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体检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并及其有效的护理分析
2019-07-22冯丽娟
冯丽娟
大理州祥云县人民医院 云南大理 672100
骨质疏松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骨科代谢疾病,也是导致骨折、骨痛等病症的主要原因,其主要特征为:①人体骨量明显流失;②骨微细结构退化,且脆性提升。对于骨质疏松的诊断与预防的主要方式为骨密度检测,有研究显示,年龄、体重、生活习惯及身体质量等均对骨密度存在较大的影响,且女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尤其是绝经后的女性,临床症状表现为骨骼疼痛[1]。为了明确体重、年龄等因素对骨密度的影响,并研究相应的护理策略,本文以健康体检者骨密度的影响及有效的护理为题,选取受检者进行分析,并将研究结果进行如下整理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均选自于2017年10月-2018年10月间前来我院体检的健康者,共计280 例,所有入选患者均无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代谢类疾病及骨折史,所有受检者年龄均在40 岁以上。受检者中有男性172 例,女性108 例,平均年龄为(54.23±5.19)岁,其中年龄在40-49 岁之间的有76 例,年龄在50-59 岁之间的有102 例,年龄在60 岁以上的102 例。所有受检者的平均体重指数为(25.34±3.02)kg/m2,其中体重指数在20-23.9kg/m2之间者有82 例,体重指数在24-29.9kg/m2之间者有121 例,体重指数在30kg/m2之间者有77 例。
1.2 方法
采用X 线骨密度测量仪对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确定测量部位为腰椎右股骨上端部分,对研究对象的左前臂远端桡骨及股骨颈部分的骨密度进行测定,并将测定结果录入计算机进行统计学分析,控制测量密度在-1.5%-1.5%之间。
1.3 统计学处理
为保证结果的客观性与参考性,需以SPSS21.0 系统对不同组别受检者的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学检验,其中(n,%)表示计数资料,行卡方值检验,而()表示计量资料,行t 值检验,若有检验值P<0.05,即统计学差异存在。
2 结果
老年组(60 岁以上)与中年组(40-49 岁)相比,骨密度检测结果存在显著差异(P<0.05),年龄在50 岁以上的女性骨密度流失加快,且罹患骨质疏松的几率明显大于同龄男性(P<0.05),且生活习惯不良者较正常生活人群骨密度流速更快,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体重指数在20-23.9kg/m2之间者与体重指数在30kg/m2以上者对比,发现两者骨密度存在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2。
表1:不同年龄患者的骨密度值()
表1:不同年龄患者的骨密度值()
年龄(岁) 例数 左前臂远端桡骨 股骨颈40-49 岁 76 0.98±0.13 1.12±0.18 50-59 岁 102 0.95±0.14 1.13±0.17 60 岁以上 102 0.89±0.15 1.02±0.15
表2:不同体重指数患者的骨密度值()
表2:不同体重指数患者的骨密度值()
体重指数(kg/m2) 例数 左前臂远端桡骨 股骨颈20-23.9 kg/m2 82 0.97±0.12 1.12±0.17 24-29.9 kg/m2 121 0.94±0.13 1.14±0.16 30 kg/m2 以上 77 1.06±0.11 1.24±0.19
3 讨论
根据流行病学研究资料显示,骨质疏松已经成为相对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且近几年来我国的骨质疏松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目前,诊断及预防骨质疏松的最佳方式为骨密度测定,相关研究显示,骨密度会随人体年龄增长而流失,本文研究结果也显示老年受检者(60 岁以上)的骨密度要明显低于中年受检者,主要是由于随着年龄增长,骨量流失导致的。本文研究还显示,体重指数较大的受检者骨密度要明显高于体重指数较小的受检者,该项测定结果则是对人体不同部位受力情况的反映[2]。同时,抽烟、喝酒等不良生活习惯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受检者的骨密度,因此,为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需要进行一定的护理干预,首先应该强化高龄患者的体重指数,从而提升其骨密度,首先应对健康受检者进行定期体检,对于体重指数过低的受检者需要制定定期体检方案,并明确其疾病情况。其次,还应对老年人群展开健康教育,帮助其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戒烟戒酒且适度运动,为其制定锻炼计划。最后,还应嘱咐患者注意饮食摄入,尤其是钙质及蛋白质的摄入,并且注意控制脂肪的摄入,从而提升骨密度。对于已经确诊为骨质疏松的患者,应积极进行治疗,避免发生骨折、骨痛等疾病[3]。
综上所述,骨密度与年龄并无较强的相关性,但受检者的体重、生活习惯等会对骨密度造成一定的影响,因而定期检查骨密度,给予其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骨质疏松的发生几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