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大学牛科研创新实践能力培育路径研究
2019-07-21张小军
张小军
[摘要]培养法学专业大学生科研创新能力极为重要,大学“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课应该以培育学生科研创新的实践操作能力为导向,教师应在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和模式等方面大胆创新,激发学生的科研热情,培养学生学术创新的实践操作能力。
[关键词]法学专业 学生科研创新培育
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教学应该既要做好学术论文规范和理论的“教师”,又要做好学术论文写作实践的启发和激励的“导师”,“教学”“引导”结合,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自我科研创新实践能力为导向进行教学。法学论文写作课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课程,应该体现培养学生论文写作实际操作能力的实践性特色,一个无任何特色的教师,他教育的学生不会有任何特色“法学研究方法与论文写作”的教学应该积极吸收实践性教学的理念和方法,在各教学环节上,包括教学内容的选择、课程平时的训练、课程结业的评价等方面全面围绕培养和激发学生科学研究创新实践能力来进行教学,培养学生学术自主研究能力。
教学内容体现实践导向:围绕学术论文写作的规律来设计
1.教学内容围绕论文的七个要素讲授
目前,通说认为一篇学术研究毕业论文构成主要有七个要素,即论文选题、研究方法、文献资料、论文结构、作者见解、文章和社会责任。把学术论文写作分成实践性极强的七个要素和模块来教学,条分缕析,重点突出,有利于教师围绕这七个要素来组织教学活动。除了绪论和结语外,教师的课程内容应该严格围绕七个要素选择和设计。
2.教学时间顺序上按照学位论文写作的逻辑递进顺序设计
从逻辑先后顺序看,选题是學术论文写作的开始,紧接着是研究方法。值得指出的是,有的教材把研究方法视为论文写作的第四个要素,笔者以为不妥。原因在于,学术论文写作过程中,在确定题目后,作者需要确定研究方法,这不仅因为在论文写作的实践中,选题和研究方法往往是同时确定的,而且研究方法的确定也事关研究资料的调查和收集,一个法学问题可以用规范分析的方法来研究,也可以采用法社会学的方法,但是规范分析的方法和法社会学研究方法的资料获取途径却大不相同。所以,将研究方法置后讲解既不符合学术论文写作逻辑和实际操作,又不便于资料的收集。
3.学术论文宏观选题和结构规划能力培养与微观写作能力培养相结合
法学学术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既包括宏观方面的选题、结构设计等方面的能力,又包括微观方面的资料收集、调研、文字的斟酌和修辞、语句的变换、法律概念的选择等方面的技巧。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既要重视启发和开拓学生宏观方面选题、规划文章结构的“见识”,采取大量的案例和实例来进行教学,又要利用有限的时间对“文风”“文字”“文采”等微观技术进行操作和训练。
4.学术论文写作规范教育和写作技能培育相结合
学术性研究论文的写作与一般的论文写作不同,教师在学术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既讲授和训练学生学术论文题目选择、文章结构设计、论文写作、文献注释和论文表述等方面应该遵守的一般学术规范,也应该启发和培养学生实际写作的操作和实践能力,将二者统一起来。教师只能教会学生规矩法则,不能代替学生去实践,学术论文的写作应该使二者密切结合起来。
教学环节设计上体现实践导向:
紧密围绕论文写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学术论文写作课程的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写作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就是让学生“做中学”,或者说是“边做边学”。当然,也要吸收“案例教学”的积极因素。因此,教师在平时的作业设计和训练之中,要紧密结合学生论文写作的关键,即抓住选题、论文结构、研究方法等核心教学内容环节,通过课堂和课外操作性、实践性作业的训练教学,引导学生勤于动笔,这不但能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还能补充其思考的不足,因为把思维的东西落实到纸上,常常会发现自己思维的不确切、不周密、不全面、甚至不正确等。通过大量的实践达到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的目的。
1.选题部分的教学
选题能力是科研能力的重要部分,选题决定着学术论文研究的方向和范围,对学术研究的成败具有重大影响。一个好的论文选题会事半功倍,而一个差的论文选题会事倍功半。选题也决定了论文的研究方法。教师在选题部分的教学中,不仅要讲解选题的一般内容规范要求,而且要阐明学术论文题目在形式上的设计要求。内容和形式两者均应重视。教师可以在一般规范要求简单讲授后,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领域和社会热点问题,设计一个规范的学术论文题目的作业,教师不指定题目,以充分激发学生的能动性。让学生自己去面对和处理挑战性的问题,这样虽然难度大,但是学生收获也大,教学效果更好。当然在选题时候,要注意引导和培养学生研究真正的“中国问题意识”。
2.研究方法部分的教学
研究方法部分的教学,也应该在论文题目的教学之后,在教师介绍完法学研究方法论,在学生了解法学研究方法的一般理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选好的题目,根据研究的目的,设计和选择自己的研究方法,方法的选择一定要服务于其特定的研究目的。例如,法社会学的研究方法服务于研究者定量研究的目的。
3.论文结构部分的教学
该部分内容的教学,在时序上是在选题和研究方法教学之后,在选题的基础上,老师扼要介绍文章结构的一般规范和理论之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选题继续完成该论文结构,精确到三级标题。然后依据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进行自评、互评和教师统一评价。要求学生设计的论文结构要具有可行性,形式上符合学术论文在结构设计上的规范。
值得指出的是,法学论文写作的教学应该视为个体性层面的教学和群体性教学的辩证统一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可以积极探索利用大数据建立班级课程学习群。对于普遍性的问题,利用网络平台在课前上传资料,课中进行点评,课后再由教师和以前参加过本课程学习的学长再次点评,学生再把经过点评后自己修改过的成果上传到网络上,反复互动,丰富和拓展课堂教学内容,体现了“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的学习规律。对于论文结构的设计,要注意纠正学生“教科书式”的论文结构,面面俱到,避免“有论域而无论题”的弊病。有问题意识,大胆创新,围绕论题来设计论文结构。
4.教学效果检测环节:重点检测学生论文写作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鉴于论文写作课程的实践性,所以在课程结业考试中坚持教学和检测一贯性原则,重点检测学生的论文写作方面的能力和水平。考核中不采用统一的题目,而是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创造性、能动性。主要方法是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学术论文题目,题目的表述要规范,并且就该论文写出规范的论文大纲,阐述拟采用的研究方法,阐明采用这些研究方法的原因和理由。重点考核学生进行创新性研究的实践操作水平。
教学方法和模式的创新体现实践导向:点评反馈法
对于教师布置的实践操作的作业,比如选题、研究方法、论文结构设计作业。授课时采取“点评反馈法”,就是通过三种点评方式:第一种是自我点评;第二种是同桌之间互相点评,自我反省,哪里值得肯定,哪里需要改进;第三种是教师统一评论,点评贯彻辩证法,分优缺点,不能一味说好。按照点题、回放、诊断、治疗的阶段教学,尽可能让学习过程转变为学生主导、教师推进,学生提问、教师反馈的“翻转”性质的教学。这种授课方法虽然对教师的挑战比较大,工作量显著增加,但由于积极吸收了“翻转”教学的理念和方法进行训练,提高了学生学术论文的写作能力。这种新方法的探索,重在把教学放在写作方法的培养上,而不是放在法学论文写作论和法学研究方法论本身的传授上。
在学术论文写作教学中,应该重视网络学习平台的运用,达到课上课下教与学的结合,线上线下教与学的结合,学生预习、学习和复习相结合,采用“互联网+法学教育”的理念与技术,积极探索和尝试,以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