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校园环境下“企业冠名团队负责制”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9-07-21朱学军李高磊
朱学军 李高磊
摘要:河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一直以来坚持人才创新培养模式逐步推进战略,由“订单班”和“现代学徒制”创新发展为“企业冠名团队负责制”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建立“企业冠名班”、深化“企业冠名培养”、打造“企业冠名教学与管理团队”、实行“企业冠名团队负责制”等循序渐进的形式建立健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新模式,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企业的协同作用,切实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信息技术的智慧学习环境为“企业冠名团队负责制”人才培养插上了腾飞的翅膀,为我省乃至全国高职院校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关键词:智慧校园环境;企业冠名班;团队负责制;人才培养
1.前言
信息技术支持的人才培养模式变革是教育信息化系统改革中的关键[1]。基于信息技術的智慧校园环境,是通过校园信息网络,为学习者提供合适的学习资源与便利的互动工具,以促进学习者有效学习的学习场所或活动空间[2]。而“企业冠名团队负责制”是以“企业冠名班”的形式把教师和学生组织起来,对学生进行“企业冠名培养”,在“企业冠名培养”过程中,注重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当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两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打造智慧校园环境,开展校企共建、共管、共育的高职院校“企业冠名团队负责制”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以适应冠名班的教学模式,切实提高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2.现状分析
(1)教学资源信息化融人程度不高
企业的广泛参与使得高职院校通过开展校企合作大力建设实训基地、组建教学团队,开发相应的课程体系,这样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素质和技能,促进了学生的就业。然在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也出现了校企合作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的问题。学校建成的实训基地、教学设备不能与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充分融合,学生受益面低,不能很好运用到同专业群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去。
(2)传统学习环境下师生教学信息化运用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普遍出现教学、管理和顶岗实习指导分离的现象。这样对于一个班级来说,负责教学的是一部分老师,班级管理和顶岗实习指导是其他老师,甚至老师每个学期都在变换,导致老师认不得学生,学生不熟悉老师。学生和老师不能有效融合,打成一片,对班级管理和学生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3)企业的新技术不能及时传送到校园课堂教学当中
企业的产品研发和新技术的应用时刻在进行着.而传统教学内容往往是对原有的产品和信息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双方缺乏及时的信息沟通和技术传递。虽然很多专业都组建有订单班,但企业的参与重点多在用人环节,教学上参与较少,而且企业与学校之间缺少合适的沟通渠道,在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中导致企业无法提供更好的支持,甚至是不知道该如何提供支持。
(4)高职院校生源结构多样化,生源质量下降
高职院校生源入学模式主要有对口招生、单独招生、分段培养“3+2”和普通高招等四种类型,生源类型复杂、结构多样化。同时,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职高专生源质量呈下降趋势。不同类型生源在文化基础、专业课程和专业技能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面对生源多样化的现状,要认清不同入学类型生源的学情差异,针对学情差异制定合理有效的人才培养方案,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的差异化教学模式。
3.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1)教学组织形式与管理模式改革
以“企业冠名班”的形式把教师和学生组织起来,对学生进行“企业冠名培养”,在“企业冠名培养”过程中,注重把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入到企业的生产实践活动当中,实现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同时,改革教学管理模式,对“企业冠名班”实行“企业冠名团队负责制”。组建企业冠名班教学管理团队,团队成员明确职责、相互协作,全程负责从组建班级、组织和实施教学、顶岗实习、毕业考核到学生就业及后期跟踪管理工作。
(2)现有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
对“企业冠名班”进行“企业冠名培养”,需要对现有的教师资源进行优化组合,把现有教师资源合理分配到企业冠名团队中,分清职责、团队负责。同时,对实训设备进行优化组合。引进与企业生产同步的实训设备,优化重组实训设备使用模式,提高现有实训设备的利用率,扩大学生受益面,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同步的校企零距离合作。
(3)打造信息校园环境,建立新型课程体系教学标准
深化校企合作,畅通校企技术沟通渠道,重组优化教学课程,深入调研企业用人要求和技能需求,按照学校教育教学规律构建与“企业冠名培养”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并制定出相应的课程标准。同时,通过建立信息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推动教学内容改革,按照科技发展水平和职业资格标准设计课程结构和内容,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4)教学评价体系的改革
通过考查“企业冠名班”教学组织形式、教学过程、教学管理、理论与实操考核、顶岗实习、就业情况等,结合企业对就业学
生的评价意见,建立“企业冠名培养”内部评价体系。同时,建立“企业冠名培养”信息化沟通机制,健全“企业冠名培养”监督机制,对整个“企业冠名培养”进程进行检查和评价,并及时反馈和修正。
4.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构建校企合作信息化学习和沟通渠道
通过建立网络信息技术交流平台,企业把自己的新产品和新技术信息及时传送到校园,学校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全面呈现给企业,“企业冠名团队”及时学习和更新新知识和技能,并把这些新知识和技能运用到“企业冠名班”的教学和管理当中,以实现班级教学和管理信息化。
(2)构建与冠名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信息化课程体系
通过建立企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机制,加强校企深度合作,着力推进专业建设与职业岗位对接,构建与冠名企业生产过程对接的课程体系,确保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推进企业对学校教师的技术等级认证,培养“双师”素质教师,促进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达到校企资源共享、互惠共赢,着力实现校企合作共育、共管、共享的人才培养目标。
(3)探索提高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及培养工匠精神的方法
随着职业教育改革的深化,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把过去职业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转变为培养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在智慧校园环境中打造工匠文化,宣传工匠精神,营造爱岗敬业的文化氛围;在专业教学上,通过传授知识和技能训练,培养学生精益求精、专注坚持的工匠精神,从而为社会培养出具有专业知识精湛技艺和工匠精神的创新型技术技能型人才。
5.结束语
智慧校园环境下,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使教学方式发生着深刻变革,通过对“企业冠名团队负责制”人才培养进行研究,实施在智慧校园环境下由冠名班教学团队全权负责“企业冠名班”从组建班级、组织和实施教学、顶岗实习、毕业考核到学生就业及后期跟踪管理工作。“企业冠名团队”通过建立信息技术沟通平台,根据企业、岗位的需求设置专业课程,根据企业的生产过程安排教学过程、践行工学交替,实现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对接,通过学生的招生、就业和跟踪,建立教学团队、学生、企业长期交流合作的服务体制。
[参考文献]
[1]黄荣怀,杨俊锋,胡永斌.从数字学习环境到智慧学习环境[J].开放教育研究,2012(2):75-84.
[2]王伟,赵桐,钟绍春.基于翻转课堂模式的网络学习空间设计与案例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4(3):7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