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教学设计
2019-07-21李友军
李友军
一、谈话入境,导入新课
1. 今天,老师和同学们一起学习的是赵丽宏先生所写的月亮,一起读课题——《望月》。(生齐读课题)
2. “望”字就是“看”“见”的意思,那么作家赵丽宏为什么不用“见月”或“看月”做课题呢?
(“望”是远远地看,“望”字更有诗的韵味……)
3. 说说看,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见过的月亮给你留下了最深刻的印象。
二、整体感知,梳理脉络
1. 作家赵丽宏的笔下,所写的月亮在哪里呢?请大家打开课本,一边默读课文,一边静静地寻找。
2. 检查交流,理清脉絡。
(1) 江中月。
指名发言,你能为我们读一读“江中月”吗?
(出示:清辉 剪影 镀上)
齐读。说说你的理解。
“清辉”是什么意思?联系上下文体会体会。
什么是“剪影”呢?(对事物作轮廓的描写)在月下,这剪影是什么颜色?
“镀”是生字,谁来说说它本来的意思?(联系“镀金”理解,为一种物体表面均匀地附着上一层金子。看上去给人什么感觉,亮闪闪的)在课文中指什么?(月光均匀地洒在芦荡、树木和山峰上面,看上去闪闪发光)
课文语言优美,像这样有意蕴的词语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2) 诗中月。
文中写月亮的诗句大家都很熟悉,想读吗?挑一句喜欢的有板有眼地读给大家听听。
(出示诗句)指名读诗句。评价。
读得真好,老师也想和大家对上两句。(师生对读)
(3) 心中月。
小外甥心中的月亮像什么?
出示:
指名读,齐读。
3. 推敲结构,提升表达。
(1) “江中月”来自于作者的观赏,(板书:观)
“诗中月”呢?(吟)
“心中月”呢?(想)
(2) 你再看看文章的开头和结尾,又有什么新的发现?(首尾呼应)
(3) 小结:怎样读懂一篇课文呢?先从整体结构上去发现,是很好的策略。
三、赏读江月,感受意境
1. 夜深人静,作者在江轮甲板上欣赏到了美丽的江上月色,请同学们自由地、轻轻地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细细地体会。(课件映示课文段落)
2. 如果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来说说你的体会,你想说的是——?
学生交流。
(安静、活泼、神秘、优美、清幽、宁静、安详)
总结过渡:你看,短短的一段文字就写出了这么多美好的感觉。
3. 请同学们再次浏览课文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都写了哪些月下景物,用笔把它圈出来。
学生交流。
(课件映示景物:月亮、长江、芦荡、树林、山峰)
总结:作者写望月,不仅仅写月亮,还写了月光下丰富的景物,这样的月亮就变得更加迷人了。(板书:丰富)
4. 你再看看这些景物,发现作者写作的秘密吗?
方位顺序:由上到下,由近到远。
点拨: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抬起头,只见——,低头看看脚下——,向远处放眼望去——。啊!——。
总结:丰富的景物按照一定的顺序来写,才能展现美好的意境。
(板书:有序)
5. 这段文字中,除了景物丰富、有序,还有秘密?你发现了吗?还有谁补充。
学生交流。
(1) 语言优美。
“安详”:写出了月亮像人一样的安定悠闲,说明月光柔和,秀美。
“隐隐约约”:江天交界处的剪影若隐若现,有一种神秘的感觉。
(2) 以动写静。
出示:
发现了吗?这句话,有一个词语很特别。
“吐洒”:月亮照耀着江面是一幅静态的画面,“吐洒”这个动词让这幅画面动了起来,月亮多像一位慈祥的母亲在轻轻地抚摸着大地。
像这样精彩的词语,这小节还有很多,请大家先在文中找一找,画一画,体会体会,然后再和小组同学一起交流一下。
小组学习。全班交流。
“伸展着”“起伏着”:把黑色剪影写活了,让静止的剪影一直往前延伸,好像没有了尽头。(追问:你觉得这样写符合实际吗?)
“跳动”:江水是流动的,江面上波光粼粼,给人带来了无比幽静的感觉。用动态的美衬托出了月下的幽静之美,作者的语言表达很有艺术性。
“镀”:让人感觉到了光泽,配上起伏着、伸展着的剪影,有立体感,很漂亮。
总结:(课件突出动词)其实,这种写法叫“以动写静”,这种动态的美既真实,又生动,让人更加感觉和谐美好,感觉到了静中的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衬托出作者宁静的心情。(板书:以动写静)
6. 在赵丽宏的眼中,月亮是如此的柔美诱人,月下江景是如此的幽静迷人,作者的语言是这样的优美动人。想象一下,你也站在了江轮的甲板上,欣赏着这美丽的江中之月。(音乐《春江花月夜》响起)
师范读这段话,指名读,齐读。
四、抒写月亮,表达真情
赵丽宏望月,感受到了月下美景的神韵,同学们也想望望这家乡南京的月亮吗?
欣赏图画,师描述:
这些月下图景带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呢?请你选择一幅图,尝试运用课文的写法去写一写你喜欢的月亮。当然,除了这四幅图,你也可以写自己印象深刻的月亮。
学生写话。
交流。(结合写法给予评价)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跟着赵丽宏先生一起走进了《望月》这篇课文,现在再来看看这“望月”的“望”字,你觉得它还仅仅是指作者在远处看月亮吗?
“望月”之“望”字,重在有自己独特的感受,蕴含着情感,这也是课文语言的蕴味无穷之处。
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再次齐读课题。
2. 千百年来,人们望月,月亮成了倾诉的对象,情感的寄托。(板书:情)
下节课,我们再继续来品读诗中月、心中月。
3. 作业。
读读下列作家写月亮的文章,比较内容、写法上的不同,试着体会这些写月亮的文字带给你的感觉。
朱自清——《荷塘月色》
贾平凹——《月迹》
板书设计:
(作者单位:南京市拉萨路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