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循证护理在肠梗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19-07-22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5期
关键词:肠梗阻循证有效率

徐 兰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综合外科,江苏 南京 210019)

循证护理属于临床医疗中常见的护理模式,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引入我国,在不断开发创新中积极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已经发展成为较为有效的临床护理模式。循证护理法在应用中,主要进行医学文献的整合与评价,谨慎的使用研究证据,并按照特定步骤予以患者进行临床护理,结合患者的发病特点编制个性化护理方案,凸显循证护理模式的优势。肠梗阻患者的临床症状多为恶心、食欲低、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症状,导致生活质量降低,出现严重的焦虑与紧张等情绪,实证在肠梗阻患者治疗中采用循证护理模式,临床疗效显著。基于此,下文针对肠梗阻患者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应用措施。

1 基本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6月到2018年6月入院治疗的肠梗阻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平均分为实验组(40例)与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符合肠梗阻临床诊断标准,心功能、肝功能与肾功能健全,无精神疾病。其中,对照组患者最大年龄65岁,最小年龄42岁,中位年龄(56.1±1.2)岁,男性22例,女性18例。实验组患者最大年龄66岁,最小年龄36岁,中位年龄(57.1±1.3)岁,男性15例,女性25例。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行循证护理。两组患者基本资料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在患者入院治疗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确诊为肠梗阻之后予以患者饮食方面的指导,如果患者病情已经恶化,可以给予肠外营养。护理工作人员需采用胃肠减压方法进行护理,指导患者每天清洁口腔;实验组患者行循证护理法,具体为:

1.2.1 护理之前的准备

在循证护理之前,工作人员应积极学习循证护理知识与操作方法,掌握实践技巧。

1.2.2 提出问题

在肠梗阻患者入院治疗之后,予以全面的体检与观察,掌握患者的临床症状与体征指标,并提出问题:诱发疾病的原因、预防疾病的措施、缓解临床症状的方法、心理干预措施等。

1.2.3 循证支持措施

护理工作人员需要按照提出的问题,寻找证据作为支持:肠梗阻的病因为肠道受到压迫、手术后肠粘连、机体电解质紊乱等;患者临床症状多为腹痛、腹胀、停止排便排气等。在明确病因与临床症状之后,提出针对性的预防措施,编制个性化护理方案。对于已经出现肠梗阻的患者而言,应予以循证护理。

1.2.4 护理措施

采用肠道减压引流方法,缓解患者的肠道压力,结合患者机体变化情况,正确插入胃管,然后采用负压吸引器,吸出患者胃液。在肠梗阻症状消失之后,护理工作人员应要求患者11小时之后进食,以流食为主,每天适当增加食物摄入量,工作人员必须要求患者食用维生素丰富且容易消化的食物,杜绝生冷与油腻食物,按时服用药物[1]。同时,护理工作人员应予以患者心理干预,缓解患者的焦虑与恐惧不良情绪,加大健康知识的教育力度,使得患者意识到配合临床治疗的重要性。在患者出院期间,工作人员应嘱咐家属调节患者饮食,养成良好习惯[2]。

1.3 判定指标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护理满意度。①显效:患者在护理之后临床症状已经消失,精神状态较好。②有效:患者在护理之后临床症状明显改善。③无效:患者在护理之后临床症状没有改善,甚至有加重的倾向。采用(显效+有效)计算护理有效率;动态监测患者治疗之后肛门排气排便、腹胀腹痛缓解与住院时间,时间越长证明临床疗效越差。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行SPSS17.0软件对本文所有研究的数据进行处理,其中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用率(%)的形式表示,行卡方检验;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指标用(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行t检验,数据对比判定为P<0.05,则证实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护理护理有效率对比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护理之后的有效率,实验组高于对照组,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1。

表1 患者护理护理有效率分析(%)

2.2 临床疗效分析

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对照组肛门排气排便、腹胀腹痛与住院时间高于实验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 (±s)

组别 例数(单位) 肛门排气排便时间(小时) 腹胀腹痛时间(小时) 住院时间(天)实验组 40 7.2±1.1 6.5±1.3 8.9±1.5对照组 40 9.5±1.1 9.4±1.3 11.2±1.5 t 9.3508 9.9763 6.8572 P 0.0000 0.0000 0.0000

3 讨 论

循证护理法属于循证医学理论的研究成果,具有综合性与个性化的护理优势。早在1990年,西方发达国家就已经开始在临床治疗中应用循证护理法,而我国在2005年才将循证护理理论引入医学研究中[3]。对于循证护理而言,属于新型临床护理方法,与传统的护理模式相较,可以通过医学理论与护理操作的有机整合,将患者的精神与物质需求作为首要研究对象,在临床护理中鼓励患者积极配合治疗,遵循以人为本的护理原则,使得患者积极参与到护理决策中,感受到护理工作人员的关心与关爱,临床护理满意度有所提升[4]。

肠梗阻属于临床医学中常见疾病,发病原因主要为:肠道受到压迫、手术后肠粘连、机体电解质紊乱等,临床治疗周期很长,导致患者承受较大心理压力,生活质量受到影响。通常情况下,肠梗阻患者在疾病的困扰之下,会出现恶心、腹痛、腹胀等临床症状,如果单纯采用禁食、禁水的方法进行治疗,只能在短期之内达到一定临床效果,患者的治疗舒适度降低,痛苦感增加。因此,在临床治疗工作中,应结合肠梗阻患者的发病特点与临床症状,创新护理方法,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与疼痛感,提升生活质量[5]。

在上文研究中,实验组患者采用循证护理法进行护理,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法进行护理,有效率为62.5%,可见实验组护理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在肠梗阻患者临床护理的过程中,护理工作人员应积极采用循证护理法开展工作,帮助患者缓解不良情绪,提高生活质量[6]。

猜你喜欢

肠梗阻循证有效率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循证护理》稿约
循证护理在新生儿静脉采血中的应用
张务锋:着力构建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
很有效率
藏药当佐治疗胃病的疗效研究
循证医学的人文精神
循证医学在中医教育实践中的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