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治策略
2019-07-22杨曼春曹小勇
杨曼春,曹小勇
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是指血液在深静脉内凝聚成块,完全或部分堵塞静脉管腔,DVT多发生于下肢[1]。其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2]。妇科术后无预防措施的患者中DVT发生率达9.2%~15.6%[3],妊娠期和产褥期是DVT的危险因素,需予以重视。
本研究对56例妊娠期及产褥期DVT患者进行研究,并与同期非DVT患者进行比较分析,旨在探索妊娠相关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危险因素,并提出相应的防治策略,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08年6月—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妊娠期及产褥期DVT患者共56例,记作DVT组,年龄分布在18~45岁,平均(26.3±3.3)岁;体重分布在51~81 kg,平均(66.8±5.2)kg;其中,妊娠期26例,产褥期30例;单侧左下肢DVT 34例,单侧右下肢DVT 10例,双下肢DVT 12例;产次方面,初产妇33例,经产妇19例,3次及以上者4例;胎数方面,单胎妊娠47例,多胎妊娠9例;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6例。选取同时间段非DVT妊娠期及产褥期妇女56例,记作对照组,年龄分布在18~44岁,平均(25.3±4.1)岁;体重分布在50~83 kg,平均(64.3±4.5)kg。DVT组与对照组在年龄、体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对照组中,妊娠期32例,产褥期24例;产次方面,初产妇39例,经产妇14例,3次及以上者3例;胎数方面,单胎妊娠50例,多胎妊娠6例;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3例。
1.2 诊断标准 根据《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和治疗指南》(第三版)[2],首选下肢静脉多普勒超声检查,必要时行静脉造影检查确诊DVT。DVT组排除原则:①既往有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史,②既往确诊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疾病,③妊娠期进行抗凝治疗,④临床资料不完整者;对照组选取原则:①同时间段非DVT妊娠期及产褥期女性,②与DVT组相比,在年龄、体重方面无统计学差异。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经核实后录入,使用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对妊娠期或产褥期DVT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DVT组中年龄>35岁者15例,占该组人数的26.8%,对照组9例,占该组人数的16.1%,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妊娠前或妊娠过程中存在吸烟情况的人数分别为5例和3例,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人群妊娠前BMI>28者分别为9例和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0,P=0.026)。见表1。
表1 一般情况对妊娠期或产褥期DVT的影响
2.2 妊娠特有疾病对妊娠期或产褥期DVT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妊娠期高血压情况,DVT组7例,占该组人数的12.5%,对照组4例,占该组人数的7.1% ,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糖尿病情况,DVT组4例,占该组人数的7.1%,对照组5例,占该组人数的8.9%,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剧吐情况,DVT组4例,占该组人数的7.1%,对照组0例,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48,P=0.042);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情况,DVT组7例,占该组人数的12.5%,对照组1例,占该组人数的1.8%,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6,P=0.028)。见表2。
表2 妊娠特有疾病对妊娠期或产褥期DVT的影响
2.3 妊娠相关因素对妊娠期或产褥期DVT的影响 本次调查中,初产者,DVT组33例,占该组人数的58.9%,对照组39例,占该组人数的69.6%,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胎妊娠者,DVT组9例,占该组人数的16.1%,对照组6例,占该组人数的10.7%,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者,DVT组6例,占该组人数的10.7%,对照组3例,占该组人数的5.4%,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妊娠期或产褥期行外科手术者,DVT组8例,占该组人数的14.3%,对照组2例,占该组人数的3.6%,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53,P=0.047);DVT组产褥期共26例,其中剖宫产者9例,占该组产褥期人数的20.7%,对照组产褥期共32例,其中剖宫产者4例,占该组产褥期人数的12.5%,两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034,P=0.045)。见表3。
表3 妊娠相关因素对妊娠期或产褥期DVT的影响
3 讨 论
3.1 妊娠相关DVT影响因素较为复杂 目前普遍认为,DVT形成原因主要包括:静脉壁损伤、血流缓慢、血液高凝状态[2],对于妊娠期或产褥期患者其影响因素更为复杂多样。本次调查中,妊娠前BMI值、妊娠剧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妊娠期或产褥期行外科手术以及急诊剖宫产手术都是引起妊娠相关DVT的重要原因。妊娠前BMI>28,提示该患者属于肥胖范围,该类患者体脂含量一般较高、运动较少,血液状态受到一定影响。严重的妊娠剧吐、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者往往影响孕产妇电解质、激素水平等,引起全身体液的变化。妊娠期或产褥期行外科手术以及剖宫产手术,特别是产后出血、感染等并发情况使DVT形成的风险大大提升,有研究指出,剖宫产手术是VTE的独立危险因素[4]。本次调查中,年龄、吸烟史、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多胎妊娠等因素与妊娠相关DVT虽无统计学意义,但并不表明这些因素与DVT发生无关。在临床工作中,年龄、吸烟史视为DVT产生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次调查限于样本量关系并未呈现显著相关,但仍应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
3.2 妊娠相关DVT的治疗相对复杂 对于普通DVT患者,临床上对于早期DVT患者常使用新型口服抗凝药或者低分子肝素联合维生素K拮抗剂治疗;溶栓治疗是DVT治疗的重要手段,主要采用导管溶栓或系统溶栓;必要时可采取手术取栓。妊娠相关DVT情况较为复杂,治疗过程中必须同时考虑母体和胎儿两个方面。由于新型口服抗凝药(包括抗Xa抑制剂,如利伐沙班;凝血酶抑制剂,如达比加群等)能够通过乳汁分泌,需尽量避免。维生素K拮抗剂可穿透胎盘,引起胚胎发育不良,亦需避免[5]。在治疗妊娠相关DVT时,由于低分子肝素具有不通过胎盘,不通过乳汁分泌,能够与鱼精蛋白硫酸盐结合可逆等特性,是临床首选药物。在治疗的过程中需根据患者病情、体重等因素谨慎选择用药量,及时检测相关凝血指标及出血情况[7]。
3.3 妊娠相关DVT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妊娠相关DVT严重影响妊娠期及产褥期母儿的生命,DVT治疗不及时或治疗效果不佳可逐步发展为血栓后综合征(PTS),有研究表明,有20%~50%的DVT患者发展为PTS,5%~10%发展为重症PTS[6],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妊娠相关DVT的预防具有重要价值。预防妊娠相关DVT首先需改正不良的生活习惯,适龄妊娠、戒烟、控制体重、增强机体活力是预防妊娠相关DVT重要方面。对于存在高危因素的孕产妇进行预防性治疗,及时进行抗凝脂抗体及遗传易感性检测,超声检查作为简单无创廉价的检查手段是检查血栓形成的重要工具。对于已存在预防妊娠相关DVT的患者及时规范治疗,确保自身及胎儿安全。同时做好预防PTS的发生,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持续适当强度的抗凝治疗[6]。
综上,由于孕产妇特殊的生理状态,其面临比其他人群更多的妊娠相关DVT的危险因素,其治疗方式亦有较多限制,临床工作中必须给予足够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