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

2019-07-21吴静旦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物流配送物资应急

吴静旦

(江阴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 江阴 214400)

目前,我国的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建立对提高自然风险应对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尤其是解决资源补给不足问题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为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发展环境,做好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尤为必要,是未来阶段我国应急物流配送体系完善的重要基础,也是实现应急物流配送管理多元化开展的有效途径。

1.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经济体制建设飞速发展,相关地区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受网络电子商务发展影响,物流企业现代化建设发展进程不断加快。为更好地应对自然灾害及卫生公共事件等相关不可抗拒问题发生,运用现阶段物流管理体系,做好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研究势在必行。例如在2008年的汶川地震中,我国相关政府部门及有关机构虽积极调集多方资源予以支援,但问题在于资源运输难度较大,大部分资源运输管理速度较慢,且救灾物资难以在第一时间抵达救灾现场,尤其是后续阶段的资源运送阶段,运送路径极为拥堵,相关物资车辆平均物资运送时间仅为37 公里每小时,严重降低应急救援物资运送速度,未能充分的发挥应急物流配送的综合能力。而在近期阶段的吉林松原地震中,由相关部门组成的应急物流配送单位在5 个小时内既将相关物资运输到位,运送速度相比于10年前提升6 倍以上,由此可知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在应对自然灾害风险方面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至关重要,是提高自然风险应对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内容概述

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并非是单一的选择最佳的运输线路,而是综合多方面的运输条件,选择最佳的物流配送方案,必要时可采用空中运输方案。由于现阶段我国基础设施设计建设总体状况较好,所以在运输路径优化方面,较为重视运输管理、装卸管理、搬运管理及仓储管理等,通过采取一系列的安全运输管理方案,保障应急物流配送时效性及可靠性,确保相关路径内容的优化符合多种条件下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需求。自然环境因素及军事冲突等相关要素影响下的突发事件处于不可控范围,所以在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选择方面,要综合考虑运输时间及运输效率等,将多种可能发生的社会突发事件及人文环境突发事件等囊括在应急物流配送管理之内,以便在发生相关情况与问题后,可在第一时间内按照预期应急物流配送管理规划,择优选择路径内容防患于未然。

3.影响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的实际要素

3.1 人为因素

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主要面对对象为人,所以人为因素即成为系统设计的关键节点。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首要考虑要素是系统使用的可操作性及可靠性两个方面,需首先去除系统操作的技术壁垒,降低系统应用技术门槛,一方面可保障技术人员操作有效性,另一方面亦能够进一步与当地的相关物流仓储中心及物流管理等部门操作系统实现实时对接;其次要保障应急物流配送信息管理的准确无误,为后续阶段的物流仓储管理等提供实际的参考数据,从而推动应急物流配送路基优化系统设计技术运用的更广阔发展。在技术管理方面,规范物流配送节点管理,提升管理效益尤为重要。系统设计需要继承操作管理权限控制,通过密钥验证实现对管理人员身份的有效识别,尤其要重视物流资源调控及仓储资源管理优化,重点将人员管理子系统与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深入融合,以此保证物流资源管理与应急资源配送的实时同步。

3.2 环境因素

环境因素实际上指物流信息仓储中心及相关设施位置的选择,其中包括仓储规模、运输速度、单次配送量及配送距离等。我国各地区的城市规划建设各有不同,地质环境差异较大,所以在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方面,要将不同的仓库作为基础数据节点,通过建立信息通信系统,使各个仓储中心可保持有效的实际联系,并及时地完善城市应急物流调度管理系统,提高应急物流配送优先级,保障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能够得到当地相关政府部门及机构的支持。单元化的应急物流配送路径系统优化设计,实际上难以发挥系统设计本质意义,需要结合多方面的内容建立多元化物流管理及调控体系,通过获取当地政府技术支持及管理帮助,实现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的科学化运用。

