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当代创新观论三本院校的教学改革

2019-07-21谌红艳赵辉凤翔翔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9年6期
关键词:教学改革

谌红艳 赵辉 凤翔翔

[摘要]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观适用于各行各业,是当代三本院校教学改革的指路标。三本院校教学改革要创新,就不能只进行形式上的一些改革,而要大刀阔斧地进行创新,勇于尝试,把为社会培养真正综合能力强的创新人才作为改革创新的目标。三本院校要进行教学改革创新,就必须对本校的教学结构进行研究、分析,制订适合自身特色的教学改革创新方案,为完成社会和国家赋予三本院校的艰巨任务而不懈奋斗。

[关键词]創新 三本院校 教学改革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九大以来,不论是重要会议还是地方考察,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反复强调创新的重要性,频频谈创新,事事讲创新,处处谋创新,将创新置于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其讲话和叙述内容丰富,基本涵盖了科技、文化、教育、人才等多个方面,并且在理论、制度、实践等方面作了进一步说明,这是高等院校教育工作者的指路明灯。尤其是三本院校要想在众多高校中脱颖而出,成为有特色且能完成国家和社会乃至千万家长所寄予的厚望和任务,就必须深刻理解新时代下的创新观,顺应时代潮流,对本校的教学进行改革和创新。

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综合国力的竞争说到底就是创新的竞争,唯创新者进,唯创新者强,唯创新者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面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必须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而人才又是科技、制度、文化、理念等方面创新的支撑,所以一切创新都可以归结为人才的创新,即创新的综合载体。只有搞好人才创新,我国全民创新才能得以实现。三本院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是磨炼人才的熔炉,三本院校的教学模式必须进行一次大的改革,以培养品德高尚、文化涵养高、专业素质硬、综合能力强的新时代“四有”人才为目标。三本院校为了完成时代和社会交付的这一艰巨任务,就必须对教学体制等进行一系列的改革,只有顺应时代的教学改革才能够为国家、为社会输送一批又一批高质量的综合型人才。

普通三本院校改革的现状

1.找准了方向,却没有实际举措

目前,部分三本院校的教学改革都是向“双一流”大学看齐,模仿名校设置本校的“一流学科”“一级专业”,但是专业仍是以前的专业,管理也是以前的模式,只是套上了一个“一流学科”或者“一级专业”的头衔,没有具体让这个专业成为真正“一流学科”“一级专业”的相关措施,并且这些三本院校大部分时间都在开会讨论哪个专业、哪个学科能够成为“一流学科”“一级专业”。上级领导先开会商讨,二级领导再开会研究上级领导的讲话,一级一级地开会、通知要将某个普通学科改为“一流学科”“一级专业”,大会小会不断。这就导致学校大部分人为了落实领导的会议精神而疲于应付,实际上既没有具体地将一个普通学科发展成“一流学科”的相关措施,又没有将普通学科发展成为“一级专业”的具体改革措施等。因此,设计所谓的“一流学科”“一级专业”只是一个空壳,和以前的普通学科在本质上没有太大区别,也根本达不到“一流学科”“一级专业”的标准。

2.重口号,轻举措

部分三本院校为了建设所谓的“一流学科”“一级专业”,对外大喊口号,肆意宣传学校有多少“一流学科”、有多少特色专业等,实际上就是一锅“大杂烩”。除了宣传口号之外,没有真正符合本校特色学科、特色专业方面的改革措施。有的院校为了招生,对外大力宣传“一流学科”“一级专业”有多少个,还加以说明这些学科、专业在校生人数等。但是,在校学生数量的多少并不是衡量“一流学科”“一级专业”的绝对指标。目前,很多三本院校一些专业的在校生和专业课教师比例明显失调,一个连正常教学都将难以维持的专业,还谈什么“一流学科”“一级专业”呢?某些院校也有所尝试,在教学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但都与所喊口号相差甚远,所作出的努力都是有限的。这种只重口号缺乏教学改革举措的做法,只会阻碍真正具有本校特色的“一流学科”“一级专业”的创设与成长。

3.本末倒置,忽略了改革的初衷

某些三本院校为了配合教育部重点学科建设相关文件精神,出台了一系列的教学改革措施,但这只是一些表面上的改革,没有深入教学的实质。甚至某些三本院校只是一味地强调课堂形式的改变,但这并不能促进“一流学科”“一级专业”的创设与成长,而且有可能破坏正常的教学秩序。例如,某三本院校为了检查教学改革的成效,检查人员随意出入课堂,有的三本院校领导甚至可以随意进入班级进行训话,还有的三本院校由学生组成一支检查队伍到各个授课教室突击检查,严重扰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这种不尊重教师,随意扰乱课堂正常秩序的教学改革,实在是有百害而无一利。

