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榛子姑娘”扎根乡村:我的朋友圈满是果香

2019-07-22邓琳琳

恋爱婚姻家庭 2019年25期
关键词:小苹果榛子农民

●文/邓琳琳

电视剧《乡村爱情故事11》里,女大学生村官杜小双在“精准扶贫”“招商引资”等国家惠农政策的指引下,来到象牙山,带领农民进行土地流转,建设生态新农庄。而在安徽合肥市长丰县岗集镇井沿村,张丙萍也是这样一位践行扶贫政策、接地气的女大学生。

缘于对植物、对大自然的热爱,张丙萍从金融行业果断转型,跟随心的方向,来到农村,将闲置荒废耕地通过土地流转,改造成江淮地区最大的榛子基地,并带动当地农民脱贫致富,大家都亲切地喊她“榛子姑娘”。

瞧,“榛子姑娘”的朋友圈扎根农村,满是花香果香泥土香气。

兜兜转转,选择“榛”爱

“马兰开花二十一,二五六,二五七,二八二九三十一……”1984年7月,张丙萍出生在安徽马鞍山市向山镇一个村庄,幼年时和小朋友一起跳皮筋时,这几句朗朗上口的歌谣在村间回荡,十分悦耳。

张丙萍喜欢植物开花结果,喜欢农村春耕秋收,到镇上上中学后,每逢周末骑自行车回家,顺着村间小道蜿蜒,大口呼吸着泥土花草的清香,她就感到神清气爽。

2003年9月,张丙萍考入安徽农业大学园林专业。内向安静的她,课余喜欢在校园里静静地观察各种植物。后来,身边多了一个陪伴的人——男友彭涛是同校计算机系的,外向开朗。两人性格互补,倒也多了很多乐趣。

周末,别的校园情侣要么去逛街要么去看电影,张丙萍则拉着彭涛去公园、植物园约会。说是约会,可是一看到眼前各种各样的植物,张丙萍就把身边的彭涛给“忘记”了,在林间花丛这里看看那里瞧瞧。彭涛跟在后面假装生气地嘟囔着:“你这是跟植物约会呢!”

自己做不了女友眼里的花啊朵啊草啊的,那就做个好帮手吧。再次去植物园,彭涛特意提了一个帆布袋子。张丙萍收了这花那果的种子,彭涛就娴熟地接过来,分类包好,再装到帆布袋子里。

2007年大学毕业后,张丙萍应聘进安徽省东海实业集团公司,做了总经理助理;彭涛从事销售工作,换了几家公司,后来进入一家房地产开发企业。2012年,两人组成了小家庭。

从事金融类工作收入颇丰,可是张丙萍却始终找不到归属感。每天与数字打交道,生活也变得乏味了。其实,张丙萍一直有一个“农业梦”,她对彭涛说:“我真怀念小时候在农村的生活,每天都能和植物打交道,如果能在农村工作就好了。”彭涛呵呵一笑,没太当回事,“改天我再陪你去植物园看看吧。”可是,自己那一句感慨却像一粒种子,种在了张丙萍的心里。

张丙萍开始请教大学老师、同学,寻找合适的农业项目。起初,她想到做专业对口的园林景观,但是市场已经相对饱和了;如果做经济林树种,桃树、梨树等浆果类树种的果实不易储存;核桃类的树种在皖南地区已经大量种植,生产过剩……

听说住在辽宁省本溪市桓仁县的亲戚刘叔在种榛子树,张丙萍开始琢磨:榛子能否在合肥种植呢?“别多想了,你去那边看看吧。”丈夫鼓励她。于是,张丙萍揣着许多问题,辗转来到亲戚家。

她发现那里是榛子主产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榛子树。当地人爱吃榛子的鲜果,榛子有“坚果之王”的美誉,一颗榛子树的成活期有50年之久,有着可观的经济效益。而当时,安徽的榛子市场几乎为空白,作为一项新产业,发展空间很大。

在亲戚家待了一阵子,走访了当地农户,张丙萍心里的目标越来越明朗——回家种榛子!

