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行介入栓塞治疗的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体会
2019-07-22王贝贝韩金丹
王贝贝,吕 然,韩金丹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0)
目前较少见的脉管性疾病为颌面部动静脉畸形,多数患者是先天性发育异常,主要发病机制为动脉与静脉间不能实现直接交通,造成动脉血逐渐呈异常血管团流至扭曲静脉,若不能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手段,极易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病情严重者可能导致颌面部谷歌或软组织发生畸形,直接威胁其生命健康。随着医疗事业发展,临床治疗该疾病以介入栓塞为主,但治疗期间患者对自身病情缺乏正确理解,造成依从性差,使得最终治疗效果欠佳,因此合理采取治疗措施对改善患者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为分析介入栓塞治疗的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实施综合护理的效果体会,我院研究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 料
取2017年3月-2018年5月我院收治的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52例,研究组(n=26):男15例,女11例,年龄8-56岁,平均年龄(21.34±5.12)岁;对照组(n=26):男14例,女12例,年龄7-55岁,平均年龄(21.13±5.04)岁。各资料无差异(P>0.05),可比。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实时监测患者病情,为其营造舒适病房环境,向患者详细介绍住院规章制度,消除其陌生感与恐惧感。研究组以对照组为基点实施综合护理:(1)术前护理:根据患者基础资料首先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仔细询问其是否具有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与药物过敏史等,完善患者血常规、凝血与肝肾功能等检查流程,并且手术时尽量与月经期避开[1]。(2)术中护理:密切观察患者各生命体征,在手术室内播放舒缓音乐,改善其心理应激反应,嘱咐患者保持身心放松,尽量减少交感神经活动,同时指导其取平卧位,确保患者具有舒适感,合理搭建小静脉输液通道,定期监测心率与氧饱和度,注射时需观察渗血渗液情况,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3)术后护理:术后患者极易发生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因此术后24h内需给予其适当局部冰敷,体温高者需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嘱咐患者多饮水且保持饮食清淡,同时保持口腔清洁,出院后需定期到院复诊[2]。
1.3 观察指标
两组并发症率与有效率对比
并发症率:两组发生肺栓塞、穿刺部位血肿与软组织坏死,发生率越低越低。
有效率:显效:经造影证实,患者病变范围基本消失,无并发症发生;好转:患者病情好转,并发症发生率低;无效:与上述标准不符且病情加重,有效率(显效率+好转率)越高越好[3]。
1.4 统计学方法
SPSS22.0分析数据,并发症发生率与有效率[n/(%)], 检验。P<0.05,具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并发症率
研究组较对照组并发症率低,P<0.05,见表1。
表1 两组并发症率对比[(n),%]
2.2 有效率
研究组较对照组有效率高,P<0.05,见表2。
表2 两组有效率对比[(n),%]
3 结 论
颌面部动静脉畸形属于临床少见脉管性疾病,治疗该疾病以介入栓塞为主,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病情早期康复,但围术期间其与家属对手术流程存在错误认识,使得最终治疗效果欠佳。
大量研究数据表明,对该疾病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期间应用综合护理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其结合病情实际情况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严格按各护理流程执行,首先术前定期开展健康教育指导工作,加强其与家属对颌面部静脉畸形的认识,同时将以往成功病例介绍至患者,帮助其树立疾病康复信心,并且术前完善各常规检查措施,便于为后期手术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其次,术中需实时监测患者病情,有异常及时告知医师处理,合理指导其选择较为适宜的体位,便于术者开展手术,同时床边需提前准备好急救用品,随时将患者心率、血压与氧饱和度告知相关医师,若穿刺部位发生渗液情况需采用棉球局部压迫止。另外,术后需对患者疼痛部位实施局部冰敷,减轻术后肿胀感,嘱咐其保持营养均衡,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为主,促进病情康复。
罗文凯,许建新,许自强等研究中明确指出[4],对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围术期采取整体护理措施能提高生活质量,改善预后,促进病情康复,具有时效性,值得借鉴。
在本次研究中,研究组有效率(96.15%)高于对照组(76.82%),研究组并发症率(11.53%)低于对照组(34.61%),P<0.05。由此可证:对颌面部静脉畸形患者实施介入栓塞治疗期间采用综合护理能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率,促进病情康复改善预后,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