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集中支付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探讨
2019-07-19张许财
张许财
摘 要:当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工作已全面铺开并进入“深水区”,无论是从传统的国库集中支付模式到全流程无纸化集中支付模式,其革新力度之大已深远地影响着国库集中支付工作的各个方面,为我国探索建立现代财政国库支付制度奠定了基础。财务核算信息监管作为当前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延伸和拓展,是我国现代财政制度的一项制度创新,其对财政资金的安全规范高效运作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本文就国库集中支付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展开论述。
关键词:财务;监管;创新;作用
一、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延伸和拓展
我国实行国库集中支付以来,通过建立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以集中支付方式使财政资金运作由“中转站”变为“直达区”,解决了以前资金资金支付慢、拨付效率低、甚至可能被人为截留沉淀的问题。但随着财政收支规模的不断扩大以及对预算要求越来越精细化与效益化管理的同时,财政资金通过国库集中支付后预算单位使用过程中是否按预算规定使用、会计核算的准确性、使用效益如何等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也日益凸显。在原有财务核算管理模式下,预算单位的账务都集中由单位内部掌握处理,存在手工操作和会计电算化并存、单位间会计核算水平参差不齐现象,所带来的问题是财务核算信息不透明,因单位会计信息失真、不规范、不完整的原因导致预算、核算、决算各环节业务断节的情况也时有存在。因此,实行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就是探索解决上述问题的一项创新举措,它的主要依据是以国库集中支付改革为切入点,利用当前先进的网络信息技术将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数据快速地传输到财政部门,以此达到预算单位会计核算信息与资金指标、支付单据三者之间的匹配与关联,从而构建起一个用款计划事前管理、资金在事中支付、会计信息事后集中监管的预算执行的高清晰度的可追溯体系,有效解决财政部门与预算单位间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监管缺位等问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政府的财务监督管理。
二、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为财政资金安全使用穿戴好“防护衣、安全帽”
近年来,我国正全面探索健全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尤其是在预算编审及执行监督管理方面,随着改革的深化和推进,财政管理重心逐渐向预算编审和监管、优化预算执行方面靠拢,而财务监管工作也是贯彻深化预算管理改革要求的重要抓手。它通过将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集中起来,一方面提高了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的透明度,另一方面大大提升了财政部门的工作效率。经过一系列的改革,从原来要求预
算单位专人跑腿提供审批表附加合同书、发票等纸质复印件
加盖单位公章等一整套繁琐复杂的流程事务中解放出来,只需打开系统轻点鼠标即可轻松实时查询预算单位每一单核算业务、每一张会计凭证,随时知晓预算单位用了哪些钱、正在做什么、进度如何等,使每一笔财政资金安全高效运行并经得起时间考验。由此可见,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将打通财政资金内部分配拨付到外部使用的关键通道,实现财政资金使用管理全过程无“禁区”监管。
三、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是打出财政“放管服”组合拳的有效举措
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在强调预算单位的预算执行主体责任的同时也在着重发挥财务核算数据的服务作用,主要体现在:一是以 “放”为主。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坚持“三权不变”的原则(即保持预算单位资金使用权、财务管理权和会计核算权不变),不干预预算单位日常财务管理,其它业务以预算单位操作管理为主。二是重点 “管”。通过统一会计核算规程和会计核算软件,将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集中到财政部门,并快速对这些数据的合规性进行判断,对异常数据及时预警处理。三是强调“服”。财政的各项收支核算指标数据是财政政策和宏观经济调控决策最可靠的依据之一,是货真价实、经得起掂量的“真金白银”。财务监管工作通过对反映财政预算管理各个环节中资金活动情况的最为重要基础数据——单位日常会计信息的集中汇总,既可全面了解预算单位的执行进度、资金流向、支出结构、现金管理等预算执行信息,为部门做好预算编审、政府资产管理、绩效评价考核等提供基础数据,而且可以为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决策提供有力数据支撑平台。
四、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是提高单位财务管理水平的有力抓手
随着财政部颁布的新会计制度的施行,对预算单位的财务核算信息要求更加严格和精准化,财务核算监管应以“互联网+业务应用”的思维,建设一个 “云平台大数据”系统,在前台接收财政在财务核算过程中的各项指标、支付数据,在后台生成以前台数据为基础的各种报表,实现财务核算资源信息的互联互通,大力推动财务信息一体化管理,逐步向管理型财政、效益型财政方向提升。
近几年来,财政部门陆续建立了针对具体业务的各种业务操作平台,包括政府资产管理系统、资金动态监控系统、专项资金上报平台等,从运行实施情况来看,仅能应付日常工作一般化需求,且效率甚微,主要原因有:
第一,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整体推进不平衡、覆盖不全面。据统计,全国各地的政府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工作进展不均衡,“头重脚轻”现象普遍存在,有的地方省级已实现全覆盖,地市改革推进较快,但县区改革推进缓慢且大部分县区尚未启动改革,距离实现多级预算单位联动的全覆盖还有较大差距。
第二,随着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工作推进,在实际操作方面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会计核算方面,人为干预因素在财务核算中时有存在,使得会计信息渗水失真,导致预算编制执行与会计核算脱节,再加上预算单位核算体系不统一,导致财务制度无法落实;二是应用软件方面,财务核算软件业务链条分散化、流程不连贯,无法发挥财务监管系统“数据集中”优势和“财务监管”作用;三是数据应用不充分,没有充分挖掘财务核算数据信息的效用,缺乏与外部监督部门(人大、审计等)的数据联动与信息互通,在实际工作当中开放数据共享的发展理念仍需继续扩大与深入。
国库集中支付部门应转变思维模式,坚持成果导向,以信息化建设为切入点,把全局意识放在首位,以点带面,多维度、循序渐进地整合有效信息资源,努力做好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工作。
第一,以会计信息标准化为起点高标准、严要求全方位推进。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应利用现代先进互联网网络信息技术建立一个“数据大集中”模式的财务监管系统,将预算单位的会计核算信息集中到财政部门,实现会计核算信息与资金指标、支付数据三者关联,达到实时记账、监管,保障财政资金支付使用既符合定用途、会计核算准确规范,又可实时动态进行监管。
第二,立足长远、科学谋划,突出重点抓好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工作三大举措。全面推进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系统建设是基础,健全制度是重点,普及應用是目标。需从如下三方面着手下工夫:一是抓好财务监管系统的整体规划和建设。财务监管系统是开展财务监管改革的载体和平台,要因地制宜、择机结合“智慧城市、数字政府”规划要求和财政管理信息系统一体化建设思路,将财务监管系统与预算管理、库款调配优化、支付管理、动态监控、资产管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决算报表等财政信息系统对接,实现各环节互联互通,建成集会计核算、出纳管理、比对纠错、分析预警等功能于一体的监管平台;二是着重建立健全财务监管制度。结合财务管理工作实际,建立健全符合本地区、本部门的财务监管改革管理制度。明确实施原则、具体内容、工作要求和工作流程等事项,规范有序做好账务监管工作,促进预算单位按照规范要求做好财务核算工作,确保有规可依、有章可查。三是着重发挥财务监管效用。在大力推行财务监管工作实现本级预算单位全覆盖的同时,也要注重提升财务监管效用、挖掘财务核算数据价值,使财政国库工作全面提质增效。
财务核算信息集中监管是现代公共财政的发展趋势,其在强化预算单位财务监管、提高预算执行透明度、细化预算支出管理、规范单位财务管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被誉为管住预算单位的“电子警察”,同时也有效遏制了各种腐败现象的发生,保证财政资金安全、高效、廉洁运行,真正做到“财为民所用,政为民所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