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促进博物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2019-07-21闻瑞东

山东青年 2019年3期
关键词: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文化

闻瑞东

摘要:博物馆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實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精神基础。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博物馆事业与观众的需求仍然有很多的不适应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促进博物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一个重要手段。

关键词: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国家文物局局长刘玉珠于2019年3月3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时说,“国家文物局要紧扣博物馆职能定位,下大力气解决博物馆发展中瓶颈性的问题,争取今年和有关部门一起出台关于推进博物馆改革发展的实施意见。”博物馆是征集、典藏、陈列和研究代表自然和人类文化遗产的实物的场所,并对那些有科学性、历史性或者艺术价值的物品进行分类,为公众提供知识、教育和欣赏的文化教育的机构、建筑物、地点或者社会公共机构。博物馆是非营利的永久性机构,对公众开放,为社会发展提供服务,以学习、教育、娱乐为目的。博物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程中,形成多职能的文化复合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博物馆的职能仍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我们大致可以将博物馆概括成是一个不追求营利的,为社会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向公众开放的永久性机构。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目前我国博物馆数量已近5000家,2017年全年超过9亿人次走进博物馆,博物馆游继“爸爸去哪儿”后成为近年旅游市场的又一大亮点。《我在故宫修文物》在网上热播,促使15000名大学生报名到故宫修文物;6月,首都博物馆《美好中华——近二十年考古成果展》纵览中华上下五千年,360套珍贵文物让“考古迷”们直呼过瘾;8月,建军90周年主题展在军博展出,在开展不到20天之时,观众已超过50万人次;9月,900岁的《千里江山图》在故宫展出,平均两小时的排队时长根本不能阻止观众的观看热情,“故宫跑”再现江湖;11月,特朗普夫妇故宫行与单霁翔“段子手”身份曝光,让故宫博物院再度成为舆论焦点;12月,《国家宝藏》开播,豆瓣评分高达9.3分,与之前《舌尖上的中国》持平,神州大地刮起了新的一轮“国宝热”;2018年5月“文物戏精大会”H5火爆占据博物馆日当天各大社交网络,让文物成为了网红。以上所述的事例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的博物馆事业的发展情况,博物馆的发展和进步代表了一个国家对历史和文化的尊重,同时也积极影响着当代价值的取向。

一、促进博物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首先,博物馆的发展体现了国家和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精神基础。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坚定文化自信,是事关国运兴衰、事关文化安全、事关民族精神独立性的大问题。《复兴之路》作为国家博物馆最重要的常设展览之一,通过回顾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深渊的中国各阶层人民在屈辱苦难中奋起抗争,为实现民族复兴进行的种种探索,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民族人民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光辉历程。“这个展览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昨天,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今天,也宣示了中华民族的明天……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完展览后感概地说。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独树一帜的灿烂文化,积累了丰富的治国理政经验,其中既包括升平之世社会发展进步的成功经验,也有衰乱之世社会动荡的深刻教训。走进博物馆,总结过去,思考现在,展望将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最有力的文化精髓和精神动力。

其次,博物馆发展实现了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的高度体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我.们要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以古鉴今,坚持有鉴别地对待、有扬弃地继承,而不能搞厚古薄今、以古非今,努力实现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博物馆本身就是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成果,无论是综合类的的博物馆,还是专题类的博物馆,都有其主体陈列展览的宗旨,而无论所展示的内容千变万化,其主体思想必定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如广州粤剧博物馆是弘扬岭南音乐曲艺的;岭南画派纪念馆是弘扬岭南书画文化的;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弘扬的是爱国主义思想,所有的博物馆的共同点都是通过讲述一段历史情怀,抒发一段“形而上”的“诗与远方”,从而最终实现传统文化的转化和发展并为现实文化需求而服务。如中国甲午战争纪念馆通过还原当年中日甲午战争的史实,充分地说明落后就要挨打的事实,激励我们奋发图强;南京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通过介绍一段农民起义的史实,歌颂了一场伟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斗争尝试,反映了中国近现代民主革命道路不能再走以往封建皇朝更迭式的单纯农民运动的老路。另一方面,很多博物馆近年来为了传统文化创新发展,大力推进了数字博物馆、文化创意艺术品等的建设和研发工作,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故宫博物院、南京博物院等。现在,参观一座城的博物馆能让我们迅速地了解这一座城,走进博物馆可以让我们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走进博物馆可以让我们进一步加强以史为鉴、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推陈出新的历史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积累;走进博物馆可以让我们将优秀传统文化和现实文化进行融合和提

炼,从而实现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二、博物馆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博物馆事业与观众的需求仍然有很多的不适应性,与国际先进水平仍然有较大的差距。目前,世界发达国家一般平均每20万人口就有一个博物馆,我国的博物馆不仅数量仍不算多,而且质量上更是参差不齐,在管理运行方面也存在着诸多问题,博物馆的建设与发展中存在着一些偏颇,造成博物馆体系结构不完善,社会功能不健全,缺乏社会参与和公众认可的公益性和公共性,观众覆盖率低,同时现行的博物馆管理体制及人财物方面的欠缺造成一些博物馆业务能力普遍低下,服务水平差。尤其是众多的中小博物馆,人财物极其缺乏,大多处于维持生存的边缘线上,基本上谈不上社会服务和发展的问题。

