅读的主要方式,为了吸引读者,提高点击率和转播率,用标题来吸引眼球而不注重作品質量的作者层出不穷,有些公众号推送的部分作品质量不高,缺乏原创性,同质化现象严重.甚至抄袭和非法转载侵权的现象时有出现。这些粗制的作品在微信平台上的流通和传输,对读者信息的择取和摄入实属一个考验。

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微信公众号的传播有时候处于一种无序状态,缺少像淘宝这样正规的公共传播服务平台,同时也缺乏必要的导流和监管机制,因而读者在获取微信文学公众号信息时极易被一些网络虚假谣言所蒙蔽。例如2018年10月份一度在微信朋友圈内风靡的“锦鲤”活动,各大商家利用各种营销手段蹭“锦鲤”热度,引发网民热传,殊不知“锦鲤”的套路比福利更多:网传“锦鲤”文案涉嫌虚假广告宣传,误导消费者;不法分子利用“假锦鲤”进行电信诈骗,敛取不义之财;“锦鲤”假借高校名义开展活动,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等。

另一方面,由于微信文学呈现的“互动接收”特征,读者能在后台编辑区进行留言反馈,针对作品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促进作者与读者之间的沟通与交流,评论区内的留言中,大部分读者都能对作者和作品予以针对性的评价,评论语言优雅精致且富于正能量。如前面提到的《老树画画:不必装作很幸福》的留言区,基本上都是点赞肯定的,“老树三言两语落,心中七上八下安”,说明看了老树的文字和画画,心灵得到了一定的慰藉。“老树的画令人愉悦、轻松。欣赏他的画作是一种享受”,“诗画俱佳!高士!”等等,不多的评语都是对老树作品的最好肯定。但在微信文学的留言区,还是有一些言语浅薄粗俗,甚至简单粗暴,对作者进行人身攻击的。而有些人会在这些不严谨的文字下加以追评,或戏谑或嘲讽,以一种群体效应来博得关注和追捧,对于作品本身的创作价值和意义则避而不谈。微信上评论回复也不乏不太和谐的声音出现,例如与政治、宗教等这类较为敏感的话题相关,也有部分网友看中浏览量较高的文章,利用评论区来发布各种广告,“刷屏”也是评论区留言的一种常态,相同的话语占据了评论区内大部分面积,类似机器人发帖的海量评论有名无实,反映出了人们盲目的跟风与从众心理。

三、微信文学良性发展的对策

针对微信文学存在的这些不足,如何有效地加以规避或改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对策,来保证微信文学能够良性地发展。

(一)创作主體提高行业自律性

真正想要微信文学在网络文学中发挥一己之力,对于公众号运营商和写手而言,解决推送的作品质量不高、原创性差的问题已迫在眉睫,不能一味地追求点赞数和关注量,不可以跟风山寨,不可以篡改或剽窃他人作品,更不可以未经授权私自传播他人著作。这就要求微信文学的创作主体在保障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同时,激发原创动机、发挥创作活力、提升创作水准,不断提高作品质量;要加强行业自律性,坚持正确的政治立场,运用规范适当的语言,传播正能量;在加强作品产出自律、坚持守正创新中找寻到一条属于自己的正确路径。

(二)政府部门加强立法监管

根据微信文学中有不良信息存在的问题,除了要求创作主体加强提升自身素质、遵守行业道德规范以外,网络监管部门以及政府相关单位的责任与义务丝毫不容小觑。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微信公众号中发布的国际风云、时事热点、生活百态等内容都需要经过网络监管部门的检查和审核,将那些言语得当、内容真实的作品予以推送和宣传,反之退回。思想不正、质量粗糙的作品要求修正,严重的甚至可以封杀公众号;在微信后台评论区也赋予同样的权力,要求网管对一些正面的、积极的留言予以公示,而对于那些不正当的、负面的言论采取屏蔽或删除的举措,并劝告那些撰稿者注意自己的言行措辞,共同维护网络平台的绿色和谐。

微信公众号在必要时可采取一定的手段激励文学原创性的发展,例如“打赏”功能,有利于增强作者原创的欲望和积极性,提高读者的主导权与参与度。与此同时,面对微信文学在传播过程中存在着的侵犯知识产权问题以及所谓虚假信息的流通与传播,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健全监管制度,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加强媒体监管和网络立法,用法律细则切实保护网络文学传播的知识产权,以严格的条例对其散播主体进行约束,例如推行“实名制”,让实名制在作者版权保护、支付稿酬等方面的权益得以有效落实,打击虚假传播,有效遏制“谣言满天飞”的不良情况。

(三)读者群体提升文化素养

在爆炸般输出的信息浪潮里,人们面对微信文学中庞大的信息流量要学会审时度势,切不可盲目转发不切实际的作品、恣意评论或信口拈来的言论,合理利用好微信后台的评论和回复功能,时刻注意自己在网络平台这一公众场合的言行,提高自身文化素养与道德修养。读者群体应该在感受微信文学熏陶的同时学会辨别真伪和善恶,尽可能地避免阅读虚假信息、垃圾信息和营销信息,选择合理合法化的渠道和途径获取信息资源,以积极健康向上的作品为主,远离落后腐朽的内容,培养正确的思维模式、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进一步提高辨识真伪的能力,及时制止恶意信息的传播和流通,必要时可向有关部门反映,做好监督工作。

随着微信软件在社会大众中覆盖率越来越高,微信文学的发展势头已是锐不可当。在新的网络文学样式出现之前,微信文学对网络文学的发展产生着积极的推进作用,在有效传地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接收与传播信息上,通过不断延伸拓展的读者群体,彰显了作品本身的实用价值,当然微信文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面对新兴软件的开发运用,也许会有更新的文学样式替代微信文学,因此现时的微信文学需要适时调整、因势变革,倘若技术人员的科研和更新速度不及网络媒体的自身发展速度,恐怕微信文学也将会重演如报纸、书籍、杂志类纸质媒介文学一般的历史命运,从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指导老师:郑健儿,浙江万里学院副教授)

参考文献:

[1]邓晓成新媒体文学的“微小叙事”及其趋势[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5).

[2]罗盛希.论精神产品的共享性[J]求是学刊,1993(5).

[3]巩瑜.微信时代的文学传播[J].武汉大学文学院,2015(2).

[4]张伟.从纸本到微信:媒介影响下文学生产的转变[J].三明学院学报,2018(3).

[5]韩啸.微信公众号:网络文学传播的新生态[J].新闻爱好者,2016(9).

[6]侯家乐.浅淡微信文学的发展及价值取向[J].祖国,2017(24).

[7]欧阳文风都鹏飞.微信文学的价值体认[J].江海学刊,2015(1).

[8]谢露露.自媒体时代微信文学的叙事特征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16

猜你喜欢

不足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关于集团预算及内控管理的思考
关于当前群众文化工作的冷思考
关于企业营运资金管理的研究
论离婚损害赔偿制度的不足与完善
溶解度计算错误种种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