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衡破解融资难、融资贵与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关系的研究

2019-07-19任杰

财讯 2019年16期
关键词:融资难

任杰

摘 要:近年来,中央政府和金融监管部门对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较为重视,采取了切实的政策,起到了一定的效果。但在此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金融风险,产生了隐患。本文立足于我国金融改革实践,着力探讨如何平衡两者关系。作者认为,融资难与融资贵本质上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融资难问题的根源短期内在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问题,而长期则在于金融市场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功能缺位问题;融资贵问题的根源在于宏观审慎监管制度的不完善,导致金融市场的功能失灵,市场资金过度地向非实体经济领域集中,形成资产泡沫。在问题根源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的情况下,金融风险的累积在所难免。因此,要实现两者关系的平衡,在宏观层面,要尽快完善宏观审慎监管政策的框架和具体政策的实施;在机构微观层面,要加快商业银行在服务中小微实体经济中的业务流程和风险控制机制的创新。

关键词:融资难;融资贵;金融系统性风险

一、引言

经过近四十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发展实现“多级跳”,经济规模一路超车,跃升至全球第二位,工业产值快速增长,连超欧美制造业强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工业生产国,经济稳定高速增长早就了举世瞩目的“中国奇迹”。但同时,“量变引发质变”,经济规模的快速增长对经济发展的实质与方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显著增强我国经济质量优势”,说明我国经济发展动力正在转换。原有经济增长方式下资源消耗效率、人力成本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张、收入水平的增长难以继续维持下去,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也成为我国经济“由大变强”的必由之路。

在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机遇期,实体经济的转型发展更加需要金融行业发挥优化资源配置的本质功能,起到重要的支持和引领作用。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而逐渐发展起来的金融行业本身也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亟待改进,潜藏、累积了金融风险,形成了系统性风险隐患。为了切实提升金融行业的支持和引领效率,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这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金融改革指明了方向。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最突出的难题就在于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为此,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先后出台政策,创新政策工具,运用市场化手段不但降低市场融资利率,并各级政府综合运用各种手段着力解决实体经济融资成本高、融资渠道少的问题。而金融体制的改革并非某一单一领域的改革,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多方面系统性改革,需要多方面的改革相互配合才成实现。这其中,在化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过程中,如何有效地兼顾防控风险,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成为金融改革过程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因此,本文从金融体制改革的根本目标出发,分析如何兼顾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和防范金融风险两方面问题。

二、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与金融风险累积之间的关系

在我国经济转型发展中,实体经济企业部门融资难融资贵是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就存在的问题,在以往的经济环境下,国有企业在我国经济占据绝对优势地位,由于存在着政府的隐性担保,金融机构对国有企业的融资无需考虑风险控制,也无需考虑成本收益,而数量占市场绝大比例的小微企业大多只能通过私人借贷等影子银行融资渠道获得融资。但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市场化的中小微企业逐渐成为我国实体经济发展和市场创新的主力军,也是我国经济快速转型发展的主要践行者。同時,规模快速扩张的中小微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也在快速增长,通过非正规融资渠道难以满足其需求,而金融市场发展的不完善又导致金融机构对中小微企业的资金供给严重不足,得不到足够的资金支持成为中小微企业转型发展的主要阻碍。因此,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是我国偏离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功能较为突出的问题,也被视为我国实体经济转型的“动力”问题。

另一方面,中央政府及监管部门也认识到了中小微企业在我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作用,不断通过政策调整,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缓解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金融市场,特别是金融机构风险控制机制不完善的背景下,运用市场化手段解决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将不可避免地出现并累积金融风险,如何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确保我国经济转型的稳定金融环境,也是事关我国经济长远稳定发展的关键问题,可以视为我国实体经济转型的“制动”问题。由此可以看出,我国经济转型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要解决好中小微企业发展“动力”问题,还要控制好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制动问题,实现动力与制动关系的平衡,才能确保我国经济结构转型的稳定发展。

三、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的本质

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问题的实践中,本质上讲,融资难与融资贵是两个相互独立的问题。其中,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非是一个相对性问题。按照一般理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被认为是相较于大型企业、国企,中小微企业由于缺少足够的抵押品而难以获得资金支持的情况。但是按照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经营逻辑,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是是必然存在的正常现象,这也是金融风险控制理论实践的必然结果。而且从理论上讲,小微企业相对于大型企业、国有企业的融资难问题也可以看作是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进行选择的过程,在有限的市场资源条件下,只有为市场所认可的企业才有机会生存发展下去,正是这种市场化的“丛林法则”才能激发中小微企业加速发展的内在动力。进一步讲,如果市场中的中小微企业都能够轻易地获得融资支持,那么中小微企业发展将缺乏内生的动力,而且更加严重的是,意味着市场出现了资产泡沫,增大了金融市场的风险。尤其是在我国这样的以银行为主导金融结构够下,中小微企业相对大型企业、国企的融资难并不是阻碍我国中小企业转型发展的核心问题。因此,本文中要讨论的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是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并非是相对于大型企业、国企而言,而是相对于当前我国的金融供给体系而言的。由于经济体制和监管制度的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金融体系就一直在强化商业银行的重要作用与功能,商业银行在我国金融体系也一直在起到主导作用,即便近些年来资本市场快速发展,规模快速增长,但商业银行的主导作用并没有明显削弱,甚至还出现了加强的趋势,我国金融资源供给体系表现出了为以间接融资为主,直接融资为补充的结构,从风险偏好上讲,间接融资对风险的偏好要低于直接融资的风险偏好,这种金融供给体系就决定了越能满足间接融资要求的企业就越容易获得融资,但中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含量较高、固定资产较少的中小企业在这种金融供给体系下融资的难度自然就更高。而且,从资本市场具体发展的过程来看,以股票市场、债券市场为代表的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功能的实际门槛仍然较高,企业上市的行政审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市场的功能,确保了优质企业的上市,但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中小微企业在最需要资金支持的阶段没有进入资本市场进行融资的机会。因此,归根到底,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的根源短期内在于商业银行经营效率问题,而长期则在于金融市场供给结构不合理导致的功能缺位问题。

猜你喜欢

融资难
苏州中小企业融资难的现状及成因分析
金融创新与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的研究
浅议如何引导流动资本进入实体经济
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
基于信息不对称视角下的中小企业融资问题探讨
我国中小企业融资难原因分析及对策研究
发展新三板私募债券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
中小企业的融资贵主要来源于融资难