回到合肥,通过大学老师的引荐,她马不停蹄地找到安徽省林科院的专家。专家十分诧异:“你怎么想起来种榛子树的?我们正在做这方面研究。”原来,省林科院正在开展平欧杂交榛子在安徽省试种的项目。张丙萍内心无比雀跃。

做农业,种榛子树,张丙萍说干就干。

栽下希望,做“榛”心英雄

起初,彭涛有些担心,妻子这是要把工作阵地从城市转移到农村啊,她吃得了这个苦吗?而当时,张丙萍刚刚怀孕,创业的难度可想而知。

彭涛和张丙萍谈到了自己的顾虑,而两人只是做了简单沟通,彭涛就想通了——爱一个人,就要支持她追求梦想,做啥不会遇到困难呢?如果她是一棵榛子树,那我要做的,就是为她遮风挡雨。

接下来,张丙萍开始寻找土地、流转土地、规划项目的工作。长丰县岗集镇井沿村离市区仅20多公里,由于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土地高低不平、土壤贫瘠,再加上当地很多农民不愿务农,选择去城市打工,导致大量耕地闲置、荒废。美丽乡村需要用心经营,对农村有着深爱的张丙萍决定从这里起步,追寻“农业梦”。

2014年夏,女儿“小苹果”出生了。孩子还不满半岁,张丙萍就来到井沿村,开展土地流转工作。第一年,她和几个同事一起,计划首批投资上百万元,建设榛子种植基地。安徽东海生态农业有限公司由此成立,张丙萍任总经理。

2015年春节刚过,张丙萍以600元/亩的价格,承包了当地1018亩地,同时从北方某研究所以每株十几元的价格,引进一批种苗。起初,有农民不理解,担心土地重整后会带来麻烦,“你们要是做不下去了,我们的地咋办?”“你们挖沟可不能有大动作呀,哪家的地都分不清了。”面对农民的顾虑,张丙萍一家一户上门耐心地解释。看到3万多棵榛子树苗实实在在运来了,农民们渐渐放下心来。

此时到了栽种的最好时节,由于土地面积大,时间紧迫,张丙萍带领农民加班加点种下榛子苗。以往大家对榛子的认识是中国野生榛子,也叫平榛,适合北方栽植。张丙萍因地制宜,选择了新培育的平欧大果榛子。

随之栽下的,还有满心的希望。

从此,张丙萍开始了淳朴的农村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迎着朝霞到农村,戴上草帽、套上护袖在地里干活;天色微暗,沐着夕阳回到城里的家,极少有社交应酬。看到妻子每天都忙忙碌碌的,彭涛很心疼:“瞧你,把自己弄得这么辛苦,值得吗?”“值得。”张丙萍看着丈夫淡淡一笑。妻子眼里亮晶晶的都是开心,彭涛其实明白,这样的生活状态正是妻子喜欢的。

于是,彭涛主动做起了家庭后盾,家里吃喝用的那些事儿,小到柴米油盐的采购,大到家用电器的维修,他都独自挑了起来。哪个购物网站有活动,哪家超市有促销,他都一清二楚,成了名副其实的“超市达人”“网购达人”。

家里有贴心的老公,张丙萍创业没了后顾之忧,每天早上醒来想的多是今天天气怎样、地里要干啥活,农民能做啥,就连网购也不会看漂亮衣服,专看干农活需要的物件……

没想到,由于当地土壤粘重不利于渗水,加上排水沟没有挖好,第一年种下的300多亩榛子苗,到夏天遇到大雨,淹死了三分之一,损失惨重。

那段时间,本来就不善言语的张丙萍话更少了,经常钻到榛子林里一待就是老半天。乡亲们看这个原本白皙的姑娘晒黑了、消瘦了,十分焦心,经常关切地问张丙萍,“累不累啊?”“头疼不疼?”彭涛得知妻子创业遇到坎儿了,故作轻松地安慰:“没事儿,实在种不好就回家吧。”

张丙萍并未泄气,心态乐观的她早就做好了创业受挫的心理准备。那段时间,她是在分析土质、解决问题,通过查阅资料、请教专家,她终于总结出江淮地区栽榛子的技术要点。

做有价值的人,“榛”我的风采

重新开沟,拔苗重栽,张丙萍相信,只要“遇山开山,遇水架桥”,没有解决不了的困难。她在基地现场指挥改造,第二年重新栽下榛子苗,从栽种、育苗到施肥、修剪、除草,她都亲力亲为。