4.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方向与设计途径

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可能应对的实际风险种类较多,如车辆坏损、路径改变及道路堵塞等。虽路径优化系统设计的目的是有效的解决以上问题,但仍无法全面避免实际应急物流配送问题的发生,所以要综合不同风险要素,制定多种安全管理解决方案。集合多个配送中心节点建立完善的应急配送路径管理网络,实现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的互通应用,以便合理地调配物流交通资源,提高路径优化系统设计可用性标准。

图1 物流配送中心与物资需求点之间的实际关系

4.1 物流中心及物资需求点的实际关系

通常物流中心点的设置需要符合安全性、便捷性及可控性等相关要求,同时能够对物资需求点形成有利的支援。由于自然因素风险产生难以有效控制,所以物流中心点的设立并不能单一的选择一体化仓储中心,而是要将单元仓储中心分为多个阶段,每一阶段要由独立的物流路径优化管理系统控制,并需要具备一定的独立补给能力。如在某一区域,采用5 项节点物流仓储中心设计,则在物流路径的优化选择方面,要将不同节点呈现直线及三角中心排列,以3 号节点为中心,向其余四个节点扩散布局,保障各节点对物资需求点的实际补给可通过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实现科学化协调,选择时间最短、速度最快及效率最高的节点向物资需求点进行物资输送。多阶段的散布式仓储设计虽应用效益及适应性较强,但仓储中心物资储备量有限,若其中某一节点长期向物资需求点进行物流配送,则要通过其余四个节点对主要物资配送节点进行物资补给,继而需要在应急物流配送路基优化系统设计方面,做好各物流仓储中心的有效协调,以便保障多个阶段节点物流配送的实际稳定性。如上图1 所示为物流配送中心与物资需求点之间的实际关系。

4.2 所求最优回路中的组成支路的权值的确定

最优路线的选择权值确定是指根据不同节点的物资储备内容、物流闭合回路及物流需求方向等综合设计的物资参考路线。三角不等式在路径优化选择方面应用最为广泛,应急物流配送路基优化系统设计同样可在参考最优路径选择方案的同时,将三角不等式算法模式有效融合,保障各节点间闭合回路的形成不会出现路径漏洞及安全性问题。在配置相关路径节点前,应先对路径选择方案进行模拟实施,计算支路权值综合及单元支路权值基数,根据已得出的路径数据参数,结合相关地理环境要素,对路径的选择方向进行规范及控制,以免在路径选择方面出现歧义或者误差,从根本上规避物流配送风险,确保应急物流配送最优路径选择的综合优势。

4.3 设计求解最优路径问题的流程

设计求解最优路线主要针对节点重复及物流多次经过无效节点问题予以解决,传统的应急物流路径模式在往返过程中采取对等物流输送模式,即在物流输出后进行物流的反向输入,通过路径规划实现最大限度的物流资源应用。该模式下虽然可有效地降低应急物流管理成本,但实际效率较低,难以符合现代应急物流管理路径选择标准,而若采取单向的应急物流输出,成本又相对较高,从而需要在现有物流节点中,选取最佳路径输出值,在尽可能节省成本的过程中缩短路径距离及所用时间,以此使应急物流配送路径的优化系统设计不仅停留于使用形式方面,同时在实践操作方面亦可根据区域地质情况等有效地发挥最优路径选择及物流调度作用。

5.结语

总而言之,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系统设计,需要充分参考当地的地质环境及地质条件等相关影响要素,在了解交通管理及仓储管理等相关状况的同时,做好系统内部资源调控优化,积极采取现代化技术手段实现物流路径分析的信息互通,改进物流路径选择模式,调整应急物流配送路径计算算法,通过技术探索与物流路径配置分析,保障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与实际配送环境的一致性,从技术等多个层面为应急物流配送路径优化及系统科学设计奠定坚实技术基础。

猜你喜欢

物流配送物资应急
人民的期盼就是应急青年的使命
山西将打造高效农村快递物流配送体系
被偷的救援物资
基于Flexsim的饮品物流配送中心仿真优化研究
无人机物流配送路径及布局优化设计
应急救援要诀“少 快 短”
电力企业物资管理模式探讨
应急管理部6个“怎么看”
直企物流配送四步走
国际新应急标准《核或辐射应急的准备与响应》的释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