(一)博物馆人财物资源稀缺

博物館以公有制为主,一般为全民所有制的事业单位,博物馆如同政府的派生机构,资金以政府拨款为主,工作人员一般都是终身制,工资是政府全额拨款,事业经费基本上以工作人员数为标准核算;人事制度全国一致,干部上级委任;博物馆缺乏应有的独立性和自主权,内部运行机制难以适应现代社会和事业的要求。这种管理模式使博物馆在很大程度上丧失了一个社会文化机构的活力与特性.不但束缚了博物馆业务的发展,还形成博物馆对上负责不对下负责、漠视社会需求、脱离实际的机关作风。

博物馆本应是一个知识密集、人才荟萃的机构,但是目前博物馆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着种种难以克服的弊端,如:1、用人体制不活。很多博物馆都是参照公务员管理,造一员能进不能出,能上不能下,上级单位派干部、艺术剧团、军队转业人员等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博物馆真正需要的人才无法进来,一方面人满为患,而另一方面却又缺少业务骨干,形成许多工作没有人能做,许多人没有事情做的不良局面。2、奖惩机制不明,严重挫伤了职工积极性,造成工作情绪不高,易于满足现状,不思进取,不求创新。3、个人位置不清。由于博物馆被视为铁饭碗和衙门,绝大部分博物馆工作人员都属国家统一的编制,或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拥有国家干部的身份,部分职工放不下架子,而单位却要花很大的精力去聘用大量的临时工从事保洁、保卫工作,增加一些不必要的人员管理经费开支。这样以来,博物馆的人才难以脱颖而出,难以有效发挥作用,加上待遇低下,也难以吸引和留住高级人才。近年来其他行业改革之后,博物馆人才流失的现象十分普遍,在前几年下海的高潮之后,人才又开始流向高校和科研院所,我国博物馆人才队伍状况极其不容乐观。

(二)博物馆建设中存在轻视内容设计

一是轻视内容设计。内容设计是一项专业性、复杂性极强的工作,是事关博物馆陈展成败的第一要素。从社会调查、收集文献、历史研究、文物研判、构思结体到大纲写作,难度与耗时都是艰巨的。内容设计最具优势的应该是考古、历史以及文博专业出身的人,然而,专业出身的人不懂陈列展示,不懂艺术设计要求和相应技术应用,同样出不了好作品。内容设计不到位,博物馆陈展便无“精品”可言,也难以在新的趋向中走得更远。二是将博物馆设计与“建筑装修”混为一谈。博物馆设计是一种高难度的艺术创造,与建筑装修设计根本不是一回事。博物馆陈展工程招标,招标书时常会出现“建筑装饰施工一级资质”之类的要求,评标也多是建筑行业的专业人员,而非史学家、考古专家、陈展与艺术设计专家,更不用说结合多媒体技术、电视与互联网技术领域的专家。原因在于文化部或国家文物局一直没有出台自己的“标准”,因而各级政府部门只能套用住建部建筑装潢标准,以致一些专业性陈展机构不得不挂靠建筑公司,不仅白白耗费了十分宝贵的博物馆建设成本,也严重制约了博物馆建设专业队伍的发展。

(三)基础工作薄弱,制约展示与社会服务及其他工作的开展。由于体制、经费等方面的局限,博物馆的藏品征集、保护、研究等基础工作相当薄弱,无法有效地为展览和社会服务提供支撑。目前国内大多数博物馆的科研工作往往都是研究人员凭着个人兴趣和工作条件进行,随意性较大,基本上是封闭式的,缺乏交流与沟通,低水平重复浪费的现象十分严重,既不能形成合力,更无法对工作形成有效的科研支撑,这无疑是直接影响博物馆不能创作观众喜闻乐见的精品展览、多出优秀成果的症结所在。大多数中小博物馆甚至没有科研人员。当一项科研成果出来或者有一个好的点子,由于体制和经费等原因,往往也难以推广,发挥应有的作用,影响研究的持续开展。

三、促进博物馆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一是坚持党对博物馆工作的领导地位。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博物馆已从“旧时王谢堂前燕”,到现在的“飞入寻常百姓家”,博物馆成为当今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战线之一。因此我们要时刻坚持党对博物馆的工作的领导地位,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以及习近平新时代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我们的指导思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坚持摒弃粗制滥造,品位低俗的展览,提倡反应人民生活,讴歌时代的展览。

二是加强“文物为王”的展览形式,让文物活起来。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博物馆区域发展和展览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依然存在,有的博物馆藏品较多而场馆有限,有的博物馆具备展藏条件却又缺乏文物;博物馆发展呈东部快,西部慢;中心城市多,边远地区少的特点。因此下一步需矫正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三是“以人为本”的办展、办馆理念。博物馆是人们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之一,博物馆必须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办群众的展览,办群众的博物馆。同时博物馆人应以“服务员”的态度为每一个服务对象提供优质的服务,实行更多创新性的便民、利民、惠民措施,让人民群众分享博物馆发展的成果以及其衍生出来的文化自信和民族信仰。

四是坚持办特色化博物馆。习近平总书记到广西壮族自治区考察调研,在参观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时,总书记指出:博物馆建设不要“千馆一面”,不要追求形式上的大而全,展出的内容要突出特色。可见博物馆必须突出自身的存在价值以及其唯一性,从以往的“百货公司”、“超级市场”转变为“专卖店”、“体验店”,围绕着特色化、细分化、专业化的目标,切实打造好每一个馆,每一个展览。

猜你喜欢

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文化
年味里的“虎文化”
社会主义价值观与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刍论
传承·扬弃·创新
社会转型期中国传统诚信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接续与超越中国新闻法制传统的路径选择
文化之间的摇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