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赛促学”在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中的实践研究*

2019-07-22袁训锋黄丽琼韩小丹

科技与创新 2019年12期
关键词:以赛促学商洛师范生

杨 燕,袁训锋,黄丽琼,韩小丹

(1.商洛学院 数学与计算机应用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2.商洛学院 电子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陕西 商洛 726000)

1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

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中国教育事业在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下,无论在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等方面都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为了更好地适应现代信息化教育体系,教育对教师各方面能力要求不再仅限于专业知识、普通话、外语等方面,特别对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要求也日益提高,信息化教学能力成为当代教师教学能力的核心内涵。

2018-06-29,教育部-中国移动科研基金项目“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与培养模式实证研究”课题组在“智慧领航·教师专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举行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的发布会,正式发布了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标准,课题主要负责人华东师范大学任友群教授对能力标准做了清晰解读。根据师范生双重角色的特点,本版标准提出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应该服务于两大目的:支持自身学习以及支持未来教学。围绕上述两大目的,师范生应具备的信息化教学能力被划分为三个方面九个维度。这一集科学性、合理性与前瞻性于一体的标准,其诞生为今后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指明了方向,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 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的重要意义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育工作者的基地,师范生是未来教师队伍的后备力量,培养和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已成为一门必修课程,拥有信息化教学能力是当前师范生所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近几年,国内众多高校教师,针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大量的探索研究。时春阳[1]指出高校在培养师范生信息化能力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解决策略;赵艳菊[2]从认识、理论学习、实验活动、见习实习等四个方面提出培养师范生信息化能力的意见和建议。杨宏[3]以成都师范学院为例对智慧教育背景下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研究,为其他师范院校提供了思路。在对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培养过程中林雯[4]提出“一看,二学,三用,四评”这一简单、实用、高效的教学流程,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

商洛学院是一所具有40余载办学历史、10余年本科办学经历的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学校最初就是由几个师范专业一步步发展为现在的“十一院一部”,40个本科专业中有1/4的专业具有师范性质,商洛学院始终坚持发挥传统优势办好师范专业,加强师范类特色课程建设和师范生实践平台建设,提高师范生从教技能,已为基础教育培养了20 000多名教师。在当前信息化教育大背景下提高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2.1 有助于适应现代信息化教育

现代社会是信息化的社会,现代教育也被信息化打上了深深的烙印,无论是教学思想,教学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都必须紧随社会发展的步伐,与信息化接轨,只有掌握信息化教学能力,才能适应现代教育事业的发展,更好地做到与时俱进。

2.2 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师范生是未来的教师,是教育的希望,他们肩负着振兴基础教育的伟大使命。信息化教学能力作为一种可迁移的实践操作能力,会随着师范生就业入职进入到实际教学工作中,它的应用将为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提供重要保证,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中开展探究,合作式学习能实现其个人综合能力的全面发展,有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3 有助于实现自身更好地发展

师范生毕业走上讲台并不意味着学习的终结,而是一个新阶段的开始。拥有良好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基础,不但开展教学工作得心应手,而且在不断实践,不断完善自我的过程中对专业知识的补充和技能水平的提升都有很大的帮助。只有不断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有所发展有所创新,将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予以提升才能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发挥自己的才能和潜质,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

3 提升师范生信息化教学的能力

开展了“以赛促学”提高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的具体实践,通过指导师范类学生制作与本专业内容相关的微课作品,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微课类作品竞赛,提升师范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创新能力及综合素质。

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高等学校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三大教学指导委员会联合主办,是全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能力的检阅平台,在全国高校中具有重要的影响力。大赛以为大学生提供一个互相交流并且激发创造力的平台,引导学生踊跃参加课外科技活动,激发大学生学习计算机知识和技能的兴趣和潜能,提高大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为宗旨。

大赛从2008年开始举办,随着大赛的不断发展,目前已涵盖软件应用与开发、微课(课件制作)、动漫游戏、微电影、软件服务外包、计算机音乐创作和数字媒体设计等诸多专业领域。

商洛学院从2014年开始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的西北赛和全国决赛,通过校赛选拔每年推荐10件左右的作品进入西北地区赛。为进一步提升师范专业学生的信息化教学能力,适应现代教育教学方法,鼓励师范生积极参加大赛中微课类作品竞赛,从内容的选题,素材的收集,PPT的设计,录屏软件的使用,微课的录制等各个环节给予学生相关指导。图1是商洛学院近5年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地区赛的作品总数和师范生参加微课类比赛的作品数,从图1可以看出,近三年师范生的微课类作品每年基本都占到总参赛作品的30%,值得一提的是每年都有微课作品被推荐进入国赛,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4 “以赛促学”实践取得的成效

对师范生而言,制作微课作品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真正的“以赛促学”,带给学生的收获是多方面的。

4.1 增长了丰富的课外知识

通过参加比赛,学生经历了一个探索知识、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过程,获得了课堂以外的知识,无论是信息理论知识,还是实践操作,特别是PPT的制作方面得到了质的飞跃,为他们以后从事多媒体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4.2 磨练了良好的品质

从校赛、省赛到国赛,层层的选拔和突破,最终不仅让学生收获了成绩和荣誉,获得感、幸福感大增,更重要的是在参赛的过程中,他们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增加了自信,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磨练了意志。

图1 商洛学院近5年参加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地区赛作品总数和师范生参加微课类比赛的作品数

4.3 提升了综合能力

通过参加比赛,学生获取知识的主动性增强,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案,语言表达能力、交流沟通能力、团队配合能力、创新能力、动手能力、操作能力、设计能力、软件使用能力、文献查阅能力等各方面的能力都获得有效提升,提高了师范生就业核心竞争力以及综合能力。

5年来,笔者指导师范专业学生制作微课作品近10件,经过校赛选拔推荐微课作品4件,还包括科学计算类作品1件和数字媒体设计类作品2件,参加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西北地区赛,获得省级奖项6项,国家级奖项2项。指导的学生分别来自数学与应用数学、物理学、化学、英语、汉语言文学等师范专业。2016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景伟强同学作品“基于微分方程的犯罪动机分析”获得国家级三等奖后,经过进一步挖掘、整理、拓展,形成学生学术成果论文1篇,题目为《基于计算机设计技术为“基因”的微课设计》发表在《教育信息化》2017年第4期上。表1为指导师范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的获奖情况。

5 结束语

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要结合本校学生的学情,不断探索切实可行的培养模式和方法途径,勤思考,多实践,为师范生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就业核心竞争力提升建言献策,为学校人才培养教学成果添砖加瓦,加快促进学校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建设步伐。

表1 指导师范生在中国大学生计算机设计大赛中的获奖情况

猜你喜欢

以赛促学商洛师范生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陕西商洛:创出菌蔬轮种发展新模式
商洛水源地生态经济区划分析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教学模式探讨
敢拼才会赢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改革艺术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高职学生对“双证融通”和“以赛促学”认知度与参与度的现状研究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
商洛加快培育千亿元新能源汽车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