4.制度与教学改革不相融

某些三本院校忽略了改革的初衷,出台了一系列与良性教学不相融的制度、政策等。例如为了“一流学科”“一级专业”的创设,全校要以教学为主,狠抓教学质量,为培育新时代的接班人而努力。事实上,上课铃响了,却有检查人员在教室检查学生的出勤情况,并且让部分学生参与检查导致其不能正常上课,甚至还有一些辅导员无故占用正常上课时间等,这些行为与举措有很大的负面作用。

教学改革举措

1.教学改革应因时制宜

每个三本院校的实际情况都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不能人云亦云,要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知识结构、兴趣爱好,以及教师综合素质等制订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改革方案,同时为确保教学改革的成功,要制订一系列以教学改革为中心的制度,确保教学改革的顺利开展。

2.以培养新时代的接班人为目标

三本院校教学改革的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人才,培养的人才一定要三观端正,能够用坚定的社会主义立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维武装头脑,具有坚持不懈、不怕困难、乐于助人的优良品质,并且能用发展的、全面的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因此,三本院校要重新定位,根据本校的课程结构、教师、学生实际情况,制订合适的教学改革计划,在教学计划实施的过程中,一定要清楚培养学生成才的第一步是先使其成人。

现在的大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没有任何的社会阅历,抗挫能力差,离开家走上社会之后,稍遇挫折就会情绪失控。有些学生可能学习很好,但是学习之外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等交际能力较为欠缺。还有一些学生在父母的呵护下,生活在自己幻想的小圈子里,认为所有的人都应该像父母那样对待自己,一旦现实与自己的幻想不一致时,就会产生负面情绪,开始怀疑世界上的一切,甚至还有可能产生一些过激行为。因此,要将不同的学生培养成为社会的顶梁柱,就必须重新认识学生,合理定位学生,调整教学计划,把学生培养成为一个重礼节,识时务,负责任,乐于助人,重情重义,三观端正,身心健康,有能力自己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真正意义上的人。笔者认为只有在学生成人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改革,才能把学生培养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3.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以人为本”

許多三本院校天天喊着“以人为本”,实则却与之相悖,或者这个“人”是校领导,即一切改革都是领导说了算。这些院校也召开所谓的民主会议,但最终还是领导说了算,是名副其实的“一言堂”。甚至有的领导私下批评一些二级领导站错了队等,为了自己制订的政策能够顺利实施找各种借口,将教学改革冠以“以人为本”的头衔,实行的却是自己的“土政策”。一旦有教职员工对自己的“政策、计划、言论”产生质疑时,就是犯了他的大忌,就成了被批评的对象,时间久了,教职员工就学会了明哲保身,所谓的教学改革也就成了一句空话、套话。

三本院校要继续良性地发展下去,就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改革与创新。大学生是科技创新的支柱,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是人民的希望、国家的未来,故而一切的教学改革都应该是以培养学生成人成才为主的。三本院校想要培养出好的学生,就必须尊重教师,相信教师,将整个课堂还给教师,让教师做主。同时,提高教师的地位,让教师自发改进自己的授课方式,使教师明白言教不如身教。只有在教师主动学习授课方法、认真改进教与学的模式、规范自己行为的前提下,才能培养出优秀的综合型人才。因此,良性的教学改革创新,必须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下进行。

4.建立“亲情型”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担负着重要的责任,他们是培养学生的主力军。教师要想把学生培养成才,就必须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就必须把他们当成自己的亲朋好友,发自内心地关心学生,爱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个学生,理解学生那些不成熟的思想或行为,教会学生如何面对问题。只有建立了良性的师生关系,学生才会信教师,爱教师,才愿意把自己的心里话说出来,有问题才会主动寻求教师的帮助,也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成人成才。然而,做到这一点不应该只是思政教师的责任,而应该是全体教师共同奋斗的目标,并且要有相应的制度、政策作为保障,以确保教师能够和学生建立“亲情型”的师生关系,只有这样才是教学改革的成功。

结语

总之,三本院校的教学改革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的创新观武装头脑,以能够为社会、为国家培养优秀的、具有综合能力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为实现我国的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人才创新及全民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教学改革
完全学分制下选课管理的思考与实践
金工实习教育对工科院校创客教育影响分析
新形势下小学语文教学方法研究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当前农村学校实施“新教育实验”的研究
构建和改进现代化学校美育工作体系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