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评估三角及四类四区在儿科急诊分诊中的联合应用
2019-07-22周艳娜吴金霞
周艳娜,吴金霞*,龚 云,孙 静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急诊科,广东 广州 510120)
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从大量的就诊患儿中早期发现和识别真正的急诊患儿,并截留潜在危重患者,作出正确处理,减少漏诊和误诊,避免医疗风险,维持良好的候诊秩序,是预检分诊的重点和难点。2014年开始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对急诊患者的预检分诊采用儿科评估三角方法,并调整急诊室布局,制定四类四区标准,合理分区,收效甚好。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2018年3月1日~2018年3月31日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科急诊就诊的患儿为研究对象,为保证样本的准确性,研究期间每天随机抽取50例患儿,共抽取1550例。排除标准:①因各种原因退号离开;②分流至其他专科;③分诊资料不完善。年龄范围:0~14岁(包括新生儿)。
1.2 儿科评估三角概述
儿科评估三角(PAT-Pediatric Assessment Triangle)是一种对儿童临床状态快速评估的工具,可以早期识别危重患儿,及时采取急救措施,减少候诊期间病情变化的患儿。由外观-A(APPearance)、呼吸-B(Breathing)、循环-C(Circulation)组成。评估者通过视觉、听觉、触觉,简单的分诊工具及家长的主诉,观察患儿并收集病人大体信息,简单快速的获取相对准确的初始印象,给予相应处理。
1.3 四类四区概述
I类危急症:病人生命体征极不稳定,如得不到紧急救治,很快会危及生命,需要马上抢救;立即带入抢救室1-2床,启动急救应急系统。
Ⅱ类急重症 :有潜在的危险,病情有可能急剧变化,需要紧急处理与严密观察,医生需在5分钟内接诊;带至5-8床,通知医生尽快接诊。
Ⅲ类亚紧急 :一般急诊,病人生命体征尚稳定,没有严重的并发症,医生需要在30分钟内接诊;带入急诊候诊区,通知医生接诊。
IV类非紧急 :可以门诊诊治。按病情又分为1 、2 两级,接诊时间分别为60分钟和120分钟内。分诊后分流至门诊候诊区,等候医生接诊。
各级患儿在相应区域等医生再次评估并给予相应处理。候诊患儿有专人定时巡视,对病情变化的患儿重新评估,重新分级,重新调整等候区域。
1.4 方法
1.4.1 分诊护士由在急诊工作3年以上者担任,并进行专业培训,获取分诊岗位资格证。
1.4.2 当急诊患儿进入分诊护士视线后,分诊者运用视觉观察病人意识、精神状态、反应情况、面容表情、注意力、肌张力等外观表现,判断患者中枢神经系统方面有无异常情况;观察患儿有无异常呼吸音、异常呼吸体位、有无鼻翼煽动、有无三凹征等判断呼吸方面有无异常;观察患儿的皮肤颜色有无苍白、发绀及花斑纹,用手感触患儿指端温度及动脉搏动强弱等判断循环方面有无异常,同时仔细听取家长对患儿病情的描述。根据病情需要,可以用体温仪、血压计、血氧饱和度监测仪等设备,辅助PAT对患儿病情进行快速评估,初步识别患儿状态,快速分级,根据分局将患儿分流至各个候诊区域。需要注意: 如果患儿躺在家长怀中,或用被服包,记得打开被服,仔细检查。
1.5 效果评判
将PAT的初步诊断与医生进行相关检查后的最终诊断进行对比分析,统计分诊时间,候诊时间,并计算分诊正确率。
2 结 果
1550例患儿分诊时间为10(±5)s;1例发生意外,4例热性惊厥,3例病情变化,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达到99.48%;候诊时间符合急诊分级要求,且就诊秩序良好。
3 讨 论
由本组数据来看,1550例患儿分诊时间为10(±5)s;1例发生意外,4例热性惊厥,3例病情变化,初步诊断与最终诊断符合率达到99.48%;候诊时间符合急诊分级要求。4例患儿高热,指导物理及药物降温后,根据病情安排至相应候诊区域候诊,患儿在候诊过程中发生抽搐, 送至抢救室进行处理,抽搐患儿因分诊护士已给予相应处理及指导,并告知家属有惊厥发作可能,虽有意外发生,但家属表示理解,减少了医患纠纷;3例IV级患儿在候诊过程中病情变化,分诊护士巡视时发现,带至急诊候诊区通知医生处理;1例患儿分诊科室错误,导致检查时发现肠套叠,原因是没有进一步分析腹痛和哭闹的病因。
综上,儿科急诊患儿多,就诊秩序混乱,医务人员紧缺,儿童起病急,变化快,儿科评估三角及四类四区联合应用在急诊预检分诊中具有积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