“人本来就是属于自然的,回归自然村,你会发现耕田做衣的日子实属难得。”张丙萍在微信朋友圈记录下这样一段话。在享受大自然的她看来,挫折也是一种馈赠。

绿茵茵的榛子树一排排列队,提起弯着腰的树枝,三两个绿色的“花朵”亲热地挤挨在一起,剥开花瓣似的翠绿色的萼片,棕黄色、圆溜溜的榛子果实羞答答地露出了脸……第二年、第三年、第四年、第五年,每到7月中下旬,榛子树结果了,张丙萍和村民们都十分欢喜。

由于平欧榛子适合在我国长江以北至北纬47度的广大地区生存,而长丰县处于这个生存范围的最南边,榛果成熟比北方地区要早大半个月,因此,这里的榛果不愁销路,农民们越干越有奔头。

2017年8月,张丙萍代表中国中部榛子林基地,随中国林科院专家去土耳其参加第九届国际榛子大会。以前只知道土耳其的榛子产量大,占全球总产量的四分之三,到了那里,看到漫山遍野的榛子树,品尝到各种美味的榛子食品,张丙萍十分激动,她在微信视频里向丈夫展示,“看,这是榛子油,营养价值很高;这是榛子酱、榛子饼干,太好吃了!”

小小榛果能做出这么多衍生产品,张丙萍看到了榛子产业新的希望。

于是,彭涛去超市,只要看到和榛子有关的零食,都会买回来。张丙萍和女儿小苹果喜滋滋地吃完了,彭涛还会仔细地将包装盒、包装袋保存下来,因为上面有配料表,他听张丙萍说过,食品的配料很有讲究,也许哪一天妻子就用得上呢。

“妈妈,你是榛子大王吧?”今年,女儿“小苹果”已经6岁了,看了一本童话绘本,她好奇地问张丙萍。张丙萍就向她讲了电影《冰河世纪》里小松鼠追赶一粒榛果的情节。“小苹果”十分好奇:“妈妈,带我去榛子林里找小松鼠吧。”

榛果熟了,张丙萍带着“小苹果”来到榛子林基地,虽然没有找到小松鼠,但是却发现了小刺猬、小兔子、蚂蚱等小精灵。看着女儿在林间快乐地奔跑,张丙萍突发奇想,未来,基地也可以养松鼠,让更多孩子来这里贴近自然、享受自然。

村里的婶婶、阿姨们见到“小苹果”来了,纷纷拿出家里各种零食。这些年来,张丙萍和村民们处得像亲人一样。土地流转为当地农民带来了地租收入,解决了没有劳动能力的土地荒芜问题。农民们还可以在榛子基地打工就近就业,解决了很多在册贫困户的实际困难。一位普通农妇年收入可达24000元左右,加上土地租金,当地家庭收入较以往翻了一番。

爱动脑筋的张丙萍还想到了林间套种水稻、小麦、花生,林下养鸡鸭鹅的致富点子,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她还联合安徽省内多家农场,组成优秀农场联盟,帮助农民在网络商城销售农产品。真心实意地为农民谋生存,张丙萍因此被评为2017年岗集镇“致富带头人”、2018年第三届长丰县杰出青年、2019年长丰县“三八红旗手”。

2019年初夏的一天,张丙萍路过村里一户老奶奶家门口,老奶奶喊住她,然后杵着拐杖,蹒跚着走进院子,摘下一朵栀子花,递给张丙萍:“好丫头,这是我家今年开的第一朵栀子花,香啊,来,拿着。”老奶奶淳朴的举动,让张丙萍好生感动,她把这朵栀子花放在车里,芳香四溢,幸福感油然而生。

“做一个有价值的人,比做一个有钱人更富足。”看着榛子林基地和村民生活一年年的变化,张丙萍在朋友圈有感而发。关于未来,这位“榛子姑娘”还有很多畅想,满是花香果香泥土香气……

猜你喜欢

小苹果榛子农民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榛子的猫猫图鉴(上)
西游新记4
神曲“小苹果”: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松鼠采榛子
春天的电话
一铵貌似“小苹果”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